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紅樓夢》的原作者存疑
——為什么要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

已故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晚年在談到《紅樓夢》的原作者時,曾經講過這樣一段非常精辟的話:

作者問題,關系到《紅樓夢》一書的來歷,這也是索隱、自傳兩派歷來爭論之點。簡單地說,索隱派在那里,大多是空想;自傳說標榜自己的方法最為科學,他們的說法也不夠嚴謹。其實,曹雪芹從來就沒說過是他自己獨寫《紅樓夢》!不要小看這件事,這個問題關系太大了。關于作者是誰的問題,眾口相傳說法不同,還有的說是另一個曹雪芹呢!若依自傳說,又把《紅樓夢》完全歸于曹氏一人。

情況到底怎樣呢?從最早的甲戌本看,那上面列了一大堆名字,有:空空道人、情僧,吳玉峰題《紅樓夢》,孔梅溪題《風月寶鑒》,曹雪芹題《金陵十二釵》,脂硯齋仍用《石頭記》。這眾多人名中,曹雪芹固然是真名之一,但那些假托的人名,也未必毫無含義。甲戌本與其他本還有很大不同,不同有兩處:(一)在眾多人名中多出個“吳玉峰”,這一點很該重視。(二)是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四句之后,多出了“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句,似乎要把功歸于脂硯齋,大有與曹氏爭著作權的味道,實在可奇。

到底誰寫《紅樓夢》?依我個人之見,《紅樓夢》的完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它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如不能認清這一點,評注只能是越來越亂,分歧也只能是越來越大。自傳說不能成立,索隱派又有什么妙法可施?

——引自《俞平伯的后半生》1986年11月“赴港講學”一章,在全書第259頁

俞平伯先生的這一席話,說明《紅樓夢》的原作者究竟是誰的問題非常重要,因為這關系到《紅樓夢》一書的來歷,必須考證清楚。在《紅樓夢》原作者究竟是誰的問題上,的確存在著爭議,而且爭議已久。我們這些鐵桿“紅迷”,雖然每個人的能力有限,但有責任、有義務,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多年縈繞在人們心頭上的困惑弄清楚。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就是:深入研究,繼續考證,弄清楚究竟誰是《紅樓夢》的原作者,究竟《紅樓夢》有什么來歷?

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霧霾。

這天,在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之際,北京一家媒體上刊登了一則消息。這則消息的題目是:《誕辰300周年,心血之作依然暢銷,曹雪芹身前身后事始終沒有消停》。

在這篇消息中,中國紅樓界的一位有影響的老先生十分感慨地說:“在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的時候,我們再沒有一點大動作,可能到明年,也許曹雪芹就不是《紅樓夢》的作者,也可能會有一百個創作者了。”

消息中說:“他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他統計之后發現,現在《紅樓夢》的作者,據所謂‘考證’已有六十五個了?!?/p>

這位先生在紀念《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的會上,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心情之急,呼聲之切,令人震驚,可見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但是,這話讓人不解,又讓人失望。大家都知道,多少年來,紅學界不是早就認定曹雪芹是《紅樓夢》的原作者了嗎,而且還有人寫過什么《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確證》,那為什么還怕人們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呢?

說句老實話,《紅樓夢》的原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這跟我們紀念曹雪芹誕辰的“動作”大小沒有直接關系。如果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紅樓夢》的原作者是曹雪芹,即便是沒有大“動作”也肯定是;如果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紅樓夢》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曹雪芹只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的增刪修改者,即第二作者,就是“動作”再大也無濟于事。話又得說回來,從清朝乾隆年間到現在,“紅學家”們對《紅樓夢》的原作者是誰一直爭論不休,從來就沒有統一過,也沒有消停過。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紅樓夢》的“前言”中這樣寫道:

曹雪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也是最復雜的作家;《紅樓夢》,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而又最復雜的作品。關于曹雪芹,目前還存在著不少有爭論的問題。不僅他的生卒年一直存在著爭議,甚至連他的“字”“號”也不十分確定。

人們考證《紅樓夢》原作者是誰,絕不是閑得吃飽了撐的瞎折騰。既然人們對《紅樓夢》的原作者存疑,就想弄明白,搞清楚,這有什么不好,有什么害怕的,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人們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既沒有違反什么紀律,也沒有觸犯什么法律,有什么錯誤和罪過?這么點兒小事兒,怎么會驚動這位“紅學”界有威望的老先生親自站出來,急赤白臉地大聲疾呼呢?

2015年12月3日,星期四,多云。

這天,還是北京的這家媒體,又發表了一整版的文章,版面的通欄標題是:《“紅迷”的世界,你讀懂了嗎?》題左下是編輯撰寫的導語,導語寫道:

今年是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一眾癡情“紅迷”卻紛紛揭秘曹雪芹不是《紅樓夢》的作者。更有個粗略的統計稱,近些年來,考證出的《紅樓夢》作者竟有六十多位,各種說法不勝枚舉。但在眾聲喧嘩中,也有“紅迷”選擇了與名著沉靜地相處,他們認為閱讀才是紀念作者最好的方式。有的甚至為推廣“回歸本文”而堅持數載。“紅迷”的世界,喧囂與沉靜同在。

《“紅迷”的世界,你讀懂了嗎?》這個通欄標題,提出了一個令人十分困惑的問題:“紅迷”的世界,真的還不知道應該讀多少遍、讀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讀懂”?沉思良久,仍然沒有弄清楚,真想請教這位編者,這“紅迷”的世界到底應該怎么個“讀懂”法兒?

人生易老天難老。從《紅樓夢》問世以來,悠悠二百六十余年,《紅樓夢》的讀者眾多,“紅迷”一茬兒接著一茬兒層出不窮,這是一個多么深邃而博大的世界??!從清朝乾隆年間至今,有哪一位學者,有哪一位“紅學家”,有哪一位“紅迷”,敢言自己“讀懂”了這個“紅迷”的世界?誰能“讀懂”那鉆進書里苦苦尋覓的癡情?誰能“讀懂”那研究和考證的萬般艱辛?再者說,“紅迷”們讀《紅樓夢》,哪一位敢說自己“讀懂”了?讀過《紅樓夢》的人,或者是看過《紅樓夢》電影和電視劇的人,都能津津有味地講出書中的許多故事,這叫不叫“讀懂”?一些“紅學家”寫文章、辦講座,各有各的一套研究和考證成果,這樣的研究和考證叫不叫“讀懂”?

截至目前,這個世界上還從來沒有設下或制定一個所謂讀懂《紅樓夢》的標準,所以任何人都很難下所謂“讀懂”的結論。如果非要分出所謂“讀懂”與“沒讀懂”的界限,那只能如評注者脂硯齋所說,認為賈寶玉是樂于入家塾的人,認為《紅樓夢》是男歡女愛淫穢小說的人,像賈瑞的祖父賈代儒一樣,要將“風月寶鑒”當作“妖鏡”架火燒毀的人,等等,這些人就是用俗眼看《紅樓夢》的俗人,這些人就是沒有“讀懂”。所以,脂硯齋在評注中明確地說:“《石頭記》不得與俗人讀?!?/p>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的一位教授,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幾點體會》一文中寫道:“《紅樓夢》是個百科全書式的經典,博大精深。為了研究好《紅樓夢》,我們成立了紅學會,研究曹雪芹當時為什么要寫《紅樓夢》?寫《紅樓夢》的意義是什么?《紅樓夢》真正的含義是什么?這里做個隱喻,當你了解《紅樓夢》的這些,相當于這本書就是給你寫的,那么,你就是《紅樓夢》的‘收信人’。如果說一本著作沒有最準確地解讀,怎么解讀都可以,那么,‘收信人’就已經死亡,真正的‘收信人’就不存在了。這反映人們精神的迷失和價值的迷茫?!保ㄕ?016年《大講堂》第一期)

這位教授的話講得很是精辟,很是到位,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就是說:《紅樓夢》不能任意解讀,一定要“最準確地解讀”;我們讀《紅樓夢》一定要弄清作者為什么要寫《紅樓夢》,《紅樓夢》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現在,在《紅樓夢》的世界里,有人研究《紅樓夢》的美學,有人研究《紅樓夢》的服飾,有人研究《紅樓夢》的建筑,有人研究《紅樓夢》的園林,有人研究《紅樓夢》的風水,有人研究《紅樓夢》的醫學,有人研究《紅樓夢》的美食,有人研究《紅樓夢》的養生,有人研究《紅樓夢》的茶文化,有人研究《紅樓夢》的性關系,有人研究《紅樓夢》中的賈府在何方,有人研究《紅樓夢》中隱藏的清朝皇位之爭,等等,可謂五花八門,各有所獲。但是,誰敢說這就是對《紅樓夢》最準確地解讀?誰敢說這就是作者撰寫《紅樓夢》的初衷?誰敢說這就是《紅樓夢》的真正內涵?誰敢說自己就是《紅樓夢》的“收信人”呢?

請看一看《紅樓夢》研究的歷史資料就會明白,“紅迷”們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從清朝乾隆年間到現在,一直都沒有消停過,只不過爭論時起時伏,爭論有時激烈有時緩和罷了。就是在《紅樓夢》被當作“淫書”橫遭查禁和銷毀的那些年代,也仍有人在偷偷地研究和考證。因此可以說,不管什么朝代,也不論什么人,想阻止“紅迷”們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都是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更是不必要的。

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決不是否定“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考證的是化名“石頭”的《紅樓夢》的原作者究竟是誰?因為,是“石頭”親手把自己寫的書稿給空空道人看后,由空空道人抄錄,把這一書稿轉交給了曹雪芹。曹雪芹披閱這一書稿后,才進行增刪修改,篡成目錄,分出章回。那這位化名“石頭”的作者是誰呢?是曹雪芹還是另有其人,現在誰能說得清楚?

怎么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那是“紅迷”們自己的事兒,別人最好不要妄加評論,橫加干涉,更不應該惡語傷人、錯怪“紅迷”。極而言之,就是真的有了研究和考證的結果,證明《紅樓夢》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了,只要證據確鑿,經得起檢驗,又有什么可怕的?天又塌不下來,地又陷不下去,二百六十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世上還從來沒有聽說或發現因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出現過什么社會動亂和人為的災難。所謂“喧囂”與“沉靜”并存,沒有什么不好。

另外,還有人苦口婆心地規勸“紅迷”們說:“如果戰戰兢兢地把《紅樓夢》當作一本謎書來看,往往容易忽視《紅樓夢》作為小說的藝術性。在各種爭論聲浪中,普及《紅樓夢》、回歸本文才是正道?!?/p>

什么是正道?難道說只有回歸本文,研究小說的藝術性才是正道?如果你連這部小說是哪位作者撰寫的?作者為什么要撰寫這部小說?這部小說的真正內涵是什么?這最起碼的三個問題都沒有搞清楚,還侈談什么所謂“正道”?難道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究竟是誰,研究和考證書中隱藏著什么重大事件,就不是“正道”嗎?這顯然是以自己的主觀對“紅迷”們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客觀妄加評論。

探討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探討和考證原作者為什么要撰寫《紅樓夢》,探討和考證《紅樓夢》的真正內涵,這些探討和考證都沒有離開《紅樓夢》的“本文”,怎么就說不是“正道”呢?

目前,閱讀《紅樓夢》的人很多,“紅迷”們研究和考證的課題也是多方面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多好的景象啊,為什么非要人為地強求一律來讀?探尋《紅樓夢》的藝術性,這只能說是《紅樓夢》研究和考證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誰對研究《紅樓夢》的藝術性有濃厚的興趣,愿意作為自己的課題去研究,那就踏踏實實地去研究好了,誰也不會費勁不討好地勸說你改弦更張;至于別人研究什么課題那是別人的事兒,條條大路通“紅樓”,何必硬逼著別人同你一條道走到黑!

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紅樓夢》的的確確是一部謎書。書中有許多謎團等待我們去研究,去考證,去破解?!都t樓夢》的原作者究竟是誰,從清朝乾隆年間至今,研究和考證二百六十多年了,至今還沒有真正考證清楚?!凹t迷”們一直在等待著,有的人由黑發變成了白發,有的人帶著終身的遺憾離開了人間?!凹t迷”們盼星星盼月亮地翹首盼望著,就盼望著撥云見日開心慶祝的那一天!經過“紅迷”們的不懈努力,最終能破解也罷,不能破解也罷,反正是一種閱讀,一種努力,一種研究,一種考證,一種探索,“紅迷”們有什么可“戰戰兢兢”的呢?

“沉靜”地讀有沉靜讀的新收獲,“喧囂”地讀有喧囂讀的新發現。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是人類社會科學理論的創立,還是自然界眾多規律的揭示,每一次真理的檢驗都是在所謂的“喧囂”中進行,這是無可爭辯的歷史事實。人們在研究和考證《紅樓夢》原作者時,一時難免有些所謂“喧囂”,這是必然的,是很正常的。

遙想當年,“紅學家”李希凡先生還是“小人物”時,不也是對《紅樓夢》研究的“大人物”發起挑戰,而引起了紅學界乃至全國的一陣“喧囂”嗎?人們在研究和考證過程中,難免各持己見,說三道四,七嘴八舌,莫衷一是。這都是一家之言,不足為憑,不足為據,更不成定論,有什么可怕的呢?

還有一位出版界的先生發表了一篇“高論”,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人人都能成為紅學家?》,且先不說此文的內容,這樣一個標題就反映了作者和編者的一種異常的心態。怎么能用這樣一種輕蔑和嘲笑的語言,用這樣一種藐視、譏諷和懷疑,用這樣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態度來面對眾多的“紅迷”呢?這本身就是對“紅迷”們的極不尊重!

是的,人人都成為“紅學家”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想成為“紅學家”有何不可?正如人人都吃飯,但不一定人人都成為“美食家”;人人都穿衣,但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服裝設計師”,等等,這樣淺顯的道理誰都明白。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一個極其普通的道理:所謂“美食家”,都是從眾多的食客中產生的;所謂“服裝設計師”,都是從眾多的穿衣者中產生的。同一個道理,“紅迷”們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紅學家”,但所謂的“紅學家”,毫無例外地都是從眾多的“紅迷”中產生的。

“紅學家”這一尊稱,絕不是什么人像賈寶玉一樣降生時從娘胎里帶來的,也不是一夜之間從天上掉下來的,這是毫無疑義的。所謂“紅學家”,都是“紅迷”中的佼佼者,沒有眾多“紅迷”的存在,哪來的什么“紅學家”?

這位先生還言之鑿鑿地稱,他們從來不蹚這道“渾水”??墒牵徊椴粚α?。2006年6月,他們出版了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的大作《石頭記脂本研究》,在該書的第351頁,馮其庸先生寫道:“雪芹是死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3)除夕的?!痹谠摃?1頁,馮其庸先生寫道:“雪芹于壬午除夕逝世至今,恰為二百三十年,而適于此時北京通縣張家灣雪芹墓石問世,豈非天意人事兩相契合乎!”

馮其庸先生的這兩個結論,是紅學界的“定論”嗎?好像不是。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早就考證并著文說,曹雪芹死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4);曹雪芹葬于北京西郊而不是通州,通州出土的那塊墓石不真。

這兩位都是紅學界的泰斗,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這樣重大的問題他們都認識不同,意見相左,怎么能說你們出版的書都是“定論”呢?怎么能說沒有蹚這道“渾水”呢?

其實,蹚不蹚這道“渾水”,并不能標榜和證明自己的清高,也不能表白和說明自己的明智,如果誰也不蹚這道所謂的“渾水”,誰也不研究這道“渾水”來源,誰也不澄清這道“渾水”中的泥沙,這道“渾水”就永遠是“渾水”,那這道“渾水”什么時候才能變得清澈?

現在,在《紅樓夢》研究和考證的領域里,并不缺少那些站在“渾水”旁說三道四、指手畫腳的“高人”,而值得稱道的正是那些勇于蹚著這道“渾水”研究、探索和考證的勇士們。

《紅樓夢》研究和考證的實踐證明,沒有哪一位“紅學家”是沒有蹚過這道“渾水”的。確切地說,所有“紅學家”,無一例外地都是蹚著這道“渾水”走過來的有所作為的專家學者。

《紅樓夢》的研究和考證已經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所有喜愛《紅樓夢》的讀者的研究對象。眾多的“紅迷”為什么一門心思非要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就是因為在《紅樓夢》原作者問題上,還存在著許多疑點和盲點,情況不明,事實不清。

對這樣一個爭論已久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回避。要弄清這個爭論已久的問題,沒有什么別的好辦法,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繼續研究和考證,繼續探求和發現,就像愚公移山一樣,努力挖山不止。我們這輩兒人解決不了,就留下我們研究和考證的成果,留下我們還沒弄清楚的問題,以及研究和考證的種種遺憾,傳給我們的下一代再去研究和考證,讓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地研究和考證下去。

《紅樓夢》的研究和考證,早已經走出國門,成為世界性的學術活動。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全世界的“紅迷”們也加入這一行列?!都t樓夢》的研究和考證,只憑少數人是很難繼續下去的,這是歷史的深刻教訓。

真理是越辯越明的,歷史是越證越清的。盡管現在的研究和考證呈現多元,有些紛亂,請不必擔心,也不用著急。柴不干火不旺,米不蒸飯不熟。不管歷經多少歲月,踏平多少艱難險阻,最終會取得一個比較滿意結果的。

眾多的“紅迷”都來研究和考證《紅樓夢》,既可以閱讀和欣賞中國的名著,又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文化品位,這是多好的事情啊!因此,就不必再設什么禁區,再發什么禁令,再搞什么框框,再畫什么道道,再定什么調調,再起什么事端,再出什么幺蛾子,請給“紅迷”們一片艷陽高照的朗朗晴空,一塊雨露滋潤的茵茵綠地,一絲令人向往的金色希望,讓眾多的“紅迷”們在這神往的“紅學”天地里,繼續開心地、癡情地、自由地研究和考證吧!

結論:為什么要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原作者,是因為從清朝至今仍存有疑點和盲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陇南市| 江川县| 元氏县| 宜春市| 恩平市| 平凉市| 鄂托克旗| 渑池县| 湛江市| 茂名市| 余干县| 双城市| 兴化市| 洛浦县| 华阴市| 铜川市| 太白县| 池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江北区| 安徽省| 房产| 青海省| 洛川县| 尚志市| 卢氏县| 巍山| 赣榆县| 莒南县| 宜良县| 乌兰察布市| 革吉县| 遂平县| 雷波县| 清丰县| 高密市| 赫章县| 永安市| 南安市|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