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洞察人格(1)

對于人格而言,雖然你的遺傳基因和早期經歷可能會決定你人格的框架,但是,你未來的自我究竟怎樣則完全取決于你自身的努力。正如人格形成的漫長的過程一樣,對人格進行認識和重塑也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慶幸的是,對自己人格進行轉舵以確定新的航程,并堅定地走下去你就一定會有所改變。

需要滿足與性格形成

按語:

性格教育是否能在課堂里進行?書本、演講、問答式教育以及勸誡是否是可以使用的最好工具?全日制學校是否能造就出好人?是否好的生活就能造就出好人?是否愛、溫暖、友誼、尊重以及善待兒童,對于兒童的性格結構有更重大的影響?本節馬斯洛告訴我們,這是由于堅持兩種不同性格形成理論,而提出的兩種不同的問題和觀點。

以列維的實驗為例,這種實驗一般是取一組剛出生的動物,例如幼犬,使它們的某種需要,例如吸吮的需要,得到滿足,或遭受一定的挫折,這類實驗包括小雞的啄食行為,嬰兒的吸吮行為以及各類動物的活動。在所有的實驗中發現,一個充分滿足的需要遵循自己特殊的軌跡,然后根據其性質,或者是全然消失,或者是在實驗對象的以后生活中保持理想化的低水平;而在那些某種需要受到挫折的動物身上出現了各種病理現象,其中與我們的討論關系密切的是:堅持已超過正常消亡時期的需要;大大加強了這一需要的活動性。

需要強調的是,列維關于愛的需要的實驗為我們作了重要揭示——揭示了生命早期滿足與成年性格形成之間完整的聯系。健康成年人的許多典型品質,例如,寬容被愛者的獨立的能力,忍受愛的匱乏的能力,愛但又不放棄自主權的能力等,是童年愛的需要滿足的積極后果。

如果我們盡可能明確、直觀地描述對立的理論,它可以歸納為:充分熱愛孩子的母親在孩子身上,以獎勵、強化、重復等方式,培養了一種以后生活中的對愛的需要的力量減弱的傾向。例如,親吻的可能性減少,更少依戀母親等。教會孩子從各個方面尋求感情,并對感情有永久的渴望的最好途徑是一定程度上拒絕給他們愛。

心理學專家們在講到對孩子進行自由選擇實驗時,往往將性格品質的形成歸功于訓練。他們說:“如果孩子從睡夢中醒來,你就把他抱起,那么,他不就學會了在想要人抱他的時候就哭喊起來嗎?因為你鼓勵了這種哭喊。同樣,如果你注意孩子想吃什么你就給什么,難道他不會被寵壞嗎?如果你注意孩子的滑稽舉動,他不是就學會裝憨來吸引你了嗎?如果你遷就孩子,他不就會一味地要求放任自流了嗎?”其實,要回答這些問題,僅僅依靠學習理論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求助于滿足理論和機能自主理論。

此外,我們可以從直接觀察到的滿足的臨床效果中,獲得另一類關于需要滿足與性格形成之間關系的論點的資料。

就生理的需要而言,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不會將食物和水的滿足視為性格品質。然而,即使在生理需要的層次上,我們也遇到了相對而言難以決定的兩種情況。如果我們可以討論休息和睡眠的需要,我們當然也就可以討論它們的挫折及挫折的效果——困乏、疲勞、精力不濟、萎靡不振,甚至可能有懶惰、嗜睡等。這就是原始需要滿足的直接后果。它們如果不是公認的性格品質,至少對于人格的研究有著明確的意義。這個觀點同樣也適合于性的需要,如性滿足,以及對立面性壓抑的范疇。

就安全的需要而言,我們有充足的資料來探討。恐懼、害怕、焦慮、緊張、擔心、不安等,都是安全需要受到挫折的后果。同類的臨床觀察清楚地顯示了安全需要滿足的相應效果,如具有安寧感、焦慮以及緊張的消失、對未來充滿信心、感到安全等。無論怎樣描述,惶惶不可終日的人與感覺安全的人之間有著性格上的差異。

其他諸如愛、歸屬、尊重、自尊的需要,也有類似的情況。這些需要的滿足引發了如深情、自尊、自信、可靠等特性。

需要滿足的特性產生的后果與一般品質(仁慈、慷慨、無私、寬容、沉著冷靜、愉快滿意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品質)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品質似乎是一般需要滿足的間接后果,換言之,即不斷改善的心理生活狀況的間接后果。

當然,我們還無法判斷需要滿足的特性產生的后果與一般品質之間的關系,是否是更強有力的決定因素,然而,偏重強調即需要的滿足與需要的受挫中任何一方所產生后果的對比是相當明顯的,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問題。

病態人格與完美人格

按語:

馬斯洛指出,人類容易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忘記幸福或視之為理所當然,甚至忽略了幸福的價值,他認為這是需要滿足引起的病態人格,而如何才能擁有滿足、快樂、平和、沉靜等完美人格呢?馬斯洛認為,所謂適應良好的人格的概念實際是為成長和進步樹立了一個低矮的標桿。努力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假、丑、惡,必須發展一門個性科學,而本節“病態人格與完美人格”的探討,可以說是開了這門個性科學的先河。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結論:人只要任何一個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就可以將其想象為病人。

一個健康的人根本上就是受其發展和實現自己最充分的潛力和能力的需要促動的。如果一個人存在著活躍的、長期的、具有任何其他意義的基本需要,那么,他就可以被視為一個不健康的人,就像他突然顯現出一種強烈的缺鈣癥或缺鹽癥一樣,他肯定是生病了,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我們使用“病態”一詞,我們還必須正視他與他所在社會之間的關系。

對此,馬斯洛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含義:既然一個基本需要受到挫折的人應該被視為病人,而這種基本需要的受挫完全是由這個人之外的力量造成的,那么,這個人的疾病完全根源于這個社會的某種疾病。所以,我們就應該給良好、健康的社會下個這樣的定義:它通過滿足人的所有基本需要允許人的最高意圖出現。

似乎人類從來就沒有長久地感到滿足過,與此密切相關的是,人類容易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忘記幸福或視之為理所當然,甚至忽略了幸福的價值,這是需要滿足引起的病態人格。

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鐵的事實:需要一經滿足,機體會立即放棄緊張、壓迫、危急等感覺,允許自己變得懶散、松弛、被動,允許自己玩耍嬉戲、享受陽光,允許自己注意微不足道的事物、遇事漫不經心、往往無意間獲得而不是有意識地追求。換言之,也就變得相對漫無目的了;需要的滿足導致了無目的行為的出現。

物質生活的富裕使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疾病。其癥狀包括,厭倦感,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優越感,對一種不成熟的低水平的眷戀,人與人之間友愛的喪失。顯而易見,在任何一段時間里物質生活或低級需要的生活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滿足。

我們也必須面對另一個新的、由心理富裕導致病態的可能。也就是說,病的起因是由于患者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愛護、崇拜、被歡迎所包圍,被膜拜到忘乎所以的地步,被推到舞臺的中心位置,擁有忠誠的仆人,無論在什么地方,各種需要都能得到滿足,甚至成為人們甘愿犧牲和自我克制的對象。

我們所根據的是強烈的懷疑、普遍的臨床印象,以及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逐漸形成的觀點——單純的基本需要滿足是不夠的,對于兒童而言,他們必須去體驗堅強、隱忍、挫折、約束、限制等感受。換言之,基本需要的滿足最好能被仔細地重新定義,否則,它很容易被誤解為無限度的溺愛、無條件的應允、過分的保護以及奉承等。對兒童的愛和尊重必須至少與對自己作為家長或普遍意義上的成年人應得到的愛與尊重協調起來。兒童也是人,但他們不是有經驗的人,必須將他們視為對許多事情不了解、對有些事一無所知的人。

另一類由滿足引起的病癥表現可稱為“超越性病態”的東西,即是指生活缺乏價值觀念、缺乏意義感、充實感。

對于我們許多人而言,即便是最強烈的快樂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失去新鮮感,惟有體驗了喪失、困擾、威脅,甚至是悲劇的經歷之后,才能重新認識其價值。對于這類人,特別是那些對實踐沒有熱情、死氣沉沉、意志薄弱、對享受人生有強烈抵觸情緒的人,讓他們去體驗失去幸福的滋味,從而能讓他們重新認識身邊的幸福的意義。

人是一種充滿內在矛盾的可疑動物。一方面,他稟賦著理性和同情心,盡管我們現在不再堅持啟蒙時代的樂觀斷言,認為只要通過某種政治和教育的改革,人們就能夠自然而然過上富有德行的生活,但我們大多數人仍相信,民主是為多數人實現某種程度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徑。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常常目睹,甚至那些相當有教養、過著優裕生活的人們,仍可能以一種丑陋的方式在行事。

在馬斯洛看來,所謂適應良好人格的概念,實際上是為成長和進步樹立了一個低矮的標桿。公牛、奴隸,甚至機器人,都可以具備這種良好的適應能力。

那么,人如何才能無私?如何擺脫嫉妒?如何獲得堅強的意志和性格?如何獲得樂觀精神、友好態度、現實主義態度?如何實現自我超越?如何獲得勇氣、真誠、耐心、忠誠、信賴、責任感?

當然,對于積極心理學最適當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心理健康的人,但積極心理學更強調對健全的人的研究,如那些自信心的、安全感的、精神愉悅的、富有民主思想的、內心平和的、富有激情的、慷慨善良的人,以及那些創造者、圣徒、英雄、強人、天才等。

什么力量能夠產生社會所期待的,如善良、助人為樂、友好、寬容、鑒別力、正義感、好惡感等優秀品格?

為什么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什么行為是對事業的獻身?什么力量導致人們忠誠地將自身奉獻于一項超越自我的事業或使命?

以上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由此,對于個體個體化的研究,我們必須發展一門個性科學。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病態人格和完美人格的研究尚處于淺顯的程度,以致于我們的論點是那樣的不突出和模糊,但研究是必要的,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下去,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對于人格內容會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生活。

成為你自己

按語:

現實生活中,那些被視為近似瘟疫的年輕人,在馬斯洛看來,他們本質上都是非常好的人。即使他們有時有各種不良的行為,但馬斯洛仍認為,他們就第一流的意義而言也是理想的,他們是在尋求價值,他們很想有什么東西作為獻身的目標,作為熱忱的追求,作為崇拜、仰慕和熱愛的對象。

所有自我實現者都會投身于一項自我以外的事業之中,他們專心致志地從事某項工作,某項他們非常珍視的事業,換言之,即天命或天職。他們從事于命運以某種方式安排他們去做的事,他們做這件事也喜歡這件事,因此,工作與歡樂的分歧在他們身上已消失了。一個人獻身于法律,另一個人獻身于正義,第三個人獻身于美或真理。所有這些人都以某種方式獻身于尋求馬斯洛稱之為價值“存在”的東西。這些存在價值大約有十四種,包括真 、善、美等。

這些存在價值的存在給自我實現的結論增添了一系列的復雜性。這些存在價值像需要一樣在起作用。那種馬斯洛稱之為“超越性需要”的剝奪會釀成某種類型的病態,我們可以稱之為超越性病態——即靈魂病。例如,總是生活在爾虞我詐之中而形成不信賴任何人的病態。正如我們需要咨詢專家幫助以解決因為某些需要未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般病癥一樣,我們也需要超咨詢家幫助治療因為某些超越性需要未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靈魂病。就某種可以說明和實證的方式而言,人需要在美中而不是在丑中生活,正如他肚子餓了需要吃飯或疲乏了需要休息一樣。說得更具體一些,這些存在價值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意義,但許多人甚至不能認識到他們有這些超越性需要。咨詢家的職責可能就在于使他們意識到他們自身中的這些需要,正如傳統心理分析家使患者意識到他們那些類似本能的基本需要一樣。

咨詢家或超咨詢家可以幫助那些因存在價值問題而去咨詢的人向自我實現的方向運動和成長。實際上,許多年輕人本質上是非常好的人,盡管他們往往愛搞惡作劇,不管怎樣,他們就第一流的意義而言也是理想的,他們是在尋求價值,他們很想有什么東西作為獻身的目標,作為熱忱的追求,作為崇拜、仰慕和熱愛的對象。這些年輕人時刻都在進行選擇:是前進還是后退?是離開還是趨向自我實現?或許,咨詢家或超咨詢家可以告訴他們如何才能更充分地成為他們自己。

塑造完美人格

按語:

對于你的人格而言,雖然你的遺傳基因和早期的經歷可能會決定你人格的框架,但是,你未來的自我究竟怎樣則完全取決于你自身的努力。

你的遺傳基因不僅能決定你的性別、身體特征、種族,而且能影響你的人格。例如,讓同性別的雙胞胎出生以后便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數年后,盡管他們在出生后的經歷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有的雙胞胎卻表現出驚人的相似:同樣的舉止和幽默感,相同的生活情趣,相似的職業和愛好。所有這一切都顯示了基因因素對人格的影響。

除此之外,環境在塑造人們的性格和人格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兒童的確就像海綿一樣,他們吸取他們周圍所有的信息和影響,并把這些因素融入到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之中。我們的興趣、信仰、態度、價值觀以及與他人的聯系方式等,所有這一切都要受家庭、朋友以及文化的影響。

總之,我們的遺傳基因和環境條件在塑造我們的人格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

對于你的人格而言,雖然你的遺傳基因和早期的經歷可能會決定你人格的框架,但是,你未來的自我究竟怎樣則完全取決于你自身的努力。例如,你的人格可能綜合了你父母許多積極的品質,而摒棄了你不喜歡的品質——如脾氣急躁。你能決定不讓這個脾氣在你的人格中占據主導地位,或不恰當地表現出來。用堅定的意志,你可以成功地控制和改掉這個脾氣,雖然其中偶爾也會有失誤。換言之,在你早期的發展過程中,你能夠形成一種人格傾向,并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根據你個人的目標對自己的人格進行再塑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自贡市| 辽中县| 炉霍县| 徐汇区| 大埔县| 亳州市| 定兴县| 北京市| 上高县| 凯里市| 澎湖县| 五原县| 建德市| 江西省| 政和县| 栖霞市| 原阳县| 昭苏县| 平远县| 通州区| 富锦市| 和平区| 霍城县| 修武县| 土默特左旗| 深州市| 东方市| 五家渠市| 运城市| 灌阳县| 高邑县| 沾化县| 万安县| 政和县| 平泉县| 康定县| 屏南县| 务川| 东海县| 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