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遠行與還鄉——陜西故事廣播訪談錄

這是一本親歷絲綢之路的心靈筆記,作家和谷重走唐代高僧玄奘的取經之路,用蒼茫而寧靜的筆觸,詩意地勾勒出絲綢之路上行者的傳奇故事和異域風情;這是一本導游草圖,一份有關自然、地理、人文、歷史與現實的思考清單,是作家和谷用自己的思想為每一位旅行者點亮的阿拉丁神燈。

舒丹:和老師您好!

和谷:您好!

舒:和老師,非常高興再一次通過電波和您連線,把您邀請到我們的節目當中,跟廣大的書迷、聽眾朋友一起聊聊您的個人經歷,聊聊您的作品。在跟您聊天之前,我先給我們的新聽眾把您介紹介紹。因為在做這個節目提前大概兩個禮拜,大家都聽到了今天的節目預告,對您的作品和您的經歷也有了一個小小的初步認知,但每天節目中會增加一些新聽眾,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其實和谷老師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特別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對您印象深刻。因為我是八〇年生的,所以我對您那本紅遍全國的《市長張鐵民》都是通過我的老師介紹才知道的。我們節目的受眾本來很多就是五六十歲、六七十歲的聽眾,所以相信對您的《市長張鐵民》再熟悉不過了。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和老師的這本書和改編的電視劇獲得了中國作協全國報告文學獎、電視劇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但是呢,恰恰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和老師就客居海南,一直在海南生活、工作、學習。到了2000年的時候,才又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有著五千年文化積淀、中國文化之根的我們的陜西西安,所以我們今天的節目主題就叫“和谷的遠行與還鄉”。在客居海南的那段時間,和老師寫了很多的作品,包括一些札記,返回陜西后作了幾部舞劇的編劇,像《白鹿原》。我先問一個我的問題,其實是聽眾前兩天給我發短信委托我要問的問題:為什么起“和谷”這個筆名?

和:我的原名是都蠻,蠻是可愛的意思,都是大的意思,因為我在我這輩排行老大,所以叫都蠻,其實就是大蠻。

舒:你的本名一理解,大家都知道了,那為啥起個“和谷”這個筆名?

和:1972年,我在西北大學讀中文系的時候,開始學習文學創作,開始把它用作筆名。最早一次用這個筆名是我和賈平凹一起寫的一首長詩《工農兵學員之歌》,出了一本詩集,署名就用的平凹、和谷。當時覺得都蠻給人解釋說半天,都是首都的都,蠻是野蠻的蠻,很麻煩。然后為什么叫和谷呢?谷在《道德經》里,有谷神不死,很有道家的哲學的深味,同時也是農村的谷子、小米,再加上諧音是“山川河谷”,顯得很寬闊、很博大。

舒:原來這一個“谷”字,在您的作家筆名中解釋了三層含義。當時我理解的時候,我就想,和老師給他自己起的這個筆名和道家的辟谷有啥關系。

和:也就那個意思。當時到樓觀臺找過任道長,任道長當時給我解釋的時候,他就讀了一段“谷神不死,是謂玄牝”這么一段《道德經》的話,我覺得很有深味,然后固定用這個筆名。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把筆名變成本名了,身份證也改了,其他都改了,所以和都蠻就變成原名了。

舒:我倒是理解了第一層意思,除了您剛講的有深意的道家的辟谷跟道家某種思想傳承有關之外,我就想到了五谷雜糧的谷。因為在中醫養生里面,五谷為養,五菜為充,各種各樣的講究不一樣。咱們在吃飯的當中,雖然大家是吃菜、吃肉呢,但是事實上,真真正正對人身體最好的是五谷。你看,五谷為養、五禽為益、五菜為充,真真正正是五谷為養,而且補精益氣,這五種谷子老百姓離不了,人吃五谷雜糧,養內養外,內養的是精氣神,外養的是皮肉和筋骨。所以我想和谷老師起了個這名字,得是因為谷類是生命之神啊!

和:小米大家都喜歡吃,小米不僅養育了中國農民,而且養育了中國革命。

舒:小米加步槍,太好了。這是我替親人們問了個問題,和老師也順勢給大家解釋了一下他的名字的含義。那和老師咱再談一談收音機前眾多親人們對您印象最深刻,一提起您就想起的《鐵市長》。當年寫這個報告文學可能也是有原人,有原型的,所以你寫了這么一個作品。包括在前年,2012年,當年演鐵市長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默然老師在北京去世,后來有很多悼念他的文章,我看里面寫到李默然老師是咱國家著名的話劇演員,雖然他一生演了那么多的電影作品,但是讓西安老百姓,讓陜西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塑造的西安的鐵市長張鐵民。所以就鐵市長張鐵民是最早大家認知的,以至于現在提起和谷老師,“我知道,就是寫鐵市長那個作家么”。

和:我大概可以說一些當時寫這個作品的緣由和過程。現在說起來,三十年前了,1984年,當時《鐵市長》這個作品和你們這個電臺,也是有緣分,三十年前的緣分,你們的總監包志堅1984年就在省電臺中午的聯播節目里,播送鐵市長,當時中午聯播節目就像現在中央一套的黃金時段一樣,聽眾之繁多,影響之大。當時這個作品是發表在《延河》雜志上,作品發表后有點影響,尤其在西安對于張鐵民這么一個群眾市民叫好,但是在政壇上有一定非議的人物,我把他寫了,然后在西安有很大的影響。

舒:當時這個電視劇1991年在中央臺是黃金時段播的,而且風靡全國。

和:聯播了三天,而且當時的省臺、市臺在同一時間,可謂是萬人空巷。當時播這個作品的時候,我記得文藝部主任叫郭匡燮,也是散文作家,責任編輯是劉衛星,當時和鐵市長都有緣分。三十出頭,初生牛犢不怕虎,再加上80年代新時期的文學,是關注社會現實的。

舒:老師您當時寫《鐵市長》的時候您都不擔心嗎?

和:我當時也擔心,連編輯也擔心,說這么一個鐵市長,西安城的人都在說,鐵市長作為一個市長,他戴著農民的草帽可以在公共車上去巡查客流的狀況;一個老百姓,買了一口幾塊錢的鍋,這個鍋不斷地漏,換不了,他親自提著這個鍋,去門市部找售貨員把鍋換了。所以應該說是他最早作為市長,管理或者經營這個城市,他和市民的心是貼在一起的,他是最關心民生的。

舒:和老師,我覺得您這個作品,在現在極具現實意義。

和:所以到現在仍然不過時。

舒:您看和現在中央領導號召的,包括走群眾路線,讓我們的人民公仆、讓這些領導們,能放下身段,壓下架子,能夠貼近老百姓,到老百姓當中來,想老百姓所想,跟老百姓一起吃、一起住,勤儉節約,您說,這不就是典型的鐵市長的作風嗎?

和:對。現在城墻修得很好,最初城墻很破,上邊可以放羊,城河里都是污水,也就是鐵市長當時帶領西安的市民義務勞動,然后把城墻整個變了一個樣子,打好了現在環城公園的基礎。

舒:這就是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的人民公仆。

和:他不就是造福后代嗎?現在我們的后代享受到了他的功德。

舒:所以這部電視劇我覺得就跟焦裕祿似的,您覺得呢?

和:也是,在當時作為作品、作為在電視劇里最早反映像張鐵民這么一級干部的形象,他的形象不是所謂的活雷鋒,他是一個老革命,一直保持著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血肉的聯系,所以在他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所以他得到了市民的擁護,直到今天,西安人民也不會忘記他。

舒:對的。所以剛剛和和谷老師談到了在80年代風靡全國的市長張鐵民,編成電視劇在中央臺和我們地方臺熱播之后,老百姓對這樣的領導特別的擁護、支持和愛戴,所以現在我們覺得都不過時,老百姓依然需要這樣的好領導、好干部,有現實意義,而且永不過時。回過頭來,咱們再和聽眾朋友諞一諞,如果大家以前誰聽過、看過《鐵市長》,印象太深刻了,您一會可以編輯短信,也可以在半點過后通過熱線跟和老師親自聊聊,您當時看這個電視劇或者您讀這本書的時候的感受。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接著跟和老師聊一聊。和老師,那您當時按道理講就算是已經很紅了,也挺火的了,怎么過了不到10年,您90年代就去海南了呢?這就是要談到您的遠行,怎么就從北方到南方去了呢?

和:因為當時南方是“春風第一枝”嘛,新時期以后的改革開放,海南建立大特區,那里整個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都在吸引著北方,尤其是西安這么個古老而沉悶的城市吧。

舒:和老師,那您該不會是咱國家最早一批下海的吧?

和:比那晚一點,1988年是最早一批下海的,我是1992年,因為在西安的話,主編《長安》雜志,后來雜志也停刊了,也無所事事,就想著海南那邊的一個召喚。當時海南司法廳廳長是習正寧,因為我們認識,他就在陜西選了一批處級干部,去支援或者說是去建設中國最大的特區省海南。我當時過去后,做特區法制雜志、《海南法制報》的籌備,也就是法制宣傳方面的籌備,也是文字工作,所以過去就做了報紙的副總編,又搞了一個特區法制雜志當總編,同時又參與到法學會、律師公證這方面的一些事務中間。

舒:所以在那您一待就待了將近十年。

和:七年半,連皮八年。在那其實一直也是做的文字工作,過去編《長安》雜志,是文學雜志,在那編的也等于是法制文學雜志,或者叫法制宣傳雜志,但是它的文學性比較強,也有一定的影響。

舒:在90年代初的時候,那時候我才上初中,我一直覺得北方,咱陜西相對來講,我們的各方面還算是不太先進發達,要跟南方比的話我們還是比不上。那您突然一過去之后,您發現他們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包括人的認知,以及那個時候是不是大家都要去賺錢,一切朝錢看,時間就是金錢,在那種概念的影響下,有沒有給你的文學創作產生一些沖擊?

和:那當然是這樣,我當時一邊編雜志,當時在司法廳的下邊搞了一個自負盈虧的海南文化傳播公司,和電視臺、電臺搞一些法制節目,比如說律師的辯論賽,比如說法治的宣傳片,同時也做了一些春節晚會,一些MTV,也做了一些歌頌大特區建設的影視作品。這期間也寫客島札記,也就是閑下來的時候用文學筆法把自己所感所想所聞按散文詩那樣的小品文把它記下來。當時也不是為了發表,但是當時北京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叫叢培香的編輯到海南去了,看到我寫的這些作品以后,她說“你這個作品就最富有新時期的時代精神,尤其人的一些心理的變化”,后來她就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我寫海南生活的散文集叫《遠行人獨語》。

舒:那和老師,如果按照像我作為一個80后,我聽您剛那么一講,在這客居海南的八年,毛十年間,您寫的東西,包括您的所想所感是不是就特別能夠代表一大批向往海南,對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去海南奮斗也好,創業也好,看到海南這近十年發展變化的一種最真實的心理寫照,能夠代表一批人對海南發展變化的感受。

和:也是整個中國進入新時期以后人們的心理歷程。從過去的大鍋飯,從過去守著老攤子,西安人叫是一個大堡子,能到海南,一個是大自然的風光,人和自然的關系,同時也是靠近海邊,當時講海洋文化,面向南海,面向西方的可借鑒的體制或者說是生活方式,對人們思想上、靈魂上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所以《遠行人獨語》也是寫了當時在那的一些驚喜,同時又彷徨,同時也有思鄉之情。

舒:剛剛我們在節目中特別連線到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谷老師。剛剛在節目中聊到的是他在90年代初的時候,到了海南,客居這幾年之間他的感受和心得。有很多老聽眾、老朋友對和老師的鐵市長印象深刻,剛剛我們也聽了和老師的介紹,包括為什么寫了鐵市長,包括《鐵市長》這本書,包括電視劇播出后在全國引起的強烈反響。其實和老師的職位,包括他的一些身份特別多,我們就不做一一介紹,可能也是對于突貢專家印象深刻。我就要特別聊一聊,其實和老師不僅是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也是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這個獎項可不好評。特別是在1987年早早的,和老師就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最關鍵的是和老師的作品散文收到了教材當中,而且還成為北京高考的試卷,也被翻譯成了英文和法文。在《司馬祠》當中“這是天問”,當時紅遍了全徐州,成了2013年徐州期末語文統考最大的一個亮點,“這是天問”就成了代表文體,在江蘇徐州的高中生當中,突然就引起了一陣叫“天問體”的潮流。其實說起天問,可能愛讀古詩詞的朋友特別了解,《天問》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在西漢劉向編輯的《楚辭》當中,多是四言,最關鍵的問題是屈原一口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一碼提出了諸多問題,所以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那這個跟和老師在徐州引起的“天問體”有什么關系呢?接下來,那么再跟和老師好好地聊一聊。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和老師,您好!繼續把您請回來,當時我看到這個事的時候,特驚奇,我說詞人屈原寫的《天問》向天問了多個問題,而且那么長一篇文章我看了好長好長,但您這個《司馬祠》中“這是天問”當時在徐州特別火,這是個怎么回事,您給大家講講。

和:也就是到了新世紀伊始,我從海南回到了西安,在省文聯工作,當時組織大家去韓城旅游的時候,我拜謁了司馬祠,回來后就寫了一篇《司馬祠》的散文,發表在《西安晚報》和《光明日報》上,后來被選入2009年北京的高考試卷。當時好多考生、備課老師都向我提出這個問題,因為我當時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翻閱了一些史料,也就是司馬祠整個的布局、建筑風格,就像一個倒寫的疑問號,那個點就是司馬祠的墓冢,然后順著很窄的路下來,繞了一個圈,就是司馬祠下邊的橋,這個也是有人發現的,我當時就是拜謁了司馬祠,對司馬遷的生平以及《史記》的歷史貢獻,以及我對于司馬祠的一些感想,最后把它回歸到天問上。

舒:就是您游了司馬祠之后,發現它的建筑布局,我們中國古代不是講堪輿嘛,講風水,就是它可能建的過程中,從空中俯瞰,特別像一個倒寫的問號。

和:這個不是我的發現,應該是從歷史以來,有人發現記載在歷史之中,我感覺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它也有一些隱喻性。因為封建社會,一直對于司馬遷這個人物,有時候是肯定他的,有時候有非議的,他對于封建統治有一定的維護作用,同時也有一種叩問的力量。所以我們理解司馬遷的時候,他是很復雜的人,他并不是一個封建統治的維護者,他也是忠實于歷史,按現在說的話,他更忠實于人性。所以他的遭遇,包括他的《史記》和歷史貢獻,我們應該用像屈原《天問》那樣,多問些為什么,他為什么會這樣?后來他的后代都沒有姓司馬的了,后來都家破人亡了,姓司的改成姓同的,邊上加了一橫,姓馬的加了兩點,成了姓馮的了。就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在歷史上有過貢獻的人,有些是沾了老先人的光,有的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也就是歷史的復雜性和人的復雜性、命運的復雜性。

舒:所以您就寫了“這是天問”。這后來怎么跟徐州的高中生這么密切,孩子們就流行了“天問體”呢?

和:后來我也是在網上看到,在百度和谷的詞條下,突然加了一個徐州怎么怎么,而且說得了什么天問獎。我想,哪有什么天問獎,我就給百度的編輯發了一個反饋,我說,沒什么天問獎,結果人家以為我不是和谷本人,以為我是一般的網友,怎么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他們肯定是根據當地傳媒的報道這么寫的,所以看起來這個詞條有毛病,但也就隨它去。

舒:其實可能是我們這的文章,在另一個地方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和重視,引起了一些反響。那這個也就是您在2000年的時候,就等于是您還鄉之后一些作品,包括您的一些小小的感想。但是今天我們在節目當中,我們特別想給聽眾推薦的,也是作為7月,您看7月一放暑假,孩子和家長都要出去玩,一些家長請年假帶小朋友多出去看一看,轉一轉,這不能光讓孩子死讀書,得讓孩子多走路,多見識,旅游季,我們推薦的就是您這本《西出長安望蔥嶺》。但這是一本絲綢之路檔案,我看您當時寫這本書的時候,說是您當時有那么一個機會,跟著一個劇組去拍電視劇,所以有幸跟著他們一起走了一次絲綢之路,是不是?您還把自己隱喻為一只小蠶,這個就是您還鄉之后,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寫的一本新書。

和:是,這個一說,又是整整十年。2004年寫的,我當時在陜西省文聯,當時一個很著名的作家叫李若冰,當時是省文聯的主席,也等于是他接納了我這個遠足海南的游子。所以在他77歲的時候,我和中國石油文聯的路小路一塊想給老頭搞一部紀錄片。老頭77歲的時候是第六次西出長安去柴達木,他50年代生活過的地方塔里木。當時走了將近一個月,沿途我做了很豐富的筆記,因為我當時是這個片子的制片人之一,同時也是撰稿人,當時還有西安的一家公司,給予片子很大的支持。我當時回來以后,陸續把我寫的一些小文章,在報刊上發表了,發表了幾十篇以后,我想把它變成一個長篇散文,一個系列散文。

舒:您大概寫的是絲路的哪一段?

和:當時全程我寫了幾十篇,在報刊上發表,只是個人的隨筆,就是一些現場感,田野考察的筆記。后來回來后,我集中時間到歷史博物館、省圖書館翻了一些資料,然后我就豐富了一下玄奘當年的史料,再加上我個人當時的現場感,再加上李若冰這么一個前輩、散文老作家,他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寫西部的這些散文,尤其是石油的開發。所以這本書,既是寫到了唐代當時的玄奘西行的一些史記,同時也寫了解放以來,幾十年西部的經濟帶的開發,尤其是石油的開發。

舒:那就應該是古今的結合了。

和:對,再加上我2004年,當時的現場感,那里的自然風光、人們的生活狀態、人們的精神狀態,等于是三者結合起來,有了這一本書。

舒:您是作為現代行者,既感受了像過去唐僧西去取經的文獻資料,你去看了當時是什么樣,您可能也翻閱了張騫出使西域途經的一些感受,您也看到了真真切切所感受到的現在的絲綢之路是個什么樣。我數了一下,您一共寫了五十多個景點。

和:58個景點都是我到過的一些地方,所以說一些親歷感,當然也寫到一些玄奘當時很傳奇的小故事,同時也寫到50年代,比如說有個叫茫崖的地方,當時李若冰、李季他們都在那里深入生活過,因為李若冰當時跟著鐵人王進喜。

舒:我看你寫的是老茫崖。

和:老茫崖,當時是一個萬人帳篷城,上萬人在那里支了帳篷挖掘石油,而且很多年輕人看了李若冰寫的《柴達木手記》以后,去了西部,去了茫崖這個地方,參加石油建設。但是到現在我一看那個地方,幾乎萬人帳篷城都被沙漠掩埋,那個叫老茫崖的地方只有一個小雜貨店賣貨的老人,再有一頭毛驢,一條狗,然后是一片蒼茫。

舒:你剛才說萬人帳篷城,讓我想起當年建紅旗渠的感覺了,但是你說現在去一看,什么都沒了,全是一片蒼涼。

和:我在那撿到的是他們當年在那的牙刷,在那打碎的碗,缸子。一代人隨著歷史也都風消云散了。比如玉門,當初是中國石油的源頭,后來慢慢也變成一個枯竭性的城市,這個也是進入到經濟建設以后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人的生存境況,人對于物資的開發,最后怎么能夠長久地可持續地讓這些自然、礦產、物質為人服務。

舒:簡簡單單的一個《西出長安望蔥嶺》,剛和老師您那么一講,我怎么突然覺得這個題材讓我慢慢地有一些環保的思考。我們向大自然、向地球索取的太多了,索取的過程當中,我們發展了經濟,給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擁有了很多,但回過頭我們再看當年的玉門油田,看過去那個萬人帳篷城老茫崖的時候,現在是一片蒼涼的沙漠,那種感覺可能是挺悲戚的吧?

和:應該是這樣的。所以我當時這本書寫完以后,經歷了若干出版社和編輯,當時中國青年出版社,包括其他出版社,我也試圖把它修改成一個旅游導圖,同時又想把它變成一個思想隨筆。然后在幾家出版社放了十年之后,突然在半年前,同時有兩家出版社給我打電話,說在過去的書稿發現你的絲綢之路了,現在絲綢之路要走紅了,能出你的書了,我說那誰給打招呼早誰就出吧,所以這本書也就出來了。

舒:那和老師,舒丹是個敢說的女孩,有什么就直說了。那您說要是沒有絲綢之路的噱頭,難不成這些出版社就不出您的書了,我很氣憤,和老師。

和:現在的出版市場不是很好,出版社也是企業嘛,現在的出版社很多是自費出書,我還是不堅持自費出書,我可以放棄稿費,但是書最好是出版社來出,所以我得感謝陜師大出版社對這本書出版的支持,它也應該是有一定市場的。因為滿世界現在的書,好多自費出版,送送人,印得很豪華,但是很多書,包括長篇小說、個人文集也都很難說。

舒:怎么講呢,和老師,西安書市讓我個人去理解的話,紛繁復雜,也是一切向著市場靠齊吧。當然我們也能理解,現在是一個經濟社會,但作為我們書迷,或者讀者朋友來講,我們還是很真誠地希望能夠看到好的作品。所以我覺得這本《西出長安望蔥嶺》,作為一個游記也罷,或者作為大家對環保有所思考的題材也罷,讓大家看一看這本書,我覺得還是很有收獲的。對比一下,包括三十年前,或者甚至幾千年前,古絲綢之路,包括現在重走絲綢之路,我們又看到的是什么。過去的繁榮和現在我們經過的凄涼對比之后,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思考和反思,挺好的。

和:對,應該在這里面得到一種精神的滋養,因為我感覺到唐代人詩寫得那么好,畫畫得那么好,他們的精神境界也應該是很高的,也不比現在的人的精神境界、精神處境差多少。現在是物質發達了,電子時代、經濟時代,但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和歷史的關系,人的生命的本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就應該從唐代,從玄奘,從李白杜甫白居易,從那些人身上去吸取對于生命理解的真諦。

舒:剛剛和谷老師這么一說,還是希望大家多讀讀好書,雖然現在書太多了,挑得眼花。

和:好多書是權力,好多書是商業,好多是有錢就出書,垃圾很多。

舒:所以這么一講,我覺得作為專職的作家,和老師,您也算是經過商、下過海,在大浪淘沙的過程當中,您是為數不多的感受過南方最早崛起的那一代作家中很少的作家,所以是不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您見過了,感受過了,所以您可能把別人看得重的東西反而看得輕了。

和:所以就需要回歸,就需要還鄉,需要回到農耕社會的那種值得保留的優秀的精神遺產中去。我到五十七歲以后,提前退休也就回老家了,為什么叫還鄉呢?就在農村那么一種感受人和自然,感受現在農村人的生活處境這中間,去體會人生的意義。就從普通的農民的哲學里去思考,你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你活著是為什么,什么樣是活得幸福,怎么樣才是活得有意義?確實在農民中間重新回到這樣的境界中,然后把你的知識和這些東西融匯起來,可能會活得更豁達一些。

舒:現在不都流行復古嘛,慢慢地,人活到一定歲數時候,可能隨著自己的經歷、積淀、認知,可能您現在過早地已經感受到什么叫回歸了。

和:人最后都是回到最早的出發點,二十歲都往出走,然后到了告老還鄉,在唐代的時候叫七十致仕,就知道慢慢地就要進入人生的秋天或冬天,最后將是這種人生的宿命。整天忙忙碌碌的,熙熙攘攘的,最后還不知為什么死了,怎么活了一輩子,搞不清楚,這就很傷感了。

舒:人一輩子就是一個圈,從哪走的,轉了一圈,最后又回來了,所以才講周易,周易的“周”是周而復始的“周”,而并非周文王或者周朝的“周”。我看有介紹,和老師的書法、繪畫都是相當厲害的。

和:業余的,但不以此為生。

舒:有空了到您那去看您寫字畫畫。

和:也到我老家原上去,我那有個小院子,種菜種花,我母親在那管著,應該還是不錯的。

舒:喲,您老母親現在高壽?

和:我老母親今年八十高壽了,她的一些生活也就是我寫作的題材,我在《人民日報》發過幾篇文章,寫她去摘椒、摘蘋果、種玉米。

舒:您可能還鄉的另一個目的也跟老母親有關吧?

和:也是,因為當時我父親有病,我回家后就拾掇了一個小院子,老人在那安度晚年,我也能多陪陪他們。因為我兒子2000年已經去美國了,現在都去了十多年了,在那讀到博士后,孫子孫女也都十多歲了,都在很遠的地方。所以我就感覺到,越是這個時候,有些人把人一生講得很簡單,也就是把小的養大,把老的送走,也就這兩件事,其他沒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孩子大了,然后就是把父母養老送終,這就是人一生應該滿足的地方,如果這點做不到,他這個“人”字就寫得不怎么好。

舒:對,就立不起來。所以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出于孝心,和老師也就回來了。

和:也有這么一層意思。

舒:和老師,今天跟您聊得特別開心。您覺得和我聊得舒服嗎?

和:聊得挺好,我覺得你尤其在歷史文化這方面學養很深,也給我很多的啟發。因為我現在不是繼續往前走,現在往回走,去看陶淵明是怎么回事,去看蘇東坡是怎么回事,人究竟怎么活著才有意義。

舒:好,和老師,我再給我們聽眾朋友介紹一下,如果很多的聽眾朋友對和老師的作品非常感興趣,想見見和老師,跟他聊聊,跟他諞諞鐵市長,在這周六,二十八號晚上的八點在嘉匯漢唐書城小寨的一樓大廳。因為我們陜西從六月二十一號開始,萬邦書城和嘉匯漢唐書城都開設了夜書房,二十四小時,全天都能看書,所以小寨嘉匯漢唐書城也開設了非常好的方便市民讀書的一個好去處,大家都可以去。時間安排是小寨嘉匯漢唐書城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二十四小時,全天都在,可以讓大家看書。所以這個禮拜六晚上八點,大家跟我們一起在嘉匯漢唐書城一起恭迎和谷老師,咱們在現場簽名售書,跟和老師探討人生。特別感謝您,還有我們一個聽眾叫楚根良,說,丹丹,今天很高興,把和老師連線到直播間,希望他常到直播室諞一諞,我們歡迎和老師,祝您身體健康。

和:好好,也祝您工作順利!祝您幸福!

舒:好,和老師,咱們禮拜六晚上見,再見。非常感謝和老師,丹丹娃也感謝聽眾朋友收聽和參與,希望大家多讀書,讀好書,故事廣播陪您讀好書,朋友們,再會!

陜西故事廣播2014年6月26日

付小梅 整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龙县| 库伦旗| 宣化县| 屏边| 临海市| 南雄市| 屯昌县| 凌源市| 磐石市| 六盘水市| 长治市| 克东县| 大石桥市| 巴林右旗| 留坝县| 安多县| 南郑县| 淄博市| 仙居县| 时尚| 那曲县| 邹平县| 德安县| 汾西县| 彭阳县| 页游| 南乐县| 融水| 万州区| 扶沟县| 双城市| 中宁县| 津南区| 永嘉县| 炉霍县| 武义县| 鞍山市| 兴宁市| 华亭县| 襄垣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