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若守于中。”翻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物如同對待草做的祭狗一般;圣人也所謂仁慈,對待百姓如同對待草做的祭狗一般。天地之間,難道不像一個風箱么?它空虛卻從不枯竭,越鼓動就有越多的風。繁多的政令反而窮盡力量,更讓人困惑,難以施行,不如取其中道,合適的施為。天地和圣人對待萬物和百姓的方式是一致的,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至境。天地至象,唯有不仁。“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清靜經中對于大道無情的描述是這樣的,而在道德經中,天地不仁的具象只有“待之如芻狗”。那么芻狗是什么呢?芻狗就是編織的草狗,重大儀式中的祭祀用品。當草根于大地枯榮不定的時候,沒有人在乎它;當草被當做祭品的時候,每個人都很尊敬它;當祭祀結束時,草狗會被棄在地上,每個人都踩一腳。這些對待它的舉動是因為身為草本身的緣故么,自然不是。這些對待是因為是草作為工具時對于人來說所附帶的價值與意義。所以天地以萬物為芻狗,是以天地萬物為工具各司其職,對待工具使之運轉使之停止,哪有什么仁慈的說法呢。正是這種符合自然的無情,使天地萬物得以運行,使道居中正,不因為個體的情感加以干預,才能使萬物按照自然的規律運行,這就是“天長地久”的原因——“不自生”。法效這種至道而產生的圣人做法,就叫做“無為”——“生而不有,為而弗恃,長而不宰”萬物的運行,在于天地。而圣人施為之處,在于百姓。這里是需要注意的,圣人法天地之道,施為于人。施為,首先要有一個范圍那么再看下一句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若守于中道祖認為天地之間看似虛空,卻仿佛一個巨大的風箱,稍微鼓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風產生。而作為這句話的結論,是“多言數窮,不若守于中”,所以道祖這句話的意思,并不在于彰顯道的作用有多龐大,而是警示眾人不要窮于縱橫捭闔、任意施為。因為天地之間萬象都是有聯系的,隨意的施為會產生更加龐大的象的變動,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這個理論也叫做蝴蝶效應。由此引出人不要多于施為,而是要精于施為的結論。多于施為而無建樹就會失勢,多言數窮的“窮”,窮盡的是自己的勢,衰微的是自己的象。如果頻繁過度,即使是政令也會讓人困惑而不再信任,難以再施行下去。所以人要法天地的運轉方式,為無為,以中正之道施為,順應天地大勢且精于施為。這種行為準則,也是人修行的至法。這一章里,道祖先呈象而后析象,再授于后人以為用。是開始從象中取例描繪道理了,這是很標準的教學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取用于自己的生活。天地無所謂仁愛,善惡又是相對的,從這里可以看出,道祖認為世間萬象是交錯復雜的而非獨立承擔后果的個體。就像芻狗一般,很多時候要承受其他象的牽動,這就是道教承負誕生的由來。而關于天地之間萬物萬象“動而俞出”的聯系,又從萬象復雜的聯系中得出了“守中”的行為準則,不要過多干擾勢的發展,順勢而為最好。身在紅塵,萬般變化,是萬象起伏使人心不定。道祖描述了道對萬象的掌控和影響,引出了象這個概念。那么道祖又以玄妙之門的視角窺探天地至象,將之描繪在我們面前。歸納起來,就是“至者不仁,善動守中”這個善,姑且存疑,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行,這個善以后在解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平利县| 长岭县| 铜鼓县| 阳曲县| 蓬安县| 福建省| 阿瓦提县| 蒲江县| 普兰店市| 公主岭市| 环江| 普宁市| 莆田市| 南开区| 荆门市| 浦北县| 波密县| 南昌市| 阿城市| 南阳市| 万全县| 姚安县| 南郑县| 邢台市| 弥渡县| 泸溪县| 连城县| 呼伦贝尔市| 临城县| 文化| 云南省| 岗巴县| 虞城县| 平阴县| 石屏县| 东山县| 任丘市| 广宁县| 平谷区|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