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活出孩子的天真
- 愛到極致是放手(全新修訂版)
- 張德芬
- 1142字
- 2021-04-08 15:04:25
回臺灣探望家人時,陪媽媽在小區里跳老年人的“拍打舞”。旁邊一位年長的鄰居看到我,就問我媽:“這是你孫女嗎?”我偷笑,我媽說:“這是我女兒。”這位老太太大概耳朵不太好,音樂聲又太大,竟然又問:“是你女兒的女兒哦?!”逗得我樂了。
我看起來年輕其實不是因為沒有皺紋或是白發,這種無齡感,我想重要的是要有年輕的神態——這神態,只有從內心而發,不能從外表造作。
我的確有著和自己年齡、經歷及能力都不相稱的天真,很容易相信別人說的話,也很容易被別人打動。但有趣的是,在這樣復雜的社會里打轉兒,我從來沒有覺得被欺騙或是吃虧上當。到現在,我還是有非常孩子氣的一面——純真、信任、給予,很多跟我接觸過的人都可以感覺得到(當然是在我狀態好的時候)。我也像個孩子一樣地掩飾不住自己的情緒,不愿意不真實地活著。
有一次,我回臺灣舉辦新書發布會,那一天我的心情很不好。現場有一名讀者就說:“德芬,我很感激你把我帶進了靈性成長圈,但是今天看到你很失望,因為我覺得你很不快樂。”我當下就承認了自己很不快樂,并且問他們,“能不能接受我也有不快樂的一面?”我知道,很多人只想看到他們心目中的德芬,但是我只想做真實的我。
所以想要保持年輕,就要有孩子的純真和真實,可惜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失去了童心。想要拾回童心,我們就要先找回自己內在的小孩,修復他的創傷,學會自己疼愛他,而不是等待那個永遠不會出現的完美父母來圓滿他的人生(很多時候,我們都誤以為親密伴侶就是我們等待了一生的完美父母,可惜,最后希望還是落空啊)。
每個人曾經都是孩子,都曾經無憂無慮地快樂過,但是大人和周圍環境的打壓使我們那個孩子受了傷,躲在內心深處的陰暗角落里。我們的身體長大了,但是,那一部分的我們沒有長大,還在黑暗中哭泣、恐懼。我們害怕這個部分的自己,所以更進一步地打壓它,讓它不見天日。因此,內在孩童反彈的時候是誰也壓不住的。它會讓我們做出很多不理性、自己都會后悔或覺得愚蠢的事,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所以,聯結自己的內在小孩非常重要,如果和他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他就會激起你的童心,讓你依舊對世界充滿好奇與幻想,每天都能活在當下地享受生活。開心的時候大笑,傷心的時候盡情哭泣,這才是夠味的人生。可惜我在外面碰到的人大部分都像機器人一樣,言語索然無味,對生命沒有熱情,生活毫無情趣,每天機械式地生活,眼睛里只有無明,臉上掛著茫然、冷漠。這樣活著多可憐哪!
德芬心語
有讀者問:“德芬姐,面對未來,你恐懼嗎?面對衰老,你恐慌嗎?面對無常,你能淡定嗎?”我的回答是:“面對未來和衰老,我一點也不恐懼和恐慌,但這并不意味我不會采取行動使自己減緩衰老或是有個美好的未來。面對無常我也許無法淡定,但是我能接受無常帶給我的負面感受(悲傷、痛苦),無懼地接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