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的暗示
《紅樓夢》人物的“幻筆”
——四論《紅樓夢》“獨創性”的寫作技法
“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四十二回脂硯齋評注
《紅樓夢》中“獨創性”的寫作技法很多,除了“正反兩面”的寫作技法之外,作者還對書中的一些人物用了一分為二,合二為一,一人多身,正邪兩賦,陰陽一人,隱喻暗示等新奇的寫作技法,脂硯齋稱之為“幻筆”。
這些寫作技法的運用,我們讀書時如果不認真分析就會上當受騙,就會被作者蒙蔽。
比如,《石頭記》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余香”的回前總批中,當談到薛寶釵、林黛玉二人時,脂硯齋評注道:
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
奇怪呀!這“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是怎么回事兒呢?薛寶釵、林黛玉在書中明明是兩個人,怎么兩個人卻是一身呢?這說明,作者搞了個貓兒膩,在《紅樓夢》三十八回之前,寫寶釵和黛玉用的是“幻筆”,把一個人的事兒,擱在了兩個人身上寫,即所謂“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
我們先說林黛玉?!都t樓夢》第三回“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中已經寫明:林黛玉是賈政之妹賈敏所生。書中寫道:
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奈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女如珍,且又見她聰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
堪堪又是一載的光陰,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女學生侍湯奉藥,守喪盡哀。(賈雨村)遂又將要辭館別圖,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讀書,故又將他留下。
書中說,黛玉自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歲時,來了個癩頭和尚說給她治病,非要化她出家;五歲時,便教她讀書識字;堪堪又是一年,六歲時,母親賈敏一疾而終;這個“從小當小子養”的女孩兒林黛玉,便拋下了多病的父親林如海,由姑蘇乘船北上來到京都,投靠榮國府的外婆賈母,這便是“榮國府收養林黛玉”的來歷。書中寫道:
眾人見黛玉年紀尚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卻有一段自然風流態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癥。因問:“常服何藥,如何不急為療治?”
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如今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未見效。那一年我才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顛,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p>
我們再說薛寶釵?!都t樓夢》第七回“送宮花周瑞嘆英蓮,談肄業秦鐘結寶玉”中已經寫明:薛寶釵的哥哥薛蟠十五歲,寶釵比哥哥小兩歲,“生得肌骨瑩潤嫻雅,當日有她父親在時,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
這個“從小不愛花兒粉兒”的女孩兒,為了“待選”妃嬪和才女,隨母親和哥哥來到京都,住進賈府的梨香院。書中寫道:
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兒,也該趁早兒請了大夫來,好生開個方子認真吃幾劑藥,一勢除了根兒才好,小小的年紀倒坐下個病根兒也不是玩的”。
寶釵聽說便笑道:“再不要提吃藥,為這病請大夫吃藥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銀子錢呢。憑你什么名醫仙藥,總不見一點兒效。后來還多虧了個禿頭和尚,說專治無名之癥,因請他看了。他說我這是從胎里帶來的一股熱毒,幸而我先天結壯還不相干,若吃凡藥是不中用的,他就說了個海上方,又給了一包末藥作引,異香異氣的,不知是從哪里弄來的,他說發了時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這藥倒效驗些。”
從林黛玉被榮國府收養的情況看,林黛玉是六歲進賈府的;從薛寶釵進賈府“待選”的情況看,薛寶釵是十三歲才到賈府的,二人相隔了七年。
從黛玉、寶釵小時候的情況分析,不難看出二人的相似之處:
其一,二人相聚時的年齡都是十多歲,只是說薛寶釵比林黛玉大兩歲;
其二,二人都是從小讀書識字,當男孩兒養的;
其三,二人身上的病都是從娘胎里帶來的,所有名醫仙藥都是醫不好的;
其四,二人都是遇到了癩頭和尚,用了癩頭和尚給的藥方,吃了用此藥方配好的藥,病情才好轉的,而且都是一直吃到進賈府;
其五,二人的房間都不像女孩兒的閨房,倒都像是“男人的書房”。
在《紅樓夢》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描寫了劉姥姥和王夫人看到黛玉閨房時的情景。書中寫道:
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
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外孫女的屋子?!眲⒗牙蚜羯翊蛄苛索煊褚环叫Φ溃骸斑@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p>
在同回中,還寫到了劉姥姥和王夫人看到寶釵的閨房時的情景。
及進了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完全證明了脂硯齋關于“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的評注。脂硯齋是怕讀者已經讀了三十多回了,仍然還琢磨不透書中的內情,故而告訴我們:《紅樓夢》里第三十八回之前,薛寶釵、林黛玉雖然是兩個人,但實際上二人卻是一身。也就是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之前,作者是把一人分成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人寫的。
賈寶玉的“寶玉”二字,一是至貴者為寶,二是至賢者為玉。寶釵之寶,得其高貴,堪配寶玉人品;黛玉之玉,得其堅貞,堪配寶玉之性情?!皩氂瘛倍?,就像是一條絲帶的兩端,一端是寶釵,一端是黛玉,正好是寶釵和黛玉兩個名字的各一部分,合在一起就是“寶玉”。這說明,寶釵、黛玉是寶玉品德的兩個方面,即此人的品德既高貴又堅貞。
脂硯齋所謂“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的評注,說明作者是在書中“幻筆”用了釵、玉兩個人的事兒,寫的卻是一個人的兩次不同的人生經歷。這個人是誰呢?他應該就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孫弘晳。
《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中,黛玉向寶釵嘆道:
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年長了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脂硯齋評注:“黛玉才十五歲,記清。”為什么脂硯齋讓讀者記清林黛玉“十五歲”這個年齡呢?因為這個年齡藏有玄機。黛玉講這話時,應該已經住進賈府九年了。這里的黛玉,幻指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孫弘晳。
康熙皇帝的嫡長孫弘晳,生于康熙三十三年。弘晳六歲時生母去世;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在諸皇子爭奪皇位斗爭中,第一次廢黜了皇太子胤礽。弘晳又因父親胤礽被廢黜圈禁,命運跌入了低谷。在康熙皇帝的關照下,弘晳的人生經歷了兩個特殊的階段。
第一階段的經歷:當弘晳幼年喪母之后,被康熙皇帝收養在宮中。
《紅樓夢》第三回“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中,寫了林黛玉進榮國府的情景:
她自上了轎進入城中,便從紗窗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與別處不同。又行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三個大字。
這就是林黛玉進京城到賈府,即進入皇宮的情景。在這里,林黛玉隱身的是康熙皇帝的嫡長孫弘晳。因為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康熙皇帝聽信反皇太子一派的讒言,對皇太子兩立兩廢,致使弘晳的父親皇太子胤礽遭到圈禁。這突然降臨的災禍,使幼年就失去母愛的弘晳,又因為父親“得病”(被廢遭圈禁),失去了父親的撫養、關懷和照顧。
康熙皇帝特別喜愛這位嫡長孫弘晳,稱贊“嫡孫頗賢”“聰明過人”,見弘晳幼小的心靈受到如此打擊,于是便接進皇宮里親自照顧、撫養和教育。這便是林黛玉六歲拋父進京城的來歷。請注意,林黛玉(幻身弘晳)進的是榮國府的賈母處,即進住的是皇宮。
第二階段的經歷:康熙皇帝晚年多病,自己做主把十三歲的嫡長孫弘晳過繼給了雍親王。
《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中,十三歲的薛寶釵“待選”住進了賈府的“大觀園”的“梨香院”。
書中說,薛家在京都有自家很大的宅院,他們為什么不去住自家的宅院,卻要住到賈家的“大觀園”呢?可能有人說是“望親”,脂硯齋怕人們誤認是“望親”,在此專門作了評注,指出這絕對不是走親戚。
這就奇怪了,薛寶釵“待選”嬪妃為什么非要住進賈府呢?請注意,薛寶釵(幻身弘晳)“待選”進住的地方不是賈母處,而進住的是賈府的“大觀園”的“梨香院”。“大觀園”是什么地方?這書中的“大觀園”就是“圓明園”。圓明園是雍親王胤禛的府邸,是康熙皇帝所賜。可能有人懷疑說,“大觀園”怎么是“圓明園”呢?其實書中早已經寫得明白。
《紅樓夢》第十七回、第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寫道:
這日,賈珍等來回賈政,園內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爺已瞧過了,只等老爺瞧了?;蛴胁煌字帲傩懈脑?,好題匾額、對聯的。
賈政聽了,沉思一會兒說道:“這匾對倒是一件難事兒,論禮該請貴妃賜題才是,然貴妃若不親觀其景亦難懸擬;若直待貴妃游幸時再情題,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p>
為了落實“大觀園”內各處的匾額對聯,賈政攜賈寶玉及清客一行人游覽了“大觀園”,題了不少匾額和對聯,比如沁芳橋、瀟湘館、杏花村、武陵源、蓬島仙境、稻香村等,這些名額都與圓明園中的鳴玉溪橋、碧桐書院、杏花春館、武陵春色、蓬島瑤臺、稻香村等一些勝景相呼應。因此說,薛寶釵入住的“大觀園”是圓明園。那么,薛寶釵為什么住進賈府的“大觀園”(圓明園)的梨香院“待選”嬪妃呢?
在康熙皇帝晚年,特別是經過眾皇子爭奪皇位的激烈斗爭之后,康熙皇帝身心疲憊,幾度病情比較嚴重,身體多次出現危險信號。為了使嫡孫弘晳繼續得到較好的培養和教育,康熙皇帝做主把嫡孫弘晳過繼給了他的叔父雍親王。于是,弘晳就從皇宮搬進了胤禛的王府,即圓明園的“梨香院”。這就是薛寶釵進賈府“待選”的原因。
所謂薛寶釵“待選”,實際上是讓弘晳得到管理國家事務的鍛煉,參與“軍機處”的日常事務,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協助管理國家大事,準備“待選”皇位接班人。弘晳(寶釵)在“管理園子”的實踐中得到了鍛煉,顯示出過人的管理才能,被雍正皇帝正式冊封為“和碩理親王”。
無怪乎,書中寶釵、黛玉的判詞是在一起的:
可嘆停機德(脂硯齋評注:此句薛),
堪憐詠絮才(脂硯齋評注:此句林)。
玉帶林中掛(林中掛的玉帶——林黛玉),
金簪雪里埋(雪里埋的金簪——薛寶釵)。
說明這位薛、林“二位一體”的人物,既有純潔高尚(停機德)的品質,又有超人(詠絮才)的才華,更有管理國家大事(園子)的本領,是一位品德高尚,才華橫溢,德才兼備,十分理想的皇位接班人。
《紅樓夢》第十二支曲“晚韶華”中,有這樣的曲句:
氣昂昂頭戴簪纓,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p>
威赫赫爵位高登,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慘慘黃昏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后人歡敬。
讀罷此曲,閉目靜靜思之,頓生疑慮:這樣一個威風凜凜,頭戴簪纓,胸懸金印的人;這樣一個爵位高登,卻又黃昏路近的人,究竟是誰呢?
是薛寶釵嗎?不可能,她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怎能胸懸如此光燦燦的金印?
是賈元春嗎?不可能,她與古來將相不沾邊兒,怎能發出如此悲壯的感慨?
無疑,這位頭戴簪纓,胸懸金印,爵位高登,卻又黃昏路近的人,一定是弘晳,因為只有他才有過這樣的一番經歷,這樣的一番感慨。
再比如,《紅樓夢》第七十九回“薛文龍悔娶河東吼,賈迎春誤嫁中山狼”中寫道:
話說寶玉才祭完了晴雯,只聽花影中有個人聲,倒嚇了一跳。細看不是別人,卻是黛玉,滿面含笑,口內說道:“好新奇的祭文,可與曹娥碑并傳了?!?/p>
寶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答道:“我想著世上這些祭文都過熟爛了,所以改個新樣,原不過是我一時的玩兒,誰知被你聽見了。有什么大使不得的,何不改削改削。”
黛玉道:“原稿在哪里?倒要細細地看看。長篇大論,不知說的是什么,只聽見中間兩句,什么‘紅綃帳里,公子情深;黃土壟中,女兒命薄’。這一聯意思卻好,只是紅綃帳里,未免俗濫些。放著現成的真事為什么不用?”
寶玉忙問:“什么現成的真事?”
黛玉笑道:“咱們如今都系霞彩紗糊的窗格,何不說‘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呢?”
寶玉聽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極,好極!到底是你想得出說得出??芍煜鹿沤瘳F成的好景好事盡多,只是我們愚人想不出來罷了。但只一件:雖然這一改新妙之極,卻是你在這里住著還可以,我實不敢當。”說著,又連說不敢當。
黛玉笑道:“何妨。我的窗即可為你的窗,何必如此分晰,也太生疏了。古人異性陌路,尚然肥馬輕裘敝之無憾,何況咱們?”
寶玉笑道:“論交道,不在肥馬輕裘,即黃金白璧亦不當錙銖較量。倒是這唐突閨閣上頭,卻萬萬使不得的。如今我索性將公子女兒改去,竟算是你誄她的倒妙。況且素日你又待她甚厚,所以寧可棄了這一篇文,萬不可棄這茜紗新句。莫若改作‘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如此一改,雖與我不涉,我也愜懷?!?/p>
黛玉笑道:“她又不是我的丫鬟,何用此話。況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得紫鵑死了,我再如此說還不算遲?!睂氂衤犃嗣πΦ溃骸斑@是何苦又咒她?”
黛玉笑道:“是你要咒的,并不是我說的?!?/p>
寶玉道:“我又有了,這一改可極妥當了。莫若說‘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黛玉聽了,陡然變色,雖有無限狐疑,外面卻不肯露出,反連忙含笑點頭稱妙,說:“果然改得好。再不必亂改了,快去干正經事吧。”
在“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兩句旁,脂硯齋感慨地評注道:“如此我亦謂妥極。但試問當面用‘爾’‘我’字樣,究竟不知為誰之讖,一笑一嘆。一篇誄文總因此二句而有。又當知雖誄晴雯,而又實誄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誄,則呆之至矣?!?/span>
奇怪呀!書中的晴雯只是賈寶玉屋里的一個丫鬟,一個性格倔強的姑娘;林黛玉則是賈母的外孫女,是賈母的掌上的明珠。這兩個人論身份、論地位相差太懸殊了,怎么誄晴雯實際上是誄黛玉呢?況且,晴雯已經死了,黛玉還活得好好的嘛,誄黛玉干什么呢?
可一想就明白了。賈寶玉誄晴雯寫的是《芙蓉女兒誄》,這樣說來,那晴雯應該是“芙蓉女兒”了??墒牵徊榛粚α?。玩占花名游戲時,薛寶釵得的花名是牡丹花,賈探春得的花名是杏花,李紈得的花名是梅花,史湘云得的花名是海棠花,林黛玉得的花名是芙蓉花,襲人得的花名是桃花,麝月得的花名是荼蘼花,唯有晴雯沒有得花名。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中寫道:
眾女兒玩占花名的游戲,林黛玉掣的簽上畫著一支芙蓉,當下眾人笑道:“這個好極!除了她,別人不配作芙蓉?!?/p>
所以,這“芙蓉花”所代表的本來就是林黛玉??墒?,賈寶玉為什么寫《芙蓉女兒誄》誄晴雯呢?脂硯齋為什么說賈寶玉誄晴雯是實誄黛玉呢?實際上,晴雯也是芙蓉花神。
奧妙就在這里。《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娓婳詞,癡公子杜撰芙蓉誄”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獨有寶玉一心凄楚,回至園中,猛然見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說晴雯做了芙蓉之神,不覺又喜歡起來,乃看著芙蓉嗟嘆一會兒。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靈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豈不盡了禮,比俗人去靈前祭吊又更覺別致。
因此,賈寶玉為祭奠晴雯,作了這篇《芙蓉女兒誄》。如果讀了脂硯齋的評注,再細心地領會“誄晴雯實誄黛玉”,自然就會明白“若云必因晴雯誄,則呆之至矣”的解釋,因為晴雯與黛玉本來就是同一個人,是一體的關系。這“情文”無疑是賈寶玉寫給黛玉的“情文”,而實際上這《芙蓉女兒誄》是弘晳寫給愛妃“可兒”的。
結論:《紅樓夢》中人物的“幻筆”寫作技法,造成了人物的不確定性以及分析人物的困難。因此,讀者在分析和識別人物時,一定要格外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