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故事

第一章 了解自己

“感謝大家報名上這門課,也感謝大家今晚來到這里?!蔽以谂懦苫⌒蔚淖蝺热ψ邉?,盡可能跟學員們進行眼神接觸。“真的很感謝大家來到這里,所以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首先,我要說,為人父母并不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边@番話似乎讓不少學員大吃一驚,但我接著往下說,“它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沒有之一!大多數工作都需要多年的培訓和考核才能上任,而為人父母這么復雜煩瑣的工作,剛上任的卻是幾乎毫無準備的新手。事實上,你的第一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這個做父母的才剛剛‘出生’!你之前接受的教育完全來自你的父母,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最后一句話引起了底下不少笑聲。

我努力不讓空椅子害得自己分心或氣餒。原本有二十二個人報名參加我為期三個月的“十分鐘奇跡”課程,但現在有十張椅子是空著的。通常在工作坊和研修班上,我會將座椅排成弧形,但如今座席上只稀稀拉拉散落著十二個人。最后一刻有幾個人打退堂鼓并不少見,但將近一半的人都沒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我心想,好吧,做父母的都沒多少空閑時間,三個月算是重大承諾了。有十二個人能來已經不錯了!不知道有幾個能堅持到底……這群學員相當多元化,有男有女,分別來自中國、肯尼亞、韓國和北美。語言不是問題,但我猜文化差異可能會帶來挑戰。

“我還要打消你們可能有的期待,覺得這門課能教你們糾正孩子,或者是糾正孩子的問題。首先,孩子不需要被‘糾正’;其次,問題是生命中的常態。你剛解決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會冒出來?;氐轿艺f的第一點:孩子不需要被‘糾正’。他們需要的是成長,這包括時常面對自己的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會對他們構成挑戰,甚至讓他們感到挫敗。他們可能會在學業、社交、事業上陷入困境,甚至走路、說話都會有困難。成長取決于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和局限性。所以,如果你覺得孩子有什么不對勁,也許是你看待他們的方式不對。這對你和孩子都沒有好處。

“這就引出了第二點:問題是生命中的常態。我想強調一下,孩子需要遇到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我們想保護孩子,不想讓世界上的種種挑戰傷到他們,永遠都不想看見他們痛苦難過。但再強調一遍,如何應對問題帶來的痛苦難過,將決定他們如何成長。我們必須學會不去干預他們的成長過程,給他們父母能給孩子的最重要的東西。誰能猜到是什么?”我在排成弧形的座椅內圈走動,等待有人回答。

“忠告!”一位男士大聲說。

“管教。”另一位男士猜道。

“愛?”一位女士猜測。接下來,其他學員也各抒己見。

“理解!”

“傾聽!”

“錢!”這引起了陣陣笑聲。另一位女士大聲說“手機!”,又引起一陣大笑。笑聲漸漸停歇后,大家繼續猜測。同情、智慧、理性思考、教給他們自己知道的東西、常識、正向思考……最后,我身后的兩個聲音喊出了我期待已久的答案。

“鼓勵!”我轉過身,看見一對華人夫婦異口同聲地說出。

“沒錯!”我微笑著說,“你們贏了。鼓勵是你們能給孩子的最棒的禮物?!?/p>

“我還是覺得我兒子更喜歡錢和手機。”另一位男士嘟囔了一句,引起了更多的笑聲。我也笑了,然后轉身望向那對夫婦。

“既然你們贏了,就獲得了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的特權?!?/p>

“呃,其實我們之前聽過您的演講?!蹦俏黄拮映姓J。

“沒關系。你們還是可以先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想要養好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

夫婦倆思索了一會兒,妻子突然眼睛一亮,說道:“耐心!”

“沒錯,”丈夫表示贊同,然后搖了搖頭,露出一臉疲憊,“無限的耐心。”

“你父母對你有耐心嗎?”我問。

“我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了,”他聳了聳肩,雙臂交叉,抱在胸前。在他的名牌被遮住之前,我瞥見他姓馬。

“他父親脾氣不好,”他妻子怡茗告訴我,“他小時候常常挨揍——這是他母親告訴我的?!?/p>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瘪R先生又聳了聳肩。

“你對你的孩子有耐心嗎?”

“我從來沒打過他!”馬先生的口氣突然變得咄咄逼人。

“你對你的孩子有耐心嗎?”我又問了一遍。

“我努力過,可我兒子實在太難搞了!希望您能教教我怎么對付他?!?/p>

“他經常沖兒子大吼大叫?!扁f。

“因為他就像聾了似的!”馬先生立刻反駁。

“如果你總是大吼大叫,他真會聾掉的?!?/p>

“我要問你們和所有人一個問題,”我打斷了夫婦倆的爭執,“這跟這門課的目的有關。不過,我要先向大家說明一下這門課?!蔽依^續在排成弧形的座椅內圈踱步,“每一周,我都會讓你們有機會跟孩子練習某種特定行為或態度。有些每天要花十分鐘,有些可能一整周只要十分鐘。我稱之為‘十分鐘育兒奇跡’。十分鐘聽起來并不多,但我會要你們比平常多花十分鐘關注孩子。我敢打賭,這里有一半的人都找不出時間做這個課后任務。你們也許會覺得很難辦到,剛開始也看不出這能解決什么問題。但我想請你們試試看。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這門課不是用來糾正你們的孩子或他們的問題的?!蔽冶3殖聊^續踱步,等某個人提出不可避免的疑問。一位女士舉起了手。她是我以前的案主,名叫安妮,是跟丈夫基斯一起來上課的。

“我不懂。我兒子不肯做作業,這怎么能幫我管教他?”其他學員也點頭表示贊同。

“你覺得耐心能幫你管教兒子嗎?”

“當然了。可是……”

“智慧呢?能不能幫到你?”

“能是能,可是沒法……”

“那平靜清醒的頭腦,還有平和的心態呢?理解……同情……信任……這些能幫你更有效地管教孩子嗎?”

“當然能,可是……”我舉起手打斷了她,很高興她戛然而止。

“我知道,你希望我告訴你該怎么辦。但我認為,即使我為你指出了正確的方向,那也是緣于你內心同樣具備的智慧和清明。所以說,等于是你自己背包里有水,卻問我要水喝。”有幾個人舉起了手,但我只是微微一笑,繼續介紹課程。

“請先讓我說完。這就是我想問大家的問題:如果你們都知道,耐心、智慧、頭腦清醒、心態平和,還有我提到的其他所有特質,是成為高效父母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哪里能找到這些特質?”大家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有人說:“我們的內心。”

“要怎么表現出那些特質,讓它們茁壯成長?”我轉身問馬先生,“是什么阻止了你父親表現出那些特質?”

“因為他是個渾蛋!”他低聲嘟囔了一句,但其他人都聽見了。不少學員不約而同地倒吸了一口涼氣。很少有人公開對父母如此不敬,尤其是在課程的第一天。就連我都驚訝萬分。馬先生雙臂交叉,緊緊抱在胸前,低頭盯著地板。

“也許他確實是個渾蛋,也許他只是情緒不成熟,”我說,“他沒有采取別的行為方式,是因為他無法阻止自己陷入憤怒——也許你也有同樣的問題。你五六歲的時候,你父親有多大年紀?”

“我也說不好,大概二十八九歲吧。”馬先生沒有抬頭。

“好的,那是他的實際年齡。他的心智年齡大概也差不多?!保ㄕf實話,我覺得人的心智成長并沒有那么快,但我不想跑題。)

“也許吧?!瘪R先生勉強同意。

“但你覺得他的情緒年齡有幾歲?”

“我沒懂您的意思?!?/p>

“呃,他經常發火,據說經常欺負你、揍你。這聽起來像個有智慧、有耐心、情緒成熟的男子漢嗎?”

“不像,”馬先生承認,抬頭看著我,“更像個八歲的小孩。”接著,他又嘟囔了一句,“八歲的渾蛋?!?/p>

“我覺得像六歲。”怡茗補了一句。

“更像是兩三歲,”我說,“所以說,你當時六歲,被身體年齡三十歲、情緒年齡只有三歲的男人管教。歡迎來到為人父母的世界。考慮到你父親成長的年代,他已經努力做到最好了?,F在,花十分鐘審視一下你對兒子生氣時的做法,告訴我,你覺得自己的情緒年齡有幾歲?”馬先生思考了一分鐘,其他學員似乎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

讀者你呢?審視一下你對孩子生氣時的做法,你覺得自己的情緒年齡有幾歲?

“大概六歲吧?!瘪R先生終于開口了。

“你同意他的估計嗎?”我問怡茗。

“差不多吧。”她回答,但有點猶豫。我能看出她并不贊同,但又不想讓丈夫丟臉。隨后,我轉身面對全體學員。

“你們其他人呢?”我請他們估計自己五六歲時,自己父親的情緒年齡。接著,我又問了他們母親的情緒年齡。我先喊出一個數字,從十二歲一個個往下數,讓大家在聽到相應歲數時舉手。令人驚訝的是,有一位女士在我喊“十一歲”時舉起了手。我覺得這不大可能,但什么也沒說。在我喊到“六歲”時才開始有其他人舉手,大多人是在喊到“兩歲”和“三歲”的時候舉手。結果顯示,大部分母親的情緒年齡似乎要比父親大上一兩歲。一位名牌上寫著“敏貞”的女士舉起了手。我請她發言。

“真是太神奇了!”她大聲宣布,“我之前都沒意識到,我父母其實自己也是沒經驗的小屁孩!我父親比我母親大二十歲,但比她還不成熟!”

“然而,在學習做父母這方面,他們卻是你的老師。在婚姻、性愛、生活這些方面,他們也是你的老師。當你離開家,組建自己的小家庭時,你的情緒年齡跟他們完全一樣?!?/p>

“您也有跟我們一樣的遭遇嗎?”敏貞問。班上有兩名單身母親,她是其中之一。

“很接近,只有一點不一樣。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我猜我的情緒年齡是八歲。”我又想了幾秒鐘,然后說,“可能是七歲半吧?!?/p>

“怎么計算情緒年齡?”一位男士問。

“沒有所謂科學的方法。我用的方法沒有經過驗證,主要是靠直覺。我觀察大家對惹人發火的情況有什么反應,他們用憤怒、責怪、抱怨和類似的做法試圖控制情況的頻率。越容易做出情緒化的不負責行為,情緒年齡就越小。就像之前說的,我只是靠直覺來描述一件事:如果想有智慧、有耐心、頭腦清醒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就必須長大。這門課講的不是怎么培養孩子,而是怎么培養父母!”讓我驚訝的是,大家開始輕輕鼓掌。我突然意識到,這門課也許比我預想的更能幫助大家。

“我做咨詢師的時候,幾乎所有來找我的父母都會提出一個請求:請告訴我怎么糾正我的孩子(或我孩子的問題)。他們很少會請我幫忙,想成為更高效的父母,用智慧和愛回應惹麻煩的孩子。不,他們幾乎總是告訴我孩子有什么不對勁,想知道怎么才能改變孩子。

“所以,歡迎你們每周二晚上來這里。我們會討論為人父母面臨的種種挑戰。每晚下課前,我會給你們布置一項‘十分鐘奇跡’課后任務。希望你們能按時完成,并在下周二回來討論自己的體驗——關于自己,關于自己為人父母的做法,關于憤怒、焦慮等情緒如何影響自己和孩子的關系,你們學到了什么?!?/p>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我聽各位父母分享自己為什么來這里,他們跟孩子之間出現了什么問題。至少有五六個分享都以同樣的問題作結:我該怎么辦?這也是父母對咨詢師提出的典型問題。有一位女士——她的名牌一片空白——坐在遠離其他人的地方。她戴著墨鏡,穿著長款外套——雖然房間里并不冷。我請她跟大家分享,她只是搖了搖頭,輕聲說:“我還沒準備好?!?/p>

最后一對夫婦結束分享后,我們還剩下大約三十分鐘。于是,我打開了投影儀。等投影儀預熱的時候,我對大家說:“在給你們布置第一項‘奇跡任務’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激進的觀點。我認為,不管你們遇上了什么樣的親子挑戰,都是有意義的。這不是壞事,也不是倒霉,更不是因為你或你的伴侶做錯了什么。我認為,這個問題或挑戰的存在對你有好處,是為了幫你實現情緒上的成長,在孩子的教導下成為智慧、有愛、高效的父母。所以,讓我們做出承諾,承諾成為你們想要成為的父母?!边@時,屏幕上出現了以下文字:

向大家大聲宣讀上述文字后,我說:“兩種育兒之道都沒有錯,只是反映了不同的情緒成熟度。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父母的情緒年齡都比實際年齡小。一個人在情緒上越不成熟,就越難進行清醒明智的思考。憤怒和焦慮會在頭腦中形成噪聲,蓋過輕微而清晰的心聲,以及人們原本就有的智慧和常識。所以,當他們跟孩子之間出現問題時,他們的頭腦中會充滿憤怒和焦慮引發的噪聲,從而不自覺地采取沖動行為?!?/p>

“所以我們不該對孩子生氣,不該為孩子擔心?”馬先生挑釁地說,“辦不到!”

“不是辦不到——只是非常非常難。之所以會這么難,是因為:首先,憤怒和焦慮是沖動反應,會不自覺地產生。所以,在它們占據頭腦之前,你很難事先做出防范。等情況愈演愈烈,就更難阻止了。其次,憤怒和焦慮會讓父母產生幻覺,以為自己有能力控制孩子,所以為什么要放棄呢?”

“沒錯!如果我不發火,兒子就不會聽我的,也不會尊重我。您知道現在十三歲的男孩是什么樣子嗎?如果他不做功課,而我只是拍拍他的腦袋,夸他‘乖孩子’,他就會利用我的軟弱,考試就會不及格?!?/p>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很少會對孩子發火,”我解釋說,“他們意志堅定,會耐心地想辦法,鼓勵孩子做功課,而不是依賴憤怒和威嚇,因為那只會使親子之間出現隔閡。說到引導孩子,發火似乎是最迅速的解決方案。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短期策略就不管用了。況且,濫用憤怒會讓你,也就是父母,無法實現進一步的情緒成熟,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如果你不是自己情緒的主宰,就只會淪為情緒的奴隸?!?/p>

“所以我發火是錯的?”馬先生問,仍然雙臂交叉抱在胸前。他太太用中文對他輕聲說了幾句話,他也同樣輕聲作答,“我不是想駁他的面子——他是老師,我想學東西。”

“發火不是錯的,只是沒用,”我回答,“如果你想學東西,你希望被哪種老師教?是總在發火、批評、挑錯、沒耐心、對你付出的努力不滿意的,還是有耐心且堅定、鼓勵但不溺愛、充滿同情而不帶優越感、充滿智慧且思路清晰的?”

“呃,除非我想當兵,否則應該會想要后一種?!瘪R先生答道。

“也許軍人也會從后一種老師那里獲益。現在,想象一下,那個老師整天跟你住在一起,要共同生活好多年。”

“那我肯定更想要后一種。我懂您的意思了——我不光是兒子的父親,也是他的老師?!?/p>

“對,如果你能不斷成長,突破不自覺的沖動行為,努力成為智慧型父母,你就會更欣賞自己,也會跟孩子建立更溫暖、更密切的情感紐帶。你的孩子也會有一個活生生的榜樣,得到一位睿智導師的指引。言語是廉價的,但展示人類真正潛能的鮮活榜樣是無價的?!?/p>

“好的,我懂了。反正老對兒子發火我也膩了!接下來該怎么做?”

練習一 觀察孩子

“你們本周的任務是每天花十分鐘觀察孩子。單純地看著孩子,仿佛他們是陌生人,你只是對他們感到好奇。不要直勾勾地盯著他們——那樣可能會讓他們覺得不自在。小心一點,別讓他們發現。觀察他們的性格、言談舉止和交流方式——跟你和其他人交流時的方式。有意識地加深對孩子的了解。不要跟孩子說話,只是盡可能觀察和傾聽,這么做的效果最好。你們每天只需要花十分鐘——”

“我女兒上的是寄宿學校。”一位名叫賈馬爾的男士打斷了我。他和妻子梅薇斯來自肯尼亞?!拔覀冎挥性谥苣┎拍芤姷剿!?/p>

“如果可以的話,每天打個電話給她,問問她這一天過得怎么樣。注意她跟你說話的口氣。她的聲音是不是帶著防備?聽起來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口氣是比言語更明確的標志。所以,認真聽她說話的口氣,問她一些問題,讓她盡量多說點話。

“另一種練習方式是每天找一張她不同的照片,花十分鐘研究照片,看看是不是每天都能發現她的一種新特質。根據實際情況,盡力而為就好。”

“十分鐘不算多?!绷硪晃荒惺块_口了。他名叫布拉德,我認識他和他太太珍妮特已經好些年了。他們有一兒一女,兒子七歲,女兒九歲?!斑@么做能有效果嗎?我是說,我想提升自己,可每方面都得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節食、健身、冥想……要付出的時間都比每天十分鐘多得多。”

“對,但節食、健身、冥想最多能堅持幾周就不錯了。因為有時候人會貪多嚼不爛,等于是自尋失敗?!?/p>

“他說得對,布拉德。你就沒有哪件事能堅持超過三周?!闭淠萏厝滩蛔〔遄?。

“才怪呢!”布拉德反駁,“我玩《使命召喚》都一年多了!”

聽他提起熱門電子游戲,珍妮特翻了個白眼。“我是說,有益健康的事,你都堅持不下去。”

“嘿,我剛從新聞上讀到,玩電子游戲能預防老年癡呆——那可不是有益健康!”有幾個學員忍不住咯咯直樂。

“但愿它能幫你減掉啤酒肚?!闭淠萏亓嘶厝ィ堑么蠹夜笮?。布拉德把手擱在肚腩上,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不是啤酒肚——這是愛,里面裝滿了對你的愛?!?/p>

我決定把大家拽回正題,就問布拉德:“布拉德,你有沒有聽過這個說法:千里之行始于一小步?”

“沒有,”他一臉嘲諷地答道,“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沒聽過的?!?/p>

“第一步后的每一步都是同樣的一小步。不是說千里之行始于第一躍,也不是說千里之行始于一大步。緩慢穩定地推進才能贏得比賽。不要專注于目的地,而要專注于你的下一步。”我轉身對大家說,“你們已經邁出了第一小步——就是今晚來到這里。你們的下一小步是每天花十分鐘觀察孩子。也就是說,你們要抽出十分鐘,只是看著孩子,注意孩子性格、態度、行為上你從來沒有注意過的東西。不要做得太明顯。把自己想象成屋子角落里一臺沒人注意的攝像機,把鏡頭對準孩子,單純只是觀察?!?/p>

“這么做有什么意義?”一位女學員提出了疑問。

“這么做本身并沒有什么重大意義,但它是一段漫長旅程重要的第一步。它有的比較小的意義是跟孩子建立更深的情感紐帶。親子之間的情感紐帶非常重要。孩子一生中會經歷許多創傷,這些創傷都可能切斷情感紐帶。如果沒能化解,這些創傷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行為,還會讓父母和子女越來越疏遠。所以,這是你們跟孩子重新聯結、重建紐帶的第一步。”

“可我有三個孩子?!币晃幻兴叵傻呐空f。她是自己一個人來上課的,身旁兩邊的座位都空著。

“有兩個或更多孩子的父母,可能需要把十分鐘平均分配給幾個孩子,具體看你有多少空閑時間。十分鐘只是個參考。我知道有些父母很忙,但花點時間跟孩子建立情感連接,眼下和將來都會獲得巨大的回報。如果你真的只能抽出幾分鐘,那就充分利用起來。觀察你的孩子,看看孩子有沒有你過去從來沒注意過的性格、特質、態度或行為?!?/p>

“所以,接下來的一周,我每天都得花十分鐘做這個任務?”

“每天十分鐘是最理想的,不過這門課很有彈性。在接下來的一周里,你想抽幾天做練習都可以。比時間更重要的是你投入了多少心思。請記住,這些練習是為了幫助你成長,走向情緒成熟,提升智慧,深化理解。這樣,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挑戰或困難時,你才能為他們提供支持,做他們活生生的榜樣?!?/p>

我開始收拾器材,學員們也紛紛起身離開。幾分鐘后,我感覺身后有人,便轉過身來。只見那位名牌空白、安安靜靜的女士還坐在原處。我一邊肩膀扛著裝投影儀的箱子,一邊肩膀挎著背包,朝她走過去,說我得鎖門了。

“謝謝您沒逼我開口。”她低聲說。

“這是你的權利?!蔽野参克?。

隨后,她告訴了我為什么她不想開口,又是為什么來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钦县| 繁峙县| 蓬莱市| 乌鲁木齐县| 南川市| 民丰县| 苗栗县| 石景山区| 滁州市| 靖安县| 曲沃县| 景宁| 河北区| 田林县| 大渡口区| 阳东县| 开江县| 荔浦县| 尚志市| 赤城县| 绥江县| 桐柏县| 云霄县| 崇礼县| 巫溪县| 武胜县| 乌拉特中旗| 宽城| 上犹县| 哈巴河县| 保靖县| 盐亭县| 南丰县| 遂宁市| 曲麻莱县| 朝阳县| 泰宁县| 晴隆县| 托克逊县| 黑龙江省|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