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啟蒙關鍵期 低年級》: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玩個夠

一二年級的孩子正是貪玩的年紀,剝奪孩子玩的時間和權利,就等于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與其禁止,不如陪伴。投入孩子的游戲中去,陪孩子一起樂他所樂,并在這個過程中加以引導,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和創造力。讓孩子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要玩出名堂來,這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鼓勵孩子的“十萬個為什么”

果果媽媽去給上一年級的果果開家長會時,班主任陳老師告訴果果媽媽說:“果果是個很乖巧的孩子,就是性格有些內向,膽子有點兒小,不敢問老師問題。這樣下去對學習是很不利的,老師要教一個班的學生,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如果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又不主動提出來的話,老師就不知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久而久之,什么問題都一知半解,學習是很難進步的。”

聽了老師的話,果果媽媽覺得很吃驚,小時候的果果可是個“問題寶寶”,不管見著什么都喜歡問一句“為什么”。比如見到灶上的水開了,果果就要問,為什么水開了要冒泡?見到冰箱里結了冰,果果就要問,為什么冰箱里頭會結冰?見到墻上的時鐘“滴滴答答”走,果果就要問,為什么時鐘上的指針會自己走?就連傍晚去散步,見著夕陽下的大樹,果果也要問上一句,為什么大樹的影子比大樹還要長得多……

一開始,果果媽媽還是很有耐性的,不管果果問什么,都會一一給她解答,如果遇上自己也不知道的問題,還會特意翻家里的百科全書,或者上網尋求答案。可是果果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有時遇上事情多的時候,果果媽媽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去回答果果這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不免就會搪塞幾句。

尤其是有一段時間,果果媽媽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升職的機會,為了順利通過領導考核,真是忙得天昏地暗,那時候就更沒有精力去應付果果這個“問題寶寶”了,以至于有好幾次,聽到果果不停地問這問那時,果果媽媽都忍不住訓斥了果果。好像就是自那段時間之后,果果就徹底改掉了這個“毛病”,再不會整天問東問西了。那時候,果果媽媽忙著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果果爸爸又總是出差,誰也沒在意家里的“問題寶寶”不再問問題這件事,反而還樂得輕松……

回想起那時候的事情,果果媽媽別提多后悔了,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一時的敷衍,竟對孩子造成了這樣的傷害,讓一個活潑可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問題寶寶”變成了如今這樣“乖巧”內向,即便有了問題也不敢輕易問出口的孩子。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這世上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那樣新奇而有趣,一直吸引著他們去了解、去探索。所以,孩子們總是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家長們看來可能并沒有什么意義,有的問題甚至顯得有些可笑,因此,很多家長在空閑時可能不介意分出一些時間和精力來和孩子逗逗趣,但一旦有事纏身或者心情不佳,就難免會顯得有些不耐煩,甚至粗暴地訓斥孩子:“去去去,別整天問東問西的!”

其實,孩子樂于提問,說明他們喜歡學習、愛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有著旺盛的求知欲。父母如果因此而訓斥他們,往往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扼殺孩子的好奇心。這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與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古往今來,但凡是那些能夠在學業或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勤學又好問的,就像古人說的,這學問學問,那便是勤學好問。若是不懂問、不能問、不會問,那又怎么能有所提升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就曾說過:“渴望知識的孩子,總會接二連三地提出問題——怎么樣?為什么?什么時候?做什么?是什么?——任何一個能夠稍微滿足孩子的答案,都能給孩子開拓一個新的世界,而孩子正是分別地從各方面學到語言,并將其作為認識客觀世界的媒介的。”

所以,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這對幫助孩子客觀認識世界,獲取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還能促進孩子語言的豐富和發展,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鼓勵孩子細心觀察,大膽提問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的啟蒙關鍵期,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學習、多思考。在這個年紀,孩子很容易會被生活中的許多新奇事物所吸引,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孩子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并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大膽地提出問題。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小孩子是再大無比的一個發明家”“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所以,家長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用積極認真的態度面對孩子提出的一切問題,即便那些問題或許有些天馬行空,家長也不應該敷衍應對,甚至教訓斥責。

讓孩子的探索更進一步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思維往往都比較跳躍,很多時候都不按常理出牌,即便是在問問題的時候,所關注的重點也偶爾會讓家長覺得匪夷所思。在這種時候,家長不要忙著糾正或壓制孩子,而應該耐心聽取孩子的問題,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鼓勵并引導孩子更深入地進行思考,讓孩子的探索更進一步。

其實,孩子的很多“為什么”并不一定是要去追究事物背后的道理,他們只是希望能夠從家長那里得到一個說法和解釋,所以,相比孩子問的問題來說,保護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加重要。

滿足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自尊心

年幼的孩子不管是從知識結構還是思維能力來說,與成年人都是沒有可比性的,這就要求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耐性。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家長一定要注意,滿足孩子的自尊心,鼓勵孩子去學習和探索,而不是用不恰當的言語傷害孩子,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比如“你怎么連這個都不懂”“講了半天你怎么就是聽不懂”“你怎么那么笨”之類的言語是絕對不應該對孩子說的。只有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才能在成長中逐漸養成面對問題盡力探索的好習慣,而不會對一切問題都不求甚解。

大自然是一本無字書

失敗的婚姻讓劉先生失去了太太,也讓剛上一年級的女兒笑笑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原本笑笑就是個內向羞怯的孩子,如今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了,不愿意出門,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讓劉先生感到既心疼又愧疚。

劉先生也試過努力和女兒溝通,想要走進笑笑的內心世界,幫助她重新找回燦爛的笑容。但不管劉先生怎么努力,卻始終無法打開笑笑的心房。笑笑始終把自己封閉在孤獨的世界里,不哭也不鬧。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劉先生在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講述的是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威特先生和他兒子小威特的故事。小威特天生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智商方面有一些問題,為了讓兒子成才,威特先生付出了很多努力。威特先生認為,與其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倒不如讓他們親近大自然,多聽多看,開闊視野。因此,他從來不會逼迫小威特去學習什么或者記憶什么,而是利用一切機會帶小威特四處游歷,增長見識。

只要一有時間,威特先生就會帶著小威特出門,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植物園、動物園、工廠、礦山……只要是威特先生去的地方,就一定會出現小威特的身影。

等到小威特3歲的時候,威特先生就開始帶他去各個地方旅行,到5歲的時候,小威特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德國所有的大城市。他們一起登山,游覽名勝,尋找古跡,憑吊古戰場。威特先生給兒子講述沿途的風景,講述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并鼓勵兒子將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寫在信里,寄給媽媽和朋友。

在威特先生的精心培養下,小威特在八九歲的時候已經掌握了6門不同的語言,而且有著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最令人驚訝的是,年僅9歲的小威特收到了萊比錫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不到14歲就順利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剛滿16歲就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并成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這個小威特就是19世紀德國的著名天才卡爾·威特先生,曾發表過《但丁的誤解》一書,是學術界研究但丁的權威。人們將他譽為天才,可誰又知道,取得這樣驚人成就的他不僅不曾擁有高超的天賦,反而還曾被斷定為“低能兒”。

威特父子的故事讓劉先生深感震撼,他決定效仿威特先生,多帶笑笑親近大自然,讓自由的空氣幫助笑笑驅散心中的陰霾。自此之后,劉先生每個周末都會帶著笑笑出門,或者去爬山,或者去植物園,漸漸地,笑笑有了笑容,也會主動詢問爸爸路上見到的植物、動物都是些什么。現在,笑笑已經比過去開朗了許多,在班級里也有了新的朋友。

西方的一些教育專家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在大自然懷抱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要比那些很少接觸大自然的孩子擁有更豐富的個性和更敏銳的觸覺,同時也更具創造力。如果一個孩子的生活環境非常單調,并且在童年時期很少接觸大自然,那么他的個性就會受到壓抑,容易變得郁郁寡歡,交際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抑郁、自閉等心理疾病。

就孩子的天性來說,他們都是親近自然的,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對于孩子來說,都有著天然的親切感和吸引力。大自然就好像是一本無字書,雖然沒有文字,卻飽含著最豐富的知識和最精彩的故事。所以,想要讓孩子茁壯成長,家長就不能總是把孩子圈在家里,而是應該帶他們多多親近自然,感受自由的空氣,尋找并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調動孩子多重感官,親近自然,更要了解自然

家長想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就不能只是走馬觀花,而是應該幫助孩子調動各種感官,和他們一起去體驗自然、發現自然,尋找大自然中一切有意思的東西。比如翠綠的草葉,繽紛的花朵;青草、泥土的味道,花朵、果實的芬芳;粗糙的樹皮,棱角分明的石塊……這一切都是獨屬于大自然的美好。這樣的感受和體驗不僅有助于孩子感官的發展,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學會從多個方面去觀察、體驗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為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尋找并觀察一種昆蟲,并向孩子介紹這種昆蟲的習性、特點等。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昆蟲的標本,甚至是“收養”一只小寵物,比如蝌蚪或者蝸牛,讓孩子觀察了解并總結它們的生活習性。

多給孩子講述關于大自然的故事和知識

在投入大自然懷抱的同時,家長不妨多給孩子普及一些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和故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情感,讓孩子學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當孩子能夠對大自然產生親切感和歸屬感的時候,自然就能體會到大自然的崇高和魅力了,這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切記不要急于求成,違背原本的初衷

我們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讓孩子能夠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自在地成長,而不是要去強迫孩子學會某種技能或知識。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帶孩子親近自然不是一種教育方法,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家長與孩子一同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并提升自我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在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懂得拋棄功利心,不要急于求成,違背了原本的初衷。

拼裝積木,動手又動腦

和其他同齡的男孩不一樣,李旸是個不喜歡熱鬧,也不喜歡成群結隊出去玩耍的孩子,在課余時間,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擺弄他的寶貝——積木。

李旸喜歡的積木可不是那種傳統的普通木質積木,他喜歡的是動手又動腦的益智拼裝積木,這種積木比普通的木質積木要復雜得多,也更具有可玩性。一個稍大些的拼裝積木,其部件就有上千個,且都大同小異,即便是拼裝的熟手,不仔細分辨,也是很難把這種積木拼裝好的。

李旸第一次接觸到這種益智拼裝積木是在5歲的時候,他到一個小伙伴家里玩耍,那個小伙伴的親戚送了他一盒這樣的拼裝積木,李旸立刻就愛上了這件小玩具,回家之后就告訴媽媽,他也想要一個那樣的積木。

剛開始,媽媽還不是很明白兒子的意思,以為他想要的就是那種普通的木質積木,覺得那都是小孩子玩的東西,沒什么意義,也就沒有去理會。直到幾天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旸看到電視里正在介紹這種益智拼裝積木,便連忙指給媽媽看,這時媽媽才明白兒子想要的積木究竟是什么樣子。仔細看了介紹之后,媽媽覺得這種玩具對開發孩子的智力很有幫助,于是立即下單給李旸買了兩盒。

平時李旸其實并不熱愛做手工,也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媽媽一度為此感到非常擔心,覺得兒子興趣愛好太少。但有了益智拼裝積木之后,李旸的興趣和熱情頓時就被激發出來了,十幾塊大小不一的組件,在李旸手里來回翻轉,不到半小時就拼裝成了一個漂亮的立體小玩具。

之后,李旸的媽媽又陸陸續續給李旸買過許多的拼裝積木,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小積木的部件只有十幾塊,大積木的部件多達上千塊,圖形也是千變萬化,李旸都一一組裝了起來。在校慶活動上,李旸組裝的一個大型積木還被展覽了出來,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贊譽。

李旸說:“平時我沒有什么其他愛好,就喜歡鼓搗這些小玩意兒。每次親手組裝好一個玩具,看著它們在我的書桌上,我都特別有成就感。”

如今,李旸媽媽還送李旸參加了少年宮新開的拼裝玩具課程,在這里,李旸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拼裝了許多更大型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李旸不僅增強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還在與小伙伴們進行交流、探討和協作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了自己的交際能力。

說起拼裝積木,大部分家長的認識或許都還停留在傳統的木質積木上,覺得這玩意兒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但事實上,現在很多的益智積木和過去的傳統積木已經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種全新的、更具技術含量的玩具,結合了積木與拼圖的雙重功能,有些較大并且較復雜的拼裝積木,即便是大人也未必能夠順利完成。

想要成為一個拼裝高手,首先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與專注力,不能三心二意。一個益智積木,每個部分都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在拼裝時需要一氣呵成,如果中間停下,很有可能就會忘記之前拼裝好的部分。此外,除了耐性和專注力之外,還必須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要能夠在拼裝時看懂平面上繪制的立體形象,然后進行手腦協作,這樣才能處理好每一個細節,完成積木的拼裝。

可見,培養孩子對益智拼裝積木的興趣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大有好處的。尤其是那些像李旸一樣不喜歡熱鬧、不擅長交際的孩子,培養他們對拼裝積木的興趣,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還能幫助他們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從而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

對于啟蒙期的孩子來說,拼裝積木對右腦的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并能有效地訓練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在拼裝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那么,家長該如何為孩子選擇一款適合的拼裝積木呢?

選擇拼裝積木,質量是關鍵

給孩子選擇玩具,首要應該考慮的就是質量問題,孩子是非常脆弱的,玩具又是他們經常會接觸的東西,如果質量不過關,就很容易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所以在給孩子選擇拼裝積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積木的質量,家長應當選擇做工精細、環保安全、有國標認證標志的玩具,絕對不能貪便宜而因小失大。

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拼裝積木

益智拼裝積木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不同類型的積木玩具,不管是從材質還是玩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不同類型的積木玩具,能夠帶給孩子的好處與功效也有著不同的偏重。

常見的比如金屬磁力球搭建積木,可以利用小球之間的磁力,把小球一個個連接起來,創造出多種不同的形狀,這對鍛煉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是非常有效的,能夠讓孩子充分認識到空間與部分之間的聯系,懂得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轉換。而拼插構建模型類的積木則能讓孩子在設計和構建玩具造型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考慮玩具的功效之外,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拼裝積木時,也要考慮到這款拼裝積木的復雜程度。通常來說,孩子年齡越小,為他選擇的拼裝積木難度就應該越低,否則很可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會玩才叫好

今年六歲的郭子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不僅能把唐詩宋詞倒背如流,還能隨口說出流利的英文句子,此外,他還會彈鋼琴、跳街舞、寫大字,就連珠算都十分厲害,還在市里的小學組比賽中獲過獎呢!

人人都說郭子聰明機智,可誰又能知道,為了這些“成就”,郭子到底失去了什么。從年幼時候,為了讓郭子成才,郭子的父母就已經為他制訂好了一套嚴苛的“成才訓練計劃”,把每天的時間都給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對郭子來說,從他有記憶的時候開始,他的生活中就沒有“玩耍娛樂”,每天不是做不完的習題,背不完的詩歌單詞,就是各種各樣的才藝培訓,彈鋼琴、跳街舞、寫大字……

每次郭子對父母說,想和小伙伴出去玩,父母就會告訴他“等做完這套題就能出去啦”,或者“等把這首曲子練會了就讓你去玩”。但事實上呢,每次任務完成了,也到了該睡覺的時候,第二天又有新的任務要完成。在郭子的記憶里,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這種事情,大概只會出現在夢里。

也正因為如此,郭子雖然“美名遠播”,卻連能一起玩耍的朋友都沒有。一方面是他根本沒有時間可以和朋友出去玩;另一方面則是他和同齡的孩子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大家湊在一起討論的動畫片他從來沒看過,大家湊在一塊說的抓蛐蛐兒、釣魚的趣事兒,他也壓根兒沒有過任何體驗……

究竟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呢?對于這個問題,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至少有幾點是所有教育專家都公認的,那就是真正理想的教育必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成長中能夠保持善良的特性和對世界的信任,并充分開發孩子的潛能。

郭子的父母對郭子的教育并不成功,不可否認,郭子是個好學生,有著豐富的知識,但他同時也丟失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童年的樂趣、對世界的熱情,以及珍貴的友誼。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就不再玩玩具,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打鬧,不看動畫片,不去游樂場……每天都把時間花費在看書學習,認生字、算算術,足不出戶,一心奔著考個好大學。對孩子來說,這樣真的好嗎?當孩子缺失了童年,早早就丟掉對世界的好奇與童稚時,他的人生又有何樂趣可言呢?

有些教育學家認為,中國的孩子壓力特別大,當同齡的外國孩子享受著陽光與綠草,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嬉戲時,中國的孩子卻被父母禁錮在各種學習班和培訓班里;當同齡的外國孩子還在笑鬧涂鴉,動手制作自己感興趣的小模型時,中國的孩子卻已經背上沉重的書包,淹沒在可怕的題海之中……

學習本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可沉重的壓力卻讓孩子在提起“學習”二字時,想到的只有老師憤怒的臉,學校繁重的作業,父母嚴厲的責罵以及補習班緊張的氣氛。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怎么可能真心地喜歡上學習這件事呢?但如果在學習時,孩子體會到的是快樂,那么即便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孩子也會真正愛上學習,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孩童與成年人畢竟是不一樣的,成年人會為了一些具體的目標去忍受學習的枯燥和艱辛,但孩童卻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遠遠沒有成年人那樣明確的目標性和功利心。所以,小孩子的學習,就該有小孩子的方式,只有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才能讓孩子喜歡學習,愿意學習,從而真正愛上學習。

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特性,比如有的孩子喜好安靜,有的孩子擅長交際,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有的孩子天生鬧騰……這些天生的特性其實并沒有好壞之說,每一種特性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在接受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進行發展。如果強行扭轉和壓制,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痛苦,反而得不償失。就好像一個孩子如果是左撇子,那么父母應該做的是在接受孩子使用左手的情況下,教會孩子同時使用右手,而不是非要扭轉、壓制孩子,不讓他使用左手。

寓教于樂,勞逸結合,讓孩子會學更會玩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年紀越小的孩子往往就越是貪玩,也越是缺乏自律性。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玩耍,同時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既不能過分約束孩子,也不應矯枉過正,對孩子放任自流。

最理想的教育絕不是強迫孩子變得“多才多藝”,但也不是讓孩子隨心所欲,毫無節制地瘋玩。在早期教育中,我們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并且愛上學習。

循序漸進,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性,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循序漸進,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產生恐懼和厭惡。

通常來說,孩子往往都比較喜歡形象的東西,比如有色彩的東西就比沒有色彩的東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圖片就比文字更能讓孩子喜歡。針對這一特點,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不妨試著投其所好。比如相比全是文字的世界名著來說,插圖注音版的童話書顯然更適合用來教育年幼的孩子。

在玩樂中教會孩子獨立思考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陳鑫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在學習方面更是擅長舉一反三,而這都得益于陳鑫媽媽平時對他的教育。

和其他家長不同,比起逼迫孩子去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陳鑫媽媽更重視培養陳鑫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其他家長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通常就是按照故事書逐字逐句地把內容給孩子念一遍,但陳鑫媽媽不同,她在給陳鑫講故事的時候,比起故事內容本身,更注意引導陳鑫進行獨立思考。

比如有一次,陳鑫媽媽給陳鑫講著名的童話故事《灰姑娘》,故事講完之后,陳鑫媽媽便問陳鑫:“要是灰姑娘沒能在12點之前坐上南瓜馬車的話,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

陳鑫回想了一下故事情節,回答道:“她會變回以前臟兮兮的樣子,穿著舊的衣服唄。”

陳鑫媽媽點點頭:“是啊,要是在別人面前變成了這個樣子,那可真是糟糕透頂了。所以說,守時真的很重要,和別人約定好什么時間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到。”

陳鑫趕緊接著說道:“還有,不能在別人面前穿臟衣服,要愛干凈,不然大家都不會喜歡我!”

陳鑫媽媽笑道:“說得對,小鑫很聰明。那么我們再來想一想,為了讓灰姑娘能夠去參加舞會,除了仙女之外,還有誰幫助了她呢?”

陳鑫仔細想了想,回答道:“嗯,還有小老鼠、南瓜,還有那只狗!”

陳鑫媽媽說道:“對,因為有了這些小伙伴的幫助,灰姑娘才能順利參加舞會,最后和王子走到一起。從這里,小鑫可以學到什么呢?”

陳鑫答道:“每個人都離不開朋友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去幫助別人。”

如果過分束縛了孩子的天性,將孩子局限在做題和考試中,就會讓孩子變得思維僵化,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如果希望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獨立的思想,不隨波逐流,那么首先我們就要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懂得自己去思考、探索,尋求答案,而不是習慣依靠別人或書本來給出說法。

通常來說,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和玩游戲,尤其是剛進入啟蒙期的低年級孩子,他們還無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和嚴肅的理論,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反而可能讓他們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與其對孩子說些大道理,家長不妨試著引導孩子在玩樂中學會獨立思考,幫助孩子把大腦運轉起來。

那么,在玩樂中,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思考些什么,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呢?

思考事物形成的內因

不管是聽故事還是玩游戲,我們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系列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為什么不倒翁不會倒下,為什么陀螺會旋轉,為什么木頭可以漂浮在水上……當孩子懂得從玩樂中發現問題,并在探索中尋找答案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學會了獨立思考。

就像陳鑫媽媽,她在給陳鑫講《灰姑娘》的故事時,不僅只是把故事講完,而且不斷地引導著陳鑫去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在講故事的同時讓陳鑫通過自己的思考明白了很多道理,這比直接把刻板的道理和知識灌輸到孩子的腦海中要有效得多。

從玩樂中找到映射現實的道理

不管是故事還是游戲,最重要的不是故事或游戲的內容,而是在聽故事和玩游戲的過程中,所能引起我們對現實的思考和感悟。

就像人們說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是同樣的一個故事,不同的人從中都能找到不同的道理和感受,不同的人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其中并不存在一個“標準答案”。所以,家長應該做的,不是告訴孩子從這個故事中你應該明白什么道理,而是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找尋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玩游戲同樣如此,在游戲的過程中,值得思考的東西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單人游戲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思索如何能把游戲做得更好,除了這一種方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通關;而在多人游戲中,則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與人團結協作時存在的種種問題。

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從孩子學會說話的那一刻開始,家長就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即便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還未成熟,對世界的認知也有諸多的偏差,他們所提出的意見或許無法給家長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但家長也不能剝奪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更不能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頭上,強迫孩子無理由地接受家長的思想。

在玩樂的過程中,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便這些想法或許并不符合家長的期望,家長也應該給予足夠的耐心去引導他們,而不是直接給予否定和批評。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如果家長總是否定孩子,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怯懦膽小,不再敢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失去自己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登封市| 章丘市| 平遥县| 拜泉县| 本溪市| 丽水市| 新安县| 洞口县| 佛教| 漯河市| 乐平市| 洮南市| 静乐县| 彭阳县| 田东县| 襄城县| 隆德县| 虹口区| 五寨县| 普兰县| 金堂县| 广德县| 清徐县| 额尔古纳市| 新绛县| 永福县| 蓬莱市| 疏勒县| 克什克腾旗| 丹东市| 泉州市| 合阳县| 崇仁县| 三台县| 曲松县| 平谷区| 抚州市| 兴业县| 信丰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