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 為人三會:會做人 會說話 會辦事
- 端木自在
- 7828字
- 2021-04-19 14:49:15
有一次,一位媽媽跟心理醫(yī)生說起自己的不幸遭遇:“我的婚姻生活觸礁,先生另有新歡,我活得很痛苦。”她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最后心理醫(yī)生告訴她說:“你的婚姻生活已經(jīng)夠慘了,為什么還要這樣折磨踐踏自己呢?要惜福!除了先生有外遇這件事,你各方面都還好,有子女、有工作、有住處、有體力、有理想。為什么不把眼光投在現(xiàn)在有的事物上,去珍惜它、贊美它、拓展它,而要一頭栽進那點缺陷,做缺陷世界的囚犯呢?”
這位媽媽與心理醫(yī)生談了半個小時后,終于拭干了自己的眼淚,告訴心理醫(yī)生:“我愿意珍惜自己現(xiàn)有的一切。”
就生命的有限性而言,能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令人贊嘆的喜悅。但有許多人不懂得珍惜它,一天到晚挑剔東挑剔西,不滿這不滿那。他們失去歡笑,也失去生活的勇氣。他們把生活變成了煩惱,把人生變成了受盡煎熬的歷程。
具有睿智的老師,總是舉起他們的教鞭,敲醒學生們的昏沉說:“別再傻了!雖然窮,但誰也阻止不了你苦中作樂。為什么不唱一首歌,額手稱慶說‘今天我活得很開心,精神生活很富裕’呢?”
做人要懂得惜福,你自己有許多福氣卻不自知。你能說話、能看報、能工作思考、能愛護他人,這都是你的大福報。你有你的生活和工作,心可以安排得充實,把握它、運用它,小小的一棵樹苗,都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一些挫折會成為你心智德行的沃土,要懂得珍惜自己的一切。
只看自己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
你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如果你在某個方面不具備特別的天賦,你通常就認為不值得全力以赴。
不要因為你不是個天生的領導者,就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依賴者。沒有杰出的領導天賦并不能成為理由,因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養(yǎng)。如果我們不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考驗,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潛力。很多看似沒有領導天賦的人最終證明了自己是偉大的領導者——他們一開始很少顯示出自立的能力。
愛默生在散文《自恃》中寫道:
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物欲是愚昧的根苗,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內(nèi)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有這種勇氣。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腦性麻痹癥。此病狀十分驚人,因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里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這樣的人在常人看來,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生活條件,更別談什么前途與幸福。
但黃美廉硬是靠她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并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個中學生竟然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么看你自己?”
在場的人都責怪這個學生不敬,但黃美廉卻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么幾行字:“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那么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五、我有一只可愛的貓,六、……”
最后,她以一句話作結(jié)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要想成功,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陷,并非只有你是最不幸的。無須抱怨命運的不濟,不要看自己沒有的,要多看看自己擁有的,就會接受和肯定自己。
重視有形和無形的價值
從哲學的意義上講,世界上的價值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因為它的存在讓別人感到它的價值,比如說一些產(chǎn)品、商品、科技發(fā)明以及金錢、地位都歸于這一類。這一類東西,能讓你過得更好。另一類是你喪失它之后,才感到它的價值,比如說空氣、自由、健康、時間、青春等,這一類價值體現(xiàn)的是你生存的必要條件。這兩類價值相比,因為其存在而顯示其價值的東西一般是從無到有的,由于來之不易且不能人人均等,你會倍加珍惜,比如說地位、金錢等。但那些因失去才顯示它的價值的東西一般是從有到無的,這種價值,由于它是自然存在和普遍擁有,很容易讓人忽視。
但與生俱來、從有到無的這種價值對人來講更重要。有的人在拼命地獲取和享受從無到有的價值的時候,忘了更重要的從有到無的價值,只有當他已經(jīng)失去后一類價值的時候,才知道它的可貴,但已悔之晚矣。犧牲后一類價值去追求前一類價值,他所付出的代價更大。
“老之將至,才覺得時光的可貴;病臥在床,才知道健康最重要;進了牢房,才知道自由是無價的。”
因為失去才顯示其價值的東西,更值得人們?nèi)フ湎А⑷ゾS護,因為人一旦失去了這一類價值,就連追求另一類價值的基礎條件都沒有了。
史密斯是小鎮(zhèn)上一家五金店的老板,他從事這一行已有20多年,生意一直很好。但他對會計業(yè)務不在行,不習慣用賬簿。
有一天,他那個在華盛頓當會計師的兒子回家探望他,并對他說:“爸爸,我實在搞不清你是怎么記賬的,你根本無法核算成本和利潤。我替你設計一套現(xiàn)代化會計系統(tǒng)好嗎?”
史密斯說:“不必了,孩子,我心里有數(shù)。你爺爺是個農(nóng)民,他去世時,只有一條工裝褲和一雙鞋。后來我離開農(nóng)村,跑到城里,辛勤工作,終于有了家五金店。”
“后來我和你媽媽結(jié)婚了,生下了你們兄妹三人,你哥哥當了律師,你妹妹當了記者,你是個會計師。我和你媽住在一所很不錯的房子里,還有兩輛汽車。我是這家五金店的老板,而且不欠人家一分錢。”
史密斯抽了一口雪茄,接著又說:“我的會計方法很簡單,把這一切加起來,扣除那條工裝褲和那雙鞋,余下的都是利潤。”
每個人都少了一樣東西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里,我們常忍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懷。其實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都會缺少一些東西。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shù)十萬,卻有嚴重的不孕癥;
有人才貌雙全、能干多金,情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開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你要寬心接受,體會到生命中的缺口就像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要謙卑,要懂得憐恤。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用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要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別人吃什么呢?另外,你如果能體會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就不會再去與人作無謂的比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有位著名企業(yè)家說:“這輩子所結(jié)交的達官顯貴很多,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羨慕。但深究其里,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甚至苦不堪言。”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好,好好算算上蒼給你的恩典,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珍惜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珍惜你的婚姻
如果你想生活得幸福豐足,安心在事業(yè)上發(fā)展,你一定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
創(chuàng)建美好的家庭,它的前提是要有一個美好的婚姻。婚姻美滿,帶來家庭的和諧,父母、子女也能得到溫暖的氣氛和安全的保障。一個人早年是否過得幸福,視父母婚姻美滿程度而定,至于家庭是貧是富,其影響并不很大。長大成家是否感到幸福,則與自己的婚姻情況有關。婚姻不但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生活,甚至影響事業(yè)前途。漢朝司馬遷研究歷史,更發(fā)現(xiàn)婚姻與個人的成敗密切相關。因而司馬遷先生在《史記·外戚世家》中說:“夫婦之間的和睦關系是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準則。禮制的用處,唯獨在婚姻上最為謹慎。”
許多人都知道婚姻的重要性,刻意注重選擇對象,但很少講求如何培養(yǎng)美滿的婚姻,如何緩和彼此間的緊張情緒,如何挽救琴瑟失諧的婚姻現(xiàn)狀。這也許是現(xiàn)代社會離婚率逐漸增高,而離婚家庭的子女失去了應有溫暖的原因。
導致夫妻發(fā)生沖突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
第一,性格問題。有的夫妻,丈夫是“小鋼炮”,妻子是“金剛鉆”,一對火爆性子的人稍遇不順心的事就暴跳如雷,各不相讓,致使爭吵迭起,戰(zhàn)斗不息。
第二,經(jīng)濟問題。夫妻雙方工資多少?經(jīng)濟大權由誰掌握?在處理這些問題上稍有不當,即會引起雙方的不滿,出現(xiàn)矛盾。
第三,性生活。表現(xiàn)為一方有外遇,一方有生理缺陷,或是夫妻雙方缺乏性知識,導致性生活的失調(diào)。
第四,輻射關系。如雙方父母、兄弟姐妹、姑嫂妯娌,以及同事、朋友、鄰居等關系的相處。
第五,家務。隨男女雙方一起來到小家庭的是爐子、籃子、孩子的矛盾。有些丈夫?qū)覄詹还懿粏枺覄罩負平o妻子一人承擔;有些妻子對家務事能推則推,對方看不慣容不下,引發(fā)沖突。
第六,孩子。愛子是人的天性,但怎么去愛,什么是真愛,夫妻雙方應有統(tǒng)一的認識和標準。如果丈夫?qū)⒆右髧佬拮右晃赌鐞酆⒆樱缓⒆樱蜁a(chǎn)生矛盾。
以上種種,是導致夫妻婚姻沖突常見的原因。婚姻中的沖突是正常現(xiàn)象,理智的夫妻能正視現(xiàn)實,緩解沖突,不斷調(diào)適雙方的關系。
為了培養(yǎng)美滿的婚姻,使婚姻持久地維持下去,先生應有好的禮貌和態(tài)度,過正常生活,尊重和關心妻小;太太也要在生活上尊敬先生,有禮貌,言辭謙和。這些原則如果加以引申,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幾個培養(yǎng)美滿婚姻之道。
1.關心自己的婚姻
美好的婚姻和家庭不單是從選擇伴侶中得來,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養(yǎng)而獲得。許多人常懷著錯誤的觀念,等待配偶順從自己,而從未想過自己也有調(diào)適的責任。另外一種錯誤的態(tài)度是:漠不關心,抱著“合不來就離婚”的觀念。這兩種心態(tài),都缺乏積極爭取圓滿婚姻的信念,所以多少要影響其婚姻幸福。一個人要想和自己的配偶圓滿好合,一定要對自己的婚姻和家庭關心。有意去改善它、培養(yǎng)它,才可能獲得好的婚姻生活。
2.情意交流
夫婦間的情意必須交流。許多琴瑟失調(diào)的夫婦,都是由于溝通缺乏而引起的。溝通必須是和諧的、雙向的、互相接受、互相尊敬的。溝通不只透過語言來溝通,也透過表情、行動、姿勢等來溝通。就其重要性而言,有時表情、行動及姿勢等非語言溝通,比語言溝通更重要。夫妻間的溝通必須是真誠的交談,是和氣的對話;可以在茶余飯后聊天中溝通,也可以在散步中傾談。在情意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傾聽對方的意見,真誠地表示自己的看法。傾聽別人說話,就表示自己能接受對方的意見,能和氣地表示意見,也容易被對方接受。
3.消除糾紛
夫妻兩人對事物免不了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如果為了不同的意見或一時的急躁,而吵得面紅耳赤,對彼此都有損無益。它不但影響心情,還會引發(fā)疾病,如高血壓、頭痛、失眠等。因此,夫婦之間必須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如果發(fā)生爭吵,彼此都有消弭它的責任。
以下介紹幾種避免爭吵的原則:
要注意誰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了解你,明白這一點,你就不會因為對方不了解你而生氣爭吵;不要把對方的事當做自己的事,避免嘮叨,重要的事予以重視,小事最好一笑置之;對方?jīng)]有理由不分青紅皂白地接受你的意見,接受的過程是了解,了解需要時間作冷靜的討論;對方堅持己見時多說自己的感受,少作責備與批評,引起爭吵時,應及時停止,立即控制;暫時放下不談,可以防止爭吵的爆發(fā);你正想發(fā)脾氣時,記著靠近對方,握著對方的手,放低聲調(diào),自然會使氣氛改變,恢復平靜;快動肝火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明天我再好好地臭罵你!”這樣容易把一時的氣憤忍住,明天時過境遷,自然重歸于好,那時很難再大動肝火。
4.放下不合理的欲求
人是不會饜足的,某些欲求得到滿足,新的欲求就進一步出現(xiàn)。婚姻關系中,對配偶的要求也是一樣。有的人把自己的婚姻,拿來跟別人比較,在配偶面前贊美別人的美滿恩愛,羨慕別人的成就或溫柔體貼,到頭來只是傷了彼此的自尊,破壞自家的和氣。羨慕別人的恩愛,埋怨自己的福薄,并不能提升自己婚姻的幸福感。事實上,每一對夫妻都有自己的特質(zhì),這是不能相互比較的。別人家的優(yōu)點抄襲不得,更不可能勉強模仿。美滿婚姻的唯一之道是相互尊重與鼓勵,從不斷適應與改進中,學會互相欣賞優(yōu)點,互相體諒與包容缺點。
婚姻甘苦在人為,真的關心自己的婚姻,就得主動改正和適應。使婚姻真正快樂的是彼此欣賞和愛護對方的特質(zhì)。弗洛斯特曾說:“我們對萬物之愛,是愛其本來面目。”如果我們不把對方變?yōu)樽约旱膹膶伲诖蔀樽约盒哪恐械娜宋铮潜舜私邮埽遣攀钦鎼邸?
珍惜你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有關家庭的名言警句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
1.家庭是事業(yè)的基礎和核心
大多數(shù)成功人士在談及自己的成功秘訣時都不忘提及自己的家庭。很多人都認為人一生最終最大的幸福、歸宿、成就感和精神動力就是家庭幸福。不善經(jīng)營家庭的人,往往不善經(jīng)營事業(yè)。家庭是你必須回去,也必定會接納你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像家那么具有奉獻性。我們在很多旅館里都會看到“給你家的感覺”這樣的廣告。
馬志尼曾說過“家庭是心的國度”,也有人說“在家中感到快樂是所有野心的終極結(jié)束”。
很多人都以家庭和事業(yè)相沖突為借口來否定婚姻。他們總是說先立業(yè)后成家,好像這是兩個完全無法同時進行的事情。他們完全沒看到兩者相互促進的一面。
2.把企業(yè)和家庭都裝在心中
在IT行業(yè)的新貴奚祖強的辦公桌上擺著兩幅彩色照片——他的兩個兒子。在談到人生目標時,他一再強調(diào)“我的家庭才是第一位的,再怎么忙,我也會顧家。”他日常工作特別忙,應酬很多,但即使工作很多,也是每天在家吃晚飯,和家人聊天。他認為沒有家庭的幸福,事業(yè)的成功也是不圓滿的。
3.讓家庭成為你永久的港灣
信息產(chǎn)業(yè)的寵兒黃培才30歲出頭就已經(jīng)當了CEO,學了企業(yè)管理,有10多年的軟件企業(yè)工作經(jīng)驗和5年的管理經(jīng)驗。他在談及婚姻的時候一臉的幸福,很鄭重地說自己很重視家庭,把家作為休息的港灣,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
一個在社會上頂天立地的男兒,沒有美滿的婚姻,他的成功也少了一絲亮色;
一個巾幗英雄,沒有一個知心的愛人,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一個溫馨浪漫、盡享天倫之樂的家庭里,誠實是家庭的建筑師,整潔是家庭的裝飾工,情愛是家庭的溫暖器,歡樂是家庭的照明燈,勤奮是家庭的通風口。珍惜你的家庭吧!
珍惜你的工作
你在這個世界上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如何對待工作?從根本上說,這不是一個關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報酬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于生命的意義的問題。
魯迅先生曾經(jīng)嚴肅地指出:“我覺得,那么躺著過日子,是會無聊得使自己不像活著的。我總這樣想,與其不工作而多活幾年,倒不如趕快工作少活幾年的好,因為結(jié)果還是一樣,多活幾年也是浪費時間。”
在工作時,最重要的是充滿珍惜感而不是環(huán)境的好壞。毫無疑問,工作環(huán)境要讓人適應才行,然而如果在那里工作的人沒有意愿,環(huán)境再好也是白搭。
有珍惜眼前工作的心態(tài),人的工作意愿自會產(chǎn)生,上進心自會更旺盛,也會更腳踏實地,注意力也會更集中。有一位焦莊老先生,他原來在一家監(jiān)理公司工作,退休后在家待不住,經(jīng)朋友介紹后,到總后工程總隊當質(zhì)檢顧問,親戚朋友都擔心他的體力、精力是否能吃得消。令人興奮的是,焦老先生每天都按時騎車上下班,神采奕奕,大有“返老還童”之感。有晚輩跟他開玩笑,問他有何靈丹妙藥使自己青春煥發(fā)。老先生笑著說:“是工作,當顧問就得接受無休止的挑戰(zhàn),使命感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有這樣的天賦。”在人的生命中,拋棄一切,只專心去追求某一個機會是很重要的,在追求的過程中,會使自己的工作觀更加堅固。
高爾基曾說過:
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么人生就是樂園;
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獄。
一個熱愛工作的人,是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他充分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榮譽;同時,因為努力工作,工作也給了他足夠的尊嚴和實現(xiàn)自我的滿足感。他真正體會到了工作的樂趣,他才是最優(yōu)秀的員工,才是社會最需要的人。
張小五有一陣子待業(yè)在家,早上10點多還賴在床上,可仍不時地叫頭疼,那么健壯的他,稍不注意就會生小病。現(xiàn)在他找到一份在出版社作發(fā)行的工作,一天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卻精力充沛,無病無痛。他對此深有感觸地說:“只有工作才是治療年輕人所有疾病和痛苦的靈丹妙藥。”
工作的質(zhì)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zhì)量,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tài)度的表現(xiàn),一生的職業(yè),就是他志向的展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那個人。因此,美國前教育部部長、著名教育家威廉·貝內(nèi)特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你不能決定自己的壽命,但你可以保證生命的質(zhì)量;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知道自己沒有辜負今天,因為你還工作著。工作是人類拯救自己的希望,工作使自己的熱情變成現(xiàn)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工作是人生的一半,而人生的另一半也是工作。
珍惜你的福分
《唐語林》中有兩則吃餅的故事。
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及割肉,割完之后,用面餅揩手上的肉汁,太宗不做聲,眼睛斜視著他。不知是這位宇文士及有節(jié)儉的習慣還是因為感覺到芒刺在背,總之是不動聲色地用餅揩好手,然后從容地把這塊餅吃下去了。在一邊太宗也松了一口氣。到了唐玄宗這一輩,國家已經(jīng)很富裕,寵妃還享用萬里飛騎送來的荔枝,但他本人卻也很舍不得一塊餅。有一回割肉的是太子李亨,他也用餅擦手上的肉汁,玄宗一直盯著他看,大不高興。太子慢慢地舉起大餅,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玄宗非常高興,對太子說:“福當如是愛惜。”
“福”在古代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中國語言中有“惜福”一詞,就是從愛惜糧食這個意思上來的。
為人處世,應有勤勞節(jié)儉、冰清玉潔的操行。也只有勤儉,才能永保廉潔;只有冰清玉潔的操行,才能長久處世。守住節(jié)儉并依此修持,貧窮時可以獨善其身,富貴時可以兼濟天下。守住了勤儉,就足以為萬世師表。勤就不缺乏財物,儉就能有節(jié)余;勞就能進益,節(jié)就能知足,這是古代人惜福的方法。在勤、勞、節(jié)、儉中,儉是首要的。
宋史記載:宋代的永寧公主,曾經(jīng)以一身豪華的高貴打扮來拜見皇上,皇上說:“從今以后不要這樣打扮了。”公主笑著說:“這又能花費多少錢?”皇上說:“作為皇帝的女兒都如此奢華,宮廷里必然效仿起來。宮里人人都綾羅綢緞,京城市面上的高檔服裝價格就會抬高。京城里的高檔服裝價格太高了,百姓們必然追求利益。你生長在富貴的家庭里,應該知道珍惜福分,不能生出不好的念頭來。”
人生福祿,都有定數(shù)。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儉為寶貝。不只是生活中應該懂得節(jié)儉的道理,而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應該懂得節(jié)儉,這樣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吃喝上節(jié)儉,可以養(yǎng)護脾胃;在嗜好上節(jié)儉,可以集中精力;在語言上節(jié)儉,可以調(diào)養(yǎng)氣息;在應酬上節(jié)儉,可以養(yǎng)身安神;在思慮上節(jié)儉,可以少生煩惱;在欲望上節(jié)儉,可以清心養(yǎng)德。凡事儉省一分,便增益一分。這雖然是持身之道,也不失為處世之道。
身在福中要知福。知道自己現(xiàn)在過著一種不愁衣食的生活,是一種難得的福分。不要小看這福分,不要浪費這福分。一方面要知足,一方面仍要盡量節(jié)儉。這樣才不會養(yǎng)成奢靡頹放的習慣,日后才有足夠的準備去應付各種不同等級的困難。
俗話說:“多在有日思無日,別到無時思有時。”對經(jīng)歷過艱苦的人來說,盡管現(xiàn)在生活富裕,但仍應念念不忘過去的艱苦困難的日子。這樣,做人才可以知足,才可以安分,才可以不敢松懈地繼續(xù)努力,也才可以保住既有的財富。
舊時,許多長輩告誡子女們說:“老天爺給每個人安排了一定的福分。如果你小時候把福分享用光了,老的時候就會窮苦。”這句教誨對今天的每個人都適用。人應該珍惜自己的福分,慢慢享用,不要揮霍。“寧吃少來苦,不受老來貧”。年輕時候苦一點,年紀大的時候,就多一點享福的可能。至低限度,儉樸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人有多一點力量去適應各種環(huán)境。
人生的幸福不是一味追求得來的。雖然說沒有努力就沒有幸福,但不懂得惜福,到手的福氣也是會流逝的。不懂得珍惜自己,不愿活出自己生活意義的人,即使有了偌大的財富,也是空虛不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