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心平氣和好做事——壓住心頭的怒火

生氣會壞事。怒氣,就像石子。和諧的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如果你向鏡子投一塊石頭,結果可想而知。然而,制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以理智戰勝感情沖動的過程。善于制怒不僅需有“忍人所不能忍”的寬廣胸懷和以大局為重的精神境界,還需有強烈的自我控制意識。要“制怒”,首先要努力陶冶性情,不斷提高修養,理智地將“憤怒”這個“情緒炸彈”扔掉。

巴甫洛夫說:“憂愁抱怨能損壞身體,從而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可是愉快能使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一現象敏感活躍,能使體質增強。”生活并非一帆風順,沒必要去抱怨。與其選擇牢騷抱怨、自怨自艾,還不如接受現實,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凡事往好處想,以健全奮發向上的積極心態去對待。只有這樣,生活才會充滿歡樂。

傷身三殺手:閑氣、悶氣和怨氣

據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有一次在打獵的時候,口渴難耐,正好附近有一洼山泉,他便捧起水來喝。此時,一只老鷹疾飛而至,成吉思汗一驚,喝水的“渴望”被干擾,不禁大怒,抽出羽箭射殺飛鷹。當他爬上山頂,發現飛鷹被羽箭穿胸而斃,而死鷹陳尸的山泉水源有條被鷹啄死的大毒蛇。

如果你是成吉思汗,你會怎么做?你會后悔自責?慶幸?自認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決定以后不要隨便發怒?或在發怒情況下不再隨便決定行動?

誰都會的一件事——生氣,那太簡單了;但是對應當生氣的人生氣,生氣得恰到好處;以及為正當的理由生氣,用正確的方法生氣——那就不簡單了;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駕馭的。

閑氣,是由生活瑣事而生的不該生的氣。有趣的是,生閑氣的對象大多是生氣者自己的家庭成員或身邊的同事。常生閑氣有三害,一害自己的身體。生閑氣時心里不痛快,心情壓抑或煩躁,這種消極情緒若經常出現或反復發生,勢必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心理平衡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多種疾病就可能接踵而至。二害自己的事業。不良的情緒不僅會影響工作或學習的效率,還會影響你與上下級和同事的關系,影響團結,不利于事業的成功。三害他人。生氣時常會態度粗暴或出言不遜,使他人心境被破壞,心靈遭到打擊。

一般說來,人在生閑氣時,容易產生發泄、找“出氣筒”等攻擊行為。如惡聲惡氣、摔摔打打、怒目而視、破口大罵、動手打人等。這些攻擊行為可能直接針對挫折的制造者,但當覺察出對方不能直接攻擊而心中的惡氣又要發泄時,常常找個“出氣筒”。這“出氣筒”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像《紅樓夢》里晴雯撕扇子就是對寶玉責備情緒的發泄。

老生閑氣的人該問自己一句:我是不是太小心眼了?或者太無聊了?胸懷大目標,心想大事,天天有事做,就不會計較瑣事而生閑氣了。所以奉勸您要加強修養,寬厚待人,變責人嚴為責己嚴,這樣就不會看誰也不順眼而生閑氣了。

凡事“無所謂”就不大容易生氣,即使有氣也來得快,去得快。俗話說“糊涂也有糊涂福”,如果一個人執著地喜歡書畫,那么他就是墨潑裘衣也不會為此生氣著急。我們提倡:人應糊涂一點,盡量少生氣。即使生氣也應盡快宣泄,一定不要超過3分鐘。

所謂悶氣,是有氣不發,強憋在心里的氣。這種氣對身體危害甚大。這種不良情緒壓在心頭不消散,可導致食不甘味,睡不坦然,肌體的抗病力隨之下降,而有損于健康。同時,氣憋在心里,常是越憋越重,甚至達到難以承受的程度。這時再驟然發泄,如同山洪暴發,即大發雷霆,我們稱之為盛怒,而盛怒則會對身心造成更大的傷害。

但我們更想說的是悶氣也會傷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最怕的是兩個最親或關系最密切的人同時相互生悶氣。就如夫妻之間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斗氣,誰也不服輸,誰也不先開口,就會對身心健康和相互的關系造成嚴重的損害;而且夫妻關系也會日益緊張,隔閡加深,甚至會招致嚴重的后果。

人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盡量做到不生氣。碰上了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消氣”;確實遇到煩心的事,也要“戒”字當先,戒除惱怒。當然,這不是簡單下個決心就能辦到的事情,其中還有道德修養和陶冶情操的問題。古人把“責己嚴,待人寬”以及“溫、良、恭、儉、讓”視為人際交往的準則,這對現代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遇事冷靜、待人寬厚并能適當克制自己的情緒,這實際上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養身當以戒悶氣為本。要養怡身心,就要下工夫修煉品行,學會寬厚待人,謙遜處世。要做到不生氣、少生氣,就要心胸開闊,寬宏大量,不要對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斤斤計較、耿耿于懷。其實,“退一步”并非意味著“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許還會由此冰釋前嫌,換得云消霧散、海闊天空。要養怡身心,還要學會息怒,善于控制和調理自己的情緒,把“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消滅在萌芽狀態。

動輒生悶氣,總是使家庭處于“戰爭狀態”,或者總是和朋友冷言相對,你的生活會快樂、會輕松嗎?生悶氣于人無益、對己無利,既傷害了別人,也在“懲罰”自己,這樣的后果該值得你去好好反思一下了。

怨氣是抱怨或怨恨之氣,多因自認為遭遇不公而生。許多人為了形象,不方便在外人面前發泄氣憤,只能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回家爆發,使家人成了受氣包,受害最深。靠生怨氣發發牢騷,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由于心中裝滿怨氣,今天怪這個,明天怨那個,讓這種消極情緒常困擾著自己,這是在破壞自身的心理平衡,渙散自己的意志和進取心,進而還會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的降低或紊亂。仔細觀察一下周圍,不難發現,那些牢騷滿腹、怪話連篇、怨氣沖天的人,幾乎都與事業成功無緣。

在同樣或相似的外界刺激下,為什么有人很少生怨氣而有人卻怨氣十足呢?心理學告訴我們:情緒和情感的發生,不僅取決于環境刺激,而且也取決于人的認識水平,這兩者同樣重要。如果別人的言行觸犯了你,你首先要看一看對方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假如是無意的,則應該“不知者不怪”。假如是有意的,則要分析其言行是對還是錯。對者,應該欣然領教;錯者,可以采取恰當的方法回敬,包括保持沉默,沒有必要生氣,否則便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莎士比亞說:“我寧愿壓伏我的憤恨而聽從我更高的理性;道德的行動較之仇恨的行動是可貴得多的。”當你越成熟時越會感到莎翁所言有理。

心平氣和會讓你更接近快樂

布洛伊爾與弗洛伊德發現,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凡是病人能夠得到較好的精神疏泄時,病情都會有明顯的好轉。所以,他們認為只有把這些積郁的東西“凈化”后,才會收得較好的療效。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看到有些心胸開闊、性情爽朗的人,他們心直口快把自己的不愉快情緒或心中的煩悶訴說出來。這種人的心理矛盾能獲得及時解決。可是我們也常看到心胸狹窄的人,愛生氣,心中總是悶悶不樂,由于心理沖突長期得不到解決而產生心理疾病。

一般說來,把怒氣發泄出來比讓它積郁在心里要好。根據哈坎松1969年的一項研究成果,當人發怒時,血壓會迅速升高,而當他通過各種方式,如大喊大叫、嚎啕痛哭或采取報復行動將怒氣發泄出來時,血壓又會很快恢復正常。相反,倘若他們將怒氣強壓下去,那么,他們的血壓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此外,讓怒氣積郁在心中對心臟的健康尤其不利,是誘發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長期積壓怒氣會影響身心健康,怒氣長時間得不到排解就可能變成憂郁情緒。發脾氣可造成神經系統緊張,甚至可能引發疾病;從人際關系角度看,一場脾氣發下來,別人不僅會敬而遠之,多年的交情甚至可能因此了結。一個懂得如何發脾氣、正確發泄自己不滿的人才是一個心理成熟、健康的人。

人的煩惱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讓自己放輕松,就是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這種心境是充實自己的良好狀態。充實自己很重要,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在機遇到來之時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遺憾。

俗語有“宰相肚里能撐船”之說。古人與人為善、修身立德的諄諄教誨警示于世人,一個人若膽量大,性格豁達方能縱橫馳騁,若糾纏于無謂的雞蟲之爭,非但有失儒雅,還會終日郁郁寡歡,神魂不定。唯有對世事時時心平氣和、寬容大度,才能處處契機應緣、和諧圓滿。

顯然,環境本身并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而是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

必要時,我們都能忍受災難和悲劇,甚至戰勝它們。內在的力量堅強得驚人,只要我們肯加以利用,它就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

已故的美國小說家布斯·塔金頓總是說:“人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忍受,只除了一樣,就是瞎眼。那是我永遠也無法忍受的。”然而,在他60多歲的時候,他的視力減退,一只眼幾乎全瞎了,另一只眼也快瞎了。他最害怕的事終于發生了。

塔金頓對此有什么反應呢?他自己也沒想到他還能覺得非常開心,甚至還能運用他的幽默感。當那些最大的黑斑從他眼前晃過時,他卻說:“嘿,又是老黑斑爺爺來了,不知道今天這么好的天氣,它要到哪里去?”

塔金頓完全失明后,他說:“我發現我能承受我視力的喪失,就像一個人能承受別的事情一樣。要是我五個感官全喪失了,我也知道我還能繼續生活在我的思想里。”

為了恢復視力,塔金頓在一年之內做了12次手術,為他動手術的就是當地的眼科醫生。他知道他無法逃避,所以唯一能減輕他受苦的辦法,就是爽爽快快地去接受它。他拒絕住在單人病房,而是住進大病房,和其他病人在一起。他努力讓大家開心。動手術時他盡力讓自己去想他是多么幸運。“多好呀,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能夠為像人眼這么纖細的東西做手術了。”

一般人如果要忍受12次以上的手術和不見天日的生活,恐怕都會變成神經病了。可是這件事教會塔金頓如何忍受,這件事使他了解,生命所能帶給他的,沒有一樣是他能力所不及而不能忍受的。

我們不可能改變那些已經發生的事實,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要在憂慮毀了你之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告訴自己:我的心情別人左右不了,它的主人是我自己。

有些事可以視而不見

或許,作為家庭主人的你,每天都在盡最大努力去避免家庭所面臨的各種污染,如空氣污染、噪聲污染、光源污染等。這時不知你是否忽視了另一種新的污染——你的壞情緒——就是一種情緒污染。

現代心理學告訴人們,人的情緒有兩個關鍵時間,一是早晨就餐前,二是晚上就寢前。在這兩個關鍵時間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盡量保持良好的心境,穩定自身情緒,盡量不要破壞家庭的祥和氣氛,避免引起情緒污染。假如在一天的開始,家庭某一個成員情緒很好或者情緒很壞,其他成員就會受到感染,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于是就形成了愉快、輕松或者沉悶、壓抑的家庭氛圍。

任何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每當這時,一是要有點忍耐和克制精神,二是要學會情緒轉移。把不良情緒帶回家,將心中怨氣發泄在家人身上,為一些小事耿耿于懷……諸如此類,都會影響他人情緒,造成家庭情緒污染。

其實,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需要一片寧靜的天空,那么就讓我們的情緒在寧靜的天空下,得到平復與安寧。

西方有位哲人在總結自己一生時說過這樣的話:“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沒有過過四個星期真正的安寧。這一生只是一塊必須時常推上去又不斷滾下來的崖石。”所以,追求寧靜對許多人來說成了一個夢想。由此看來,寧靜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

可是,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許多人害怕寧靜,時時借熱鬧來躲避寧靜,麻痹自己。紅塵滾滾中,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固守一方,獨享一份寧靜了,更多的人腳步匆匆,奔向人聲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熱鬧之后卻更加寂寞。我輩之人,如能在熱鬧中獨飲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為人生的另類選擇與生存。但是,寧靜并不是每個人都會享受的!

對未來進行抗爭的人,才有面對寧靜的勇氣;在昔日擁有輝煌的人,才有不甘寧靜的感受;為了收獲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資格和能力享受寧靜。

寧靜是一種難得的感覺,只有在擁有寧靜時,你才能靜下心來悉心梳理自己煩亂的思緒,只有在擁有寧靜時,你才能讓自己成熟。不在寧靜中升華,就在寧靜中死去。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倘使這樣去超越生活,不僅限制生命的成長,還會與現實隔閡,這樣的人只是在逃避生活。

寧靜是一種感受,是一種難得的感覺,是心靈的避難所,會給你足夠的時間去舔拭傷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懂得了寧靜,便能從容地面對陽光,將自己化作一盞清茗,在輕啜深酌中漸漸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長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歡歌都是幸福。有時,平淡是穿越燦爛而抵達美麗的一種高度,一種境界。當寧靜來臨時,輕輕合上門窗,隔去外面喧囂的世界,默默獨坐在燈下,平靜地等待身體與心靈的一致,讓自己從悲觀交集中凈化思想。這樣,被一度驅遠的寧靜會重新得到回歸。

你靜靜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人世間風起云涌的內容,思考人生歷程中的痛苦和歡悅。你不再出入上流社會,也就不再對那些達官顯貴們摧眉折腰,人們不再追逐你,不再關注你,你也因此而少了流言的中傷。當你真實窺探到了人生的豐富與美好,生命的宏偉和闊大,讓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貪圖而傾斜,不因喜樂而忘形,不因危難而逃避。你就讀懂了寧靜,理解了寧靜。于是,寧靜不再是寧靜,寧靜成了一首詩,成了一道風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樂。于是,寧靜成了享受,使我們終于獲得了人生的寧靜。

寧靜是一種心境,氤氳出一種清幽與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緒逃離了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自得和孤高,去獲得心靈的愉悅,獲得理性的沉思,與潛藏靈魂深層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種攀升的信念,去換取內心的寧靜、博大致遠的菩提梵境。

世間很多事,無論你是否在意,都在真切地發生著。所以,只要你視而不見,只要你內心里不去在意,天大的事兒也與你無關了。讓我們帶著美好的心情去拂拭蒙塵的心靈,讓它滌蕩掉身上的浮躁、空泛和沮喪,讓我們看清夢里的花朵以最美的形式綻放……

明確目標,以感恩的心做事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目標。很多人整天盲目地忙碌,最后收獲的只能是茫然。如果我們不能實現太高的生活目標,那我們就應該量體裁衣,制訂最適合自己的目標,然后實現自身的價值。

有的人從頭至尾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成就一番事業而奮斗,而有的人則身不由己,隨波逐流,每日所忙都只是為了伙食標準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樣的辛苦忙碌,可收獲卻大不相同。

當然,如何選定目標也很重要。一則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二則也要考慮到社會的發展趨勢,爭取能將自己的目標與社會的主流趨勢結合起來。置身于哪種行業很關鍵,總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歌猛進,你在夕陽產業中垂死掙扎吧?否則同樣是忙碌,結果卻會不同。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碌碌無為”,忙得不可開交卻無所作為,太可怕了。很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沒有把“忙”真正地定義清楚。

有位父親告誡剛踏入社會的兒子:“若遇到一位好老板,便要忠心地為他工作;假如第一份工作就有很好的薪水,那算你的運氣好,要努力工作以感恩惜福;萬一薪水不理想,老板也不太好,就要懂得在工作中磨煉自己的技藝。”

這位父親是睿智的,所有的年輕人都應將這些話牢牢地記在心底,始終秉持這個原則做事。即使起初位居他人之下,也不要計較。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到零,學會感激工作中的一切:感謝工作環境,感謝你的老板,感謝每一次的工作機會。并積極地將每一次工作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

或許每一份工作都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成長的經驗、老板的嚴苛,同事間的競爭等等,這些都是任何一個工作者走向成功必須體驗的感受和必須經歷的鍛造。

保持一種感恩的心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果你能每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收獲更多。

當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無任何權力要求別人時,就會對周圍的點滴關懷或任何工作機遇都懷有強烈的感恩之情。因為要竭力回報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會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快樂相處。結果,我們不僅心情會更加愉快,所獲幫助也會更多,工作也會更出色。

我們生而為人,并能順利走到今天,要感謝父母的恩惠,要感謝大眾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國家的恩惠;沒有父母養育,沒有大眾助益,沒有師長教誨,沒有國家愛護,我們何能存于天地之間?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

真正的感恩應該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激,而不是為了某種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現出的虛情假意。時常懷有感恩的心情,你會變得更謙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幾分鐘時間,為自己能有幸擁有眼前的這份工作而感恩,為自己能進這樣一家公司而感恩。

對工作心懷感激并不僅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感激能帶來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請相信,努力工作一定會帶來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成功機會。

一個人若失去了感激之情,就會對許多客觀存在的現象日益挑剔甚至不滿。如果你的頭腦被那些令你不滿的現象所占據,你就會失去平和、寧靜的心態,并開始習慣于注意那些瑣碎、消極、猥瑣、骯臟甚至卑鄙的事情,讓自己也慢慢變得陰暗。相反,若你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光明的事情上,你將會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

感恩賦予我們富裕的人生。感恩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能。只有心懷感恩,快樂才會常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闵行区| 德兴市| 广州市| 道真| 临沭县| 甘南县| 万安县| 威信县| 博野县| 女性| 和龙市| 平南县| 改则县| 牙克石市| 娱乐| 伊金霍洛旗| 筠连县| 衡水市| 德化县| 阳春市| 桂林市| 油尖旺区| 长寿区| 靖西县| 阿巴嘎旗| 庆元县| 比如县| 肇东市| 潼南县| 绵竹市| 科尔| 营口市| 宁蒗| 于田县| 马鞍山市| 兴和县| 游戏| 吴川市| 金塔县|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