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田論
- 董嘉瑜求發達記
- 瑤臺青鳥
- 2027字
- 2021-04-22 20:00:00
董嘉瑜把新寫的三個劇本發給馮若楠之后,馮若楠再一次遲遲沒有回復。
后來,馮若楠好容易回了一條“親愛的我剛忙完,劇本寫得棒棒噠,你的文筆越來越好了,但是你指的合作是指什么?”董嘉瑜就迫不及待地回復了一長串她內心早已盤算好的信息。
“太謝謝親愛的認可了。”董嘉瑜忍不住也喊了對方“親愛的”,“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你的粉絲有了近70萬,但是現在的劇本過于簡單,沒有劇情。”
“通常來說,粉絲積累到了一定的階段,這個抖音號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個較大的提升,才能吸引更多優質粉絲。你的劇本如果能有一個較大提升的話,也可以大幅增粉對不對?比如增添點故事性、小幽默、小機智之類,拍成系列劇,都可以。這些我都能夠做到。”董嘉瑜盡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昨天我推薦你看的抖音短視頻,是插入了廣告的。你坐擁70萬粉絲,你現在已經能夠——或者粉絲再多點的時候,就可以接這種商業廣告了。這種有意思的美妝廣告,不僅不會招人反感,消費者還會覺得是在看故事,應該能賺商家不少錢。”
“我這邊呢,年齡大了,工作又總是不穩定,房貸一個月要七八千,壓力很大。所以我想為你和你的團隊提供劇本,咱們雙贏。劇本的價格就是按市場價,看看一個劇本多少錢,大概幾百塊一篇吧。價格咱們還可以再商量。”
“我劇本里的那個廣告,是插入了我們自己公司的產品。我看有個抖音美妝類的博主,拍很多像我的第三個劇本那樣穿越類的小故事,插入國際大牌護膚品的廣告。網上查到的資料說,在她那個抖音號插一條廣告,收商家十五萬左右,這還是以前的價格。”
“所以,如果你后續也拍這種視頻,插入不讓人反感的小廣告,你也能多很多收入,一條視頻多十幾萬收入都是有可能的,你覺得呢?”
過了很久,馮若楠就淡淡了回復了一句:“我現在簽約了中坊傳媒,我現在所有的劇本,都是中坊傳媒為我量身打造的。”
不知道是不是這一句少了“親愛的”三個字的緣故,董嘉瑜只覺得這一句拒絕比冰還冷,而且暗含著一家公司肯定比你一個人力量大的鄙視。
“量身打造”四個字也有力地反駁了董嘉瑜。看來,董嘉瑜認為寫得并不好的劇本——沒什么實質性的內容,經常秀胸秀大腿秀性感,馮若楠覺得還很不錯,很滿意。
“好的,我知道了。沒關系,謝謝親愛噠。”關了微信對話框,董嘉瑜已經氣成了一個快要爆炸的氣球——讓你買一下我的劇本,你就說你有簽約中坊傳媒。當你讓我寫新聞稿的時候,難道你就沒有簽約中坊傳媒嗎?還量身打造!難道你的簽約公司沒有量身為你打造新聞嗎?
記得以前董嘉瑜屢次為馮若楠免費出新聞稿的時候,馮若楠經常說:“你記住,我們永遠是一個team(團隊),你幫助我很多,這些我都記在心里。”
現在董嘉瑜明白了,所謂的我們是一個team,就是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才是一個team。而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她們的關系其實只是陌生人。
不過,董嘉瑜很快就將自己從那種氣鼓鼓的模式中調整了出來。因為她知道,她當初幫助馮若楠并沒有什么目的,只是單純地幫助她而已,如果想要日后有回饋,那目的就變得不純粹,那便不叫“與人為善”。
現在自己需要對方的幫助,如果對方想幫,那說明她懂得感恩。如果她不想幫也無所謂,畢竟對方也沒有義務幫自己,自己不應該因為曾幫助過對方就對她進行道德綁架。
如果認為對方一定要幫助自己才合情合理的話,當初幫助別人的“善”反而會轉換為今日的“怨”,何必呢?
不過,董嘉瑜現在可不是輕易被“失望”打敗的人,她決定屢敗屢戰,繼續找另一個朋友——田論,反正這兩天沒有什么稿子可寫,她有足夠的時間向朋友們推銷自己公司的產品,以及自己的劇本。
田論是董嘉瑜來光城工作后第一家公司的同事,那時候他們同做文案,隔著桌子相對而坐,不過他們的工作也有分工——董嘉瑜不愿意做的所有工作——比如較對稿子的錯別字這種麻煩事,全都交給田論來做。
董嘉瑜知道,自從從那家公司出來以后,田論就開始創業,辦雜志、做戶外廣告,還做辦公室裝修租賃……業務好像很多,好像開著好幾家公司。但具體做什么,她不清楚,因為他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見過面,沒有深入交流過。
但每年過年,田論都會主動給董嘉瑜發一個微信過年紅包。
好像是一兩年前吧,抖音興起沒多久,田論想做抖音視頻,還讓董嘉瑜幫著寫過幾個小視頻腳本,不過后來這件事又不了了之……
“田總,談點生意唄。”樂觀的董嘉瑜用歡快的語調說,仿佛她從來沒有在馮若楠那里受過挫折。
“哈哈哈,你要笑死我。”田論因為“田總”這個稱呼樂不可支,“你想談什么生意?”
董嘉瑜平時都叫田論“論哥”,雖然田論的年紀比她還小好幾歲。
田論對董嘉瑜的稱呼她“董姐”,她叫他哥,他卻叫她姐而不是妹。哥和姐都很有江湖老大的意思,很有喜感。
其實,田論叫自己“董姐”,董嘉瑜內心是拒絕的,她更希望他叫自己“瑜姐”。
執著于文字直覺的董嘉瑜,莫名就覺得“董姐”這個稱呼仿佛比“瑜姐”這個稱呼大十來歲,她只想年輕不想老,但她拗不過田論,只能任他這么叫。
別的什么一開始叫她“董姐”的人,只要董嘉瑜一提要求,對方就一定會看在她的幾分薄面改了稱呼。只有田論,死活不改,也算是朋友中的一朵奇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