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休息法:世界精英這樣放松大腦(實操練習版)
- (日)久賀谷亮
- 1652字
- 2021-03-05 15:34:53
推薦序 正念 隨時可入的“桃花源”
十余年前,我求學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心理學科的越川房子研究室。越川教授專攻正念、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的研究,現任日本正念學會理事長。她為人親和,并不要求學生的研究必須與自己一致,但選擇進入她的研究室的學生,基本上都對正念充滿興趣,所以在每周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研討會上,我們總是在討論正念,常常從午間討論到夜幕降臨。
回首更早的時候,我記得在整個高三,每天黃昏回到家,我都會花10分鐘時間坐在床上,閉上眼,數著自己的呼吸,聽著房間里鐘表的嘀嗒聲和胡同里傳來的鄰居家鴿子叫聲和做飯聲。
那便是我對正念的樸素的實踐了。我那時候把它叫作“我自己的時間”。
每次10分鐘的“我自己的時間”結束后,我都感到耳聰目明——誠如這個成語字面上的意思,我感到眼睛很舒服,一天忙碌的學習帶來的酸澀解除了,耳朵仿佛也能聽到更遠,頭腦感覺很清澈,整個人都輕松下來,不再疲憊不堪。
對于當年我這個高三考生來說,正念是名副其實的高效休息法。
當今這個時代,我相信有很多人一整天大腦都緊繃著,急需高效的休息。你可能從事著一份“九九六”的工作,從早到晚停不下來,甚至即使你的身體停下來了,頭腦還在不停地運轉,以至于即便躺在了床上,也仍然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你也可能是個繁忙的主婦,為了照顧孩子忙到飛起,心情在充滿愛憐和煩躁不安之間來回擺蕩;也可能有太多事情讓你焦慮,讓你糾結于好、壞、對、錯,不知道何去何從;或者,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只覺得一天到晚渾渾噩噩,連自己有沒有看到過今天的太陽都不記得了。
在這些時候,正念是幫助你休息、減壓的一個好選擇,因為它有效、用不著花太多時間,并且有明確的操作方法,上手很容易。
“是啊,我覺得我需要正念,我太累了,需要放空自己。”我的朋友對我這樣說。
不過,正念可不是要你放空你自己。恰恰相反,它需要你有意識地對當下進行覺察。至于為什么是這樣,本書作者從腦科學的角度給出了答案。
“那么就像老僧入定了?我怕我做不到……”
并不是。我們所說的正念并不具有宗教色彩,也并不需要什么高超復雜的技術。你可以借助冥想的方法,也可以像我一樣數呼吸,或是有意識地注意周圍的聲音。本書中介紹了很多種正念的具體方法,跟著書中的介紹學習即可。
或者你也可以在生活中采用正念的方法,比如在你沖澡的時候,去正念地感受水流的溫度(溫覺)、水流打在你身上的感覺(觸覺)、水流的樣子(視覺)、水流打在地面上和打在你身上時的不同的聲音(聽覺)……像這樣,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通過正念來調整自己。
“明白了,那么我只要有意識地去覺察當下就可以了?”
答案既是“是”,也是“不是”,因為我們往往情不自禁地會對自己覺察到的一些內容做出評價,比方說一個念頭被覺察到,你卻告訴自己“我不該有這樣的想法”“這種想法要不得”“這種想法不合邏輯,太荒謬了”。
正念,除了覺察之外,另一個核心的要素是“自我接納”,也就是說,對覺察的內容不施加評價、不做出反應。如果只有覺察,卻沒有對覺察的內容的接納,反而有可能讓我們的心身健康受阻哦。
看吧,正念并不難。我們或許沒辦法像弗吉尼亞·伍爾夫所講的那樣,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但我們可以擁有“一段自己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通過正念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內在空間”。于是,不管是5分鐘、10分鐘,甚至哪怕2分鐘,我們可以在正念的時空里獲得自由與休息。
關于本書,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譯者毓音熹的貢獻。我自己既是圖書譯者,也是大量翻譯版圖書的閱讀者,深知翻譯的水平對閱讀體驗的影響甚大。音熹和我結識于早稻田大學越川研究室,彼時她已經在日本生活了近十年,她的日語水平是我羨慕而不可企及的。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音熹多次和我通電話,探討如何能夠更準確、更流暢地翻譯某個術語、某段話。我聽說對于書中的醫學問題,她也專門請教過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相信這些努力都會體現在她的譯文里。
愿我們都能從這本書里受益,獲得更好的休息。
吳倩
私人執業心理咨詢師
《斷舍離》等書譯者
十余年前獲日本文部省博士獎學金赴早稻田大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