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不舍不得,先舍后得

如果糾纏住后悔不放,則愚蠢至極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會經常出現。許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許多人遇到了要后悔,錯過了更后悔;許多話說出來后悔,說不出來也后悔……人的遺憾與后悔情緒仿佛是與生俱來的,正像苦難伴隨生命的始終一樣,遺憾與悔恨也與生命同在。

從昨天的風雨里走過來,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霉氣,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記憶,這是不能完全被抹掉的。

人生一世,花開一季,誰都想讓此生了無遺憾,誰都想讓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遠正確,從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可這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人不可能不做錯事,不可能不走彎路。做了錯事、走了彎路之后,有后悔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我反省。正因為有了這種“積極的后悔”,我們才會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穩。

如果你糾纏住后悔不放或羞愧萬分、一蹶不振,或自慚形穢、自暴自棄,那么,這種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舉了。

美國一位教師曾用一很形象的事例來教育學生擺脫徒然無益的悔恨。在課堂上,她將一只裝滿牛奶的瓶子故意失手摔在地上,瓶子破碎了,牛奶流了滿地。她告訴學生:“你們可能對這瓶牛奶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已經無法使這瓶牛奶恢復原樣了。因此,在你們今后的生活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摔破了的牛奶瓶?!边@位教師道出了一個生活哲理:如果明知錯誤已經形成,而且無可挽回,卻偏要去挽回,這樣做是徒勞無益的。

一位古希臘詩人曾說過:“過去的事已經過去,過去的事無法挽回?!?

的確,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畫冊。我們需要總結昨天的失誤,但我們不能對過去的失誤和不愉快耿耿于懷,因為傷感也罷,悔恨也罷,都不能改變過去,都不能使你更聰明、更完美。

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懷舊包袱,為逝去的流年傷感不已,那只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而這樣做也就等于放棄了現在和未來。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好好把握現在,珍惜此時此刻的擁有呢?為什么要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對過去的悔恨之中呢?

追悔過去,只能失掉現在。失掉現在,哪有未來?

昨天不過是歷史,明天只是幻影。所以我們要竭盡全力地生活在今天。不追悔過去,也不奢求未來。世界上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現在的幸福。

如果毫不猶豫地放棄,就會有轉機

在人生的旅程中,也許噩耗會不期而至,也許困難會迎面而來,也許失敗會悄然來臨。所以我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就必須學會舍棄,學會放手。放棄以往的不如意,去追求全新的輝煌;放棄已有的滿足,去接納更多的東西。邁開向前的步伐,我們將會擁有滿園的鮮花。

也許有人不舍,寧愿抱著不可能的幻想,也不愿意抬起頭往前看。但既然徘徊于原地已經不能使我們有所獲得,那為什么要固守著那一片陣地呢?在必要的時候,人應該學會灑脫地放棄,坦然地面對,勇敢地接受已存的事實。若放棄得合適,將擁有一生光明的前途。

達爾文從小就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中學畢業時,卻按照父親的意愿進入了神學院學習。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他還是不能忘記自己喜歡的東西。他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決定放棄,放棄學習經文,放棄神學院的教導。他決定做環球旅行,開始他對物種新的探索。放棄,鑄造了他的成就,使達爾文成為科學史冊上不可忽略的名字。

只有毫不猶豫地放棄,才能從容選擇,才能重新輕松地投入到新生活中,才會有新的發現和轉機。學會放棄,其實就是一種淘汰。淘汰自己的弱項,選擇自己的強項。該爭取的,不必猶豫;該放棄的,也用不著惋惜。

所以,如果你付出很大的努力仍然無法成功時,我們不妨放棄,換一個目標,或許我們會成為一個智者。如果我們走進一條無路的死胡同,我們應該放棄,回頭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如果我們的成功已達頂峰,我們更要學會放棄,開創新的天地,才能讓我們更加成功。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真正的瀟灑。放棄能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反思,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晰。有了一個清晰的頭腦,我們就可以設想我們的前景,我們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放棄是一個新的起點,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就會煥發出我們擁有的美麗。我們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背負的東西太重,我們之所以背負的東西太重,是因為還沒有學會放棄。學會放棄,懂得放棄,才更懂得擁有,懂得珍惜。

其實,放棄是一種智慧。同時,放棄是一種清醒,也是一種特殊的愛。一個人如果放棄了煩惱,便會與快樂結緣;放棄了自私的利益,便會步入超然的境地。所以,若想駕馭好自己的生命之舟,就必須懂得學會放棄!

取得之前,要先奉獻

“舍”與“得”是一門藝術,聰明人總是學會先舍,而笨人總是想要先得,所以最終聰明人“得”了,而笨人“舍”了。

一天,一名叫麗塔的女雇員匆匆走進經理的辦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她在公司客戶服務部工作。幾周來,客戶們紛紛來電話抱怨貨物發運有誤,弄得她應接不暇。她對這種情況感到厭煩透了,要求經理采取點措施,不然她準備辭職了。“好吧,麗塔?!苯浝硐裢R粯诱f,“我會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彼懒酥x,起身離去了。麗塔總能得到她尋求的東西——一點安慰,一點保證。但她因此暴露了自己的心態:我是個“小人物”,不應當成為處理問題的人。我只想每天來上班,一切都順利。

采取“小人物”態度的職工,無異于在告訴別人,他們不打算承擔更多的責任。倘若麗塔走進經理的辦公室時,是帶著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問題本身,她也許會使自己成為晉升候選人的。

工作中,人人都會遇到問題,關鍵在于你怎么辦??孔约航鉀Q問題,因為問題顯示你的才干。

大部分銷售人員總是顯得對銷售技巧的提高特別有興致。然而一個銷售人員所產生的問題當中有80%是來自于自身心態的問題,縱使解決了銷售技巧的欠缺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銷售活動就像是漁民不斷地去放釣,在放釣前還必須了解什么地方有魚,哪個地方的魚喜歡吃什么樣的誘餌,什么時候魚最容易吃誘餌,比如說釣河里的魚就遠比釣池塘里的魚難,釣魚的時候最好不要穿黑色的衣服,這樣魚能看到人站在河畔,就不會吃誘餌,也就增加了難度。而這些工作必須是前期就了解的,還有釣魚的時候你得先買漁竿,有了漁竿后,你得去買誘餌,這些具備后你得找時間去釣。漁竿、魚餌、時間就組成了釣魚的前期付出。開展銷售活動時,你需要投入前期的時間去了解客戶,在開展銷售活動時你還得有很多的配套工具,如產品畫冊、宣傳資料、樣品等工具,銷售成功后你還得去花時間、金錢等去維護客戶,爭取與客戶長期合作,而這些工作都是前期付出的成本,同時也有可能你雖花費了很多的精力,但客戶暫時沒有購買的打算,要等到下一季度或者下一年度。為了能最終銷售成功,你得不斷維護這個潛在的客戶,維護時的費用構成了前期的成本,也就是我們的付出。

如果你想生活賜予你什么,首先你必須得先付出?,F在,如果你在剩下的人生之路上牢牢遵循這個規律的話,許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多年以前一個炎熱的夏天,伯納德·哈古德和杰米·格倫駕車行駛在一個山區里。他們又累又渴,哈古德把車停在一所廢棄的農舍后面,這所農舍的院里有一臺抽水機。他跳下車子,向抽水機跑去,抓住把柄就開始壓水。壓了一兩下后,哈古德指著一個舊桶,讓格倫拿上去附近的泉邊打一些水來,好倒入抽水機中,使它產生吸力開始抽水。如同所有的抽水者所知道的,你必須在抽水機頂部放一些水讓抽水機產生吸力,然后水才會源源不斷地涌出來。

農夫只有在春夏天播下種子,秋天才會有豐收。在莊稼豐收之前,他還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學生在學到文化取得畢業證之前,也得刻苦攻讀。秘書也得在工作量之外付出相當的額外勞動,才能成為明天的辦公室經理。在取得冠軍的頭銜之前,運動員也得付出血與汗的巨大代價。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今日的初級策劃人員才能成為明日的總管。只有那些明白抽水機原理的人,才能從今日的售貨員躍升為明日的銷售部經理。

付出的心態是為自己做事的心態,要懂得舍得的關系。舍的本身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不愿付出的人,總是省錢,省力,省事,最后把成功也省了。收獲前,先學會付出。

先付出,后收獲

一位旅行者在沙漠中整整走了兩天,水袋里的水早已用完,更麻煩的是遇到了風暴。幸好,在他幾乎無法支撐的時候,看到了一間廢棄很久的小屋,更幸運的是,屋里有一臺抽水機。

無論他怎么努力卻都無法打上一滴水。這時候他看到了旁邊的一只水瓶,瓶中有水,瓶上有字:“你需要把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離開之前,請再將水裝滿?!?

瓶內是可以救命的水。抽水機看著是年久失修的樣子,如果把水倒入仍然無法汲到水,就意味著自己最后的生存希望也就破滅了。

旅行者猶豫了好長時間,終于把水瓶里的水倒入了抽水機,然后,用顫抖著的雙手搖動手柄……水真的打上來了……

這是很久以前的一則故事。故事說,取得之前要學會先付出。

世界就這么公平,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小瓶水的灌入,抽水機就無法汲取更多的水。我們只有把自己手里的水灌進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才會有所收獲。

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獲;大膽投資,才能獲得利潤回報。在獲得之前,先要無私地付出。懂得這一原則的人在生活中才能左右逢源,無往不勝。

一個年輕人準備在他家所在的那條街上開一家商店,他向他的父親征求意見:“我想在咱們這條街上開店賺錢,得先準備些什么呢?”

他的父親想了想說:“咱們這條街商店已經不算少了,但門面房還有的是,你如果不想多賺錢,現在就可租兩間門面,擺上貨柜,進一些貨物開張營業。如果你想多賺錢的話,就先得準備為這條街上的街坊鄰居們做些什么。”

年輕人問:“我先做些什么呢?”

他的父親想了想說:“要做的事很多。比如,街上的樹葉很少有人打掃,你每天清晨可以將街上的落葉掃一掃。還有,郵差每天送信,有許多信件很難找到收信人,你也可以幫忙找一找,然后將信及時送給收信人。另外,還有許多家庭需要得到一些小幫助,你可以順便幫他們一把……”

年輕人不解地問:“可這些跟我開商店有什么關系呢?”他的父親笑笑說:“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得好,這一切都會對你有幫助,如果你不希望把生意做好,那么這一切也許對你沒有多大的作用。”

年輕人雖然半信半疑,但他還是按他父親說的那樣一一去做了,他不聲不響地每天打掃街道,幫郵差送信,給幾家老人挑水劈柴,誰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年輕人一聽說就去了。不久,這條街上的人們都知道了這個年輕人。

半年后,年輕人的商店掛牌營業了。讓他驚奇的是,來的客戶非常多,遠的近的,差不多一條街上的街坊鄰居全都成了他的客戶,甚至街那邊的一些老人,舍棄距他們較近的門店而不入,拄著拐杖,趕到他的商店里來買東西。他驚訝地問他們:“你家的門口就有商店,怎么卻舍近求遠呢?”

他們笑笑說:“我們都知道你是個好人,來你的店里買東西,我們特別放心。”后來,他送貨上門,遇到一些暫時有困難的人家,他總是先讓他們取需要的貨物,等什么時候有錢了,再來給他還上。知道有人遭遇了不幸,他會主動登門慷慨相助。

幾個月后,鄰街上的許多人也紛紛涌到他的店里來買東西,又過了一年多,全城人都知道了他和他的小店,都一齊涌來了,于是他在另外一些街道上開起了一個個分店、連鎖店,生意滾雪球般越做越大,錢當然也越賺越多,僅僅幾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個不名一文的年輕人,搖身變成了一個擁有資產千萬的企業家。

有一天記者采訪他,問他短短幾年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收獲時,他想了想說:“因為在學會收獲前,我先學會了付出!”

故事告訴我們,要想獲得收獲,就必須要先付出。那么付出到底是什么呢?付出其實就是一種回報。

有人曾說過:“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我們與周圍朋友相處時要像那位年輕人一樣,才稱得上聰明。我們要以自己的所能來滿足他人的欲求,他人得到滿足后,才會來幫助我們。

學會放棄

獲得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于放棄了其他所有的機會。當新的機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要敢于放棄已經獲得的一切。這不是功虧一簣,不是半途而廢,而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或者什么都不為,只因為喜歡這樣做,只因為最大的機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會讓人生更豐富!

有一個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上弄掉了一只,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那人又立即把第二只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一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笆沁@樣,”這人向眾人解釋道,“這一只鞋無論多么昂貴,對我而言都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這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結果也許出乎我們的意料。顯然,這人的行為已經表明了他的選擇: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有時,事物的價值不在于誰占有,而在于如何占有。在一般人看來,這人確實有所損失:一雙新鞋子。實際上,鞋子是掉下去了,這是無可挽回的事情了,那我們留著那只鞋子又如何?

這人的聰明之處在于,在拋棄了另一只鞋子的時候,他也拋棄了負擔。有形的負擔是那只對他來說已經失去了價值的鞋子,更重要的是他拋棄了無形的負擔:心理負擔。不必再后悔自己的無可挽回的過失。

我們都經歷過某種重要或心愛的東西失去的事情,其大都在我們的心理上投下了陰影。究其原因,那就是我們并沒有調整心態去面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而總是沉湎于已經不存在的東西,沒想到去創造新的東西。

普希金的抒情詩《如果生活欺騙了你》最后兩句是:“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得可愛?!憋@然,有時失去不是憂傷,而是一種美麗;失去不一定是損失,也可能是奉獻。只要我們有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失去也會變得可愛。

一個行囊,如果已經裝得太滿,就會很沉、很重、很累。一個人背負不了太多的行囊,無法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在人生大道上,所以我們注定要拋棄許多。

果斷地放棄是面對人生、面對生活的一種清醒的選擇。只有學會放棄那些本該放棄的包袱,我們才會輕裝上陣,一路高歌;只有學會放棄,走出煩惱的困擾,我們才會倍感輕松,富有朝氣。

生命中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很多。如果一味糾纏在那些毫無結果的東西上,拼命地追求本該放棄的,本該苦苦追求的卻又毫不足惜地放棄,到頭換來的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如果說執著是一種精神,那么,放棄是一種勇氣和境界。得不到的或不該得到的,就該果斷放棄。生命短暫,人生有限,不允許我們四面出擊分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大好時光中忙忙碌碌,終無所成。

只有懂得放棄,我們才會更懂得獲取。這種放棄的性格更需要我們去有意培養,因為獲取是我們的天性,出生不久的小孩子便會遇到什么都想據為己有。只有更聰明的人,才懂得在什么時候,放棄什么,會比拼命爭取效果更好。只有放棄一些,我們才能輕裝上陣,為獲得更大的成功而拼搏。若什么都想獲得,那么,在上陣之前,我們已經束縛了自己。

用“一半”成就人生

一個人生前努力追求圓滿,離開人世后什么也帶不走,最終只是“究竟無得”。如果能自知自足,自然就會領悟到“滿室清風滿幾月,坐中物物見天心”的悠然境界。做人做事,“缺勝過圓,半勝過全”,“萬事全多缺,人生半最佳”。

“一半一半,也能成就”,這是一位國學大師對成功人生的教誨。他說:世事都是“一半一半”的。白天一半,黑夜一半;陸地一半,河海一半;貧窮一半,富有一半……隨著時移世遷,“一半一半”雖然互有消長,卻無法使這“一半”全然統治那“一半”,就因為如此,人生才有無限的希望,才有許許多多的成功路徑。

世間原本是“一半一半”的,我們不必強求自己在某一個領域里出人頭地,也不必抱住一棵大樹不肯撒手,因為還有另一方天地等待我們去開拓,還有許多空白等待我們去填補。

我們明白自己只有“一半”,就能虛懷若谷,接納另外一半;就會有自知之明,努力精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雖然在職業、地位上有所差異,但是只要我們肯在自己“一半”天地里恪盡職守,奉獻心力,對人類同樣能有所奉獻。

當兩個“一半”有所沖突時,我們必須衡量輕重,有所取舍。例如:有人為了學業而耽誤了戀愛時光;有人為了事業而放棄了家庭建設和溫馨;甚至有人為了正義而舍棄了寶貴的生命……世事雖不圓滿,但只要你取舍得當,同樣能在“一半”中如愿以償。舍棄了這“一半”,另“一半”會更豐富、更多姿多彩。

在“一半”與“一半”之間,只有選擇,而不能全得,選擇不得當就會適得其反。有人為了功名利祿,只知道爭先恐后地汲汲鉆營,殊不知到頭來只能撞個鼻青臉腫,乃至粉身碎骨。也許只有在吃了大虧時,才能回頭再來看看后面這“一半”,這“一半”似乎顯得清靜,沒有前“一半”那么誘人……然而,當你實實在在走進這后“一半”世界中時,你就會覺得:這“一半”天高地闊,一切都實實在在。這也許就是古人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吧。

清朝李密庵曾寫過一首“半半詩”,表達了“一半一半”的悠然境界: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悠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廓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圍半經塵,半土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人生最可貴之處在于大徹大悟,所以一半一半,必須是大徹大悟的一半一半。只有大徹大悟,我們才能消滅貪婪占有之心,才能消滅榮辱得失之心。

選擇的藝術

選擇無處不在:選衣服,選朋友,選配偶,選工作,選時機,選環境……人人在選擇,人人被選擇。選擇,是為了“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選擇的過程是一個痛苦而快樂的過程,忍痛割愛將得到更多的快樂。

成功的機遇來到你面前,最終能不能為你效力,能不能替你創造財富,這還要看你的選擇能力。

選擇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個人如果有時間坐下來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多多少少總會對一些當初的選擇后悔。有人說:“人生的悲劇說穿了就是選擇的悲劇。隨便選擇將失去更好的選擇?!蔽覀児们也徽撉鞍刖湓捠欠袷聦崳统晒Χ?,后半句話則值得重視。

小汪是北方一所名牌大學的高才生,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畢業時,一家國內知名企業執意要挽留他,另外也有幾家外資企業要接收他。但他認為,憑著他的文憑,憑著他的學識,完全有能力在高一級的企業或機關任職,于是他斷然拒絕了這些企業的聘請。經過一番異常激烈的競爭,小汪終于在一家中央直屬機關上班。在機關里,上司把他安排在大量數據的統計整理之中。這與他學的專業相距十萬八千里。小汪最初的熱情在消退,變得心灰意冷起來。工作不斷出現失誤,而且由于出差時私自旅游而耽誤了工作,受到主管領導的嚴厲批評。幾年過去了,小汪原來的專業知識不但沒有派上多大用場,反而慢慢忘得一干二凈了。有些時候,小汪也想過要調動工作,但專業知識已經忘得難以補救回來了。又過了幾年,他因為工作沒有多大起色而被單位炒了魷魚。這時他才深切體會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

就每個選擇職業的人來說,充分認識自我是最關鍵的一著棋。如果小汪能夠充分認識自己,不拒絕當年國企或外企的聘請,用己之長,避己之短。那么,他的命運便會截然不同,或許此時正處于人生事業的巔峰上。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在發揮自己的最佳才能時,不要把“想做的”和“能做的”以及“能做得最好的”混同起來。而這又常常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

高才生小汪選擇的職業,只是他最初想做的,而且在他看來,他也是“能做”的。數據統計和整理對于一個計算機專業的高才生來說,當然算不上什么,而關鍵的問題就在于,他選擇的并不是自己“能夠做得最好的”,這就是悲劇的根源所在。

每一個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應該做的,而要做他可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帥杖,就拿槍;沒有槍,就拿鐵鏟。如果拿鐵鏟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帥杖而總是打敗仗要強千百倍,那么拿鐵鏟又何妨?這個比喻生動地說明了選擇的重要性。

一個人在無法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至少他永遠有一樣可以選擇,那就是好好干還是得過且過。而這樣的選擇,往往在根本上決定了將來的被選擇。

選擇意味著放棄那些不合理的方案。同時,選擇還意味著必須接受這一選擇所帶來的一切結果,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以下是關于選擇的三點建議:

第一,放棄完美化的要求,從現實入手。完美化的思想會讓人產生不切實際的愿望:“如果……”“要是……”為了等待這些假設,我們就會長時間地陷入內心沖突之中,并因此失去原有的自信。其實,我們面前的目標,現在都不可能是“最好的”,都需要我們做出努力之后,才有可能變成“最好的”。所以,立即行動才是關鍵。

第二,推遲大的決策,從小處著手。有些心理沖突是因為要過早地作出“最終決定”,可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多,一時難以作出選擇。

第三,切斷退路,讓自己別無選擇。帶來心理沖突的每一個目標對于我們都各有利弊。因此,任何選擇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們往往無法精確衡量得失之間的大與小。與其花太多的精力去做細致的比較,不如隨機選取其一,專心致志地為之努力,這往往會使我們獲得更豐富的回報。

曾經有過一比喻:把一對夫婦安置到人跡罕至的大森林里去生活,想必他們不會有離婚的念頭。因為別無選擇,他們將致力于鞏固彼此的關系。事實是,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領域,別無選擇都會是最好的選擇——它能使我們集中個人有限的精力,去走好自己的路。

智慧小背囊

人生在許多時候都要作出選擇,這種選擇,就是在舍與得之間權衡利弊。其實,任何時候,作任何決定都是有舍有得的。到底是舍的多還是得的多,這就要看當事人用什么樣的觀念去取舍了。選擇的真正意義,就在于通過放棄來獲得更大的利益!

做人要量力而行,更要學會放棄。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一舍一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有許多人總是想得而不舍,他們千方百計想做無本生意,企圖不舍棄任何個人利益能獲得最大的效益,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一無所獲。

主動舍棄是一種智者的態度,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貪多嚼不爛,貪多更會無厭。舍得放棄、能夠放棄的人,是一個會生活的人,更是一個理智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刚察县| 望江县| 全南县| 崇州市| 肃宁县| 灵石县| 柳林县| 沧州市| 阿拉尔市| 维西| 托里县| 澎湖县| 博客| 皋兰县| 正安县| 阳信县| 清水河县| 东海县| 扶风县| 东源县| 原平市| 西安市| 永丰县| 农安县| 布尔津县| 夹江县| 金坛市| 墨竹工卡县| 江油市| 佛山市| 元朗区| 公主岭市| 马山县| 南溪县| 曲靖市| 右玉县| 龙岩市| 黄冈市| 南充市|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