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416-2017 煤礦井下車場及硐室設計規范
-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1274字
- 2021-05-13 18:02:52
4.4 井底車場通過能力
Ⅰ 井底車場運行圖表及調度圖表的編制
4.4.1 井底車場區段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凡一臺機車或列車未駛出之前另一臺機車或列車不能駛入的線路,應劃分為一個區段;
2 若某一線路可同時容納數臺互不妨礙的機車或列車,該線路則應劃分為數個區段;
3 機車或列車頻繁通過的咽喉道岔線路范圍,可劃分為一個區段;
4 機車或列車在最大區段內的調車作業時間,應小于井底車場通過能力計算時需要的每一調度循環時間;
5 區段劃分應與運輸信號系統的閉塞區間劃分相協調。
4.4.2 軌道運輸的井底車場,調車作業應以采用機械操作為主,并應輔以必要的自動滑行。礦車進罐籠或翻車機的作業,應采用機械操作,并宜采用集中控制。
4.4.3 編制井底車場軌道運輸運行圖表時,機車調車作業運行速度和調車作業操作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機車位于列車前或后、運距小于50m時,列車速度宜采用1.0m/s,運距在50m~150m時列車速度宜采用1.5m/s;
2 當機車位于列車前,運距大于150m時列車速度宜采用2.0m/s;
3 當機車單獨運行,運距小于100m時機車速度宜采用2.0m/s;運距大于100m時機車速度宜采用2.5m/s;
4 機車牽引底卸式礦車通過卸載坑的速度宜采用1.0m/s;
5 機車摘鉤、掛鉤、轉換運行方向、啟動和通過手動道岔的調車作業操作時間,宜各采用10s;
6 當采用甩車調車方式時,甩車初速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vc——甩車初速度(m/s);
g——重力加速度,g=9.81(m/s2);
l——摘鉤后滑行距離(m);
ω——礦車運行總阻力系數;
i——線路坡度,上坡取“+”值,下坡取“-”值。
4.4.4 井底車場內軌道運輸的調車方式采用自動滑行時,車輛在各線段的運行速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直線段不宜大于3.00m/s;
2 曲線段宜采用0.75m/s~2.00m/s;
3 阻車器前宜采用0.75m/s~1.00m/s。
4.4.5 編制井底車場軌道運輸調度圖表時,進入車場內的機車和各次列車的間隔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一臺單獨運行或頂列車運行的機車駛離某一區段,另一臺單獨運行或牽引列車運行的機車隨即進入該區段時,其間隔時間不應小于30s。
2 當一臺單獨運行或頂列車運行的機車駛離某一區段,另一臺頂列車運行的機車隨即進入該區段,其間隔時間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Tj——間隔時間(s);
Sd——進入該區段的頂列車長度(m);
vd——進入該區段的頂列車運行速度(m/s)。
3 當一臺牽引列車運行的機車駛離某一區段,另一臺單獨運行或牽引列車運行的機車隨即進入該區段時,其間隔時間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Sq——駛離某一區段的牽引列車長度(m);
vq——駛離某一區段的牽引列車運行速度(m/s)。
4 當一臺牽引列車運行的機車駛離某一區段,另一臺頂列車運行的機車隨即進入該區段時,其間隔時間應按下式計算:

4.4.6 編制井底車場調度圖表時,應根據不同類型列車的運量比和凈載重量,確定每一調度循環進入井底車場的各種列車數量。
Ⅱ 井底車場主運輸通過能力計算
4.4.7 井底車場主運輸通過能力,應根據編制的調度圖表計算確定。井底車場年運輸通過能力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Nc——井底車場年運輸通過能力(t);
Ta——每年運輸工作時間,等于礦井設計年工作日數與每日運輸時間的乘積(min);
Q——每一調度循環進入井底車場的所有車輛的凈載煤重量(t);
Td——每一調度循環時間(min);
1.15——運輸不均衡系數。
-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投資指南:指南 解讀 案例(2023年版)
- 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入門
- GB 50077-2017 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標準
- 加油站在役油罐防滲漏改造工程技術標準
- GB/T51050-2014鋼鐵企業能源計量和監測工程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 50471-2018 煤礦瓦斯抽采工程設計標準
- 光伏支架結構設計規程
- DL/T 5512-2016 火力發電廠熱工檢測及儀表設計規程
- GB50377-2006選礦機械設備工程安裝驗收規范(英文版)
- 煤炭礦井工程基本術語標準
- GB51105-2015擠壓鋼管工程設備安裝與驗收規范(英文版)
- DL/T5161.4-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4部分:母線裝置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GB 51135-2015 轉爐煤氣凈化及回收工程技術規范
- 海上架空輸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
- GB 51208-2016 人工制氣廠站設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