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創世神話選注·綜合型創世卷(上、下共兩冊)
- 《中華創世神話選注》編輯組選編 王憲昭 王京評注
- 1857字
- 2021-04-21 10:33:36
凡例
為方便讀者和神話研究者更好使用本書,編制《凡例》如下。
一、類型呈現
本書將創世神話之中的綜合型創世、神的起源、世界萬物起源、人類起源、動植物起源、自然現象與自然秩序起源等6個大類做了系統性劃分和梳理。各類分冊每個大類之下再分出若干下一級子類,并以這些類型名稱標注各類開篇部分。
每篇文本的具體類型,參見該文本最后所附的“文本編碼”。見本《凡例》第三項第3條。
二、原文輯錄
正文包括神話作品題目、流傳民族、作品文本。
1.本書每篇神話均使用原出版物標題。某些節選或摘錄的作品無題目時,本書在所增擬的標題前加“*”表示。如:
*女媧補天造人,表示“女媧補天造人”為本書新擬的題目。
2.神話文本流傳的民族,用民族名稱加括號的形式標注在標題之下。原則上遵循原出版物的民族標注。若原文沒有明確標注,則以講述人的民族屬別或神話內容為判斷依據,將新加的民族屬別以頁下注的形式標注出來。
3.神話的正文內容部分,原則上尊重原文表述,僅對明顯錯誤或疏漏作出必要修改。
4.原文的附記、說明等。以“【原文附記】”予以相應標注。
5.原文信息。在每篇作品之后保留原文標注的講述人、采集人、流傳地等信息。
此外,敘述同一個神話人物的若干神話,往往會因為講述人或采集整理者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表述,為尊重原文和研究需要,本書不再統一處理。
三、本書評注
本書對每一篇作品均作出評注,這也是創世神話體系建構的重要內容。評注包括“作品信息”與“附注”兩種類型。
1.作品信息
每篇文本的作品信息包括講述者、采錄整理、采集時間、流傳地區、文本來源、閱讀提示、基本母題等7項內容,放在每篇神話文本最后,統一予以標注。
(1)【講述者】。該項注明原出版物中所標注的講述人。如原文表述為“某某唱”或“某某演唱”則保留原文表述。如果原文無“講述者”,則用“(無考)”表示。
講述者基本信息以“()”的形式放在講述人姓名之后,原則上按照民族、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及其他相關信息順次排列,其中:
①民族。指原文中標注的講述者民族身份,漢族不再特別注明。
②年齡。原文中標注具體歲數的,若能查到對應的紀年時間,則改為紀年表述,否則保留原文表述。
③職業。主要指農民、工人、教師、干部或民間藝人等具體身份。
④文化程度。一般采用原書中的表述,如小學、初中、私塾、大學等;原書中標注為“文盲”的,一律改為“不識字”;原書中標注為“識字”的,保留原文表述。
⑤原書中沒有注明上述信息的,該項空缺。
(2)【采錄整理】。該項包括文本采錄者、整理者、翻譯者等基本信息。采用“某某采錄”“某某整理”“某某翻譯”的基本表述格式;采錄整理人若有基本信息介紹,參考“【講述者】”相關表述。
(3)【采集時間】。
(4)【流傳地區】。原書中有確定表述的,采用“省(市、自治區)·市(地區)·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的格式表述,原文行政區域表述不完整或當今有名稱變化時,本書做出相應增補或補充說明,增補內容用加“()”的形式標注。例如,“黑龍江省·黑河地區(黑河市)·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四季屯(四季屯村)”中的“(黑河市)”“(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四季屯村)”為本書所增加。
(5)【文本來源】。選錄文本的出處,主要標識出原文本出版物的編輯者、出版物名稱、出版社所在地、出版時間、所選文本在該出版物中的頁碼等,以便使用者查找原文。
(6)【閱讀提示】。該項為評注者圍繞該文本的主題、意義、特點或與其他同類神話的比較等所做的提示。
(7)【基本母題】。每篇神話文本均提取若干母題,這些母題可以作為關鍵詞,也可以作為神話分析研究或多類型神話關聯的線索。
2.附注
神話文本的“附注”是評注者對該文本有關問題作出的解釋和說明,放在原文本之后。主要是與本篇文本有關的說明文字,如所選錄神話文本的其他版本情況、與文本有關的古文獻及文本傳承情況等等。
3.文本編碼
為便于讀者的閱讀、檢索與數據建設,編者在每篇文本之后均標注了該文本在書中的編碼。編碼包括“該文本的全書序列代碼”“創世神話類型代碼”“該文本在類型中的代碼”3項信息。如:
《女媧創世》“ZCSW0048-021-001”
“0048”,表示《女媧創世》在全書所收神話中的排序是“48”。
“021”,第一位數字“0”,表示《女媧創世》屬于第一大類“0綜合型創世”;第二位數字“2”,表示該神話屬于第一大類的第二層級類型中的第2個類型,即“0.2神的創世”;第三位數字“1”,表示該神話屬于第一大類的第三層級類型中的第1個類型,即“0.2.1單一神的創世”。
“001”,表示《女媧創世》在“021”類型中的排序是“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