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作者名: 許暉本章字數: 1004字更新時間: 2021-04-22 18:28:20
君
再說“君”。
孔子的學生子夏在為《儀禮·喪服》所作的“傳”中說:“君,至尊也。”鄭玄注解道:“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薄熬钡姆Q謂不同于“皇”、“帝”、“王”:“皇”、“帝”之稱只能用于天子;“王”則既可用于天子,亦可用于諸侯;而“君”既可用于天子,亦可用于諸侯,還可用于卿大夫,大夫以上都有封地,只要有封地的都可稱“君”。
不僅如此,“君”還可以引申用作對人的尊稱,相當于今天說的“您”,甚至女人亦可稱“君”,比如漢武帝即位后,尊皇太后的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外婆)臧兒為平原君??傊熬钡姆Q謂范圍極廣。這說明“君”缺乏“皇”、“帝”、“王”這些稱謂的神圣性和惟一性。
那么,“君”為什么不具備神圣性呢?我們來看看“君”的甲骨文字形(圖46),上部是一只右手持著一根杖子,下部是“口”。這根杖子可不是一般的杖,而是神杖,只有神職人員才可以持有。下部的“口”是指用口發布命令。整個字形會意為神職人員傳達神的旨意。“君”的金文字形(圖47),大同小異,只不過筆畫更粗,字形更美觀了而已。

圖46 甲骨文[君]

圖47 金文[君]
《說文解字》:“君,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尹”是古代部落酋長之稱,只有他可以握有權杖。白川靜先生則在《常用字解》中認為這個字下部的“口”并非是指嘴巴,而是“置有向神禱告的禱詞的祝咒之器”,因此,“君”會意為“手持神杖、誦詠禱辭、能夠召請神靈降臨的巫祝的首長。巫祝的首長擁有統治權,因此氏族的首長謂‘君’。‘君’原指巫祝的長老,但后來用來指代君主、君王以及君子、主君”。
白川靜先生最為卓異之處在于從不把“口”字當作口腔之“口”,而是認作一種祭祀的器具,他自己的術語是“祝咒之器”,里面裝有各種禱詞。如此一來,“君”就成為一種神職,進而引申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即《尚書》的定義:“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p>
張舜徽先生則在《說文解字約注》中認為“君、威古聲通。君之得訓為尊,蓋受義于威。因之一切有威而能發號之人,古皆以君稱之”。
雖然“君”字形中的那只右手執持的是一根神杖,但每個部落都有這樣的神職人員,或者白川靜先生所說的“巫祝的長老”,絕對比不上天之子的“皇”、“帝”、“王”所具備的惟一性,因此“君”才可以加以引申,泛指一切可以發號施令的人。正如張舜徽先生總結的:“故子稱父母曰君,婦稱舅姑曰君,妾稱其夫為男君,稱夫之嫡妻為女君,子稱父之嫡妻曰君母,妻稱其夫曰君子,皆是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