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心靈驛站:心理輔導實錄作者名: 丁曉玲本章字數: 1984字更新時間: 2021-12-22 18:46:55
厭學的李淵博
心靈困惑
今天早晨第四節是語音課,同學們第三節課一下課就早早地拿著書和筆記本去了語音教室。快上課的時候,我去教室想檢查一下教室的門是否鎖好,到教室門口,門倒是掛著大鎖,可隱約地聽到教室里還有人在說話。因為還沒有上課,周圍教室里亂哄哄的吵鬧聲,使我無法確認教室里到底有沒有人,我便站在教室門外和其他班的同學聊天。一陣鈴聲過后,學校立即安靜下來,我又站在班門口仔細聽,里面果然有人,而且不止一兩個。于是,我掏出鑰匙打開鎖推門進去,嗬,六個人沒去上語音課,這會兒正圍坐在一起打撲克呢。顯然他們沒有想到我會出現,個個緊張得不知所措。“怎么啦,為什么不去上課呀?”我沉著臉嚴肅地問。“老師,您別生氣,您把門關上進來坐在這兒,咱們慢慢地說,我們一定坦白交代。”說話的學生叫李淵博,他是個活潑開朗、幽默風趣的小伙子,可就是學習成績一塌糊涂,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在20分左右。看著幾個學生耷拉著腦袋的樣子我覺得很可笑,便坐在他們身旁的凳子上說:“先說說你們今天犯了幾個錯誤吧。”“兩個。”張亮說,“第一是逃課,第二是在學校打撲克。”“這是第幾次曠語音課了?”六個人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人第一次,有的人第三次,李淵博摸著腦袋說:“我就上過一次。”看著我很驚訝的樣子,李淵博笑嘻嘻地說:“老師,我實在是聽不懂,一句都聽不懂,坐在那里簡直就跟受刑一樣難受,真不知道別人是怎么學的。反正我現在除了喜歡上歷史課外,什么課也不喜歡上,甚至我都不想上學,要不是我媽媽逼著我,我早就不上了。”我轉過身去問張亮:“你呢?”“我也不想上學,整天上課、寫作業,太沒意思了,我學習差,在學校老師訓,回到家我爸我媽罵我,真倒霉。”一直在一旁不說話的王雨小聲說:“丁老師,下次我不曠課了,別告訴我媽可以嗎?”我看著他憨憨的樣子,像個小熊貓,這孩子的學習也很差,我說:“你想上學嗎?”“不上學干啥呀?天天到學校來還有人一起玩,要是不上學待在家里早悶死了。”
心靈解惑
聽了這幾個同學的話,我的心情很沉重,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不愿意學習,放棄學習的初中生們,他們將如何去面對未來社會對建設者的要求,他們長大靠什么去生存呀?但面對現實,我們應該承認,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厭學情緒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厭學情緒在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身上表現較突出,他們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像李淵博、王雨這樣不喜歡上學可還能天天堅持到校,目的只是能有人和他們玩;還有的學生是為了混畢業證,他們開了學盼放假,上學時希望早點放學,上課時盼下課。對于學習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來說,缺乏學習興趣還表現在學習的動力不足上,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不是知難而上,而是繞道走,回避困難,常常否定自己,學習過程中不求甚解,慢慢地,他們感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對學習產生恐懼感,感到學習對自己幾乎沒有價值。
中學生到底為什么會產生厭學情緒呢?原因很多,有社會原因、教育體制存在的諸多問題,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
產生厭學情緒的關鍵在于學生學習成績差,學習存在很大困難。就像張亮所說:“成績差,在學校挨教師訓,回到家挨爸爸媽媽訓。”由于學習成績不良,這些學生飽受同學的冷眼、老師的忽視和家長的責罰,因而一提學習就頭痛,學習成為他們內心深處的一塊傷疤,不愿去面對,逃避、厭煩學習的態度和情緒又使他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進入21世紀的今天,社會對人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毫無疑問,將來文盲是無法立足的,但也并不是說未來社會只需要大學生。每個建設者都應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堅強的意志品質,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這些都需要今天的青少年認真踏實地對待學習,完成基礎教育,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們必須要克服厭學情緒。
首先,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自制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動機水平影響著人的自制力,高尚、積極、達觀的精神狀態,會使人擺脫消極厭倦情緒,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并在活動中更富堅持性。
其次,可以暫時降低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要求,制定一個自己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比如說某位同學英語成績很差,10分左右,那就把學習英語的目標定為保住10分,爭取20分,這樣,你只要認真聽講,不懂就問,按時完成作業,20分是很容易實現的。雖然從表面上看你的成績只提高了10分,跟八九十分相比較微不足道,可這10分的進步卻會讓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繼而不再否定自己。在這種很愉悅的情緒下再去面對學習,興趣有了,信心有了,分數還會繼續提高,這樣的進步就會成為一種巨大的激勵,它推動學生繼續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再次,在學習成績相當的學生中開展學習競賽。不要總是和班里的成績優秀者比,和與自己成績差不多的同學競爭,可以促使大家共同努力,為取得的成績興奮、愉快,充滿自信地去面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