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企業法》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1]

關懷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受到法律保障的。但是,必須看到,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思想影響還殘存在某些人的頭腦之中,社會上還有官僚主義和違法亂紀分子、敵對分子的破壞,這就使職工的合法權益有受到侵犯的可能。

在當前形勢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與發展,我國有了多種經濟成分,除了全民所有制經濟與集體所有制經濟以外,還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這使我國的勞動關系越來越復雜,不僅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勞動關系,還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勞動關系以及外商獨資經營企業與私營企業中的勞資關系。若以全民所有制企業來說,實行承包、租賃等經營責任制以后,有些企業的廠長和經理,不能正確處理承包、租賃后與企業職工的關系,任意延長工作時間而加班加點,侵犯了職工的休息權;或者取消了勞動保險、福利待遇的某些項目,侵犯了職工的物質幫助權。因此,工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問題越來越重要了。

工會對職工的合法權益的維護,可以采取各種措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現僅就這一問題談一些不成熟的意見。

一 《企業法》為我們提供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法律武器

經過十年時間長期醞釀制定出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企業法》在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通過了,這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國法制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廣大職工擁護《企業法》,因為它肯定了我國企業改革的方針、路線和貫徹了黨的十三大的精神,并以鮮明的態度肯定了以下的問題。(1)明確規定了“國家保障職工的主人翁地位,職工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9條)(2)明確規定了職工應當享有的四項重要權利。(第49條)(3)明確規定了“企業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利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企業工會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第11條)

為了使《企業法》能夠認真地付諸實施,黨中央發出了《關于貫徹執行〈企業法〉的通知》。中華全國總工會也發出了《關于貫徹執行〈企業法〉的通知》。對我們各級工會和廣大工會干部來說,有了《企業法》,就要很好地利用這一法律武器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一,利用《企業法》堅決維護職工的主人翁地位。

職工在企業中居于主人翁的地位,過去只是政治上的概念,現在第一次把它寫在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企業法》之中,這在我國的立法史上還是創舉和一項重大的突破。

所謂主人翁地位,它包含有廣泛的內容,最主要的含義是指職工在政治上、經濟上是企業真正的主人。職工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在企業中應擁有法定的權利,能夠真正當家做主,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參加管理,并以主人翁的態度愛護企業的財產和參加生產建設。

在全民所有制企業中,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本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實上在企業中卻有相當一部分職工沒有鮮明的主人翁意識。他們認為主人翁地位不過是從理論上說說而已,并沒有實際的意義。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是我們的民主管理存在著缺點。全民所有制企業所有權屬于全體人民,當然包括每一個職工都是企業的主人,廣大職工對此并不懷疑,而他們感覺到有問題的是這種主人翁的概念太空洞、太抽象,企業中的管理大權完全落在一部分領導人員手中,自己無權參與管理,職工只是服從命令聽指揮,上級讓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因此,絲毫體會不到自己居于主人翁的地位。其次,是一些管理人員沒有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官氣十足,這大大地挫傷了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全民所有制企業當然不可能由全體人民都來參加經營管理,只能由一部人代表國家、代表人民管理企業。這種社會分工形成的正確關系,應當是職工是企業的主人,干部則是“人民的公仆”。但是有些干部卻顛倒了“主仆”關系,必然影響職工的主人翁意識。

《企業法》明確規定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其意義是巨大的。

(1)把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從道德規范上升為法律規范,即是否承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是否尊重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是否遵守法律的問題。(2)寫進這一條內容是對廣大職工的有力支持。廠長負責制是辦好企業的基本原則之一,而職工居于主人翁地位,也是辦好企業的基本原則。它明確了廠長與職工的關系,企業行政必須理解自己的權力來自人民,絕不能辜負人民的重托,要珍惜手中的權力且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不能當官做老爺。只有堅持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才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增強企業的活力。(3)肯定了職工的主人翁地位,有利于形成經營者與生產者的新型關系。企業行政和職工都按照這一法律規范處理相互的關系,就能像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所說的“使經營者的管理權威和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相統一,形成經營者和生產者相互依靠、密切合作的關系。”

第二,利用《企業法》堅決維護《企業法》中所規定的其他各項權利。

我國的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但是,必須看到那是就全體公民而言的。《企業法》則專門規定了與職工關系最為密切的一些權利。這在我們尚未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尚未頒布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之前更是難能可貴的。

《企業法》在第5章第49條中明確規定了職工四方面的權利。工會應按照《企業法》第49條的規定,堅決維護職工的以下合法權益:

(1)工會要維護職工參加民主管理的權利?!镀髽I法》在第49條中把民主管理權利列為職工擁有的第一項權利,正說明這一權利的重要性。職工擁有民主管理權,主人翁的地位才有實際的保證。我們工會干部一定要利用《企業法》的規定,健全職代會工作,認真落實職代會的五項職權,把職代會真正辦成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當前,我們尤其應當高度重視民主管理,工會一定要在實現兩權分離原則和推行經濟責任制的各種形式中,讓職工有權參與企業的承包、租賃的全過程。承包租賃的方案和經營目標應由職代會審議。對于經營者的選擇,職工代表應參加招標委員會,按競爭、公開、擇優、民主原則參加對投標者的全面評審、公開答辯,擇優選定企業的領導。

(2)工會要堅決維護職工依法擁有的勞動保護、勞動保險、休息、休假的權利。工會必須堅決維護職工的勞動保護權。忽視勞動保護工作是侵犯職工權利的非法行為。目前在企業中忽視勞動保護工作的情況嚴重。我們不時可以在報紙上看到工廠爆炸、火車頂撞傾覆、礦山倒塌等相關報道。這些事故的發生與企業領導人忽視職工安全與侵犯職工勞動保護權利的行為是分不開的。我們工會工作者絕對不能對那些忽視職工生命安全與健康的侵犯職工勞動保護權的行為熟視無睹,工會在認真貫徹執行安全技術規程、生產衛生規程,健全有關勞動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中應當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一切責任事故的責任者必須站在職工的立場上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勞動保險是對職工實行物質幫助的具體形式。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展開,對于勞動保險制度中存在的缺點應該進行必要的改革加以消除,但是,改革絕不是取消職工應當擁有的勞動保險權利。目前有一些企業在實行承包、租賃的過程中,自行改變、甚至取消職工的保險待遇,這是非常錯誤的。勞動保險是對喪失勞動能力和暫時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的制度,它解決職工在生、老、病、死、傷、殘等情況下面臨的經濟困難,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職工的這一權利,絕不應當剝奪。健全和完善勞動保險制度是保護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措施,是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的物質手段,也是社會安定、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的工會一定要對一切侵犯勞動保險權利的做法予以抵制,要使職工享有的勞動保險權利得到法律的保障。

休息和休假權是保證職工得以解除疲勞、增強體力,提高職工素質的重要權利。國家給職工享有休息和休假權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們有些企業,特別是某些實行承包、租賃以后的企業,在沒有征得工會同意的情況下,任意加班、加點,侵犯了職工的休息、休假權,這是違背《企業法》的規定的。工會一定要嚴格執行《企業法》,反對一切不合理的加班、加點,對侵犯職工休息、休假權的行為進行必要的斗爭。

第三,利用《企業法》堅決維護職工向國家機關反映真實情況,對企業領導干部提出批評和控告的權利。

我國憲法第41條明確規定,公民享有批評和建議的權利,有申訴和控告或檢舉的權利?,F在《企業法》在這方面又進一步做出了規定,是對職工的有力支持。職工對于企業領導的缺點和錯誤有權提出批評和建議,對他們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向國家機關控告,這標志著人民政府與職工的血肉聯系。職工行使監督權,可以保證企業領導少犯錯誤和及時改正錯誤,企業的領導應對職工的批評抱歡迎的態度,而不準對職工進行打擊報復和陷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一些企業的領導,在這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橫行霸道,殘酷地對敢于提出批評的同志進行陷害,有的甚至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工會要認真依照《企業法》堅決維護職工的這一權利,堅持原則,伸張正義,給職工以最大的支持。

第四,利用《企業法》堅決維護女職工依照國家規定享受特殊勞動保護和勞動保險的權利。

女職工在我國職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由于婦女的生理特點和她們負有生育子女的責任,必須給予特殊的保護,讓女職工享有“四期保護”和勞動保險待遇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必須注意,禁止讓婦女從事有害健康和承擔可能引起生理機能破壞、危害下一代的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當前,在某些企業中存在著忽視與歧視女職工的現象,侵犯了女職工享受特殊勞動保護和勞動保險待遇的傾向。我們工會就要對這些傾向進行必要的斗爭。

二 工會在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應當采取有力的措施

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做,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應抓緊以下一些環節。

第一,積極參與立法和有關職工利益政策的制定工作。

法律是上升為國家法律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性組織,工會是廣大職工群眾的代表,因此最有權參與國家法律的制定工作,法律也只有得到全國廣大職工群眾的擁護,才有生命力。

當前在立法方面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新中國成立已經將近四十年了,我們還沒有頒布《勞動法》,還是1950年6月頒布的《工會法》等,這確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問題。當然立法問題不決定于我們工會自己,但是我們應從自身角度做出更大的努力。在工會參與立法方面,我認為:一要做出規劃,二要抓得更緊一些并爭取中央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三要積極地制定草案和參與立法活動,四要更充分地利用工會輿論陣地反映廣大職工對立法的要求與意見,以求得社會上的支持。

第二,重視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履行。

集體合同,有的也叫雙保合同,是企業行政與工會共同制定的有關生產與職工生活福利等問題的協議。它規定了在合同有效期間內企業行政和職工雙方在生產方面的義務和在完成生產任務條件下職工享有的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權利。它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在三資企業中,利用集體合同規定當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可以給企業董事會以約束,在承包、租賃的企業中,實行集體合同可以使企業行政與職工擁有共同遵守的規范,可以起到彌補勞動立法不足的作用,給企業行政以約束,保障職工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集體合同的當事人,一方是廠長,另一方是工會主席,雙方以平等的對話方式對有關企業的重要問題達成協議,可以利用它的法律效力保障職工享有應有的權利。所以,工會一定要重視集體合同的簽訂與履行,正確認識集體合同的作用與意義,使它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積極參與勞動爭議的處理,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目前,勞動爭議越來越多了,有人說“工人難管了”,“工人不聽話了”,這真是奇談怪論。勞動爭議增多了,是一種正?,F象。隨著多種經濟成分的出現,隨著勞動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當然會出現更多的勞動爭議。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就必須有一套解決勞動爭議的制度。

1987年我們頒布了關于處理勞動爭議的規定,這當然是好的,但是它處理案件的范圍僅僅局限在勞動合同案件和有關辭退案件方面是不夠的,這方面還有待于制定更完善的法律制度。現在在推行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方面已經有了起步,其效果是好的,是符合客觀需要的。在處理勞動爭議方面,工會負有重要的責任,首先是勞動爭議的調解程序是在工會領導下基層的調解委員會實現的;其次,勞動爭議的仲裁委員會應有工會的代表參加。這要求我們工會一定要在勞動爭議的處理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支持職工的合理要求,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而對職工中不正確的不合理的要求也應進行必要的疏導。

第四,積極支持職工對濫用職權,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的檢舉和申訴。

《企業法》第62條規定:“企業領導干部濫用職權,侵犯職工合法權益,情節嚴重的,由政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職工實行報復陷害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6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惫芎玫乩谩镀髽I法》的這一規定,對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職工,給予支持,堅持原則,伸張正義,認真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使那些濫用職權,侵犯職工合法權益與對職工實行報復、陷害的不法分子受到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懲處。

三 進一步健全工會的法律顧問工作,發揮工會法律顧問組織的作用

為了適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從1981年起,全國總工會開始建立工會法律顧問組織。在全總的推動下,這些年來各地工會的法律顧問組織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事實證明,工會法律顧問機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它主要表現在:(1)工會法律顧問組織給工會和廣大職工提供了法律幫助,開展了法律咨詢工作;(2)代表工會參與了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3)在職工中進行了法律宣傳,開展了普法教育;(4)參與了信訪工作,接待職工的來信來訪。全總和省、市的工會法律顧問組織在參加立法方面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為全總及省、市總在法律方面承擔了智囊團的任務。

總的來看,工會法律顧問工作是有成績的,但是從全國來看,發展極不平衡。有的在這方面的工作開展得較好,有的則尚未打開局面,有的機構比較健全,活動已經上了軌道,有的則機構極不健全,工作還剛剛開始;有些工會法律機構還只是徒有其名,沒有積極地開展工作。

為了使工會法律顧問組織更加健全起來,使這一組織在工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的一些問題。

第一,要從思想上認識它的重要性。我們工會要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應當擁有自己的熟悉法律的專門人員。如果工會有了一批自己的法律顧問,就能夠給職工更多的法律上的幫助。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工會法律顧問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克服這一工作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并使工會法律顧問工作更健康地發展下去。

第二,應當盡快地建立與健全工會的法律顧問機構。一些省市工會法律顧問工作未能很好地開展起來,與機構不夠健全分不開。如果我們重視了工會法律顧問工作,可以在工作人員內部做一些調劑,適當地增加和充實一些工會法律顧問機構的人員。當然在充實工會法律顧問機構方面,我們也要利用社會上的力量,聘請一些熱心于工會工作、過去從事法律工作的離退休人員做兼職的法律顧問,這可以彌補我們力量的不足。

第三,總結交流工會法律顧問工作的經驗,提高工會法律顧問工作的水平。工會法律顧問工作,對我們來說是新事物,我們應不斷總結、交流這方面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提高。東北一些省市總工會已不止一次地召開了這方面的經驗交流會,北京市總工會1987年也曾召開了一次工會法律顧問理論討論會。這對工會法律顧問工作的深入發展,顯然是有益的。我們應當繼續在這方面下功夫,以使我們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總之,工會是職工利益的維護者,我們一定要利用《企業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這是新時期對工會工作的要求。只要我們在這方面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夠更好地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


[1]本文發表于《中國工運學院學報》1988年第3期。關懷,原中國工運學院勞動法學系主任,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泗阳县| 陕西省| 永康市| 仁寿县| 呼图壁县| 腾冲县| 农安县| 正安县| 如皋市| 禹城市| 安康市| 左云县| 建水县| 蒲江县| 册亨县| 孝昌县| 万安县| 都安| 航空| 红原县| 麟游县| 乡城县| 银川市| 汾阳市| 友谊县| 武邑县| 望谟县| 灵丘县| 克东县| 承德市| 团风县| 调兵山市| 清镇市| 昌邑市| 安义县| 新营市| 武川县| 孟州市| 渝中区|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