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永不放棄信念的習慣是正向的能量
- 一則習慣決定一生 一個錯誤影響一生 一種能力改變一生
- 陳榮賦
- 1517字
- 2021-04-19 14:49:23
影響我們人生的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擁有的信念。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信念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這聽起來像個神話,但卻包含了成功的真諦:成功者,都是自我品質提升的結果,而其動力,來源于他內心深處的某種信念。而信念,其實就是他對自身潛能的認可,是對自身價值的重新定位。
信念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燒一個人的潛能,指引他飛向夢想的天空。
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癮很深。一次他在酒吧里因看一個酒保不順眼而犯下了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一歲,其中一個同樣毒癮甚重,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后來也因殺人而坐牢。另外一個兒子卻既不喝酒也未吸毒,不僅有美滿的婚姻,養了三個可愛的孩子,還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
在一次私下訪問中,問起造成家族現狀的原因,兩個兒子的答案竟然相同:“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
有兩位年屆七十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想法。于是,她在七十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隨后的25年里一直冒險攀登高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高峰。她以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年齡最高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信念。信念是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燒一個人的潛能,指引他飛向夢想的天空。
地震來臨時,有三個牧羊人正在羊圈的窯洞里守護著羊群。在地動山搖的那一刻,他們在發出驚叫之后,離門口最近的那個人最先向外面逃竄,然后是第二個人,第三個人。但是,當第二個人被倒塌的土壓倒時,第三個人也沒能跑出去,而是連同厚厚的土同時壓在前面那個人的身上。
最后那個人是幸運的,靠稀薄的、僅有的一點空氣,他得以短暫地維持生命。但是,那點空氣顯然不能維持長久,他在死亡的邊緣掙扎。這時,有一種堅強的信念在支撐他,那就是他以為第一個人一定成功地逃走了,并且,他很快會喊來救援人員。
他奮力地掙扎,奮力地用手刨著土,盡可能爭取生還的機會。就這樣,一直過了十幾個鐘頭,在他已經奄奄一息之際,他聽到了救援人員的腳步聲,這時他已經沒有喊叫的力氣了。
他終于被人們救了出來。在他被挖出來的那一刻,他徹底失去了知覺。但他最終還是存活下來了。
醫生說,在那樣的空氣中,能存活半個小時就已經是奇跡了。
人們問他得以生還的原因時,他說,他真的以為第一個人已經逃生了,他相信逃生的那個人一定會來救他。而實際上,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都沒有跑出來,早就死了。
如果不是堅強的信念,這位活下來的牧羊人一定不會堅持那么久;如果他放棄了希望,他可能早就被死亡吞噬了。很多時候,信念是支撐我們生命的力量。
如果說人生是那棵參天的大樹,信念就是那挺立的樹干。樹干一倒,大樹則傾;信念一失,人生則危。其實我們活著,每時每刻,不都是靠著一種信念或者類似信念的東西嗎?拼命地工作,忘我地付出,默默地奉獻,都因為一種或多種信念的支撐。
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有時會風平浪靜,行駛順利;有時卻會是驚濤駭浪,行駛艱難。但只要我們心中的燈塔不熄滅,我們就能沿著自己的航線繼續航行。在陽光中學會歡笑,在陰云中學會堅強;在狂風中抱緊希望,在暴雨中堅定信念,我們終究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習慣菜根譚
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取決于他們所持的是何種信念。信念是人生的脊梁,是我們行動的指針,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決定我們人生的品質,決定我們是否平庸卓越。相信自己,讓自己變得光芒四射,在這龐大的社會中,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