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專題一 審美代溝與大眾文化

主持人語

呂鶴穎[1]

2019年夏天,《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組織召開了“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與審美代溝”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就審美代溝的概念、審美話語權的代際爭奪、新媒體環境下的審美代溝微觀現象、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的審美裂變和文化斷層、建構跨代際文化認同和價值共識的可能性等問題各抒己見。本專題的論文都來自這次會議,希望引起學界更多的關注,對該主題展開更廣泛深入的剖析。

簡圣宇的《“審美代溝”:作為命題的研討》一文,視審美代溝為代際必然發生之事,因而逆向立意,由審美認同切入對審美代溝進行思考。他認為,代際的審美認同是以共同的代際經驗為基礎的,每個代際共同的社會記憶都貯存在一系列的媒介載體和符號中。審美代溝在本質上是代際變化引發的審美認同與區隔。隨著社會繁榮期的到來,以代際為劃分依據的代溝逐步讓渡給更加細分的群體之間的差異,強調時間維度的審美代溝依舊存在,但是空間維度中的各個“文化微單元”之間的趣味區隔也日益顯著。這種發現無疑是有說服力的,豐富了我們對審美代溝的理解。

霍勝俠的《香港“80后”的文化與審美轉向:以近年香港電影為例》,為我們提供了來自香港的視野和經驗,應該說,這種平行研究是極具現實意義的,也顯示了“80后”作為一個學術命題的巨大研究空間。在學界對“80后”一代的討論言猶在耳之際,第一批“80后”已經進入了不惑之年,也開始慨嘆無法理解“00后”和“10后”的文化了。再結合“80后”一代與其父輩曾經發生的種種“爭斗”來看,時間維度上的審美代溝問題絕佳地聚焦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身上,而我們對作為問題的“80后”的多元討論則剛剛展開。

在對審美代溝問題進行宏觀與整體的闡釋之時,不容忽視的是,具體而微的審美代溝現象更能鮮活而立體地折射時代與社會的精神癥候。本專題中的其他幾篇論文便是聚焦于個案的深度分析,是對審美代溝進行主題化、事件化、問題化討論與對話的嘗試。


[1] 呂鶴穎,廣州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平昌县| 广汉市| 大荔县| 柘荣县| 盈江县| 德庆县| 安新县| 大足县| 瓮安县| 卓资县| 招远市| 封开县| 利津县| 衡山县| 上蔡县| 孟津县| 滨州市| 蓬溪县| 威信县| 台湾省| 平遥县| 平泉县| 漾濞| 偃师市| 鸡东县| 建阳市| 上饶市| 肇源县| 琼中| 白河县| 三原县| 新邵县| 大埔区| 大英县| 白山市| 肃南| 商丘市| 内丘县| 唐海县|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