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探究人性(2)

那些企圖證明人類在本質上是自私的或者是無私的人,常常使用動物行為來支持他們的觀點。有時候,這些人是依靠古代的“洞穴人”來證實他們的觀點的。這些情況在哲學家、神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中尤為明顯。這些人常常求助于寓言,用諸如獅子、老虎、狼等動物來證明人是無法信任的。在馬斯洛看來,這是極其荒謬的!

即使從理論角度而言,這樣的理論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我們根本不能夠憑其他動物的行為對人類的行為作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實際上,一個判斷對于某個物種的特征來說是正確的,但對于另一個物種來說,則可能完全是錯誤的。因此,與其說應用這種研究方法的理論家是達爾文主義者,倒不如說是偽達爾文主義者。對于心理學家而言,他們有時的確會為了種種原因利用動物研究的成果,但只要他們是嚴謹的,他們就會承認,這只是為了對實驗加以改進,或者是為了對問題進行初步研究,并不指望這些內容可以揭示關于人性的真理。

無論如何,就人性問題而言,偽達爾文主義的研究方法常常會導致與設想完全不同的結論。比如,既然總是把人與獅子、老虎、狼等進行比較,那為什么人與食草動物就不能比較呢?很容易看出,偽達爾文主義的比較僅限于少數幾個物種,而地球上的物種成千上萬。

更重要的依據在于,如果我們選擇人類的近親類人猿,尤其是黑猩猩與人類進行比較的話,那么,生物學上的遺傳特性似乎并不是向自私、殘忍、支配和專橫等方向發展的,而是更加傾向于合作、友誼和無私。這些行為恰恰是黑猩猩常常表現出來的。除了在野外環境中取得的證據,現在的實驗證據也證實了上述觀點。例如,各種實驗都表明,黑猩猩會幫助它們的伙伴,包括勻出自己的食物,救助將要餓死的鄰居,強壯個體常常是弱小個體的保護者而不是統治者。那些在工作中與黑猩猩打交道的工作人員也發現,他們能夠與黑猩猩建立真正的友誼。

但是,實際上馬斯洛并不希望進行過多的諸如此類的觀察。因為,這種論證的思路不管怎樣仍是錯誤的。但是,這種富有想像力的實驗的確很具誘惑力,只需舉出在動物中存在無私甚至利他的行為,就足以推翻偽達爾文主義的觀點。偽達爾文主義認為,通過對其他物種的研究,我們就可以準確地得知,人類在本質上是自私的、殘忍的、樂于支配他人的。事實表明,這種看法是荒謬的、錯誤的。

最后,馬斯洛對有關史前洞穴人的情況進行了總結。

一般的看法是洞穴人是原始的、野蠻的、好斗的,甚至是極其殘忍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種觀點。科學家對史前洞穴人的了解僅僅局限于解剖學。除此,一無所知。只是因為洞穴人看起來野蠻,人們就認為其行為必然殘忍。與我們的現代文明相比,也許洞穴人要善良得多,對其他成員更具利他性。我們并不能證明這種判斷的正確性,但從我們有限的知識出發,我們同樣也不能得出洞穴人兇殘的結論。

總之,在有關自私人性的研究中,我們必須徹底拋棄任何傾向于借助動物行為或是人云亦云的洞穴人的行為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在我們正在探討的問題中不值一提。

健康的自私

前面我們已經指出,像自私、無私等詞匯,其本身就帶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偏見的產生。如果什么事被認定是自私的,那么通常人們的反應就是“應該反對它”。但是,精神病學和臨床醫學的發展卻要求我們拋棄這些簡單的方式和態度。

例如,對受虐狂的研究表明,大量表現為無私的行為產生于精神錯亂或是自私的動機。我們不應該總是被無私行動和外表所迷惑,因為表面的無私的下面也許掩蓋了驚人的敵意、嫉妒或者仇恨。

在對此類病人實施精神治療的過程中,常常有必要至少在某些時候教會他們采取所謂健康的自私的行為方式。對于那些缺乏自尊感和那些把自己的基本需要看成洪水猛獸的人來說,有必要用一套全新的方法來使他們認識自身。只有如此,才能最終獲得心理健康。換言之,從精神病學的觀點來看,犧牲自己滿足別人并非永遠可取。

心理分析學家埃里克·弗洛姆曾經這樣概括上述觀點:“一個既不自尊也不自愛的人是不會真正尊重、愛護別人的。”因此,有必要區分健康的自私與不健康的自私,健康的無私與不健康的無私。更具體地說,我們必須明白行為的動機之間存在著差異。外在行為也許是自私的或者是無私的,引起這些行為的動機,同樣可能有自私或者無私的差異。

這項一般意義上的結論以一種模糊的方式被證實,其依據是心理學上關于健康者與不健康者的臨床經驗。心理健康與無私行為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這也許是正確的,但如果我們將行為按動機進行分類,并且能夠更加精確地指出心理健康與我們所謂的健康的無私之間的確有很密切的聯系,那么,這種聯系就會變得更有價值。

實驗表明,當一個情感健康的人在行為上顯得無私時,其根源往往由于他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滿足,從而表現感情豐富。也就是說,他的行為是源于內心充實而非貧乏。而一個精神病患者自私的舉動,往往是一種在被剝奪感驅使下的產物,其表現有恐懼感、不安全感和內心貧乏感。

在臨床上,通常假定自私、敵意以及邪惡產生于個體的基本需要的滿足受到了阻撓,無論它們是緣于過去還是現在。

由此,我們把無私稱為心理滿足,把自私稱為心理貧乏。

仇恨和侵犯

行為是人類的天性嗎

按語:

毋庸置疑,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仇恨和侵犯的行為,而那些心理變態的罪犯則表現的更為明顯,他們殺戮、殘害他人,卻沒有一絲悔意。仇恨和侵犯行為的確具有相當的能量,并產生很大的作用,由此我們有必要探究其根源。最嚴肅的問題是“仇恨和侵犯行為是人類的天性嗎?”讀完本文會使我們豁然開朗。

關于暴力攻擊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相信這種行為是本能的,是人類天性中所固有的;許多行為科學家都把仇恨和侵犯行為說成是人類的天性。這一點是根據對動物的觀察得出的。因為動物是相互侵犯、破壞成性的;而人也是一種動物,所以人對暴力也會有一種本能的愛好。對于這種觀點,馬斯洛是持反對意見的。

盡管有一些動物具有侵犯性,但許多動物卻不是這樣的。事實上,動物王國中同一種動物間的暴力和侵犯行為,與其說是規律,不如說是例外。而且,那些與人關系密切的動物幾乎沒有本能的侵犯行為。猴子尤其如此。比如說,黑猩猩實際上就沒有過為侵犯而侵犯的行為。與此同時,馬斯洛也承認,對某些個別的動物和某些種類的動物而言,暴力和侵犯行為似乎就是它們的天性。

人類科學家發現:暴力和仇恨的程度在有些文化中可以是零,例如,阿拉派什人是那樣溫和、友愛、互讓,以致他們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找到一個有一點個人意志的人來主持他們的各種儀式;而另一些文化中暴力和仇恨的程度卻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像多布和恰克奇那樣的民族,他們互相僧恨到了極點,以致恨不能將對方斬盡殺絕才好。

通過對北美黑腳印第安人的研究使馬斯洛確信,人類侵犯行為的根源不在于遺傳而在于文化。那些印第安人根本不知侵犯為何物,盡管這個民族很驕傲、堅強,有自力更生的精神。這些印第安人既使是喝了酒受酒精的影響后,他們也僅僅是變得歡快、友好,而并非是互相沖撞。

應該說侵犯性攻擊行為是基本心理需要受到挫折,或無力滿足基本心理需要時的一種反應。一個學會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健康的人是不會訴諸暴力、侵犯或破壞的,盡管他們完全有能力保衛自己。

健康、成熟的人樂于與他人建立友誼、互敬互愛、互幫互助,樂于同集體一起工作。而心理變態者或精神病患者因沒有能力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并滿足他們想得到他人承認和贊許的強烈心理需要,所以在憎恨與破壞行為中找到了某種樂趣。我們社會的極端分子是心理變態罪犯,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奸詐、自私與侵犯成性之徒的危險之地,在他們看來,侵犯行為是對他們造成威脅的一種反應或防衛。因此,他們殺戮、殘害、折磨他人,卻沒有一絲悔意。馬斯洛這樣去認識心理變態者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們:他們沒有愛他人的感覺,因而可以不帶仇恨,也不帶樂趣地傷害,甚至殺死他人,就像殺死那些碰巧成了害蟲的動物一樣。

既然侵犯性行為主要是由文化帶來的,那么,一般說來它是可以被杜絕和糾正的。

正確處理侵犯性攻擊行為的方法是不要害怕。我們必經學會如何才能不害怕自己的攻擊性。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作汽車,那么,侵犯性攻擊行為就好比是汽車里的汽油。它確實有相當的能量,并且可以產生相當大的作用。以下列方式處理攻擊性,或許會溫和一些:諸如,把“我不喜歡這樣”、“我不喜歡那樣”,改成“我覺得你不應該這樣做”、“你應該那樣做”的話說出來。

馬斯洛認為這種處理攻擊性的方法是相當明智的,這意味著這種人是健康成熟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汕头市| 望奎县| 漾濞| 沧源| 大姚县| 南投县| 丰县| 乾安县| 孟村| 牟定县| 九江市| 博爱县| 高尔夫| 永寿县| 淮北市| 富蕴县| 灌云县| 正安县| 汽车| 巩义市| 平南县| 汨罗市| 威信县| 吴堡县| 普兰店市| 卢湾区| 缙云县| 东至县| 馆陶县| 山西省| 景谷| 开平市| 夏邑县| 佛学| 安福县| 宜兴市| 正安县| 翁牛特旗| 石嘴山市|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