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親密關系和信任

即使在規則非常清晰的情況下,我們的個人偏好仍會影響我們決定何時及怎樣建立一段良好的關系,抑或暫時回避建立關系。大部分人是知道并能夠遵守基本的社交規則的,但人們仍不免會有各自的選擇或者偏好:一個愿意與他人共處或者擅于社交的人,更愿意去肯定別人的表達;一個有很強控制欲的人,總會與他人競爭,在所有關系中都想保持勝人一籌的姿態;喜歡特立獨行的人則會干脆避開幫助他人的情境。然而,這些形色各異的行為并不會打破文化規則。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這些規則左右著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是我們建立、深化以及檢驗人際關系的基石。當處在一段疏遠的、人情味較淡的關系中時,我們只能彰顯自己有限的價值,而在親密的朋友關系或者配偶關系中,我們會想要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期待對方聆聽并表達認同,從而體現巨大的自我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建立各種親密關系就是為了創造能夠提升我們自尊感的情境,彰顯更大的自我價值,同時得到他人的接納和認可。

當要試探一段關系時,我們往往會高調地彰顯自己的價值,觀察對方的反應是否如我們所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都會以高姿態來介紹自己(“你好,我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沙因教授……”),或者透露一些私人的或重要的信息(“我今天真的感覺很不好……”或者“我剛剛從心理醫生那里回來……”),然后觀察對方是否對我們所言表示理解、同情與認同——這種認同往往會使對方也給我們透露他更為私人的事情。經過反反復復的這類試探與回應,最終,我們所說的親密關系才會建立。

信任一個人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選擇“暴露”自己任何的想法、感受或者意愿,而對方都不會小看我們,不會讓我們難堪或者打擊我們表現出的自信。讓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日常對話中這樣的互動是如何進行的。我講話時,你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而是和另外一個人竊竊私語,或者恰好眼睛瞄向另一個對你感興趣的人;你打哈欠,用“這個我已經知道了”來打斷我,或者言語表現得很不耐煩——這些行為都會干擾人際關系的建立,會使我感到丟了面子,從而引發尷尬。如此一來,我就會認為你很粗魯,不值得交往,日后也會盡量回避你。倘若換成另一種方式,你全神貫注地聆聽,并表示非常感興趣,你就可以和我建立互信關系——當你日后想表達什么的時候,也可以期待我會全神貫注地聆聽作為回報。

當想強化或者弱化一段關系時,我們就會基于已經學到的知識和過往的經驗來和對方進行互動。如果和某人在一起時總是感到不公平,我們就會為了避免不適感而遠離他,并放棄這段關系。如果是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不得不與這樣的人相處,我們就可以遵從文化中的另一些規則表現得彬彬有禮,敬而遠之。我們都早已諳熟如何向對方傳遞若即若離的信號,更知道如何給出希望拉近關系的暗示。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公平對等準則都掌控著我們對這段關系的感受,影響著我們想要交往的深度。

我們可以將人際交往的深度定義為敢于展示自己并獲得他人對我們自身價值認可的程度。如此說來,信任意味著我們在關系中可以保有自尊。在與他人深度交往時,我們無法忍受他人利用、忽視或小看我們,或者以其他方式讓我們感到自己不被認可。

當交談情境對自己而言不公平的時候,我們會感到被冒犯了。在通常情況下,那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價值沒有獲得認可,對方并不了解我們的情況或者意識不到我們之間的溝通有多重要(如同我們認為的那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會小心謹慎地結交新朋友,極其關注雙方的互動方式,不斷確認其是否遵循了禮尚往來與公平對等的原則。社會交往中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保持彬彬有禮的姿態,這也是國際性外交事務都非常注重禮儀的原因,因為各國都承受不起任何可能冒犯彼此的風險——社交禮儀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然而,在有些情境中,人際交往則需遵從不同的規則。如果我遇到了一位老同事,但是因不記得他了而對他非常客氣,他便可能因為我不記得他而生氣,我則會因健忘而感到很尷尬。當為他人提供幫助后,我們會期待對方有所回饋:要么是接受了我們的幫助,在事后恰當地表達了感激之情;要么是雖拒絕了我們的好意,但立即表達了謝意。如果對方不聲不響地走開,就會令人感覺很不好。反之,當他人幫我們忙時,我們就該要么滿懷感激地接受,要么立刻拒絕并禮貌地表達感謝,同時給出恰當的解釋。無論是在上述哪種情形中,對于他人提供幫助的意愿,(潛在)受助者都要立刻做出回應。我們早已對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該如何進行判斷并該做出哪些恰當的反應了然于胸:當老板要幫助我時(尤其是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即使不需要,我都得先接受,而如果是在酒吧遇到老板,他隨口說愿意幫忙,我便可以輕松地拒絕,同時表達謝意。這一點在日本文化中能夠得到更有力的證明。在日本企業中,下屬往往只是在和老板外出喝酒時才會對老板或者同事表達一些有可能令他們尷尬的真實想法,而如果在工作場所或者清醒的狀態下說出同樣的話,則會讓老板或者同事感到顏面盡失。

追根溯源,信任關乎兩個社會經濟學元素。信任他人意味著:①在和另一個人交往的過程中,對方總是能夠全面理解和接受我對自身的價值認定;②對方不會利用我,更不會利用我袒露的關于自身弱點的信息。在任一特定關系中,關系的親密程度反映的是雙方在彼此袒露心扉的過程中逐漸確認的可以信任對方的程度。雙方的試探過程會一直持續,直到關系中的一方或雙方感到袒露更多可能會引發誤會和排斥,那時,探索便會停留在那個程度上。如果關系中的任意一方利用對方袒露的信息使其陷入尷尬的狀態或者讓自己獲利,就會損害彼此的信任,讓雙方的溝通恢復到之前的表面化層面,嚴重時還會導致關系破裂。

例如,我曾經和某人有著非常深層次的私人交往,有一天我聽到這個人用充滿貶損的口吻向他人講述我的事情,我從此再也無法和他維持多年經營起來的親密關系。類似地,某家咨詢公司曾經成功地為一所學校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但后期沒有續約,其原因是該學校的一位老師無意間聽到咨詢師對另一個人說道:“這個學校的項目很有意思,但是那里的老師實在是太笨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余江县| 高陵县| 云和县| 钟山县| 永平县| 博湖县| 江油市| 林周县| 桐梓县| 泾川县| 和硕县| 门源| 白玉县| 阳西县| 怀化市| 杭锦旗| 黎城县| 天台县| 克拉玛依市| 弥勒县| 建昌县| 松阳县| 邻水| 会宁县| 金湖县| 芦溪县| 临泉县| 黔江区| 西昌市| 鄂州市| 阆中市| 罗山县| 郑州市| 阿坝县| 嘉定区| 沁水县| 通山县| 平和县| 志丹县|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