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政治哲學(大學譯叢)
- (加)威爾·金里卡
- 3688字
- 2021-03-05 13:54:54
第二節(jié) 對方法的說明
這種導論性著作通常有一個共同點,即總要對方法論說點什么,總要談一下作者對政治哲學事業(yè)的理解,包括政治哲學與其他學術領域——如道德哲學——的區(qū)別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斷這種事業(yè)究竟是否成功。我不會在這里過多地談論這些問題,部分原因是我認為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實在傳達不出多少內容。本書將要探討的每一種理論都對這些問題給予了不同的回答:每一種理論都在解釋政治哲學與道德哲學的區(qū)分是什么,每一種理論都在解釋什么是成功論證的標準。因此,要對關于政治哲學性質的某一特定解釋進行評價,就離不開對各種實質性的正義理論的評價,并且,前一種評價也無法先于后一種評價而單獨進行。
然而,預先提出一些將在后續(xù)章節(jié)中出現(xiàn)的關鍵點也許是有幫助的。我相信在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之間,有一種根本性的關聯(lián),這表現(xiàn)在如下兩方面。第一,如諾齊克所說:“道德哲學為政治哲學既提供了背景又確定了邊界。人們之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限定了通過國家機器作用于他人的邊界,或者,限定了要建立這樣的國家機器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邊界。具有約束力的道德禁令就是國家強制力的最根本的合法性源泉。”(Nozick 1974:6)道德義務存在于我們之間,其中的一些是通過公共機構進行強化的公共責任,另一些則是涉及個人行為規(guī)則的私人責任。政治哲學關注的焦點是那些使得公共機構的運作具備合法性的道德義務。雖然不同的理論以不同的方式區(qū)分著公共責任與私人責任,但我同意諾齊克的觀點:這些責任的內容以及公私責任的界限,都必須訴求更深刻的道德原則才能確定。
與第一點相關的第二點是,對公共責任的任何解釋都必須能夠契合更寬廣的道德框架:這種道德框架既要能夠容納又要能夠說明我們的私人責任。甚至對于在公共責任和私人責任之間作出截然區(qū)分的政治理論,即便這種理論所支持的政治原則與約束私人行為的規(guī)則幾乎沒有直接的關系,這種理論無論在理論上或實踐上都仍然不能排擠我們的私人責任感,如幫助朋友、承擔諾言、積極進取。我相信,功利主義在對正義的解釋中,正是在這一點上面臨困難(第二章)。另一方面,同樣真實的是,對我們私人責任的任何解釋都必須能夠容納羅爾斯所說的“適用于政治制度的那些極為偉大的價值”,如民主、平等、寬容。譬如,對于“關懷倫理”的最重要批評就是,它無法容納這些政治價值:這些政治價值被倫理關懷的動力排擠了(第九章)。
就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的關系,以及就私人價值與政治價值之間我們所期望的匯合或可以容忍的沖突,都給我們留下了大量未予解答的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只有在特定的理論中才能夠被討論。
我們用什么標準來判斷政治哲學事業(yè)是否成功? 我相信,任何正義理論都需要面臨這樣的最終檢驗:這種正義論不僅與我們對于正義的深思熟慮的確信相融貫,而且還有助于闡明這些確信。如果經(jīng)過反思,我們在直覺上確信奴隸制是不正義的,那么,這種確信對于任何倡導奴隸制的正義理論都構成強有力的反對。相反,如果一種正義理論與我們深思熟慮的直覺相吻合,并且這種正義理論還能夠把這些直覺組織起來以引出它們的內在邏輯,那么,我們就有強有力的理由支持這種理論。當然,直覺可能是沒有根據(jù)的,而哲學史也充斥著不訴求我們關于對錯的直觀感受的各種論證。但我不相信除此之外還有什么看似合理的論證方式。無論如何,我們對于正確和錯誤的確擁有自己的直觀感受,并且,下述努力是自然的甚至可說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試圖挖掘出那些直覺的深層含義,我們試圖“使我們對社會正義的確信相互融貫并為它們提供辯護”(Rawls 1971:21)。[1]
不同的理論以不同的方式訴求著我們各種各樣的深思熟慮的確信。例如,功利主義者和自由至上主義者對它們的回應就比自由主義者或女權主義者要間接得多,而社群主義者看待直覺的方式又迥異于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這些問題仍然只能放在特定的理論背景下才可能被探討。
因此,我所理解的政治哲學是一種道德論證,而道德論證又得訴求我們深思熟慮的確信。當這樣說時,就正在逼近我心目中關于道德和政治論證的常識。這些常識包含下述內容:首先,我們都擁有道德信念;其次,這些信念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再次,我們有理由認為它們要么正確要么錯誤;最后,這些理由和信念可以被組織到系統(tǒng)化的道德原則和正義理論之中。因此,政治哲學的中心目標之一,就是要對那些相互競爭的正義理論進行評判,并進而評估這些理論為自己的正當性所作辯護的力量和融貫性。
對許多人而言,這似乎是沒有什么希望的目標。有些人認為道德價值并不真實地存在,因此我們關于這些價值的“信念”只不過是對個人偏好的表達罷了。由于僅僅是個人的偏好,道德價值就既不可能正確也不可能錯誤,因此就不可能對它們進行合乎理性的評判。另一些人則相信,雖然道德信念要么正確要么錯誤,但卻沒有辦法把它們組織到系統(tǒng)化的原則之中。我們關于正義的判斷源于某種心照不宣的領悟或恰到好處的感受——我們據(jù)此來對不同的特殊情境作出不同的反應。任何將這些特殊判斷形式化并進而形成抽象規(guī)則或原則的企圖,只會歪曲這些判斷并進而形成空洞的公式。更有一些人相信,雖然我們關于正義的信念是有理由的,雖然這些理由也可以被組織到系統(tǒng)化的原則之中,但只有訴求歷史傳統(tǒng),這些理由和原則才可被理解。因此,正義是文化闡釋的事務而不是哲學論證的事務。
在后面的章節(jié)里,我將探討對政治哲學事業(yè)的不同理解方式。然而,我并不認為,對傳統(tǒng)政治哲學目標的這樣那樣的批判是成功的。我既不會試圖證明有可能為某種綜合的正義理論提供合乎理性的辯護,我也不會試圖拒絕對它的各種反對意見。事實上,除了為特定的理論提供特定的論證,我懷疑是否存在著證明這種可能性的任何其他途徑。要想表明有可能就正義原則的對或錯發(fā)展出具有說服力的論證,惟一的途徑就是實際地給出某些具有說服力的論證。因此,本書的余下部分,就是我為自己的方法論假設的有效性所給出的全部論證。至于論證是否成功,則交由讀者去裁決。
進一步閱讀指南
還有一些關于政治哲學的導論性讀物。許多這類讀物提供了比我的書更寬廣的歷史回顧,既介紹了當代論爭又介紹了一些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亞里士多德、霍布斯和康德。下述四種有益的導論都屬于這種風格:Jean Hampton,Political Philosophy (Westview,1997);Jonathan Wolff,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Raymond Plant,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Blackwell,1991);Dudley Knowles,Political Philosophy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1)。
也有像我的書一樣聚焦于當代論爭的導論性著作,參見:Lesley Jacobs,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The Democratic Vision of Politics (Prentice-Hall,1997);Tom Campbell,Justice,2nd edn. (Palgrave,2000)。
正如其名稱所提示的那樣,政治哲學是哲學與政治科學的交叉學科。要想獲得關于當代政治理論的、與政治科學相關的導論性讀物,參見:Iris Young,“Political Theory:An Overview” and Bhikhu Parekh,“Political Theory:Tradition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both in Robert Goodin and Hans-Dieter Klingeman (eds.),A New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and William Galston,“Political Theory in the 1980s”,in Ada Finifter (ed.),Political Science: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2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93)。
一本對學生和學者都極為有用的參考資料是:Robert Goodin and Philip Pettit(eds.),A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Blackwell,1993)。這本資料包含了四十一個條目,它們考察了當代政治哲學思想的主要概念和流派,每一個條目后面都附有精心挑選的參考書目。布萊克威爾指南系列中的Peter Singer(ed.),A Companion to Ethics (Blackwell,1991)也有許多相關條目。
有一些文集,它們選有從當代政治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中摘選的內容。其中最好的兩本是Robert Goodin and Philip Pettit(eds.),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An Anthology (Blackwell,1997)和George Sher and Baruch Brody(eds.),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Contemporary Readings (Harcourt Brace,1999)。我也曾編輯過一本兩卷本的名為Justice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Edward Elgar,1992)的選集,該選集收錄了從1971年至1990年最有影響的五十五篇論文。
對于那些愿意追蹤最新進展的人士而言,有幾種專業(yè)期刊,它們廣泛地刊登英美政治哲學領域的文章。最有名和最持久的期刊是:Ethics;Political Theory;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其他相關期刊(其中有些是新近創(chuàng)立的)有: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Critic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Public Affairs Quarterly;Journal of Political Ideologies;Journal of Applied Philosophy;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要想獲得有幫助的概覽,參見David McCabe's “New Journal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Related Fields”,Ethics,106/4(1996):800—816。
盡管總的來說其內容超越了本書的范圍,下述政治哲學期刊也是重要的:Review of Politics;Interpretation;Constellations;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前兩本期刊專門研究政治思想史,后兩本期刊專門研究大陸政治哲學。
與其他領域相比,政治哲學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源還不很豐富。最重要的網(wǎng)址是美國政治學協(xié)會(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www.political-theory.org)的名為“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Theory”的分類主頁。該網(wǎng)址羅列了新近出版物、相關的學術會議、示范課程提綱、在線文本,以及與其他相關學會的主頁鏈接。其中的一個鏈接是“American Society for Political and Legal Philosophy”(www.political-theory.org/asplp.html),該學會編輯重要的NOMOS年鑒系列,專注于政治哲學的特殊話題。
另一個有幫助的網(wǎng)址是Lawrence Hinman's Ethics webpage (www.ethics.sandiego.edu/index.html)。該網(wǎng)址所包含的資源(有注解的專題書目、在線文本、范例問題)對涉及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的學生和教師都有益處。
第三個值得查閱的網(wǎng)址是Brown Electronic Article Review Service(BEARS),該網(wǎng)址為新近出版的關于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的文章提供簡短的電子版評論(www.brown.edu/Departments/Philosophy/bears/homepage.html)。
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為政治哲學領域的人士建立的專業(yè)學會。而“Con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Political Thought”卻是一個地道的國際機構,該機構在北美洲、歐洲和亞洲都有自己的分會,同時,它還定期出版有價值的通訊。它的網(wǎng)址是www.cspt.tulane.edu。
[1] 要想獲得對這種“方法論的羅爾斯主義”(Methodological Rawlsianism)有幫助的解釋,以及了解它在當代英美政治哲學中所占的支配地位,參見Norman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