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世界金融史:泡沫、戰爭與股票市場作者名: (日)板谷敏彥本章字數: 1421字更新時間: 2021-04-30 12:30:40
第六回 紙幣是中國的發明
有文獻記載,中國在大約公元前13世紀開始,就將子安貝視為珍寶用于進貢送禮。4其實在此之前,子安貝早已在商朝的中國、印度甚至非洲等地作為貨幣使用,是最原始的貨幣之一。柳田國男在其著作《海上之路》中指出,沖繩地區盛產子安貝,吸引了中國南海地區的居民前來采集,在此過程中中國南海地區的居民將水稻傳入了日本列島。此外,馬爾代夫出產的子安貝不僅在印度洋周邊地區廣泛使用,而且早就傳入了非洲內陸地區。更令人意外的是,子安貝結束其作為貨幣的歷史,距今并不久遠。
中國出現硬幣的時間略早于呂底亞的史塔特幣。公元前8世紀,中國人就鑄造了青銅幣。青銅幣的制作方法不是用鐵錘敲擊印刻,而是將熔化為液態的青銅注入黏土模具中鑄造而成。因此,中國的制幣場所應為“鑄幣廠”,而西方采用敲擊印刻方法制幣的地方才是“造幣廠”。
中國最初鑄造的錢幣并不是圓形的,而是似農具的鏟狀或刀狀的,還有在金屬貨幣問世之前使用的子安貝的形狀。由于注入模具即可成形,因此可以隨意設計貨幣的形狀。
由于黏土模具為手工制作,所以澆鑄而成的每枚硬幣形狀雖相同,質量卻有細微的差異。可以說,中國的青銅幣與呂底亞的史塔特幣性質不同,并不體現金銀等原材料的本身價值。呂底亞的史塔特幣即使熔化鑄成鑄錠后,依然具有材料的價值。而中國的硬幣為青銅制,一旦熔化,其價值便微不足道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必須強制賦予貨幣以權威性的價值,使民眾對貨幣的價值形成共識(共同的幻想)。
東西方出現了澆鑄和敲擊印刻這兩種不同的硬幣制造方法。其原因雖然與貨幣材料有一定關系,但兩者的不同實質上反映了統治者權力的差異——一方是統治者對于廣闊地域擁有強大的中央集權,另一方是分散在各地、相對弱小而不穩定的權力。民眾對于貨幣的認知差異,正體現了統治者在權威上的差距。
千年之后的13世紀,從意大利前往元朝拜訪忽必烈大汗的馬可·波羅,在云南地區發現,當地仍將子安貝作為貨幣使用,頗感驚訝。然而更令其震驚的是,在首都大都(今北京),桑樹皮制成的紙幣竟然是市面流通的貨幣。在馬可·波羅之后到達中國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也驚嘆道:“在市場上就算拿出第納爾金幣和迪拉姆銀幣,也無人接受,必須先兌換成紙幣?!奔垘啪谷槐冉饚?、銀幣更有價值,這是來自地中海地區的人們難以理解的現象。中國的紙幣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區區紙片竟然能夠購買各種商品,而且絕不會被拒收。
中國在元朝之前的宋朝,已經具有了開放的“自由市場”,因而商業發達,并推動了匯款、信用交易、匯票等事物的發展。這些票據作為貨幣的替代品流通,促進了紙幣的普及。平安時代末期[1],日本武將平清盛[2]曾將宋朝的貨幣引入日本,成為日本金融史上的一大事件。這與中國普及紙幣后放寬了嚴格的貨幣(硬幣)出口限制密切相關。
雖然當時中國已經形成了較為發達的信用體系,甚至可以實現紙幣的流通,后來連官吏工資也開始使用紙幣支付,然而,隨著政權勢力不斷衰落,白銀逐漸取代了紙幣。清朝末年,在太平洋地區廣泛使用的墨西哥銀幣成為基準貨幣,在中國流通開來。
著名的環球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帶入中國的第納爾金幣,可以說是迪納厄斯銀幣的“后代”。迪納厄斯銀幣是羅馬人在公元前269年模仿古希臘的德拉克馬銀幣打制而成的。第納爾金幣當時在伊斯蘭國家廣泛流通,至今仍有一些國家沿用此名稱作為貨幣單位。
[1] 平安時代(794—1192年),相當于我國唐朝至南宋時代?!g者注
[2] 平清盛(1118—1181年),平安時代后期日本的一位實際統治者。——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