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大倫教你四季食療
- 羅大倫
- 1012字
- 2021-03-12 20:49:36
3 春天,應該“春捂”嗎?
春天,“春捂”到底有沒有道理?
中醫講究的是天人相應,每個人養護身體,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外界氣候、天氣的變化,隨時調整。
那么,老話說的“春捂秋凍”的“春捂”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了幾位患者,他們感冒了。于是,我就問其中的一位阿姨:“您是怎么感冒的?”這位阿姨說:“不是‘春捂’嗎?我出去穿著羽絨服,結果出了一頭汗,風一吹就感冒了。”
這種事是比較典型的,很多人在此時穿衣都會參考“春捂”的原則——天本來已經暖和了,還穿了很多衣服捂著,結果一走動,出了一身汗。可是身體總有捂不住的地方,比如,額頭,所以風一吹就感冒了。
1)老話說的“春捂”,到底從何而來?
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在體內蘊藏了一冬天的陽氣,此時向外生發,身體開始感到溫暖——天氣一熱,就容易出汗。
但春天畢竟是一個寒熱交替的季節,這樣的季節在一天里溫差會較大:早晨比較涼;中午又讓人覺得比較熱;晚上又涼了。
有的人覺得中午很暖和,就減少了衣服,結果到了晚上氣溫變涼,很容易被凍到,所以老話說,要“春捂”。
記得有一年的春天,我在北京看到很多小伙子穿著西裝,里面只穿了一件襯衣。這身裝扮,中午的時候非常瀟灑,但是早晨、晚上的時候不行。北京春天晚上的氣溫還是零下,所以穿著單薄的人,很容易會被凍病。
中醫認為,春天陽氣生發,此時要保護陽氣。如果被凍到了,傷了陽氣,會影響這一年的節律——這是“春捂”的第二個內涵。
這是有道理的,我見過有的女孩子,很早就換上了特別涼快的鞋,此時大地還是涼的,穿這樣的鞋子,很容易導致陽氣受傷,出現諸多的身體問題。我曾見過因此而患上腎炎的女孩。
2)“春捂”是對生活的一個提醒,不要太教條
“春捂”是對生活的一個提醒,但如果太教條了也不行。就像前面的阿姨,全天都捂著,這就不對了。中午的時候溫度很高,如果捂出了汗,則更容易感冒。所以,“捂”是有尺度的,您要根據情況合理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尤其如此,很多家長怕孩子冷,給孩子穿得特別多,孩子一活動,渾身都是汗,您說他能不感冒嗎?
因此,我的結論是:
“春捂”只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要注意春天的寒冷。我們要靈活掌握,多備件衣服,中午熱了,就把衣服脫下來;早晚氣候涼了,再把衣服穿上。隨著溫度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穿衣情況,不要太教條。
但需要注意的是,鞋子不能提早換。我建議您,在春季時還是要保持腳底的暖和,寧可熱了,也別凍到腳。
因此,對于“春捂”這件事,我的建議是捂在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