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研究的方法和創新

(一)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通過文獻梳理掌握前人在相關領域的成果,以達到站在前人肩膀上,推動科學研究前行之目的。本書主要通過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的政府和人事部門網站,Google和百度等多種查閱與檢索平臺對各種文獻檢索,收集研究所需資料和文獻。包括以下幾類:①與選題相關的經典著作和前沿著作;②中國古代官吏辭職及其管理方面的資料;③國外公務員辭職的學術和法規資料;④有關當代中國公務員辭職的法規、論文、報道等。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為本書的順利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文獻參考資料。

2.個案分析法

本書的個案資料有兩個來源。第一個是筆者通過調研收集到的資料和訪談采寫的個案。在論文研究階段,筆者到北京、貴州、云南、陜西等地對部分公務員進行了訪談和交流;其他地方的情況則是通過電話或者郵件訪談獲得一手資料。第二個是通過書籍、報刊及網絡收集了大量資料,將其改寫成為本書所用的個案,收集近40年來的相關調研數據,根據公務員辭職主題進行整理,為本書所用。通過鮮活的個案再現某些問題場景,通過定量的數據分析歸納問題的規律和發現問題的本質。

3.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社會科學中進行宏觀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當代中國公務員辭職與國外及中國古代的情況都存在很大差異,通過比較,發現公務員辭職管理的異同,為我國公務員辭職管理提供有益經驗。本書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進行比較。第一是對我國古代(1911年以前)、近代(1911—1949年)、現代(1949—1978年)的官吏、文官或干部的辭職現象及其零星的管理進行梳理,從歷史的角度與我國當代(1978年以來)公務員辭職及其管理進行比較,發現過去的公務員辭職與管理和當今公務員辭職及其管理的關系,并從中借鑒有益的經驗,克服傳統因素對當今公務員辭職管理的阻礙。第二是對世界主要國家的公務員(包括政務官和事務官)辭職及其管理進行梳理,與我國當前的公務員辭職及其管理進行比較,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

(二)研究創新

1.追蹤公務員制度建設的前沿問題:中國公務員辭職

從目前檢索到的文獻看,尚未發現以公務員辭職為主題的博士論文或專著。本書嘗試探索完整意義上的中國公務員辭職制度,發現該制度中的許多內容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中國公務員辭職制度包括公務員辭去公職和領導干部辭去現職兩大部分。公務員辭去公職是公務員所享有的辭職權利。其辭職后的主要流向是去企業;部分選擇到高校、研究機構及公益組織從業等。公務員享有辭去公職的權利,解除了對公務員自由流動的限制,把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富余人員有序地轉移到社會的其他行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組合和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公務員辭去公職必須遵循《公務員法》所規定的限制條件。本書也提出要進一步引導公務員辭職后能更多地選擇教育和公益等行業,促進辭職公務員擇業的多元化。領導干部辭去現職包括因公辭職、自愿辭職、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本書從公務員辭職制度的角度分析它的基本界定、功能、內容、辭職的原因等,把一個完整的公務員辭職制度初步勾畫出來。同時本書并沒有停留在對公務員辭職本身的介紹上,而是進一步分析公務員辭職管理的現狀、問題,并提出對策。

2.嘗試歸納總結中國古代官吏辭職和國外公務員辭職的經驗

本書從比較的角度,首次全面梳理了中國古代官吏辭職及其管理和國外公務員辭職及其管理。本書發現我國官吏辭職現象幾千年來一直存在,辭職的原因大致有幾類:對被忽視不滿而辭職、希望給后生騰出空位而辭職、希望專心從事寫作和研究而辭職等。官吏的辭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除正統思想外的多元思想的發展和交流;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些表現與當前的公務員辭職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本書認為當前的中國公務員辭職制度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中國元素是根,外來元素是葉。同時本書梳理了國外公務員辭職及其管理的法規措施,從中發現各國公務員辭職存在某些共性,比如:辭職是一種權利;辭職是主動做出的;高官辭職的標準取決于公眾。同時也發現美國彈劾制度和日本退職管理與辭職之間的關系,這些共性和特點值得我國在完善公務員辭職管理中予以借鑒和參考。

3.本書的主要觀點

(1)公務員辭職的“逆向選擇”現象。

在我國的機構改革中,辭退了知識結構、能力和品質有問題的公務員;同時導致部分優秀的公務員辭職離開,出現了公共部門精簡的“逆向選擇”現象。治理對策是通過七大途徑,加強進人、用人和培訓等方面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

(2)公眾全程參與的引咎辭職流程。

當前的引咎辭職中,公眾和媒體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在復出的環節,公眾往往缺位,引來社會公眾對引咎辭職制度的猜疑。所以本書嘗試構建一個公眾全程參與黨政領導干部引咎辭職的流程,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引咎辭職制度。

(3)提出中國公務員辭職管理的總體思路。

一是健全公務員辭職的制度保障機制,如健全公務員辭職的法規體系。二是完善公務員辭職的壓力機制,如彈劾制度、離職審計制度等。三是改進公務員辭職的支持機制,比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等。

(4)對因公辭職和自愿辭職(現職)的探索。

目前的研究中缺少對因公辭職和自愿辭去現職的學術研究,不利于辭職制度的全面完善。本書提出了因公辭職與干部任期制之間的沖突與調整對策,如制定因公辭職的限制條件和加強對領導干部離職的審計工作等。對自愿辭去現職的領導干部要正確引導,合理安排工作,審慎安排人大、政協機關的工作,以免影響兩個機關的功能發揮。同時關注“裸官”辭職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常山县| 旅游| 封开县| 黎川县| 子长县| 胶州市| 怀来县| 罗城| 马公市| 合阳县| 荣昌县| 鹤山市| 黔南| 南京市| 和龙市| 尼勒克县| 思南县| 河源市| 绥芬河市| 扬中市| 城步| 临城县| 内黄县| 大田县| 珠海市| 阳春市| 哈尔滨市| 勐海县| 昌平区| 手机| 普安县| 衢州市| 闵行区| 澎湖县| 安阳市| 庆城县| 凤台县| 蒙山县| 普兰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