第9章 吸引你的那個人,真的是對的人嗎
- 姑娘,總會有愛翻山越嶺找到你
- 檸檬心理
- 1634字
- 2021-04-28 18:19:11
看電視劇時可以發現,明明男主角和女二號兩個人家世相配、喜好相似,屬于典型的門當戶對情況,但很相配的兩個人就是走不到一起,性格冷僻的男主角往往最后選擇的都是活潑開朗,與自己性格迥異的女主角。如果問男主角為什么不選擇女二號,理由通常都是“我們太相似了,不適合”。兩個人的感情能夠相互吸引,其中個性占了極大的比例。雖然有人可能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但大多數人通常都會被性格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吸引。
這在心理學上可以用一種定律解釋——互補定律。即人與人在具體內容上,比如在需要、氣質、性格、能力、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當這種差異可以產生相互的滿足感時,兩人便會產生強烈的人際間的相互吸引力,這就是互補定律的含義。
有研究調查發現,在任何一個團體中,當他們的性格全部相似的時候,就很容易造成內部的不和諧,也比較容易發生爭執和沖突。這主要是因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類似,同時對一個事物產生需求的時候,大家就會產生利益沖突。就像兩個人都是比較沒有安全感的人,其中一個人期望對方給自己安全感,但對方也同樣沒有安全感,也不知道如何獲得安全感,自然無法給對方足夠的安全感,這就很容易產生矛盾。
心理學家認為,人具有渴求互補的心理,對自己缺乏的東西,通常有一種饑渴心理,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反而不太重視。就像為什么一些人喜歡找年齡比自己大很多的伴侶,這往往是因為他們童年時缺乏父愛或者母愛,所以長大后希望在伴侶的身上找到這種缺失的父愛或母愛。又或者長相漂亮的美女,最后可能找的伴侶相貌并不出眾,卻很有才華,就是因為這種才華正好能對上她缺失的東西。
互補的人在生活中通常表現為兩方面的互補:一是需要的互補,二是個性的互補。就像陳小春和應采兒,他們就是典型的互補型恩愛典范。一個由于家境影響,不喜歡笑,也不愛說話;另一個從小家庭氛圍自由開放,性格大大咧咧、活潑愛笑。他們在性格上完全相反,很好地實現了互補。另外對陳小春來說,因為小時候的經歷和成長中遭遇過的屈辱,造成他內心自卑孤僻,對于他來說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而應采兒正好滿足了他的這種需求。他們雖然性格完全相反,卻依然成為十分恩愛的夫妻。
但這并不是說,戀愛就要找性格互補的人才能更好相處。雖然性格對戀情的發展有一定影響,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只有兩人彼此的需求能夠相互滿足,才是愛情持續的關鍵。無論性格相似還是互補,只要找到你們的相處之道,都會有利于維護你們的愛情。不可否認,當兩個人認識到彼此的相似性的時候,會更加容易相互吸引,會產生遇到知音的欣喜感。大量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相似會導致人際間的吸引,他們更容易相互接納和喜歡。發現他人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正強化的作用,促進二人不知不覺走近彼此。
不同于“相似性”原則,心理學家榮格則認為“互補性”原則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交往。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具有“顯性”和“隱性”兩面,隱性的性格就是我們的影子性格。就比如說一個內向的人,內心深處可能充滿了與人交際的沖動。當遇到影子人格的時候,就會激起人們心中的躁動,涌起興奮感,從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
心理學家克切霍夫等人研究了從朋友到夫妻關系的過程中不同的人際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結果發現,人們在初交時,距離、外貌等是構成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結交后,兩人三觀相似顯得更為重要;在友誼和婚姻階段,雙方在人格特質和需求上的互補,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一段戀愛關系中,最重要的是三觀相似。對于親情同樣重視,對于友情不輕易拋棄,如果一個重情,另一個卻重利,那么兩個人在一起大概就是彼此折磨吧。在愛情觀上,一個認為一生一世一雙人,另一個則看重現下的享樂,結果也只會是分道揚鑣。簡單來說,就是你看重的,他也看重;你不在意的,他亦如此。
檸檬還要提醒大家,在一段戀愛關系里,一定要看重彼此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相似的兩人在日后的吵鬧里面,多是床頭吵床尾和的情況;若是不相似,只怕可能會造成積怨過深,最后分手的結果。在愛情里面,性格互補為好,三觀則必須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