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蘇格拉底式探究的主導原則

我們已經考察了蘇格拉底對美德的若干探究,并鑒別出其中某些積極的探究結果。我們現在可以識別出其辯駁探究的主要引導原則;它們引導蘇格拉底提出問題,引導他接受或拒絕答案,同時也在回答問題和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引導對話者。如果蘇格拉底能宣稱通常的對話者都接受這些原則,那他就可以支持自己的主張,后者與辯駁探究中形成的結論有關。如果他有很好的理由相信這些原則,那他也就有很好的理由接受辯駁探究的結論。

我們發現的主要引導原則如下:

(1)對話者同意(有時是在預備性的解釋之后)尋求對“F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合理的,因為可以假設有某種單一卻包含豐富信息的答案能夠應用于所有F的真正的例子,這使得我們能夠決定,那些不熟悉的例子是不是F的真正的例子(La.,190d7—192b8;Eu.,5c8—7a3)。[133]

(2)他同意自己對于有美德的行動和有美德的人的例子持有一些非常可靠的觀點。因為當蘇格拉底提議,一個與清晰且肯定的、對具體例子的判斷相沖突的定義是要加以拒絕的,對話者就同意他的判斷是清晰且肯定的,而且這是一個拒絕定義的好理由。

(3)他同意合理的做法是將美德等同于行動者的一種狀態,而不是試圖在行為方面對之加以界定。當對話者試圖用純粹行為層面的術語來描述行動模式的努力遭遇困難的時候,他就做好準備去考慮涉及行動者狀態(知識、忍耐等等)的定義(Ch.,159b7—160d4;La.,191d3—e2)。

(4)他同意一個有美德的行動必須總是“美好的”(kalon)、“善的”(agathon)以及“有益的”(ōphelimon)。如果一個行動是可恥的或有害的,對話者同意它不可能是有美德的,而且產生這種行動的行動者的狀態也就不可能是某種美德(Ch.,160e7—11;La.,192b9—d9)。這就是蘇格拉底之所以相信美德必定是知識的部分原因(因為他認為關于善的知識對某種美好且有益的品格狀態來說是必要且充分的)。[134]當蘇格拉底闡明這個原則的內容時,他說得很清楚,即這蘊含了他對美德和自我利益的強主張。

(5)前四個原則在具體情況下可能相互沖突。的確,第二點和第四點似乎尤其容易沖突;我們為什么不能找到一個表面上清楚的例子來說明,有美德的行動看起來既不美好也并非有益?蘇格拉底看到了這兩條原則之間可能存在的沖突,并用第四條推翻了第二條。這就是為什么尼西亞斯和蘇格拉底反對拉凱斯試圖對尼西亞斯的勇敢論述舉出反例(La.,197a1—c9),而且這也是蘇格拉底之所以拒絕接受這個辯駁法的表面結果,因為它與相信節制總是有益的這一信念相沖突(Ch.,175e5—176a1)。

以上即辯駁法的主導原則,而不僅僅是蘇格拉底自己的信念。因為他假設(而且他的假設在我們已經考察過的對話中得到了恰當的證明)對話者將會接受這些原則,并在回答蘇格拉底問題的過程中受到它們的影響。有時候對話者在接受主導原則或認識到它們的含義之前需要某種解釋或論證,但是只有當他贊成這些原則之后,論證才能繼續進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玉溪市| 穆棱市| 新丰县| 台北市| 崇义县| 平阳县| 临沭县| 赣州市| 彰武县| 延寿县| 清远市| 米脂县| 大新县| 奉贤区| 化德县| 汾西县| 莲花县| 永嘉县| 五河县| 蒙城县| 海门市| 汶川县| 葵青区| 临汾市| 苍梧县| 永定县| 星子县| 新民市| 龙陵县| 甘孜| 通辽市| 民权县| 临沭县| 天津市| 广水市| 六盘水市| 铜鼓县| 博客| 花莲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