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感謝批評你的人,修正你完善自我的目標(2)

如果你看不慣老板的苛刻,不習慣嚴格的條款約束,就說“老子不干了”,這樣并沒有解決問題,因為苛刻的老板很多,社會上各種各樣嚴格的約束條款也很多,你在別的地方也會碰到,而你辭職,又有誰在乎呢?你若失業,不僅沒人在乎,說不定還有人在偷笑哩!如果你嫌工作辛苦,嫌規章制度太嚴格,就任性地放棄,那么你放棄的可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要想贏得大家的歡迎,你必須收斂自己的任性,改掉你的壞脾氣。與其把任性標榜為個性,不如實實在在地打造自己的個性,讓自己真正地展現與眾不同的魅力。

接受善良的懲罰:批評你的朋友是真朋友

人都有一種相同的心理,喜歡聽表揚,不愿聽批評的話。有的人一聽到批評,就面紅耳赤,忐忑不安;有的人暴跳如雷,惱羞成怒;有的人咬牙切齒,仇恨滿懷;有的人虛心接受,就是不改;有的人表面接受,心里怨恨,尋釁回擊,這種負面回應批評的態度,是極不明智的表現。

喜歡贊美稱羨,厭惡批評指責是人之常情。面對贊美,我們往往笑容可掬,顯得頗有風度,而一旦真的要面對批評,可就是千人千態了。其實一個人的風度如何,并不體現在其身處順境、面對贊賞的時候,而是體現在其身處逆境、面對批評的時候。

缺點錯誤是一個人成功的大敵,而批評的作用,就在于指出缺點,引起你的警覺。如果不能善待別人的批評,那你的缺點錯誤就永遠無法改正。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評當鏡子,用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面的問題,并加以改正。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能贏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

當面對別人的批評時,會辦事兒的人就會掌握好火候,真誠地接受人家的批評并且馬上改正,這樣自然會贏得別人的好感。

對于善意的批評,可以用微笑著接受,對于惡意的中傷,盡管一笑置之。如果朋友一時沖動,在公開場合批評你,那么你不妨誠懇地請求對方換個地方交談,告訴他:“我們找個地方坐下談好嗎?”只要你們是好友,朋友會顧及你的尊嚴,不致拒絕。這樣,你一來避開窘境,二來也委婉地指出了對方不分場合的大意。

面對批評,你不應表現出不滿或負面情緒,你應該虛心地接受,因為批評你的人是你的朋友、你的導師、長輩。面對他人的批評,你應該做到:

讓對方坐下來慢慢講,給他沏杯茶或遞一支煙,都有助于緩和緊張空氣。

要有耐心,別表現出強烈的厭煩,更不要拒絕批評而憤然離去,這會顯得你沒有度量。

聽別人把話講完,無論如何別打斷對方的講話,相反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這可以更有效地使對方變得平靜,而你也可以心平氣和。

不要跟一個感情沖動的批評者爭論,不要去指責對方言語中的失誤和失實。因為有時對方前來只不過是要發泄一下不滿情緒——他想提出的要求分明無法做到,此時你若與之相爭,則會使問題變得更糟。

不要在未聽完對方的指責之前就表態,但遇到那種沖動型的人,多道歉反而會讓對方平靜下來。

換一句話把對方的意見說出來,表示你不僅認真聽了他的指責,而且態度誠懇。如此不論你是否準備接受對方的批評,都將使之感到滿意。

當自己對一個錯誤渾然不知或不知所措時,旁觀者也許早已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別人的批評和建議。你不妨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批評和指責有無道理,從中發現對你有價值的東西,然后感謝批評你的人。

把別人的批評當做一面鏡子,察看自己究竟是錯了,還是絲毫未錯。如果確實是錯了,就應老實承認并立刻設法改正過來。虛心地接受批評,讓批評成為你做人的必備素質。

在調教下成功:上司的批評讓

你的工作盡善盡美

職場上,你是缺少涵養、火暴脾氣的員工嗎?是否違犯過企業成文的規章制度和不成文的潛規則?你是否曾做出過足以斷送你職業前程的舉動?當你吃過黃牌后是否吸取了教訓?是否發展到被上司舉起過紅牌,將你罰出場外?你意識到自己已經犯了諸多的職場禁忌了嗎?

在工作中,你不可能樣樣事情做得都很完美出色,其間肯定少不了領導對你的囑咐、提醒和忠告。面對領導的這些提醒和忠告,你會記住并嚴格遵循,還是當時點頭過后就忘?在所有的應對領導的囑托的方式中,最讓領導惱火的就是,自己的話被你當成了“耳邊風”。

沒有人喜歡整天對著一個人嘮叨沒完,時刻地提醒這個那個,領導更是如此。很少有領導把批評、指責別人當成自己的嗜好。因為批評和訓斥容易傷彼此的和氣,因此在批評上,領導也是很謹慎的。而一旦批評了別人,就會產生權威和尊嚴問題。而如果你對領導的批評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那么這種結果比當面頂撞還糟糕。因為,你的這種“不屑”的態度顯然是把領導不放在眼里。

對領導的話滿不在乎,是不尊重領導的表現。面對領導的忠告,作為員工,你應這樣做:

1. 認真傾聽領導的問話

當上司講話的時候,要排除一切使你緊張的意念,專心聆聽,眼睛注視著他,必要時作一點記錄。他講完以后,你可以稍思片刻,也可以問一兩個問題,真正弄懂其意圖。然后概括一下領導的談話內容,表示你已明白他的意見。切記,領導不喜歡那種思維遲鈍,需要反復叮囑的人。

2. 領會領導的意圖

我們與領導交談時,往往是緊張的注意著他對自己的態度是褒是貶,構思自己應作的反應,而沒有真正聽清上司所談的問題。好的下屬應該不僅理解上司所談的問題,并且能理解他的話蘊涵的暗示。這樣,才能真正理解領導的意圖,明智的作出反應。

3. 自我反省,及時修正自身的不足

領導對下屬有著法定的監督、控制、指導等權力。當下屬出現與組織的統一運作相背離,或不協調、有誤差的行為時,領導有責任對其進行批評指正,這是勿庸置疑的。作為下屬應當具有這種起碼的組織觀念,面對領導的忠告或指正,不應有領導故意找自己的茬,跟自己過不去的想法。這種想法不但于改正錯誤無益,還會形成抵觸情緒,影響與上級的正常工作關系和感情。

4. 從錯誤、失敗中汲取教訓

這樣的下屬會很快得到領導的諒解和尊重,以及同事的贊許。據心理學家觀察,當人們看到犯了錯誤的人痛心疾首、懊悔自責的態度,并且竭盡全力去改正時,大都會因此而生惻隱之心,減輕對其錯誤的譴責和反感心理,同時還會給予熱情的關注和由衷的幫助。下屬做到知錯即改,就容易得到領導、同事和親友的信任和幫助。

總之,面對領導的忠告,不要熟視無睹、滿不在乎,否則吃到紅牌,自毀前程。

每個領導的工作方法、修養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對同一個問題會表現出明顯不同的態度。作為下屬的你,應當認識到,上級的出發點一定是正確的,是為了大局,為了避免不良影響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為了幫助你、挽救你,才對你的工作和態度做出指正和教導。你要適當給予理解和體諒,對待自己的失誤或方向的偏離要冷靜反思,檢討自己的錯誤,使自己與領導的期待目標保持一致。

看淡批評:感謝批評你的人讓你擁有雅量

1932年初,陽翰笙請茅盾為自己的長篇小說《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辭不掉,就在序中不講情面地批評說,這部小說從總體上來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敗的作品。茅盾把文章交給他后,覺得自己的批評如此尖刻,陽翰笙一定不會用。沒過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開一看,他那篇批評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

1952年,郭沫若應約寫了一首謳歌十月革命勝利35周年的詩。詩稿送到雜志社后,編輯卻犯了愁,因為那首詩盡管立意很好,但從構思、意境、語言來講遠非佳作。當那位年輕的編輯征得領導同意后,懷著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請他修改或重寫時,沒想到郭老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聲稱:那是敗筆之作,你們退稿是對的。

身為文學大家,面對一位毛頭小伙子給自己的“大作”挑刺,郭老竟然不慍不火,并虛心接受其意見,這種雅量委實不易,而戲劇家陽翰笙的雅量則更為難能可貴。陽翰笙將對自己作品持否定態度的序言印在書中公之于眾,這種雅量令人嘆服。

兩件逸事盡管各自情節不同,但從中折射出兩位名人的胸懷和氣度,都同樣令人敬佩。

佛家有典故說:釋迦牟尼佛功德圓滿,有人卻妒性大發,當面惡意中傷他。佛祖笑而不語,待那人罵完,佛問:“假如有人送你東西,你不愿意要怎么辦?”答:“當然是歸還了。”佛說:“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慚而退。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故事的喻意,不正是在勸告人要多些雅量么?

《尚書》說:“必定要有容納的雅量,道德才會廣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辦得好!”如果遇到一點點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稱心的事情,立即氣憤感慨,這表示沒有涵養的力量,同時也是福氣淺薄的人。所以說:“發覺別人的奸詐,而不說出口,有無限的余味!”

應該承認,有些高貴品格是普通人畢生企盼但仍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可人的雅量卻是完全能夠通過修煉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隨心所欲”的。

人難免與十分討厭的人偶然相逢,盡管有人可以裝作很隨便的樣子,竭力扮瀟灑樣揚長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會那樣去做,而是沒有絲毫裝模作樣地緩緩笑迎著對方漠然的臉孔和布滿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擦肩而過。這些人輕松地抹去了粗魯的傷害與侮辱的陰影,用友好的陽光裝滿了雅量的酒杯,小抿一口,自是清香濃烈。

當不期而遇的挫折、誤解、嘲笑等等迎面而來時,相信并依靠個人的雅量吧,它是驅逐并能夠戰勝一切煩惱和痛苦的忠實朋友。

當你手握足以致人啞口無言的權柄,身處令人贊不絕口的高位,而面對尖銳的批評逆語時,你是否能夠做到不怒目橫掃、暴跳如雷呢?作為一個理智健全的人,特別是一個希望逐漸完備自己人格的人,總是用雅量包容一切的。雅量,是衡量一個人修養程度和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尺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巴林左旗| 汉川市| 铜鼓县| 达州市| 宜都市| 平顶山市| 岳阳市| 黔西县| 蓬溪县| 静宁县| 渝北区| 资兴市| 朝阳县| 金平| 黔江区| 西和县| 三原县| 炎陵县| 龙岩市| 沛县| 阿鲁科尔沁旗| 奉化市| 新源县| 黔江区| 四子王旗| 纳雍县| 嵊州市| 广汉市| 军事| 县级市| 思南县| 普兰店市| 黑水县| 温泉县| 渭南市| 科技| 西平县| 永胜县| 甘孜|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