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文獻綜述

(一)基本理論

婚姻匹配理論認為,同質婚姻匹配的夫妻的健康狀況優于異質婚姻匹配的夫妻。同質婚姻匹配的夫妻在生命歷程中有相似的經歷,共享相同的文化價值觀念、態度和行動模式(Shehan et al.,1991),因此同齡和有著相同經歷的配偶會更容易達成共識,婚姻生活中的沖突會減少,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狀況會更好。正如費孝通(2012)所言,“夫妻關系的高度契洽不易憑空得來,只有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經驗中獲得”。

異質婚姻匹配中夫妻的家庭和個人背景差距較大,很難形成一致的生活價值觀念,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增加,夫妻雙方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狀況較差(Derenski and Landsburg,1981;Pradeep and Sutin,2015)。梯度婚姻模式是常見的一種異質婚姻匹配模式(馬磊,2015),這種模式下男性的職業層次和社會地位比配偶要高。

在傳統的婚姻匹配規范中,男性應該比他們的配偶年長,身高、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要高于配偶(Presser,1975;Shafer,2013),如果違反了上述規范則要承受很多來自周圍的壓力。如果妻子的社會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丈夫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不僅會影響到丈夫的心理健康,同時會使妻子產生負面情緒(李后建,2013)。

(二)文獻回顧

婚姻匹配模式會影響中老年期健康。關于婚姻匹配模式中的年齡差問題,年齡差超過6歲的夫妻彼此會產生很多觀念上的差異,容易造成婚姻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從而影響夫妻雙方的心理健康(Derenski and Landsburg,1981)。與同質年齡婚姻的夫妻比較,異質年齡婚姻的夫妻之間的溝通交流會較少(Amato et al.,2003)。年齡差大的夫妻中年長的一方,在活動和鍛煉的積極性方面要差于年輕的配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陪伴年輕配偶參與社會活動、散步和鍛煉的積極性會下降(Case and Deaton,2005),可能會使較年輕配偶產生不滿情緒;而較年輕的一方容易受年齡大配偶的影響,運動較少,而缺乏運動對配偶中年輕一方的身體健康是不利的(Case and Deaton,2005)。與同齡夫妻比較,年齡差較大的夫妻中較年輕的一方需要照顧年長的配偶,可能會較少關注自己的健康需求(Arber,2004;Drefahl,2010)。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的勞累可能會影響年輕配偶的精神狀況和身體健康(Klinger-Vartabedian and Wispe,1989);年輕配偶為照顧年長的一方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興趣活動,也會導致年輕配偶的不良情緒。有研究發現,夫妻之間的年齡差與進入老年時期的抑郁癥狀有關(Pradeep and Sutin,2015)。

還有研究發現,比妻子年長的丈夫的預期壽命較長(Klinger-Vartabedian and Wispe,1989;Rose and Bell,1971);但Fox等人(1979)的研究發現比妻子年長10歲及以上的男性死亡率高,而比丈夫年輕2~6歲的女性死亡率低。關于夫妻年齡差與喪偶女性抑郁程度之間關系的研究認為,相比于與丈夫同齡的喪偶女性,與丈夫年齡差距較大的喪偶女性的心理健康狀況會較差(Choi and Vasunilashorn,2014)。但還很少有研究關注存活配偶之間的年齡差與心理和生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受教育程度是健康狀況的決定因素之一。教育對健康有一定的累積效應,這些累積效應體現在個體的工作、收入和健康等方面,然后表現在個體的健康狀況差異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累計效應更為明顯。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僅使得個體能夠學習和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還能夠獲得掌控個人生活的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個體的健康(張建國、山崎秀夫、阪部創一,2012)。教育會影響個人的價值觀念,從根本上改變自我認知和對待事物的態度(Baker et al.,2011)。受教育水平低的人對自我健康的認知較差,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認知也較差。

很多研究認為個人的受教育水平與身體健康相關,受教育水平低則健康狀況可能會較差(Mirowsky and Ross,2003)。Hoogendijk等人(2008)對近千名55~65歲的荷蘭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其結果顯示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被調查者在10年內的隨訪中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比例遠高于受教育水平較高的被調查者。教育會為個人提供一系列的物質和非物質資源,在降低健康風險的同時會在生命歷程中累積健康優勢(Granovetter,1973;Kalmijn,1998;Christakis and Fowler,2009;DiMaggio and Garip,2012)。有研究表明,如果夫妻雙方的受教育水平都在大學以上,健康自評差的可能性是最低的(Brown et al.,2014)。在婚姻匹配過程中,大部分人會選擇和自己受教育水平相當的配偶,這樣比較容易形成和諧的夫妻關系。如果受教育水平之間有較大差異,夫妻對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觀念可能無法達成一致,容易產生生活沖突,而長期沖突的積累會影響中老年期的心理健康。對于男性而言,如果妻子的受教育程度高、社會地位高,丈夫的自卑心理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會使妻子產生負向情緒(李后建,2013)。

關于中國婚姻匹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近幾十年中國婚姻匹配變化的描述分析(張翼,2003;周煒丹,2009;風笑天,2012a、2012b、2015)。中國的婚戀文化強調夫妻年齡的“男大女小”、受教育水平的“男高女低”。擇偶時男性一般會選擇與自己同齡的女性或者比自己小1~3歲的女性,“男大女小”的模式仍然是主流的擇偶年齡模式(周煒丹,2009;風笑天,2015);而受教育水平的匹配模式有所轉變,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夫妻受教育水平相同的占比超過50%,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妻子的占比37%,教育匹配的同質性模式占比較高(李煜,2008)。

關于夫妻婚姻匹配狀況與中老年健康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僅有的一些研究是從婚姻匹配的“門當戶對”角度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的。雷曉燕等(2015)研究了先賦性婚姻匹配與生活滿意度、精神健康的關系:丈夫家庭背景好于妻子家庭背景的“高攀”婚姻中,女性的生活滿意度高,抑郁程度低。也有研究表明,與門當戶對的婚姻比較,“男低女高”婚姻匹配模式的家庭生活更幸福(王智波、李長洪,2014),“門當戶對”的婚姻并不一定能夠增加個人的幸福感(李后建,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孝昌县| 潞城市| 饶阳县| 崇文区| 宜君县| 荆门市| 夏津县| 怀来县| 海门市| 静海县| 河源市| 通化县| 肃北| 新田县| 绥滨县| 金沙县| 西丰县| 靖安县| 南溪县| 巴彦淖尔市| 桃园市| 满洲里市| 仙居县| 远安县| 太原市| 阿拉善左旗| 桦川县| 彩票| 厦门市| 平舆县| 马尔康县| 凯里市| 新密市| 凤山县| 珠海市| 青浦区| 苏州市| 阜城县| 六枝特区|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