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與百姓生活100問
-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 西南政法大學
- 905字
- 2021-04-01 10:08:27
2 父母能要回被7歲小孩賣掉的手表嗎?
示例
7歲的小王非常喜歡打游戲,多次請求父母為自己購買一臺游戲機,但是父母每次都嚴詞拒絕,小王對此非常不解和傷心。某天,小王謊稱去同學家寫作業,途中走進一家二手商店,在其父親老王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父親送給他的一塊價值1000元的電子手表以600元的價格賣給了二手商店,準備第二天去商場購買游戲機。晚上,小王回到家后心里既內疚又害怕,于是向父母坦陳了一切。請問,小王的父母能夠要求二手商店退還該手表嗎?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第20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144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解讀
根據《民法典》規定,自然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所謂民事行為能力,本質上是一種意思能力,即理智地形成意思的能力,包括理解、辨識從事的民事活動的性質、內容、后果以及相關交易風險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分辨能力。根據民事行為能力的有無、強弱,《民法典》將民事主體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三類。其中,最常見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為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而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原則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至于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通常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事行為能力代表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認知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原則上可以從事廣泛的民事活動,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要受到約束和保護。其中,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生理、心理發育并不成熟,對自己行為的辨別能力以及行為后果的理解能力欠缺。為了更好地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利益,《民法典》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其獨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實生活中,只有年滿8周歲的小孩才能幫父母“打醬油”。
具體到本示例中,由于小王只有7歲,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小王將價值1000元的手表賣給二手商店這一行為是無效的。對此,小王的父母可以以小王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由,要求二手商店退還手表。當然,小王的父母也需要返還二手商店支付給小王的600元價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