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空戰百年
  • 鄧濤
  • 2350字
  • 2021-03-23 15:44:38

“專用工具”的意義

作為一種“被迫”發生的戰斗形式,雖然“空戰時代”跌跌撞撞地來臨了,但在這一時代開始之初,人們用的“工具”卻相當不“專業”。如前文所述,飛行員之間的戰斗早在空戰被承認之前就已經發生了,當然像哈維·凱利中尉那伙英國人直接將對手“迫降”的情況終究是比較極端的,更經常的情況是雙方互相示威性地揮揮拳頭,然后就擦身而過各忙各的去了。不過也有一些不安分的家伙開始琢磨——在下次偶遇時如何“優雅”地將對方弄下來。盡管由于飛機性能的限制,能帶上天的“家伙事兒”不多,但這也足夠發揮這些家伙的想象力了——從手槍、卡賓槍,到手榴彈、磚頭,當然最“奇葩”的要算是漁網了。對,沒錯,的確是漁網。想出這個主意的家伙打算用漁網纏住對方的螺旋槳!不過相比于漁網這種過于浪漫的想法,也有像俄國飛行員彼德·尼斯托羅夫騎兵中尉這樣的“狠角色”——在1914年8月25日的“空中遭遇”中,這名俄國好漢一頭將自己的“莫拉納-索爾尼埃”G型單翼機撞向了德國人的信天翁B. Ⅱ。雖然取得了一個貨真價實的空戰戰果,但自己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實在是太過慘烈。

駕駛“莫拉納-索爾尼埃”G型單翼機實施空中撞擊的彼德·尼斯托羅夫騎兵中尉

彼德·尼斯托羅夫騎兵中尉及其座機“莫拉納-索爾尼埃”G型單翼機

藝術家筆下“莫拉納-索爾尼埃”G型單翼機與“信天翁”B. Ⅱ的撞擊之戰

德國“信天翁”B. Ⅱ雙翼雙座偵察機

彼德·尼斯托羅夫騎兵中尉座機殘骸

為紀念彼德·尼斯托羅夫騎兵中尉而豎立的紀念碑,碑體就是一架“莫拉納·索爾尼埃”G型單翼機

有意思的是,從開戰到陷入“塹壕僵局”的短短幾個月,“狗斗”這種后來普遍的空戰形式也發生了,當然參戰雙方仍然都是偵察機。在書面的明確記載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狗斗”,被認為發生在1914年8月27日,塞爾維亞航空隊飛行員米奧德拉格·托米克與一架奧匈帝國的勞埃德C型偵察機之間。當天,米奧德拉格·托米克奉命駕駛一架“布萊里奧”Ⅺ型單翼機飛越戰線去偵察一座奧匈帝國要塞,并在這一過程中遭遇了那架奧匈飛機。雖然最初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奧匈帝國飛行員甚至還友好地先向米奧德拉格·托米克打了招呼,米奧德拉格·托米克也很有禮貌地回禮,但接下來的“畫風”卻很快就突轉了。不知為何,剛剛還打了“招呼”的奧匈帝國飛行員改了主意:駕機掉頭,一邊向塞爾維亞飛機迫近,一邊用手槍連連射擊,在雙方繞飛了幾圈后,受到“驚嚇”的米奧德拉格·托米克不得不落荒而逃,世界上第一次“狗斗”就這樣結束了(至少在官方的書面記載中是如此認為)。雖然塞爾維亞與奧匈飛機之間的“狗斗”更像是一出鬧劇,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飛行員間的空中對射變成“決斗”是遲早的事情——“決斗”是要見血的。事實也的確如此,1914年10月5日,在蘭斯(法國東北部城市)上空,一架德國偵察機被一架法國偵察機的“手持式武器”擊落,不走運的飛行員在空中就中彈斃命了。

當然,盡管這一時期的空中“斗法”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為后人增加了不少談資,但這些個人行為不但不受官方鼓勵(事實上是反對,或者干脆被明令禁止),而且嚴重缺乏“專業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偵察機飛行員們的“率性胡鬧”。不過,隨著戰局被“該死的塹壕”鎖住,這種亂糟糟的局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知道,最初的軍用飛機在用途上十分模糊,完全沒有什么“機種”的概念,“偵察機”實際上是后來人們對早期軍用飛機的一種籠統說法。所以,最初的空中戰斗都是在“偵察機”間發生的,這似乎理所當然。然而一旦因為塹壕戰的緣故,空中戰斗成為一種普遍的戰斗形式,面對軍用飛機任務拓展的現實,人們卻開始面臨著一種“選擇”:是繼續發掘“偵察機”的潛力,對它們進行武裝化,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敏捷性,使之成為一種“萬能機器”,還是生產一種任務單一的飛機,專門用于空中戰斗?僅僅遵循簡單的邏輯關系,我們便會發現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有些機器設備一機多用,做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效率;但大大提高效率的更常用的方法是將這些一機多用的機器設備用專用機器或成套的機器系統來代替。這樣的機器都具有一些新穎的設計特點,效率有明顯提高,但只有一種用途。例如,開罐頭時用開罐頭刀要比用多用途的刀更省力……

在官方的認可下,先是機槍被“固定式”地裝在某些“合適”的飛機上,進而又出現了為安裝機槍而進行專門設計的飛機。就這樣,專門用于空戰的“工具”出現了

作為塹壕戰在空中的延伸,空戰成為一種基本的戰爭形態

受塹壕戰的“驅使”,既然驅趕敵人的偵察機、保護己方的偵察機成為整場戰爭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戰斗在空中的爆發已成常態(或者說成為一種“被迫發生的戰斗”),那么僅僅從飛行員的角度而言,這樣的一種結果就不可避免——沒有一名飛行員期待與敵人來一場公平的戰斗,他們總是希望能駕駛更優秀的飛機動動腳趾頭就干掉敵人,因為他們渴求更大的獲勝概率。于是在官方的認可下,先是機槍被“固定式”地裝在某些“合適”的飛機上,進而又出現了為安裝機槍而進行專門設計的飛機。就這樣,專門用于空戰的“工具”出現了。而“專用工具”的出現,對空戰這種嶄新的戰爭形態可謂意義重大(事實上是至關重要)。其中的原因既簡單又復雜。從簡單的方面來講,倘若炮兵主宰了塹壕戰,而用偵察機來參與炮戰是一種技術創新的話,那么任何技術創新都可能產生逆反效應,這一關系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正是高度專業化帶來的高效率,使得空戰“專用工具”的出現成為必然,并反過來促進了空戰這種戰斗形式的最終確立。而就復雜的方面來說,只有雙方“戰斗機”有意互相纏斗時,“制空權”這個概念才得以初步形成——“剝奪敵人飛行的權力,同時又能保障自己行使同樣的權力”。考慮到克勞塞維茨曾對戰爭做出了“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精辟論斷,這就使空戰的意義,在最根本的層面上與戰爭的本質捆綁在了一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轮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桦川县| 峡江县| 吉安县| 大埔区| 上犹县| 隆子县| 雅江县| 独山县| 漠河县| 襄汾县| 苍南县| 仁寿县| 普兰县| 南溪县| 万山特区| 板桥市| 潮安县| 新化县| 黑河市| 台湾省| 竹山县| 乌拉特前旗| 香港 | 玛多县| 凉城县| 苏尼特右旗| 通榆县| 永福县| 莲花县| 泗水县| 高雄市| 清丰县| 靖远县| 临漳县| 孟州市| 阳东县| 英山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