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回 狄奧尼西奧斯的還債方法

在貨幣出現之前,只要物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價值標準(如白銀、家畜、谷物等),在借貸時都會產生“利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尚未出現貨幣,除谷物等物品之外,白銀作為“稱量貨幣”用于物資交換以及支付罰款等,充當貨幣的職能,其價值根據重量而定。

西方學界普遍認為,硬幣作為通貨使用,始于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時期的小亞細亞半島西部的呂底亞。3該地區使用一種名為“銀金礦”的天然金銀合金制造硬幣,被稱為銀金礦史塔特幣。呂底亞人將制幣材料分割成一定質量的小塊,放置在刻有動物或人臉圖案的臺座上,用鐵錘用力敲擊。于是硬幣上便留下了動物或人臉的圖案。

后來,制幣的材料逐漸從貴重的金銀合金轉變為金銀與銅等各種材料的合金,而將制幣材料置于臺座上,用鐵錘敲擊刻印圖案的方法則一直沿用至今。

這種制幣方法的優點在于,只要最初將金銀等原料分割成質量相同的小塊(然而這一工序絕非易事),就能夠保證每枚成品硬幣中金或銀的質量均等。和金屬鑄錠相同,金銀的質量大致決定了貨幣的基本價值。

然而如果硬幣只具有與其原材料相同的價值,那么沒有人會有興致去費時費力制造硬幣。一般來說,硬幣的制造者通常是統治者,獨攬制定法律、發行貨幣的特權,通過賦予硬幣一定的權威性,實現獲取收益的目的。硬幣的材料和成品之間產生的價值差額屬于統治者,被稱為“鑄幣利差”(seigniorage)。想一想紙幣就能很容易理解這種價值差。只要發行貨幣,統治者就能獲利。另外,只需掌握好分寸,制造貨幣就是統治者最便捷的收益來源。

統治者的威嚴是權威的象征,也是對貨幣材料最有力的質量保證。此后士兵和公務員的工資均以硬幣支付,繳稅也必須使用硬幣。同時,嚴格查禁偽造硬幣的行為。在希臘語中,表示“硬幣”的“nomisma”和意為“法律”的“nomos”為同源詞。只要統治者權威不減,銀幣就能保持超過生銀的價值,而使用者也無須像收取金屬塊時那樣鑒定成色、稱量輕重,十分便利。但是,有時候統治者也會因思慮不周而輕率行事,或者在明知后果的情況下,濫用權力獲得不當的鑄幣利差。

公元前4世紀初,位于西西里島的古希臘城邦錫拉庫薩的僭主[1]狄奧尼西奧斯一世(DionysiusⅠ)向市民借了巨額債款,被債主追討卻無力償還。無奈之下國王以死刑相威脅,強迫民眾上繳德拉克馬銀幣。最終,錫拉庫薩城中所有的硬幣都集中到了制幣廠,1德拉克馬銀幣上被重新印刻上“2德拉克馬”的標記。于是,市面流通的貨幣總額憑空增加了1倍。雖然國王返還給市民的金額和上繳時一樣,但民眾實際拿到手的銀幣數量減少了,白銀的質量僅有一半。之后,狄奧尼西奧斯國王用剩余的銀幣還清了欠款,解決了債務危機。而實際上,償還的借款的實際價值僅為原來的一半。

這種方法其實和利用通貨膨脹償還債款的方法并無二致,狄奧尼西奧斯只是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這一過程。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古往今來,國家償還借款,以及國家在面臨破產的情況下,這種方法都是常見的手段。

當然,上述還債方法的前提是,作為貨幣原料的金銀是有價值的。那么,本身沒有實際價值的原料,是否就不能作為貨幣使用了呢?現代社會中,一張普通的白紙經過印刷即可作為紙幣流通,網絡支付甚至連紙張都不需要,僅僅依靠少量的電子信號就可以完成。這種無形、無質量的信息數據,如今也化身為貨幣,獲得了人們的信任,被廣泛使用。

[1] 僭主是古希臘獨有的統治者稱號,是指通過政變或其他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獨裁者。——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沙雅县| 交城县| 安龙县| 陵水| 循化| 旌德县| 普宁市| 陵川县| 平阳县| 丹棱县| 日土县| 房产| 图木舒克市| 鸡泽县| 曲沃县| 湖南省| 巴青县| 体育| 万州区| 怀远县| 霍城县| 霍城县| 曲麻莱县| 龙州县| 石棉县| 临西县| 台湾省| 阳新县| 北辰区| 侯马市| 得荣县| 邓州市| 白水县| 登封市| 玛多县| 临漳县| 根河市| 洪湖市| 宜黄县|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