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的提示
《紅樓夢》隱說雍正不“正”
——七論《紅樓夢》“獨創(chuàng)性”的寫作技法
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賈寶玉論“文死諫,武死戰(zhàn)”
在康熙皇帝生前的御用印璽中,有“育德勤民”“弘德殿寶”“文華殿寶”等閑章百余方,其中,非常特殊的閑章有三方。一方是“萬幾余暇”,另一方是“康熙宸翰”,還有一方是“康熙御筆之寶”。“萬幾余暇”的“萬幾”,就是日理萬機;“余暇”,就是理朝政之余的時間。“康熙宸翰”中的“宸”,就是帝王的代稱;“康熙宸翰”,即康熙皇帝的翰墨。“康熙御筆之寶”,就是康熙皇帝親筆書寫的墨寶。
如果我們從“萬幾余暇”“康熙宸翰”和“康熙御筆之寶”三方閑章中各取兩個字,組成一方大印,就會是“萬幾宸翰之寶”,即日理萬機的皇帝的墨寶。當然,這方“萬幾宸翰之寶”的主人應該是康熙皇帝,更是康熙皇帝的代稱。
為什么要說起“萬幾宸翰之寶”來呢?這與《紅樓夢》中林黛玉從姑蘇來到榮國府看到的一塊赤金九龍青地大匾有直接關(guān)系。
《紅樓夢》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城”中,有一段文字這樣描寫:
一時黛玉進了榮府,下了車,眾嬤嬤引著,便往東轉(zhuǎn)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nèi)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
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jīng)正內(nèi)室,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的。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贈榮國府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
這塊赤金九龍青地大匾上的“萬幾宸翰之寶”,無疑就是康熙皇帝的三方閑章的“萬幾”“宸翰”和“之寶”的三合一。
《紅樓夢》的作者在此處,用“萬幾宸翰之寶”,代替了康熙皇帝之名。作者是要用這“萬幾宸翰之寶”說明什么問題呢?仔細一分析,嚇人一跳,原來作者是要展示雍親王胤禛登上皇位不是康熙皇帝的旨意,而是用了不正當?shù)氖侄危亲髡呦蚴廊嗽V說雍正不“正”。何以見得?請看作者所披露的內(nèi)情。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有一段賈寶玉與襲人關(guān)于“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對話,請看書中的議論:
寶玉談至濃快時,見她不說了,便笑道:“人誰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個須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jié)。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諫,他只顧邀名,猛拼一死,將來棄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戰(zhàn),猛拼一死,他只顧圖汗馬之名,將來棄國于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
襲人道:“忠臣良將,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寶玉道:“那武將不過仗血氣之勇,疏謀少略,他自己無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兩句書汙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談亂勸,只顧他邀忠烈之名,濁氣一涌,即時拼死,這難道也是不得已!還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了。……”
大家都知道,康熙皇帝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駕崩于暢春園,享年六十九歲,廟號是“圣祖”。康熙皇帝死后被頌稱為“圣祖仁皇帝”。
寶玉說的“那朝廷是受命于天”,是說皇帝是天子,是“受命于天”的,也就是說皇帝是由上天受命的,如果不是由上天受命的人搶奪了皇帝寶座,那就是篡位。
寶玉說的“還要知道,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這句話中的“萬幾重任”指的是誰的重任呢?前面講過,“萬幾宸翰”是康熙皇帝的代稱,無疑這里的“重任”是指康熙皇帝的重任。這“萬幾重任”,也就是說康熙皇帝究竟把皇位傳給了誰呢?清史中的記載,專家學者們的考證,都說是康熙皇帝有遺詔,皇位傳給了雍正皇帝。
可是在《紅樓夢》中,寶玉卻說“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斷不把這萬幾重任與他”的。這個“他”指的是誰呢?無疑指的是雍正皇帝。也就是說,雍正皇帝“不圣不仁”,當然這“萬幾重任”斷不能傳給雍親王胤禛了。既然雍親王胤禛沒有“受命于天”,又“不圣不仁”,那他就不是康熙皇帝欽定的真正皇位接班人,肯定是靠著陰謀手段才登上皇位的。
雍親王胤禛登上皇帝寶座之后,為了顯示自己是“正統(tǒng)”“正宗”,起了一個有“正”字的帝號,叫雍正皇帝。這“雍”,就是雍親王,這“正”就是正統(tǒng)、正宗、合法,有意地向世人批駁篡位之說,傳遞了得到皇位之“正”的強烈信號。
但是,這“雍正”之說,眾皇子、皇孫不認可,一些朝臣多有懷疑,于是流言四起,京師喧嘩。為此,雍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殘酷的手段予以鎮(zhèn)壓,使知情者、不服者、懷疑者一律閉嘴。
一、收繳御批,修改檔案和玉牒,把不利于自己的文字檔案材料,特別是那些寫有雍親王原名的題詞、信件、文書等實物,一律上繳銷毀。不上繳者被發(fā)現(xiàn)后,一律抄家治罪。
二、康熙皇帝的近臣趙昌,在現(xiàn)場目睹了康熙皇帝駕崩的整個過程,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被雍正加以罪名,迅速將他處死,以免走漏風聲。
三、給參與并實施奪取皇位的九城提督、口述末命的“舅舅”隆科多加官晉爵,以表彰他立下的汗馬功勞。后來,雍正皇帝怕他暴露康熙皇帝之死的真相,抓住他的過失要整死他。他預感情況不妙,死期將至,于是“私藏玉牒”,準備在緊急關(guān)頭,亮出證據(jù),要挾雍正皇帝。因為他可能知道,玉牒中胤禛的名字有問題。雍正皇帝得知隆科多的這一行為,立刻果斷下狠手,將他圈禁至死。
四、雍正皇帝的皇兄皇弟們,對他用非法手段奪得皇位極為不滿和不服,于是遭到殘酷的打擊和圈禁,有些人很快就死亡了,懷疑是在圈禁中被毒死的。
五、頒布《大義覺迷錄》,編造自己所謂“正統(tǒng)”的材料,駁斥所謂流言蜚語,但是出乎預料,弄巧成拙,效果相反,越描越黑。乾隆皇帝得皇位后,馬上就將父皇精心炮制的《大義覺迷錄》于以收繳。
《紅樓夢》的作者認定雍正皇帝是非法奪取皇位的。因有“文字獄”的厲害,這事兒不能明寫,作者便用了魔術(shù)師“三仙歸洞”的技法,先將康熙皇帝的三方閑章湊成“萬幾宸翰之寶”,而后寫在“九龍青地”的“榮禧堂”大匾上,再讓讀者猜解出真相。先說這“榮禧堂”大匾是康熙皇帝所制,上面有康熙皇帝的大印,最后借用“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議論,發(fā)布一項重要信息,透露出康熙皇帝的接班人雍正皇帝不“正”,不是“受命于天”,更不像圣祖仁皇帝(康熙皇帝)那樣又圣又仁,而是“不圣不仁”,并讓大家“還要知道”,這樣一個“不圣不仁”的人,那“萬幾重任”,即康熙皇帝托付的重任,怎么能交付與他這樣的人(指雍正皇帝)呢?
《紅樓夢》的作者“石頭”在書里說明,康熙皇帝沒有把皇位傳承給雍親王胤禛,他“不圣不仁”,登上皇位不是“受命于天”,而是靠陰謀手段篡位。
妙哉!真是天大的新聞啊!作者這高超的文字技巧,這“獨創(chuàng)性”的寫作技法值得讀者大大點贊。
結(jié)論:《紅樓夢》的作者“石頭”指出,雍親王胤禛“不圣不仁”,康熙皇帝絕不會把皇位傳給他的,他登上皇位不是“受命于天”,而是靠陰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