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為自己負責的極致
- 愛到極致是放手(全新修訂版)
- 張德芬
- 1585字
- 2021-04-08 15:04:25
臺灣一個男明星的女友因為受不了男友劈腿而跳樓自殺。她留下了遺書,還有錄了音的遺言,說自殺只是要男友知道她有多痛。
女主角長得美極了,才37歲,受過高等教育,擁有碩士頭銜。未來有多美好的前景在人生的前方等候著她啊!她卻為了一個負心漢,殺死了自己,這真是不為自己負責的極致。
表面上,她是因為男友的背叛而自殺,其實真正“行兇”的動機是:她無法和自己的痛待在一起。如果她早學到怎么和自己的情緒相處,相信她也不需要用這種極端的手段來逃避自己被背叛、被遺棄的痛苦了。
看到這樣一個美女香消玉殞,我真的非常痛心。我多么希望在她決定縱身一跳之前,抱著她說:“孩子,這一切都會過去。那個男人真的不值得你這樣。我知道你非常痛,我也曾經那么痛過——痛不欲生的痛,但是相信我,這一切都會過去。只要你打起精神,學會這個功課,你的生命就多了一層成熟的皺褶,它會讓你更美、更深層地去迎接你未來美好的生命。”
我也是一個用情很深的情種,每次和愛人吵架或是分手的時候,那種痛真的是難以忍受,讓我也考慮過自殺。走過半百的人生,經歷過那么多刻骨銘心的愛情,我只知道:再痛的經驗都會過去。忍受痛苦之后浴火重生的你,會更成熟、更有深度。我保證你會愛上這個自己,而不是以前的那個你。
至于那些痛,就像生孩子的劇痛一樣,真的是過了就算了、忘了。只要熬過最難熬的那段時間,那些形同幻象般的痛一定會消散,剩下的就是記憶的碎片,如是而已。
我曾談到“愛自己,就要接納自己的情緒”,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樣和自己的情緒相處,更別說接納了。其實這是一個修煉內在的功夫,如果你一向都是用各種手段來逃避自己的情緒,那么如果你想要有所轉變,一開始,你就一定要對自己“狠”一點。
所謂對自己狠,就是把所有情緒的責任都放回到自己身上。當你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先放掉、放過那個引起你情緒的人、事、物,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內在,去感受那份不舒服,為那份不舒服負起全部的責任。
這是對自己很“狠”的做法,因為我們去責罵、怪罪別人,要比自己承擔情緒的責任容易得多(也爽得多)。可是,如果你真心想要成長、快樂,那就必須先對自己狠一點,用一段時間來練習把情緒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
其實,真的不是那個人、那件事引發你這樣的情緒。因為在不同的心境下,他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你可能完全沒有反應。或是同樣的事,在不同的時間點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反應也會是不同的。而且,同樣的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其他人的反應也不會和你完全一樣。所以,我們怎么能不為自己升起的情緒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呢?
有個網友說自己的愛人和別的女人搞曖昧,真是可恥!她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的回答其實就是:先為自己負責。你的內在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你的不安全感、害怕被背叛的恐懼被挑起來了,你先去看懂這個情結,修復這個傷口,再去看看你愛人的行為。你自己沒有自信,卻要愛人不停地為你埋單,這樣的婚姻是維持不了多久的。我只能說,你必須成長,必須為自己負責,而不是把注意力、眼光和過錯都放到對方身上!
讓我們先從小事開始練習吧(不要挑上面這種“大事”),畢竟這是違反你一貫做法的新方式,我們都需要一段時間來練習、調試。先從讓你有點不高興、驚慌、傷心的小事情開始練習,不去應對那個引起你這種反應的人、事、物,而就只是和自己的情緒待在一起,看著它、安撫它、陪伴它,讓它知道你已經認可它了,知道它的存在了。如果真的很憤怒,就去敲打枕頭。如果真的很傷心,就痛哭一場。如果哭不出來也打不出來,就去大吼幾聲,讓能量釋放。
當然,我們不是任人踐踏的門墊。安撫了自己的情緒以后,那個引發我們情緒的人如果真的做了一些不對的事情,我們要好好找對方理論。但是,當你已經放下了自己的情緒之后再找對方談,你的能量是歸于中心的,你的淡定從容會讓對方不戰而降。等情緒平復之后,再去處理事情,就更事半功倍了。
試試看吧,親愛的。我已經厭倦了做情緒的奴隸。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