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已經(jīng)在水閣中,正看著周懷政烹茶,見眾人來了,就招呼他們坐下。
呂蒙正看著手中的茶盞,只見茶湯上一層碧色煙樹山水,漸漸洇入茶中,不由得贊道:“懷政這烹茶的手藝越發(fā)好了,這茶,水好,景也好。”
周懷政欠身行禮:“多謝老相公夸獎?!?
趙恒笑道:“既品了朕的茶,便替朕想想。昨日皇后帶著玄祐來見朕,說玄祐該發(fā)蒙了。朕想著這是大事,因此想請教老相公。”
呂蒙正笑呵呵地道:“這是好事,大家都商議一下?”
眾人俱是人精,聽著皇帝只字不提太子之事,但卻又鄭重其事地為皇子請?zhí)?,顯是看重之意。等諸人走了,皇帝又留下呂蒙正,嘆道:“想當(dāng)年先皇也曾對朕說,他先是有意于楚王,后來又定了許王,此后幾年才擇定了朕,又冷眼觀察了好幾年,甚至有時故意冷落朕、考驗朕,最終,才把這皇儲之位交付于朕。這固然是為社稷選定可托付天下之人,也是愛護(hù)朕,使朕免遭楚王、許王之厄。如今,朕膝下只有玄祐一個兒子,既嫡且長,立不立太子,結(jié)果都是一樣。但若早定儲君,其身邊會多一群利害相關(guān)的人,倘有小人覬覦,引他上邪道,反而不好。便如當(dāng)年唐太宗的太子承乾,早在幼年就被立為太子,之后便有無數(shù)投機(jī)之人圍在他的身邊,用種種歪門邪道,投其所好,終于將他引上邪路,以至于誤了一生?!?
呂蒙正聽了,明白皇帝的意思,就道:“官家說的是正理,老臣自當(dāng)為官家平息物議?!?
但皇帝沒說出來,以及大家心照不宣的心思,還是皇帝如今還年輕,皇子還小,將來的變數(shù)太大。正如皇帝說的,如果將來沒有變數(shù),這是皇帝唯一的兒子,既嫡且長,于玄祐來說,并沒有什么值得一定要去爭取的。但如若將來有了變化,有這一個太子名分在,反而麻煩。
次日便下旨,封皇次子玄祐為信國公,擇良師為信國公啟蒙教學(xué)。
皇后郭熙接旨謝恩后,站了起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侍女燕兒恨恨地道:“圣人,此事必是翠華殿作祟!”
郭熙知道她說的是劉娥,又嘆了一口氣:“此事是我思慮不周了,沒能把那些老臣說動。官家的性子我知道,像呂蒙正、寇準(zhǔn)這樣有分量的人,若是肯為我兒說話,說不定當(dāng)朝便把事情定下來了。若是猶豫片刻,回了后宮被枕頭風(fēng)一吹,事情便難辦了?!?
燕兒頓足道:“偏是這些人老奸巨猾,斷不肯給人個準(zhǔn)信兒。”
郭熙冷笑:“這些人若是一問便準(zhǔn),也坐不到今日的位置來。”
她面上不顯,心里已經(jīng)是氣得顫抖,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說:以后的日子長著呢!玄祐如今是嫡長子,只要我細(xì)心教養(yǎng),將來必是眾望所歸。劉娥便是作祟得一時,哪能次次得逞。
過了足足半個時辰,郭熙平復(fù)下心情來,才有心籌劃后續(xù)之事。
王欽若謀求參知政事一職的努力遭受了挫折,雖然他在三司任上成績顯著,但要讓他入內(nèi)閣的事,還是被其他閣臣集體反對了。
劉娥聽到消息的時候,已經(jīng)是王欽若決定接下來集中精力去修書了,不只是修一些鏡鑒,實要做成一本前無古人的大書。
陳大車說:“我聽說他們雄心勃勃得很,要修一千卷呢。”
楊媛?lián)u頭:“聽說這王欽若頗有才干,不想大好年華不去做事,倒去修書,這要修到哪年哪月,可不是糊涂了。”
陳大車反駁道:“修史制書,是流芳千古的事,最有意義不過了,怎么是糊涂了?”
劉娥遷宮之后,也曾請陳大車搬來,但陳大車卻拒絕了,說雖然新宮殿更氣派,但舊宮院離膳房與書閣更近。
劉娥曾經(jīng)為此疑惑過:“離書閣更近也罷了,離膳房更近,卻是為何?”各宮妃都有小廚房,有什么愛吃的只管在自己宮里做便罷了。
陳大車卻道:“小廚房有小廚房的好,但膳房種類更多,食材更多,可探究的更多。”
劉娥便想起趙恒說過的一件令他耿耿于懷的事:劉娥進(jìn)宮的時候,趙恒原以為一應(yīng)事務(wù)都已經(jīng)給梧桐院安排了最好的,但沒想到,陳大車進(jìn)宮不到半個月,就挖出了膳房做蜀菜最好的廚子,更有一應(yīng)吃的玩的,梧桐院硬是讓陳大車給比下去了,害得趙恒不得不去陳大車處,用了若干條件,才將她那廚子與擺件給換走。
想到這里,劉娥不由得笑了,道:“媛妹說得對,大車說得也對。王欽若有才干,是該去做事的。官家曾經(jīng)提出,想讓他入內(nèi)閣任參知政事,可惜宰相們不肯。他心里清楚,若是只做事,做得再好,恐怕也僅止于此了。”
陳大車搖頭:“可惜啊。大宋一統(tǒng),地?zé)o分南北,均是我大宋臣民??沙蒙系男栃栔T公,為天下望,卻畫地為牢,執(zhí)著成見,排斥南方人,真是枉負(fù)我當(dāng)年對他們的敬仰。”
劉娥道:“知見為障,成見如山。人之所以有成見,是因為成見讓他們覺得安全,可以明白地區(qū)分?jǐn)秤眩梢匝杆俚貨Q定進(jìn)退。世上許多的規(guī)則都是人定的,而愿意去制定或者遵守的人,只不過是覺得這樣更方便而已。所以,有能力的人是可以改變規(guī)則的。便如這王欽若,北邊的大臣們占據(jù)了名分大義,他想改變仕途命運,只能以修史來揚名?!?
陳大車聽了這話,頓時明白,道:“正是,等書修好之日,自然就是他入閣拜相之時?!?
楊媛沒聽懂,只急道:“朝堂上的事與咱們何干,姐姐凈說些不相干的事做什么。”
劉娥笑道:“那媛妹要我說什么?”
楊媛就道:“姐姐什么時候封妃啊?我就不信,姐姐會永遠(yuǎn)居于這九嬪的位分。”
劉娥與陳大車相視一笑。
陳大車道:“有唐一代近三百年,科舉取士不過六千多人,可先帝在位二十一年,科舉取士就逾萬人,這何嘗不是侵占朝堂大臣們蔭封故舊的利益?可此事于天下有重大貢獻(xiàn),自然得到士子們的擁戴?!?
趙恒走了進(jìn)來,正好聽到最后一句話,哈哈大笑:“哦,我一進(jìn)來,就聽到你們在奉承我,可是知道我要過來,故意說給我聽的?”
陳大車白了他一眼:“我正與劉姐姐閑聊,誰知道你來了。我要說官家好話也當(dāng)面說,何必背后說。”
趙恒就道:“那你說說看,士子們?yōu)楹螕泶鳎俊?
陳大車家里出了太多讀書人,她也不說虛的,很直白地道:“那自然是有好處啊。一登龍門身價百倍,車馬任坐,華堂任住,良田任得,高門爭著嫁女,這世間有什么能比讀書做官更劃算的呢!”
趙恒聽了這話,忽然怔住了。眾人不解,就看他呆立了好一會兒,而后擊掌叫好:“你這話說得好,我要寫下來?!?
他說著就疾步到了書案邊,奮筆疾書。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雪白的澄心堂紙,飛墨走筆,濃濃地落在“讀”字的最后一點上。趙恒提起筆,端詳了一下,笑問身邊的劉娥:“我這首《勵學(xué)篇》如何?”
劉娥念了一遍,笑吟吟地道:“大白話大俗話,卻是非天子不能言此的大老實話?!?
趙恒大笑擲筆道:“不錯,我這是寫給不讀書的人看的,正是要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要讓不讀書的人聽了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覺得讀書是件好事,大大的好事。人人都要爭著去讀書,這樣,天下才會有更多的讀書人來為我所用?!?
劉娥微笑。她可以預(yù)見,郭熙看到這樣的詩篇時,會說什么樣的話: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恐怕會令皇后娘娘在瞠目結(jié)舌之余,言不由衷地說上一番自認(rèn)愚昧不能解圣意高遠(yuǎn)的雅話。
官話套話雅話,且讓朝堂上夫子們說去罷,獨有天子才敢說這樣的大白話大俗話,也是大實在話。昔年漢高祖劉邦下求賢詔:“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碧铺谡f:“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其中種種,皆是一理。當(dāng)今天子這首《勵學(xué)篇》,便是將天下人心中所欲一網(wǎng)打盡地端上來,教天下人都入了這彀中,除此也無處可去了。
推行的新政大見成效,趙恒心中滿意,便有心將科舉再行擴(kuò)大。中原百年戰(zhàn)亂,因此重武輕文,國家百廢待興,自然是誘使更多的人來投入科舉之中,也只有實實在在的好處擺在眼前,天下人才會入此彀中。
轉(zhuǎn)眼間,趙恒登基已經(jīng)有五個年頭了。這五年來,蜀中的動亂早已經(jīng)平定,遼國數(shù)次小規(guī)模的侵?jǐn)_邊境也都被打退,四海升平之余,趙恒下旨令各地開渠治河,免賦稅開荒田,收集各地農(nóng)桑秘方由戶部頒行天下。此時秋收已過,各地均傳來佳音,今年稻粟、桑麻、茶豆等都獲得了遠(yuǎn)勝以往的大豐收。更喜今年開科取士,取中之人的文章才華又遠(yuǎn)勝前幾年的舉子。因此趙恒甚是高興,接受了百官建議,下旨今年的重陽節(jié)與文武眾臣、皇室宗親在瓊林苑舉行盛宴,普天同慶,與民同樂。
整個大宴,內(nèi)宮之中便是由皇后主持。郭熙自一個月前起,便早早地開始準(zhǔn)備了,安排歌舞酒宴、雜耍百戲、所有服制、慶賀禮儀等等,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墒窃谒男睦铮@一個重陽節(jié),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雖然趙恒通過水閣品茗,通過呂蒙正對群臣暗示不急著立太子的心思,但是郭熙卻不是這么想的,尤其是在聽到楊媛已經(jīng)懷孕的消息時,她更是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危機(jī)意識,甚至勝過了她對劉娥的嫉妒之意。
如今對于她來說,楊媛是一種更危險的存在,畢竟她自信至今為止,與劉娥并沒有發(fā)生矛盾,哪怕在封妃這件事上,她也是持積極贊成的態(tài)度。封妃不成,要怪只能怪朝臣反對,只能怪劉娥自己出身太低,底氣不足。
但是楊媛卻不一樣。這時候郭熙不得不后悔自己當(dāng)時畢竟還年輕,做事不夠妥帖,將楊媛安置到玉錦軒這樣的地方。只要對方有心打聽,就能推測出自己背后的目的,就足以讓她視自己為敵。且楊媛背后還有李太后助力,如今且還得寵,行事比劉娥囂張得多。這些年來,總是楊媛在屢屢挑戰(zhàn)皇后的權(quán)威,很明顯,楊媛想透了當(dāng)年的事,而且記恨著。
的確,在宮中人看來,劉娥每有封賞升遷,楊媛就會跟著封賞升遷,劉娥成了修儀,楊媛就成了婕妤。劉娥年紀(jì)偏大,雖然得寵,但畢竟不如楊媛年輕。如今楊媛更懷了身孕,她若生下皇子,蓋過劉娥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郭熙又想,或許這不是件壞事:楊媛有了孩子,自然會有更大的野心。劉娥沒有孩子,要是官家因為楊媛的孩子而不常去她那里了,她能不著急?兩人相爭,自己這個皇后,才是坐山觀虎斗。
自去年玄祐開蒙讀書以來,郭熙每天都要過問功課,這一年下來,卻是遺憾地發(fā)現(xiàn),玄祐天資平庸。任憑名師輔佐,任憑郭熙嚴(yán)厲督導(dǎo),玄祐不但沒有多少進(jìn)步,反而犯下個膽小的毛病來。現(xiàn)在年歲尚小倒也罷了,再過得幾年,若是楊氏、劉氏這等寵妃生下幾個聰明伶俐的皇子來,到時候趙恒疼愛幼子,未必不起爭儲之事。倒不如趁現(xiàn)在以玄祐無可爭議的皇帝獨子身份,名正言順地先立他為太子,大位早定,方可放心。
因此這一次的重陽盛宴,不但是君臣同慶的日子,對于郭熙來說,更是重要的時刻。她早已令人擬了幾個宴會上必用到的應(yīng)景之題,做了幾首文筆淺近又含意清新深遠(yuǎn)的詩賦,叫玄祐這幾天日夜背熟,到時候在宴會上賦詩,必將贏得舉座的贊嘆擁戴。朝中眾臣再推波助瀾,若在重陽宴上能得趙恒一句金口,立玄祐為皇太子,則大事定矣!
對于趙恒來說,楊媛懷孕,他固然欣喜,但是于感情上,他其實已經(jīng)沒有什么精力了。
那些小姑娘的確可人,但也僅僅是可人罷了。他已經(jīng)不是十五歲的輕狂少年,用畢生所有的熱情去追逐一段感情。劉娥遇上他的時候,是他一生最風(fēng)花雪月的時光,而這種愛又被阻擋,讓他感覺到了痛苦與渴望。他在這場感情中經(jīng)歷的酸甜苦辣太多,以至于他的心完全沒有空地再去與其他女人糾纏。當(dāng)他成為皇帝的時候,也沒有可能和任何女人產(chǎn)生與劉娥同等烈度的感情了。
年過三十,他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朝政上。他要面對內(nèi)政外交、武備邊戰(zhàn)、糧食稅收、派系之爭……偶爾從朝政中逃出,他也只想在熟悉的懷抱中松口氣,聊聊天,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再去了解另一個女人。
若說一剎那的動心,自然是有過的。就像看到花盛開、聞到酒芬芳、聽到琴瑟聲,那一刻的心是愉悅的。但這種感覺是經(jīng)常會被打斷的,次日一上朝議政,散朝后就想到劉娥身邊休息,至于昨天那個人是誰,他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他能給的就是一些賞賜和夸獎。
或者說,他本能地在切斷更深一層的聯(lián)系。自從他對潘妃的付出和忍讓沒有得到應(yīng)該有的回饋以后,他對感情的付出都很謹(jǐn)慎和吝嗇,他的感情經(jīng)不起再一次被辜負(fù)。
只有在劉娥的身邊,他才是全然放心和安全的。他愛她,她也愛他,這樣就夠了。
李太后的“抱子得子”以及“以子抗子”說法,趙恒聽到了,劉娥也聽到了。從本心來說,劉娥并不想這么功利,有趙恒在,她有完全的自信,他不會變心,他會替她遮風(fēng)擋雨,所以不管是抱子得子,還是以子抗子,她并不是那么急切。
同時劉娥也是希望趙恒有更多的孩子的。午夜夢回,他曾經(jīng)為那些早逝的孩子而偷偷哭泣,他也為劉娥失去的孩子心傷,他也為皇后對玄祐的控制過強(qiáng)而著急,但他卻無可奈何。孩子是皇后所出,做母親的以她自己的方式管教孩子,他不能過于強(qiáng)勢傷了皇后,也沒辦法真的不讓皇后去管教。
他是個溫和柔軟的好丈夫、好父親,他不應(yīng)該只余遺憾。
楊媛懷孕,劉娥有心酸,但更多的是欣慰。楊媛當(dāng)年受過許多的苦,但卻沒有變壞,依舊愿意努力。
劉娥自然是知道,楊媛與她往來,是有攀附之心,但她卻不會因此而拒絕楊媛的到來。楊媛愿意付出善意,她自然也愿意還之以善意。如果趙恒要變心,她擋不住。但她不會“未雨綢繆”地去把所有人都當(dāng)成敵人。
楊媛卻不能不想方設(shè)法地去向劉娥有所表示。或許劉娥并沒有猜忌于她,但她卻不能不多想。剛進(jìn)王府時郭熙對她的做法,著實讓她在此后的宮廷生涯中更加小心戒備,這讓她活得更謹(jǐn)慎,但也活得更長久。
“姐姐,我有些害怕?!睏铈抡f。
劉娥一怔:“你怕什么?”
楊媛沉默良久,才說:“姐姐可還記得咱們有一日在御苑看到戴貴人私自燒紙?我只道姐姐會對此事感興趣,但姐姐只叫人將這件事掩過了,不肯打聽。想來姐姐也是猜到了什么吧?”
劉娥一怔,看著楊媛。事實上那日她們看到之后,她的確有好奇之心,但看楊媛神情卻是急欲向她說什么,她就猜到了些,因此不但不追問,事后也不去打聽,看來今日楊媛終于忍不住要說出來了。
她卻沒有回答,只道:“我聽說戴貴人曾生過三皇子,不幸夭折。那日當(dāng)是她思念孩兒,想來是人家的傷心事?!?
楊媛忍不住冷笑一聲,見室中只有如芝、如蘭隨侍,當(dāng)下就道:“姐姐有所不知,當(dāng)日皇后懷大郎時,官家房內(nèi)并無姬妾,太后恐人說她好嫉,因此才指我入府。誰知道她……”說到這里,楊媛又把到嘴的話咽下了,改口道,“誰知道我也無福,竟住進(jìn)了莊懷皇后昔年住過的玉錦軒,因此數(shù)年不得見官家……”
莊懷皇后便是指前頭的王妃潘氏。楊媛說到這里,雖轉(zhuǎn)了話鋒,但其中內(nèi)情,兩人自然是彼此明白。劉娥聞言,只點了點頭,并不說話。
楊媛頓了頓,又道:“因著大郎自出生就體弱多病,后來又夭折了,太醫(yī)都說是皇后胎里養(yǎng)得不好,用心太過……”她說到“用心太過”四字,又頓了頓,才道,“及至懷了二郎,皇后抬舉戴氏服侍,所以三郎出生,只比二郎小了數(shù)月。后來皇后又有孕,只是她體寒,常年用藥,因此四郎生下來就體弱。及至官家入了東宮,四郎也夭折了,沒過幾天,東宮就有流言,說三郎與大郎、二郎、四郎相克,三郎過于健壯,就是奪了大郎與四郎的氣運——”
劉娥眉頭一挑:“是何人說出這樣的話來?”
楊媛冷笑一聲:“王府、東宮,俱是一人獨大,換了旁人,怎么能讓這些流言飛揚而不被追究?”
劉娥看著楊媛,心中起了驚濤駭浪。之前她雖知此事,但畢竟不欲生事,因此也不去打聽。如今聽到其中竟有內(nèi)情,她本能地不愿相信:楊媛所指,實是太過可怕。
劉娥定下心神,暗想此事關(guān)系重大,豈可輕易聽信人言,楊媛對皇后有怨,萬事往壞處想,也是有的,卻不知后來如何。當(dāng)下就緩緩問道:“后來怎么樣了?”
楊媛輕嘆一聲:“后來有一日,東宮被困,彼時皇后還是太子妃,就把我們都聚在一起,只有二郎和三郎及服侍他們的人不在,太子妃說是不要驚動孩子。不過當(dāng)時太子妃的乳母涂嬤嬤也不在,說是去照顧二郎了。結(jié)果沒過多久,三郎的乳母就跑來說三郎不見了,于是太子妃趕緊派人去找孩子,并叫涂嬤嬤把二郎抱到她的房間去。沒承想,她們找到三郎的時候,他卻已經(jīng)掉進(jìn)水里了!”
劉娥只知那三個孩子夭折,具體經(jīng)過卻是不知。頭一個孩子夭折的時候,趙恒也曾經(jīng)跟她哭過,但后來趙恒入了東宮,她輕易見不著他,便不知其他兩個孩子的情況,當(dāng)下不禁問:“可是已經(jīng)……”
楊媛?lián)u頭:“找到的時候,三郎還是有氣的。戴氏整個人都蒙了,站在那里跟傻子似的回不了神,旁人瞧著,反而是太子妃顯得比她更著急,不停地叫太醫(yī)來。直至太醫(yī)診斷三郎斷氣,太子妃甚至表現(xiàn)得比得知四郎沒救時更傷心,近乎瘋狂,不斷地責(zé)罵太醫(yī),責(zé)罵三郎的乳娘,責(zé)罵涂嬤嬤,甚至還責(zé)怪自己。官家看到她這樣,便反過來安慰她開解她,因此忽視了真正傷心到無法面對的戴氏……”
劉娥聽到這里,反問:“你覺得這件事有蹊蹺?”
楊媛冷笑:“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丝偸窍葠圩约旱暮⒆?,又有誰會在別人的孩子沒了后,哭得比自己孩子沒了更傷心的?雖然她這番做作,讓所有人都覺得責(zé)任不在她,是她對自己太苛責(zé),可他們卻忘記了一件事——”她緩緩地道,“情濫,則近偽!”
這五個字,簡直是在劉娥耳邊炸響,頓時,所有的懷疑都涌上心頭。她看得出郭熙是個極度克制的人,這樣的人,又有什么理由,會在別人的孩子死時,哭得比自己孩子死了還崩潰?
“你既知有偽,為何到今日才說?”劉娥抑制不住憤怒,問楊媛。
楊媛忽然淚下:“姐姐,我拿什么去說?一切不過是我的猜想而已,無憑無據(jù)。那一夜之后,她就是皇后了,戴氏又是她的陪房,便是我為戴氏出頭,戴氏是站在我這邊,還是她那邊?況且滿宮都是她的人,我唯有兩個貼身侍女,其余人,哪里敢用?”
劉娥一時無語,又問:“你為何不告訴官家?”
楊媛反問:“姐姐認(rèn)為那時候的官家是信我,還是信她?”
劉娥氣噎,不能說話。
楊媛長嘆一聲:“無憑無據(jù),我哪里敢開口,因此只能緩緩去查。我是心有不甘,那流言本是底層的愚婦無知傳出,郭熙為何放任其傳揚?可見她是心有猜忌。大郎、四郎接連出事,她豈不遷怒于人?況且居上位者,這種事何必自己親自吩咐,只需微露其意,自有人代她下手。我猜那人,便是她的乳母涂嬤嬤?!?
劉娥問楊媛:“何以見得?”
楊媛道:“那日調(diào)派仆役,俱是涂嬤嬤做主,且也只有涂嬤嬤有時間下手。況且,她入主中宮以后,為何忽然遣涂嬤嬤出宮?必是防人查驗。姐姐,我當(dāng)日是想追查此事,可第二日東宮開禁,官家登基,她入主中宮,我便有再多想法,也不敢有所行動了。姐姐,大勢已去,那時候就算知道其中有什么內(nèi)情,也沒有人會冒著得罪當(dāng)朝皇后的風(fēng)險去說出真相。我更怕我查出了什么以后,沒命活下去。”她停了一下,緩緩道,“我相信戴氏也是有所懷疑的,可是,她只怕更不敢……”
劉娥忽然想起,她們撞見戴氏偷偷在御苑燒紙后,每次見著戴氏,她都如同死灰槁木般的模樣,心中一凜:莫非戴氏當(dāng)真猜到了些什么,卻不敢說出口?也唯有心如死灰,才會讓自己活成那樣吧……
劉娥看著楊媛,問她:“媛妹甘冒風(fēng)險向我說出此事,卻是為何?”
楊媛長嘆一聲,輕輕撫著自己的肚子:“姐姐,我怕。當(dāng)年我還沒見到官家,她就為了防我而如此算計我,再加上三郎之事……”她忽然握住劉娥的手,“姐姐,我和你姐妹情深,這個孩子,是咱們兩個人的孩子。”
劉娥一驚,心中已經(jīng)明白:“媛妹,你別說這樣的話,你才是孩子的母親,我豈能……”
楊媛卻道:“姐姐,孩子多一個娘來疼,難道不好嗎?”
劉娥看著楊媛,見楊媛眼中全是懇求,想到她說的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想到戴貴人如今的狀況,亦知她此刻已如驚弓之鳥,生恐孩子不保,她提出這個建議,也是為了孩子,當(dāng)下心中生起憐惜,握著她的手道:“媛妹,你放心,這個孩子,會是我們的孩子,我會讓你平安生下這個孩子的。”
楊媛哽咽跪下:“既然如此,一切都拜托姐姐了?!?
劉娥急忙扶起楊媛:“媛妹,別這樣,你還懷著孩子呢——”
當(dāng)夜,趙恒走進(jìn)翠華殿時,已經(jīng)知道了這件事,只笑道:“這是好事?!?
他早知劉娥已不能有子,楊媛愿意與劉娥共同擁有這孩子,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劉娥見他出神,道:“官家在想什么?”
趙恒道:“我在想,這一胎是個公主還是個皇子?!?
劉娥笑問:“官家心里想要公主還是皇子?”
趙恒就說:“我心里想要的自然是皇子,若是個公主也好,我還從來沒有過女兒。上一回五弟家的女兒進(jìn)宮,才剛剛兩歲,粉團(tuán)一般,說話就已百伶百俐,莫怪太后愛極了她。我若有一個女兒,想來也是冰雪聰明,姿容美麗,長大之后不知京城里有多少名門公子要為她神魂顛倒?!?
劉娥掩嘴笑:“官家這是尚未有女兒,就想著將來女兒長大出嫁后的模樣了?”
趙恒就嘆息道:“我就是兒女太少了些?!鳖D了一頓,又道:“偏生玄祐的身子骨也弱?!?
劉娥聞言,也不好說什么,只道:“有圣人照顧著呢,官家盡可放心?!?
趙恒搖搖頭:“我就是覺得皇后拘得他太緊了,小小的孩子,不必這般辛苦。只是皇后堅持,我說了她幾次,也是無可奈何。”
劉娥就笑道:“官家這可說好了,媛妹這一胎,不管是男是女,都不要他將來辛苦,只管開開心心就是了。”
趙恒點頭:“是啊,許多道理,等大了再學(xué)也不遲。我還不是到了十五六歲,只知道傻吃傻玩的?!?
劉娥撲哧一笑,兩人四目交纏,頓時又想起當(dāng)年初見之時的場景來。
趙恒就握著她的手輕輕搖晃,道:“小娥,你與我唱一段吧?”
劉娥臉一紅,道:“唱什么?”
趙恒就在她的耳邊低聲道:“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劉娥臉更紅了,啐了他一口,手也輕輕拍打了他一下,道:“好不正經(jīng)的,我那時候什么也不知道,如今想來,真是太愚鈍了……”
趙恒嘻嘻笑著,扭著她一定要唱,纏了半晌,劉娥推開他,坐到一邊,紅著臉只肯唱:“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趙恒知她害羞,卻不肯罷手,拉著她低聲道:“等夜間你在我耳邊,唱給我一個人聽可好?”
劉娥與他扭了半晌只是不肯,誰知到了夜間,他纏綿到一半又要她唱,她只得在枕邊與他低低地唱了,方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