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集 草木蝶影

DISIJI CAOMU DIEYING

自嘲者,自我解剖,自娛也,不求聞達,不求顯露,拘一杯自然之水,摘一葉世間枝蕾,采一粒山石沙礫,點一簇思想火花,不求烈焰,但求自明;不求宣泄,只求自悟。人之丑陋,莫過于心之褊狹;處事雖全亦有不當,識物再準亦有缺憾。所以要時時自省,但也要看開看透。所以“自嘲”是比較妥當的。

心胸要大,勿以小事而阻塞,勿以小誤而失大。只有寬闊的心胸,才能有博大深遠的境界,才能有和若春風、潤如春雨、柔如春日的景象。一時一事,讓人癡迷,是謂心窄境低的表現,應當站在理論的高點去思考問題,挺立于哲理的山峰上去傲視萬物,就會有一種登凌絕頂而縱覽群山的氣度,這樣才能有境界有情趣。茍且之舉、鼠目寸光、小家子之氣,君子不為也。

一種境界的升騰與達到,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和閱歷的堆積,而是一個人心路發展歷程的凝結與提煉,是一種言之不明、訴之不清的精神狀態,它彌漫于個人的方方面面,又滲透于世間的林林總總,正所謂“大象無形”,但又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著,因為在自然、社會、思想的各個領域它都以各種形態展示著一種風采和心靈對照。

當人把理想和目標提升到永恒的位置時,便是超脫之境界了。對階段性的目標和取得的成績,對過程的辛苦失敗和成功喜悅,對每次激起人發展動力的挑戰,隨著年齡的推移和生活的積累,便會化作一種對靈魂升華的企盼。物質形態的占有和知識汲取的活力漸漸黯淡下去,而對天命與精神境界的探索開始籠罩一切。

我為孩子驕傲,因為在他的身上有先人們英雄拔世的氣概,有父輩們博識宏才的胸襟,更有其勤事以儉、慎行以思、平靜治事、寬容待物、沉潛修煉、意氣揮灑的氣度和志向。我被他感動,是一種發自心靈、凝聚幾代人企盼和希冀的感動,讓我富有激情,充滿希望。

不要求事能做的有多大,不企盼能取得什么樣的成績,也不去以人世間的功名利祿去衡量;只要我們的孩子在其生存的現實中能夠適應環境,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光明磊落,勤奮踏實,真誠善良去為人處世,歷經各種各樣的事件與過程,品味人生應該品嘗的東西,我覺得就是一種收獲,就是一種成功。人性的最天然表達與順理成章是根本。

太陽西垂,余暉涂金,一切都顯得那樣鮮亮,彌漫著光的幻影。放下手中的書,極目遠眺,群山在夕陽的撫慰下夢幻般地波動起來,浪飛濤起地奔向朦朧;天際由東向西呈現著碧藍、淺黃、深紅,變換著魔幻般的色彩,向深邃的宇空涂抹延展。鳥雀鳴鳴,群鴿陣陣,環繞在城市的上空和街道的樹木草叢里,一切都顯得那樣自然和安詳。其實,噪聲還是很大的,只是心靈平靜了,一切也都恢復了本真的靈性。

初春時節,塞上乍暖還寒,氣候起伏不定,冬天的依戀春天的萌動,天地之氣相交;于是一面風吼沙舞,一面綠意彌漫,在激烈的交接中實現著季節的轉換。北國江南因為地域等諸多條件不同,季節的變換也各顯特色。常常感嘆人生的變幻莫測,當置身于自然之中時,又覺得再正常不過了。一邊清風細雨,一邊風狂沙舞,形式各異,但本質是一樣的,一個春天真正來臨了。

所謂事業心就是不要企盼能得到什么,而是一種奮斗時的精神愉悅,努力中的心靈慰藉,可能也算是一種自我的靈魂救贖吧。人生在世,需求繁多,欲望不斷,但究其根本乃是一種對生存的適應,對繼承的一種挑戰,更是對現實狀態的超越和創新。這種激情和沖動,從形象上看,可能是表現出財富或一種行為機制模式等,但從精神上去品味則是一種升華和境界。所以,事業心是建立在一定具象基礎上的精神意志。

古潭深影,空谷幽靜,清泉石上,皓月松風,這是我現在的一種心態和禪境。經歷了人生幾十年的淬礪磨煉,品嘗了人間數十載歡樂與痛苦,留得一份清靜的心和淡泊的意,算是最大的收獲了。

心的空靈與物的繁實相互映襯,和諧地融為一體,同時又在不同的精神領域中分割開來,正所謂大象無形就是這個道理。一切有與無均在生和滅的運動中,有無是世界。

十一

這個日子非常特別,也非常難過。我的父親,一個平凡但偉大的人,是從這個日子離開我們的。那時非常突然,非常震驚,讓人猝不及防,一個慈愛的生命就消失了,像天上的一顆流星,劃過深邃的宇空,消逝在永恒之中,留給我的是銘心刻骨的傷痛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這么多年了,我們的感情并沒有因生死離別淡漠,而是越來越深,記憶的雨露霧雪總是靜靜地滋潤著心靈,思念的春夏秋冬總是輕輕地撫慰著靈魂,讓我時時處處相擁在他那慈愛的陽光雨露里,沉浸在親切的惦念和教誨中。

十二

萬事萬物似乎朦朧點比較好,猶如欣賞一幅山水畫,云飛霧繞中的峰巒和樹林有一種靈性,蜿蜒曲折的溪流和花草有一種夢境,幻動著神秘的色彩,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直白的描繪披上一層潤澤的意蘊,讓人感到愉悅爽朗,享受到一種說不出的飄逸和靈動之感。人是需要精神的,沁浸于對世間一事一物的感悟,云霧般的思,雨雪般的想,清風般的來,流水般的去,自然天成一樣,卻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只有把一切都注入了靈性的思索,賦予了恬淡的超越,精神家園山高水長,意蘊溫潤,博雅安然,氣象萬千,才能真正感悟這世間的一切,讓人產生一種幽美之境。

十三

思想上的交流是最平等的事,因為無拘無束的碰撞,才能產生火花,才能燃起靈動的烈焰,才能熔鑄成超越的精華。但在現實中往往很難做到,特別是在不同的工作領域其差異性就更大了。思想上的交流,特別是關于一些世界觀層面的理性交流,愈平等則才能愈引起碰撞,產生共鳴,各取所長,形成新的認識,如果缺乏一種平等的基礎和內在的信念,只能是形式或媚態的,不可能達到真正的共識,生成真理性的境界。同樣,理性度愈高,哲學性愈強,平等意識則會更好一些,更強一些。

十四

急流勇退,不是指遇到困難時,而是指取得成功后。一種大趨勢已形成,并持續發展時,就要讓更能適應新形勢的人去發揮聰明才能,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把事業不斷推進。所以,急流勇退是這樣一種境界和意識。不要等自我都成熟發酵成爛蘋果了,才讓年輕人去承接,那是最狹隘和沒有眼光的,是一種小我的自大,是一種淺陋的境界。應當在最激越的時候,把年輕人推上去送一程,這才能永葆事業的青春。

十五

功成身退是不夠的,而應當在功即成時就有退的考慮,這才是大境界,是故介子推不愿受封,退避山林;是故朱 只言成計,不居成位,此乃大智慧是也。事情需要人去做,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去做,各有特色,各呈千秋,不能持一己之利而置事業于不顧,固職守位,不思進取,貪享其成,不圖其退隱,是謂愚夫也。今吾思退之乃是精神之大進也。

只有精神境界達到一定高度,智慧彌漫于一身的人,才能對進退取舍有最明智的選取,因為站得高、看得遠、思得深、行得端,擇時而退,因機而隱。讓光環迷住自我的眼睛是人的一種悲哀,貪圖一星半點的享受,是人的一種劣性,但大家卻都愿意渾渾噩噩于其中,隨波逐流于其里,不愿清醒而為。其實,退乃是進,一種思想和精神的真正超越,一種曠達的境界和脫俗的品質。

十六

三世于國,只看到先人們奮斗的艱難歷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不曾享其光環的蔭護,只以一心一力從其世間一事一業,正所謂盡心盡力而已。大則言報國,小則言自生,乃滄海一粟,高山一粒矣。是故海納百川謂之心胸也,是故壁立千仞,乃心志也。不求聞達于諸侯,只求無愧于生民,也就夠了。世上有多少事要人去做,但默默無聞者多矣,這正是其偉大的表現。

十七

一種對命運的無奈之感始終籠罩心頭,人生一世,萬物皆遇,心里沒有什么太起伏跌宕的事了。歸于一種平靜,一種超然于世的靈性油然而生,使我看到的世界猶如一幅中國山水畫,朦朧中透著清晰,清晰中彌漫著朦朧。有些塵世的人與事,也不愿看得再透再細了,這可能就是一種對生命的崇拜和對生活的順從,因為精透和細致后依然是一種朦朧。人所畏的并不是自我的努力和奮斗,而是是否有一種對天命的必然認識,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一種返程式的思索,一種溯本正源的覺悟。

十八

總想能多做點什么,其實又做不了什么,一任日月的流逝,留下心靈的荒蕪。表面看似光鮮,實則虛無黯淡,正所謂虛名之下,其實難副。試想有多少知識可供汲取,試論有多少才智可供發揮,試談有多少真知灼見可供深思,試看有多少知音可供高山流水,試問有多少事情可供操持?有時無奈到只能一任天命,心里祈禱罷了。所以,人到一定的界限,已有的知識與智慧不能有所發揮并被限制時,一種對世事的無奈和對天命的認定就會占據整個心靈。

十九

萬事需明白,但可悲的就在于看明白后,自己卻無奈,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還不如原來就看不明白,糊涂算了。世間繁事眾人,確需研究,以求其明識,但看透的東西猶如熟透的果實,已不能供人享用和產生愉悅了,只有那似透非透的期盼,才能令人產生一種追求的欲望與創造的動力。人的悲哀不在于有形的了解,而在于有形思考后對無形的把握。無形可以彌漫,可以轉化,可以超越,也可以沉寂。所以精神追求的無限性與物質人生的有限性此對矛盾是永恒和無解的。

二十

處理很多事沒有規則,只是一味地憑著職權或習慣而行事,把現實中的客觀存在和變化著的環境,事物真實的內容和形式漠然視之,主觀臆斷,因而產生了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決定。去做吧,事無規矩,不去做吧,事出有因。這種狀況在轉型時期最為明顯,最為突出。當然也反映出社會文明程度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在此時處理諸多事務,確實是非常煩而且雜,且無章可循,讓人勉為其難。

二十一

一篇文章固然重要,但應景之作,遣詞造句,求逞一時之譽,并不是什么上乘之章。是謂言從心發,其志大胸廣,才情豐蘊,言語必然和諧順暢。然其拘于一心,抒于一意,刻意求證,而只為一時之響,則未必能長久也,是謂用義寫大文章,乃千秋之筆;用氣寫小文章,此一葉之鮮矣。天下文章,生乎于心,發乎于情,抒乎于意,行云流水,才算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有一定境界了。可是一篇俗文,立意低下,茍求于勢利,諂媚與世俗,實在難入眼了,更遑論心了。

二十二

人到一定的位置,有點權勢后,如不能自知自明自省,就會失去自己,特別是失去思想和智慧,因為執掌的權力就可能當成解決一切事情的利器;是非不去詳細論辯,見解不求精研細思,方法不講公平合理,只要權行令發,一切都能辦理,是故依權勢而養成了一副凌駕人性與真理之上的霸道做派。久而久之,賴有特權,逞威使怒,撒潑耍劣,不可一世;殊不知,思之愈淺,文之愈陋,品性愈下,心境愈惡,為人所恥也。君子者,心清境明,坦蕩豪邁,溫順豁達,公平秉正,義理萬物,是謂待人謙和,處事平順,何以弄權使勢,妄斷是非,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乎。

二十三

想挑毛病,有多種辦法,旁敲側擊就是一種,虛在自我行議,實則旁敲他人,這種做法很多人都在使用,而且習以為常,成為慣技。找一兩個理由,以自己的風格而警示或暗示于他人,是一種提示,也無可非議,但事事如此,也就有失情操了;君子坦蕩蕩,直面人與事,辨明是與非,集納眾智,適時擇機,以化萬象,是一種境界和智慧。有些事,對于聰慧之人而言,早就心如止水了,對于豁達之人,一切都淡之煙云了,何用此等小伎倆,實在沒有意思。

二十四

確實該隱退了。大道不顯,何必強求于世;小譽誘人,何必強求于心。爭一時一己之利,實人生之大恥;盡一心一力之責,實人生之大幸。幾經磨難,數載風云;前峰后谷,山重水復,橫浪縱濤,柳暗花明,已是身外之心,世外之人了,何必茍求于世俗之利譽,周旋于繁雜之人塵,與污泥濁水同流,和不堪之人共列,喪我高雅淡泊之境界乎。是故道不同不與謀,沒有共同的志向和深層的心靈共鳴,只是貌合而神離,意散而形亂矣。確實該隱退了。

二十五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豐富多樣的表現和最具特色反映本質的情懷,無論是語言,還是行為,最根本的在于人的心靈所祈盼理想和信念永遠不會泯滅。受到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制約,人們實現心中夢想或理想的行為必然要經受到一定的磨折和錘煉,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越發顯得沉穩平和了,但在心中那股來自于天性的沖動依然像火苗一樣,時刻閃動著。一旦遇到適當的環境,便會燃起烈焰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心是不死的。因為它有太多的動力,始終想向世間撐出一片新綠來。

二十六

偶得一閑,翻閱數章,駁雜均有,適意盡性,別是一番滋味。讀書要有環境、氛圍,要生成一種書我相融、物我兩忘之境,這才能心入其書,意入其理,身入其境,真正的是一種學習,是一種愉悅,是一種提升。時間飛快,稍瞬即逝。點滴綴之,也能有所斬獲;寸章尺牘,片言只句,大凡上心去讀,定能有所收益,如能沁入心脾,通達魂靈,那就更是讀書的上乘之境了。

二十七

誰曾料想,此生事業無成,修行未到,半瓶晃蕩,思淺意陋,終日忙碌,不知所終,渾渾噩噩,茍茍生生;無寸識以成其才,無點墨難成其文,無智慧難克其愚,無實務難成其行;只不過混跡于世,隨行之于眾,涂涂抹抹,摘摘抄抄,贏得點淡事虛名;說什么功成名就,說什么品高識廣,到頭來,不過只是清風拂去,過眼煙云,只落得個夕霞殘照,桑榆自慰是了。所以悲從心底來,乃是對過程和結果的一種無奈之情。

二十八

小人如果得志,那是了不得的,不管其后來官能有多大,權能有多重,位能有多高,其骨子里的小人氣不但無法去掉,還會被其志所固化,正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世間任何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權利和特點,都會取得成績和留有缺點,成敗榮辱,我們評判的標準也應該是全面客觀公正的,不能一概而論;但就人的本性而言,則是無法用后天的表面得失來衡量的,到底是真善美還是假惡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其本質是決定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一個人品性和情懷的,是建立在本性的根源和基礎之上,經過不斷歷練和精萃,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小人不修煉其志趣,不提高其境界,終難成為君子矣。

二十九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胸懷和氣度,正所謂“是大英雄真本色,唯真名士自風流”。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和精神的主宰,但由于其天資差異、學識不同、經歷有異,各種稟賦參差不齊,故其表現形式也是各有千秋。但人必須要豁達寬容,慈心善意,有博大的胸懷與恢宏的氣度,有陽光雨露的溫馨與情趣。試想在大千世界中我們何不是一沙一石,一枝一葉,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時代潮流中,實現著自己的價值。雖然在自我的位置和角度上看,似乎有很可觀的成果,但放到蕓蕓眾生中,置于宏偉的事業里,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了。所以,不斷在實踐中修煉提升,完善自我,要具有一滴水可以反射整個太陽的胸懷和能力,才能真正彰顯品性與氣度,保持本色與風度。

三十

任何事情,發生都有其必然性,雖然表現形態不一樣,具有偶然性的特點,但其因果關系是必然的。我們不能看到偶然性的表現就把必然性的本質忘記了。看到結果,應該查找原因,這就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沒有事不找事,有了事不怕事,關鍵是正確處理和有效地去把握。人世間本身就復雜,以簡單的思考和粗糙的方法去對待,本身就存在不對稱性,因而也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失誤。當然也不能以此來否定一切人的真實,畢竟生活中積極向上是主流。

三十一

寄情于天地,心為之一闊;寄情于江河,心為之一澈;寄情于草木,心為之一潤;寄情于日月,心為之一朗。

只有心隨天氣,才能融入自然;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恢復自我和本性。人,大自然之子,但常常凌駕于自然之上,其實是一種盲目的造次,是一種狂妄的自賤,因為對于我們依存的自然而言,一切都是渺小的。

三十二

坐在寧靜的辦公室里,看著外面喧囂的世界,內心卻出奇的平靜。像一泓古久的深潭,平靜地映照著藍天白云,偶爾飛過一只小鳥或飛蟲,也驚不起它的漣漪。唯有在平靜中,才容納了另一種思緒,做著彌漫的向往,熔鑄出一種升騰,就像瞬間一切都化作了無,唯有一種忘卻的快慰,使自我消失,物化在空氣中。

三十三

一個心胸博大的人,絕不會有狗肚雞腸之慮,以自己的狹隘之心、小人之意,揣度別人的心胸和處世為人。生活中的高尚者,特立獨行,志高精潔,但其共同點則是大氣度、大心胸的,無論是在任何條件、任何環境中,其外在表象千變萬化,各有不同,但其胸境之博大,意境之深遠則是貫穿其一生的。我們要達到的就是這種境界,但最難的也是這種境界。正所謂身在其中,不知其味,故而修煉必須是經常的。

三十四

真正有品位的人,不會因為職位、權勢、金錢而發生變化,因為它是一種內在的修煉與境界,猶如天生麗質的美人,風流倜儻的英雄,從骨子里就有的一種氣質。人世間有品位的人不是沒有,但關鍵為世俗的塵埃所遮蔽,以致人們只認得顯赫于世的權貴與金錢,只羨慕虛光幻影的榮耀和名譽,而看不到蕓蕓眾生中高潔之人的超凡脫俗,閑云野鶴,天地情懷,本真性情。真的,品位是模仿不來的,特別是對那些嗜權如命視利如根的人來說,只能是裝腔作勢,不可能有品位。

三十五

我贊美有些粗俗的淳樸,淺陋的直白,因為它給人以坦白直率、物本質真,沒有雕飾,是人生的一種自然,有何不好。我最厭惡的就是裝腔作勢,大小有點權位,不自知自明,妄議天下,苛責眾生,以一種所謂的高深或意氣來品點時事人物,其實是一種大俗大恥也。現實中就有這樣一些人,好像高人一等,盛氣凌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其實是最讓人看不起的。人們只是以表象去應付暫時的權威,而以真心去評判每一個人高低的。

三十六

一場夏雨,將浮躁了一個春天的黃塵壓下,洗藍了天,洗綠了樹,也洗凈了我的心。太陽從剛剛下過雨的云層中把柔輝灑下,使我那凈潔的心又萌生出種種希望,以求去承映天地。人的心靈需要更多的呵護,更需要千磨萬擊的鍛煉,但我最感到愜意的則是來自大自然的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因為它們最本質地直接凈化了我的心,無須做一番主觀的思考和悟,一切順勢而成。

三十七

心如止水,我從來沒有像這樣平靜過,一任春風的舞動,一任夏雨的滋潤,一任秋霜的彌漫,一任冬雪的飄逸,坐在桌前,心如皓月,思如古潭,平靜得不起一點漣漪,唯有藍天、藍天上的流云,唯有清風,清風中的風韻。大凡人經歷多了,可能麻木,那是一種消沉的靜,沒有生氣和活力。而我是在經歷了過多挫折后,真正從心靈升騰起富有活力的平靜,因為它能容納一切,承受一切,具有了藍天與大海的氣概和本能,具有清風與明月的輕靈和潔凈。

三十八

對待生活,我從未真正地品味,只不過像一名匆匆趕路的過客,為了不是目標的目標而奔波著,對待享受,我從未真正體驗,只不過是一時的物質享有和精神暢快而已;為了不是內容的內容而重復著,只有偶爾的幾次瞬間,簡單地領略了生活的一星半點,品嘗了享受后的愉悅。但那卻是在一個點線上,沒有形成一定的范圍和深度,更沒有形成一種超然于物彌漫于心靈的精神快樂。年屆天命,對生活和享受的理解與企盼,與以往相比,已有了本質的不同,所以追求也不一樣了,雖然形似,但神已異矣。

三十九

做一個理想主義者很難,因為現實會把人磨礪得十分實際;做一個幻想主義者更難,以為生活中把人所想象的空間已占滿。有時我們寄情于天地,訴說于風景,陳述于日月,滯留于自然,只不過是一種無奈。因為現實中的具體事務多且雜,瑣而繁,把人的心靈空間占得滿滿的,把人的生命時間擠得短短的,讓你失去了任何想象的靈性,麻木地承接著現實的一切,這是一種生存的悲哀,一種需要克服的悲哀。

四十

相對于年齡,在父母眼中你永遠是一個孩子;相對于成長,在父母心中你永遠是個巨人;相對于時間,你是成長的小樹;相對于空間,你是深厚的濃蔭;相對于我們的過程,你是延續并健康持續的發展;相對于我們的結果,你在開拓中不斷攀上新的高峰。我矛盾的心理總想呵護你,可又感到你是偉岸的高峰,參天的大樹,總想靠在你身上休整休整。

我真想為你提供大海般的厚愛,我真想為你提供高山般的依靠,可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奉獻的唯有寸輝或寸蔭。一抹淺綠、一簇艷紅、一份真誠、一眸柔情。因為你越長越大,成熟得像一座高聳的山峰,因為你越來越豐厚,博大得像無垠的大海。真想在你的身上靠靠,真想在你的心中游游,因為,你是父親夢的延伸。

四十一

磨難對人是一種鍛煉,但也是一種折騰,有些磨難似是而非,可偏偏要經過時間的行程,留下空間的陰影。唯有心里去品味、去承受并去超越,才能真正塑造出神靈的精品。我們總希望順利,但哪一次順利不是以磨難而陪襯;我們希望快樂,但哪一次快樂不都有痛苦的耕耘。收獲時且深深回味,品味過程的全部內容,就感到欣慰,有了登臨后的意境。

四十二

我們非常想追求一種和順寧靜的工作和生活,但這畢竟是一種幻想。因為世界本來就是嘈雜的,特別是她從原始的嫻靜與自然的美麗走出來后,被人類不斷用先進的手段改造得體無完膚,被時代發展的加速度擠壓得沒有形狀,在社會的風云變幻里始終處于一種波起浪伏的運動之中,所以,實現和順和寧靜的條件背景發生了變化,需要靠時間的持續和心靈的歷練去萃取,前者太漫長,而后者又急需意境的指引和長久的耐力。

四十三

我內心也很脆弱,但只有自己才知道,因為我的靈魂、思想和行為決定我應該是一個堅強樂觀而熱情奔放的人,但心靈中時常憂患的角落非常脆弱,因為它只能自我去感受,不能與別人共享,只能自我品味,不能與別人剖析。有時讓它裂開鮮紅的口,流出痛苦的血,產生無盡的愁思憂想,讓人沉浸在苦痛的感覺里,仿佛是對命運的無奈。當然這只是一種短暫的內心體驗,但它也是催生希望幼芽和理想花蕾的雨露春風。

四十四

忍耐是有一定度的,當超過一定極限的時候,就會滋生痛苦,就會產生折磨的壓抑,心情會格外的不好。對于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對于別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對別人負責,其實還是對自己負責。人們在處理各種事務的過程中,往往有這種壓力的人,會產生非常大的痛苦和煩悶,往往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忍耐忍耐吧,心靈經常這樣自我提醒,一切都會好的。只有能承接痛苦,才會享受欣悅,只有苛求于己,才能了然于心。

四十五

品位之高低,決非一時一事之造就,乃是先天之遺傳,后天之鍛造,在一種陶冶中不斷分解融合精萃提煉而生成的。它既有思想的內涵,又有行為的外蘊,表現出的是一種雅致和風韻。有的人附庸風雅,讀了點書,有了點識,寫了點辭,說了點話,展了點形,自詡是“風雅”了;有人形似流水浮云,不著邊際,云遮霧罩,便以為達到“風雅”了,其實是造作和淺俗,皮毛之像。唯有心與形的有機結合,才能產生天人合一的風雅,才能造就高尚的品位。

四十六

生與死,絕不是尖銳的對立,而是辯證的統一。對于人生來講,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只不過它們在交換位置的時候,將自己置身于不同的原點。正是由于它們的相互依存,才有了這豐富的世界和蕓蕓的眾生。正是由于生死的辯證統一,才有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才有了人們對精神永遠不息的追尋。天道有常,不會為某一個生命的長短而有所改變;天命有規,不會為某一個生命的內容而變換,但天憐人類,賜以生死的永恒。

四十七

苦于我的無能,悶于我的無奈,氣于我的無才,恨于我的無知,在命運之神的面前,我只是束手無策,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只是隨波逐流。所謂的拼搏,只是一種對生活的適應,所謂的奮斗,只是一種對現實的反叛。從總體上講,只是一味地茍且,聽命于大自然和生活的安排,寄托于對天命的依賴,有時無奈到了極點,只能靠時間一點一點銷蝕靈魂,只能靠茍茍且且的偷生分分秒秒。

四十八

本是緣分同仁,但在勢與利的糾纏中,便會成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異類,失去了內心的平和柔潤,失去了人性的善良和真誠,而險惡的報復和嗜血獸性占據了一切。于是乎,不管事情大小,是非曲直,唯利而行,擇其要害,扣其時機,陰而發矢,引起一陣喧囂,帶來幾分奇聞,只圖宣泄一下本不該產生的怨懟而已。看世間,此類事太多,以致麻木,讓人心寒。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之中,更讓人感到周身寒栗。我本性情中人,一切順其真性真情,豈能茍且于此濁潭之中。高臥九霄,淡掃浮云,天朗氣清,碧透無垠,才是性情。

四十九

萬事攢胸,甚覺郁悶,不為粉塵遮本顏,但最懼惡俗毀真情。生活這本教科書育人太多,但真正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東西又太少。想吾入世半個世紀有余,多少事也經歷了,多少書也看了,人間冷暖,世間萬情,亦有所品,但終感在小事的煩擾中沉浮的多,在提升境界的大事上得到的甚少,究其原因,不外乎身處繁事之樞,雜物之紐,心有靜思而環境不能應襯,雖有所思,亦為瑣事打斷,不能暢其流程,是故雖有深潭,不見長河是也,悲乎!

五十

想解脫的解脫不了,不想解脫的卻解脫了。人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本質地反映到這個怪圈當中。追求的永遠達不到,不追求的反而纏繞,人世間一切現象的紛呈也深刻地反映到這個怪象之中。正所謂人來人往,云卷云舒,花開花落,都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對于不同心態和追求的人、事來講,就會產生根本不同的思想和辦法來,因而形成了尖銳的對立,使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是截然分開,而且是十分對立的。其實,其內在的聯系應該是一樣的,只不過由本質反映出的現象不一樣罷了。

五十一

不愿看到的東西太多了,不愿聽到的東西太多了,不愿分析的東西太多了,不愿做的東西太多了,總想找一個僻靜的山野,湖邊、綠地、山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靜一靜這顆疲憊的心。很多事,原本是可以不見的,不想的,不做的,只要遠離就可以實現,可恰恰這遠離的條件總是無法實現,只能據守一隅,看著聽著想著不愿介入的事,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沉浸在想象的自然中、發黃的古籍中去領略一份難得的清靜。

五十二

天邊的星,訴說著迷幻的夢境;夜里的風,傾訴著柔情的愛心;孤獨的我,沉浸在思緒的小溪流里,寂靜的我,夢幻在幽深的古潭中。一人漂泊,向著遠方的未知之境,總想停歇一陣,哪怕是空谷松風,哪怕是深潭幽影,但流動的思想一瀉千里,容不得片刻歇停。兩岸夾峙,淺灘深溝,千曲萬折,柳暗花明;一任江河下,無暇看征程。其實,中途停頓一下也是一種真正的灑脫,也是一種真正的品味,在安靜的瞬間,實現夢中的幻境。

五十三

眼不見,心不煩,最簡單的話語卻說出了最深刻的道理。試想多少神圣的宗教場所,都是建在崇山峻嶺或海島荒靜之地,以自然的屏障隔斷與世俗的聯系,創造一種修行的環境和氛圍。要想靜心修學,致遠達觀,雖然靠心性之約,無論何時何地,自守為要,但終因五官之驗,時時感之,導致心緒煩亂,只能靠精神的強制,得到一種主觀約束壓抑后的理性思考與超脫,終歸是有很深的雕痕印跡。所以,唯有獨處幽境,隔離塵世,融入自然,隨心而發,無塵埃之染的思索,無世俗之侵的超越,才是清流滌胸,開闊心襟的靈性之境。

五十四

道貌岸然者,世間太普遍了,但相對于老百姓而言,則要少得多,因為其質樸而人微言輕,所以言從口出,情由心表,表里如一,雖簡陋而不失純真,雖淺薄而不失其質樸;唯有據階而居,憑勢而立者,貌似偉岸,氣宇軒昂,而內心卑陋,私欲滿腹,不能言行一致,故表現出極端的兩象,泥塑之胎,道貌岸然,心空性虛,丑陋污濁;但就是憑借這位次等級,實現著自己的私欲,有時甚至還冠之以正名,行之以公允,拉大旗做虎皮,實在令人恥之而不能容忍。

五十五

有的人變化之快,令人不能想象;試想多年的歷練,在境界和情懷上,亦應達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但沒想到為了點私利,則一落千丈,反手黑白,顛倒是非;混跡于勢利之伍,然則口掛冠冕之幟,言必廉潔,信誓旦旦,實則丑陋不堪,污俗難耐。士為知己,但求以道聞達于人;身為同仁,亦應以得事業之成而譽于世。然而看到同輩中人,有些以其虛表而掩其濁實,攫取私利甚炎,無有顧忌;心中之痛,不可言矣。此生此世,不能多遇仁君志士智者,且逢茍茍且且,口是心非者,不亦悲乎。

五十六

百姓以有限之身心力,盡職從業,稍有不慎,不責即斥,輕則扣薪,重則丟職,兢兢業業,以求溫飽,事盡其責,以求平安。然而我們的有些領導,職級也高,俸餉甚厚,功力不逮,私利熏心,把自己打扮成一世名人,粉之以光環,飾之以潤澤,掩私欲于正道,藏惡俗于光華,打著旗號,干著勾當,而譽之為清正。唉,讓人難以啟齒也!道不同不與謀。但為五斗米而茍求于世,讓人自貴而不能,這是最大的悲哀!

五十七

當心靈真正沉靜下來的時候,才是思想可能深刻的時候。因為摒棄了外界的干擾和一些瑣事的打斷,可以像一條河流,從源頭到終點做一個全程的運動,以至對事物的起始、過程、目的乃至于表象后深刻的內涵及本質有一個根本性的認識。人們非常需要這種沉靜,但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因為所能實現的無非是一種強制壓抑后自我生成的寧靜,失去了淳樸、本真,也就沒有了真正生命的本色,顯得理性且機械。

五十八

讓人失望的并不是一些具體的人及其做的具體的事,而是一種寄托和信譽從心靈中蕩然無存。人們固然有很多追求,也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但要活得有境界有精神,起碼應該有一種飄逸于物質欲望之上的神圣而潔凈的思想和情懷。可悲哀的就在于人們不是從低層次向上去提升,而是從最上層向下墮落,從一種靈魂中的圣潔向往變成了世俗中骯臟的攫取。可悲啊,無論什么人,失去靈魂也就無意義了。

五十九

沒有靈魂的軀殼是無意義的,但也是最歡快的,因為它無須承擔由思想深刻和反思沉重帶來的痛苦;一個本無靈魂的軀殼是幸運的,因為鑄就靈魂的材料本身并沒有給它帶來過多的毒害。恰恰是有靈魂的軀殼,讓惡俗的意境占滿,又虛偽地涂抹軀殼,這才是更惡劣和可惡的。因為它自甘墮落,寧要失掉美好而讓邪惡升成為主導,并在升騰中急劇地膨脹,而擠占了原來美好的位置。

六十

哲學意義上的思考太難了,因為要進行深刻的反思,要經過痛苦的剖析,要有血與火的靈魂的煎熬。所以,大多人不愿進行,而更為艱難的是,形成了理論的系統化的思維后,或對或錯,對人又產生了一種制約和禁忌,是一種靈魂的審判和約束。人們又不能妄為地去胡作,這種心靈的約束對有些人來講又不適應。所以從哲學上思維太難了,不是它高深,而是它太現實了,誠如宗教的戒律在心中一樣。

六十一

不要放松學習,不能放棄思考,更不能失去內心的自律,如果失去靈魂的潔凈,自律的警示,放任于一切世俗的茍且混存,再高尚的人也會墮落的。所以,要始終堅持學習,而且學習是有多個層次的,最易的是實用主義的立竿見影,最難的是形成道德的自律與審判性。一個有思想的人可能主要是指后者,而不是知識的堆積。

六十二

痛苦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但孤獨卻是可怕的,特別是心靈上的孤獨,令人難以忍受。知道的多,不見得是壞事,但知道后不能反思則就不佳了,而反思后升成了一種思想反而說不出,或不能說,或沒人可與說,那就更慘了。特別是一些深刻一點的思想藏之于胸,是一種財富,但也真是一種負擔,時時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因為那是一種靈魂層面的東西,講之不清,言之不透,只能內品,而不可以外傳。

六十三

尋求一種安靜只是奢望,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安靜之地的。唯有遠避塵世,躲進深山老林;唯有藏之于心,做一番內在的消解,這樣才能得到一些靜謐的氛圍,才能做一番深刻的思考。但思考又為了什么呢,難道還是陷入到無止境的煩亂之中嗎?我想這不是終極的思考,因為真正的安靜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渾然;是與社會物我兩忘,身心愉悅的靈境,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安靜。

六十四

煎熬地生存是因為或多或少的物質貧困或精神貧乏,由于這兩種人類最離不開的東西,對人的生存與發展產生著重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人們生活得就像煎熬一樣,要知道只有適度才能得到物質的寬裕和精神的豐厚。但恰恰是人們的貪欲造成了無度的追求。無論是對有形或無形的形態去過度追索,造成了適得其反的結果,物質豐盈并沒有帶來身體的健康,精神的豐盛也沒有帶來心靈的愉悅。其實對任何東西,特別是精神更應該是一種適度的追求,達到與修養成比例的維度,保持自然社會自我的和諧安順。

六十五

人不能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或追求心儀的事業是最可悲的。因為把大量的精力用到了不該應付的事上,每天看似很忙卻碌碌無為,每天很累,但始終無所建樹,只為一些淺層次的事務忙乎,而提煉不出一丁點兒有思想和靈性的結晶來。有時真想一走了之,但又為現實生活所迫,為生計所想,茍求于世俗。有時真想超脫于世事,游然乎山水間,但又為事務所累,不得空閑,是謂身不由己、心不由己之境也。

六十六

其實,人生最真實的目標往往是最虛幻的,而最虛幻的目標往往又最真實的。謀求的物質利益,一目了然,或多或少,清晰可見,但始終難以用精神目標去衡量;而謀求的精神境界,不甚明了,非常模糊,但始終縈繞在人的心頭,揮之不去,更難以物質標準去評價。所以這二者雖然彼此相依,缺一不可,但其界限在交融中又是非常不清晰和不確定的,實虛相交,產生的是更高的一種境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合肥市| 巧家县| 西青区| 博白县| 科技| 昌黎县| 闽清县| 永城市| 同仁县| 且末县| 锦州市| 虎林市| 北安市| 桐乡市| 兰溪市| 河东区| 萍乡市| 新安县| 建阳市| 奉贤区| 罗江县| 越西县| 济源市| 光山县| 嘉定区| 同心县| 广元市| 白山市| 香港 | 镇巴县| 鄂尔多斯市| 额济纳旗| 都匀市| 娱乐| 罗山县| 万州区| 岳池县| 清徐县| 莱州市|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