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空戰百年作者名: 鄧濤本章字數: 765字更新時間: 2021-03-23 15:44:40
未來主義與空戰

空戰是一種典型的戰爭藝術——單機作戰所隱含的技巧與優雅決定了這一點
鑒于20世紀初科學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客觀世界的巨大變化,機器和技術、速度和競爭已成為那個時代的主要特征。所以在1909年,意大利出現了未來主義藝術流派,藝術家菲利波·托馬斯·馬里內蒂發表了《未來主義宣言》,宣言表達了對速度、科技和暴力元素的狂熱喜愛,認為科技象征人類征服自然;對現代戰爭大加頌揚,認為戰爭是藝術的最終極形式。其“戰爭美學”演講宣稱:美學對象有三——機械、戰爭和愛國情緒。贊美“速度的美”和“力量”,視“速度”“力量”為美的準繩,更認為“戰爭肯定了人類之力量”。5年后,完全符合未來主義藝術流派的戰爭樣式出現了,這便是空戰。1914年8月30日,德國飛機在巴黎上空投下了5枚炸彈,炸死一人炸傷兩人,這是史上第一次有傷亡的空襲。1914年8月23日,比利時地面部隊用步槍擊落了一架來空襲的英國阿弗羅504型飛機,這是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反空襲戰例。1914年9月,德國飛行員漢斯飛行途中遇到法國飛行員安德烈,按照慣例向其揮手致意,對方卻回復了侮辱性的手勢,漢斯隨即拔出手槍向對方射擊,安德烈也立刻回射,雖然未造成任何傷亡,卻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對射。1914年10月,法國飛行員約瑟夫·弗朗茨駕駛一架“瓦贊”式307飛機執行巡邏任務,成功地用飛機上安裝的機槍擊落了一架德國的“阿維亞蒂克”雙座飛機,這也是戰爭史上第一次有效果的空戰……事實上,空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區別于以往任何一場戰爭的最顯著變化之一。在這場戰爭之前,人類(絕大多數)從未想象過要在天空中廝殺;而在這場戰爭之后,人類在天空中廝殺已經是一種常態。

未來派畫家塞佛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畫作。空戰顯然是一種完全符合未來主義藝術流派的戰爭樣式

空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區別于以往任何一場戰爭的最顯著變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