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種瓠第十五

《衛(wèi)詩》曰:“匏有苦葉。”〔1〕毛云:“匏,謂之瓠。”《詩義疏》云〔2〕:“匏葉,少時可以為羹,又可淹煮,極美,故云:‘瓠葉幡幡,采之亨之。’河?xùn)|及揚州常食之。八月中,堅強不可食,故云‘苦葉’。”

《廣志》曰:“有都瓠,子如牛角,長四尺。有約腹瓠,其大數(shù)斗,其腹窈挈,緣帶為口〔3〕,出雍縣〔4〕;移種于他則否。朱崖有苦葉瓠〔5〕,其大者受斛余。”

《郭子》曰〔6〕:“東吳有長柄壺樓。”

《釋名》曰:“瓠蓄,皮瓠以為脯,蓄積以待冬月用也。”〔7〕

《淮南萬畢術(shù)》曰〔8〕:“燒穰殺瓠,物自然也。”

【注釋】

〔1〕見《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毛《傳》是節(jié)引。邶、鄘均屬衛(wèi)地,故亦泛稱為《衛(wèi)詩》。

〔2〕《詩義疏》: 撰人無可考,書已佚。《隋書·經(jīng)籍志一》著錄有《毛詩義疏》或存或亡共九種,作者有舒援、沈重、謝沈、張氏等,《詩義疏》當(dāng)屬此類,非三國吳人陸機(與西晉陸機同名,宋以后改為“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毛詩義疏》此類書均晚于陸機,原書已佚。《匏有苦葉》孔穎達疏引有陸機《疏》,與《詩義疏》有異文。《詩義疏》所引“瓠葉幡幡”二句,見于《詩經(jīng)·小雅·瓠葉》,今本《詩經(jīng)》倒作“幡幡瓠葉”,孔引陸機《疏》同,而與《詩義疏》所引不同,反映《詩義疏》不等于陸機《疏》。

〔3〕明抄等作“帶”,金抄等加草頭作“”,非是。上文“窈”通“凹”;“挈”通“絜”,是纏束,又通“契”,是刻削成缺口。“約腹瓠”即“細腰葫蘆”,“其腹窈挈”是說腹部凹陷好像緊束著的腰,也好像刻著一道缺口。“緣帶為口”是說沿著腰間束帶處(承“約腹”、“其腹”為喻)開著一道凹陷的缺口,字應(yīng)作“帶”,如果作“”,頭何能凹陷成缺口?

〔4〕雍縣: 漢置,故城在今陜西鳳翔南。

〔5〕朱崖: 縣名,故治在今海南海口。

〔6〕《郭子》: 《隋書·經(jīng)籍志三》小說類著錄“《郭子》三卷,東晉中郎將郭澄之撰”,疑即此書。郭澄之,東晉末人,《晉書》有傳。書已佚。

〔7〕見《釋名·釋飲食》。

〔8〕《淮南萬畢術(shù)》: 《隋書·經(jīng)籍志三》五行類注云,梁有《淮南萬畢經(jīng)》、《淮南變化術(shù)》各一卷,亡。《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三》五行類再著錄《淮南王萬畢術(shù)》一卷,舊唐《志》題名“劉安撰”,則是唐時征書又出現(xiàn)的。書已亡佚。

【譯文】

《詩經(jīng)·邶風(fēng)》的詩說:“匏有苦葉。”毛公解釋說:“匏,叫作瓠。”《詩義疏》說:“匏葉,嫩時可以作羹,又可以腌藏或煮了吃,很好吃,所以《詩經(jīng)》說:‘嫩嫩的瓠葉,采來煮了吃。’河?xùn)|和揚州地方常常吃它。到八月里,老硬不能吃了,所以說‘苦葉’。”

《廣志》說:“有都瓠,果實像牛角,四尺長。有細腰瓠,大到可以容納幾斗,腹部凹陷,沿著系帶的周圍深陷成一道缺口,出在雍縣;移種到別的地方便會變樣。朱崖有苦葉瓠,大的能容納一斛多。”

《郭子》說:“東吳有長柄葫蘆。”

《釋名》說:“瓠蓄,是削去瓠皮做成干脯,蓄積起來到冬天吃的。”

《淮南萬畢術(shù)》說:“在家里燒黍秸,會使地里的瓠死去,這是自然的道理。”

《氾勝之書》種瓠法:“以三月耕良田十畝。作區(qū),方、深一尺。以杵筑之,令可居澤。相去一步〔1〕。區(qū)種四實。蠶矢一斗,與土糞合〔2〕。澆之,水二升;所干處,復(fù)澆之。

“著三實,以馬箠其心,勿令蔓延—多實,實細。以藳薦其下,無令親土多瘡瘢。度可作瓢,以手摩其實,從蒂至底,去其毛—不復(fù)長,且厚。八月微霜下,收取。

“掘地深一丈,薦以藳,四邊各厚一尺。以實置孔中,令底向下。瓠一行,覆上土,厚三尺。二十日出,黃色,好,破以為瓢。其中白膚,以養(yǎng)豬致肥;其瓣,以作燭致明。

“一本三實,一區(qū)十二實,一畝得二千八百八十實。十畝凡得五萬七千六百瓢。瓢直十錢,并直五十七萬六千文。用蠶矢二百石〔3〕,牛耕、功力,直二萬六千文。余有五十五萬。肥豬、明燭,利在其外。”

《氾勝之書》區(qū)種瓠法:“收種子須大者。若先受一斗者,得收一石;受一石者,得收十石。

“先掘地作坑,方圓、深各三尺。用蠶沙與土相和,令中半,若無蠶沙,生牛糞亦得。著坑中,足躡令堅。以水沃之。候水盡,即下瓠子十顆,復(fù)以前糞覆之。

“既生,長二尺余,便總聚十莖一處,以布纏之五寸許,復(fù)用泥泥之。不過數(shù)日,纏處便合為一莖〔4〕。留強者,余悉掐去。引蔓結(jié)子。子外之條,亦掐去之,勿令蔓延。留子法: 初生二、三子不佳,去之;取第四、五、六,區(qū)留三子即足。

“旱時須澆之: 坑畔周匝小渠子,深四五寸,以水停之,令其遙潤〔5〕,不得坑中下水。”

崔寔曰:“正月,可種瓠。六月,可畜瓠〔6〕。八月,可斷瓠,作蓄瓠〔7〕。瓠中白膚實,以養(yǎng)豬致肥;其瓣則作燭致明。”

《家政法》曰〔8〕:“二月可種瓜、瓠。”

【注釋】

〔1〕相去一步: 距離一步。這只表明每1方步作1區(qū),可區(qū)間的距離實際只有5尺(那時6尺為步)。下文1畝地收2 880個瓠,1區(qū)12個瓠,2 880÷12=240區(qū),合到240方步1畝,1方步開1個區(qū)。

〔2〕“土糞”,沒有指明,據(jù)下文“用蠶沙與土相和”,疑“糞”是衍文,或“與土”二字倒錯,應(yīng)作“土與糞合”。“土糞”,不會是后世的焦泥灰。

〔3〕“用蠶矢二百石”,這只是約略估計。實際1區(qū)用1斗蠶屎,10畝2 400區(qū),該用240石蠶屎。

〔4〕合為一莖: 愈合成為一條莖。十株瓠苗嫁接后愈合為一。然后選留最強的一條蔓,其余九條都掐去,目的是使十株根系共同滋養(yǎng)一條蔓上的果實,培育成十倍大。但這只是一種主觀愿望,實際上一條蔓會長得特別旺盛,但不可能因為有十株根系的滋養(yǎng),就會長出十倍大的果實。

〔5〕這是浸潤灌溉法。《氾書》在北方旱作的灌溉方面有四種不同一般的技術(shù): (1)種稻的以不同進出水口來調(diào)節(jié)水溫;(2)種麻子的曬井水減去寒氣;(3)區(qū)種瓜的用瓦甕盛水的滲漏灌溉法;(4)這里的浸潤灌溉法: 在北方干旱地區(qū)都極有經(jīng)濟效益。

〔6〕畜: 指畜養(yǎng)、培育,方法當(dāng)如《氾書》所說的抹去果皮上的毛,使只長厚而不長大。

〔7〕蓄瓠: 這是埋藏著使瓠殼硬化剖開作瓢的。崔寔《四民月令》的“畜瓠”和“蓄瓠”都是《氾書》技術(shù)的仿效,細看上面氾文自明。

〔8〕《家政法》: 《隋書·經(jīng)籍志三》醫(yī)方類注云,梁有《家政方》十二卷,亡。但《要術(shù)》所引都是種植和飼養(yǎng)方法,當(dāng)非醫(yī)方之書。卷一〇“甘蔗(二一)”引《家政法》有“三月可種甘蔗”,甘蔗是南方所產(chǎn),疑此書是南朝人所寫。書已佚。

【譯文】

《氾勝之書》種瓠法:“三月里耕治十畝好田,作成區(qū),每區(qū)一尺見方,一尺深。用杵把區(qū)內(nèi)的土筑實,讓它容易保留水分。區(qū)和區(qū)之間距離一步。每區(qū)種下四顆種子。用一斗蠶屎,與土相和〔放進區(qū)內(nèi)〕。每區(qū)澆二升水;看到干的地方,再澆些水。

“一株蔓上結(jié)出三個果實時,就用馬鞭打掉蔓心,不讓它再向前長出;因為結(jié)實多了,果實就細小了。拿稿稈墊在果實的下面,不讓果實直接貼在泥土上,否則會使它多結(jié)瘡疤的。估量果實大到可以作瓢了,用手在果實外面,從蒂到底整個地摩抹一遍,抹掉果皮上的毛;這樣,果實便不會再長大,可是長得厚實。八月,下過輕霜后,就采收回來。

“掘一個一丈深的土坑,坑底和四邊都鋪上一層一尺厚的稿稈。把收回來的瓠放在坑里,使瓠底朝下。放好一層瓠,蓋上一層三尺厚的土。過二十天,取出來,瓠已經(jīng)變成黃色,好了,便可以剖開作瓢。里面白色的肉,可以養(yǎng)豬,使豬膘肥;種子可以用來作火炬式的‘燭’,作照明用。

“一株蔓上結(jié)三個瓠,一區(qū)十二個瓠,一畝地可以收到二千八百八十個瓠。十畝地〔共得二萬八千八百個瓠,剖開來〕共得五萬七千六百個瓢。一個瓢值十文錢,共值五十七萬六千文錢。用去蠶屎二百石,再加上牛力、人工,共計工本二萬六千文錢。這樣,凈余純利五十五萬文錢。肥豬和照明燭的利益還沒有計算在內(nèi)。”

《氾勝之書》區(qū)種瓠的方法:“收取種子,須要選擇大形的瓠。原來容量一斗的,區(qū)種后可以收到容納一石的;原來容量一石的,可以收到容納十石的。

“先在地里掘出坑,坑的直徑三尺,深也是三尺。用蠶沙和土對半相拌和,如果沒有蠶沙,用生牛糞也可以。放進坑里,用腳踏實。澆透水。等到水都滲盡了,就種下十顆瓠子,再用原先對半相和的糞土蓋在上面。

“出苗后,長到二尺多長的時候,把十條莖集合在一處,用布纏扎集合莖的一段,大約五寸長,外面再用泥土涂封。過不了幾天,纏著的地方便愈合成為一條莖了。這時,只留下十條莖中最強的一條,其余九條全都從愈合的上端掐掉。讓留著的蔓長出去結(jié)果實。沒有結(jié)實的旁枝,也都掐掉,不讓蔓徒長。留果實的方法: 最初結(jié)的二、三個果實不好,都給去掉;保留第四、第五、第六個,一區(qū)留三個就夠了。

“天旱須要澆水。澆水的方法: 在坑的周圍掘一道小溝,四五寸深,在溝里灌水停留著,讓水從外面慢慢地滲進去,可不能往坑里澆水。”

崔寔說:“正月,可以種瓠。六月,可以育瓠。八月,可以摘下瓠來作‘蓄瓠’。瓠里的白肉,可以養(yǎng)豬使膘肥;種子可以做‘燭’,用來照明。”

《家政法》說:“二月可以種瓜和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龙川县| 多伦县| 蛟河市| 绥宁县| 电白县| 井陉县| 依安县| 县级市| 兴宁市| 合川市| 宁南县| 莱阳市| 会东县| 安化县| 宜丰县| 大邑县| 江北区| 玉山县| 余江县| 运城市| 沙坪坝区| 谷城县| 仙居县| 沧州市| 崇信县| 东海县| 浪卡子县| 洛扎县| 桦甸市| 岑溪市| 板桥市| 金乡县| 涿鹿县| 宾阳县| 鄂托克前旗| 安阳市| 调兵山市| 龙陵县| 文化|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