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探究人性(1)

有人認為人性是邪惡的、自私的、暴力的和仇恨的,還有人認為人性是善良的、無私的、溫和的和友愛的。前者使我們憂心忡忡,后者則讓我們如釋重負。那到底人性的本來面貌為何呢?只有經過仔細、深邃、徹底的探究之后,我們才能真正看到人的本質、了解人的天性。

人性的精髓是什么

按語:

1970年3月,離馬斯洛因心臟病去世只有幾周時間。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馬斯洛越來越感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方面應更加準確。在他看來,關于人性的觀點比比皆是,其表達也很順暢,但它們關于“人性本善”的諸多論述在概念上仍模糊不清,于是馬斯洛就人性的善、惡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人本心理學使人類精神的形象煥然一新。作為基本原則,它指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高級的本性,這種高級本性構成了人的本質的基本方面。在實踐中這一觀點意味著,在良好的條件下,人們渴望表現出諸如愛、利他、友善、慷慨、仁慈和信任等高級品質。

除了上述這些自我實現的特征外,那些發展高度完善的人,還特別在直覺觀察、了解真相、認識現實等方面富有效率。這就意味著這些人不僅更加幸福,而且認識能力更強,與現實的聯系也更緊密。除此之外,這些人在行為方面也更加富有效率。也就是說,在他們身上很難找到情感壓抑、情感障礙、情感麻痹和人類智能削弱的情況。我們可以將以上看法歸納為:那些發展充分的人,由于良好的環境而表現出高級本性的人,從事任何事業都更加容易脫穎而出。從實踐的角度看,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人將是更加優秀的人類成員。

我們可以將“良好的環境條件”理解為:有利于促進自我實現的自然、社會以及生理等諸多方面的條件。這些條件也促進了基本需要的滿足,因為基本需要的滿足是發展高級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自我實現的必由之路。

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人類如果過去和現在都生活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那么,人類就可以保持“善”的本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符合倫理的、有道德的、正直的本性。這一觀點有力地駁斥了各種關于原罪、人類墮落以及人性邪惡的說法,同時,它也反對任何認為人類不可能是善的、道德的、正直的理論。

但是,這一觀點并不排斥人類時善時惡的各種理論。因為這樣的理論的確道出了實情。事實上,馬斯洛也從未宣稱人性本質上是善的,他只是認為人性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是善的,并且力圖說明具體需要哪些條件。

應該注意的是,今天人們所說的Y理論(一種管理理論)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它宣稱許多人,即使并非所有的人,在Y理論所謂的條件和前提下都將得到提高。

這一整體理論框架所派生的一個必要的假設就是:人類心理的“善”并不是無條件的、 絕對的、永久的,我們甚至不能夠說它在本質上就是善的。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人性才表現為善。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人們更容易表現出心理病態和丑惡行為。

因此,在任何關于人性的討論中,我們都有必要特別提出,人實際上是有作惡和表現病態的潛在能力的。

其實,很容易就可以確定特定的誘發惡劣行為和心理病態的一些環境條件。因為,它們就是與那些使我們能表現出高級本性、允許我們向善的條件的對立面。

我們必須意識到有許多人基于不同的立場拒絕完全接受這種世界觀??梢园堰@些人看成是絕望文化群體,甚至惡意文化群體。在其中,憤世嫉俗和懷疑一切等心理特征占主要地位。這些人通常相信人性沒有達到善的境界,或者根本上就是惡的,他們會把看上去就是善的東西,通過更深層次的詮釋來說明人在本質上還是邪惡的、變態的、自私的。

絕望文化的擁護者具有一致的觀點,他們均認為人類心理的外在表現是不真實的、誤導性的。在他們看來,所謂善良的人、社會進步以及良性社會條件這類事實只是表面現象,這些一貫持反面意見的人試圖證明在這類事實的深處隱藏著陰暗的、消極的一面,從而堅持自己的懷疑主義。根據這一懷疑主義的觀點,肉眼所看到的事實,并非真實的隱而不露的事物的本質。

通過對思想史的重新認識,將其視為暴露、貶抑人類與人性的一般過程,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至少是部分理解這種懷疑主義的心理了。弗洛伊德曾發表過一個著名的論斷,即哥白尼、達爾文和他自己三次沉重打擊了人類的自戀心理。馬斯洛將他的結論推進了一步,即那些拒絕接受事物的表現事實或肉眼看來是顯而易見的現象的人,他們堅持認為,一些深入的、更能揭露本質或罪惡的解釋才是正確的。許多存在主義者都把笛卡爾看成是罪人,因為他強調精神和肉體是分離的。馬斯洛認為這并不準確,他列舉了柏拉圖的例子作為補充,柏拉圖的非物質的概念或者本質的觀點表明,我們用肉眼看到的現象不如我們沒有看到的一些現象真實。

眾多關于原罪、人類墮落,人類邪惡的說法,以及那些認為人類不可能是善的理論,都是不正確的。雖然人實際上具有作惡的潛在能力,但毋庸置疑,人性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是善的,即具有愛、利他、友善、慷慨、仁慈、信任等各種品質。

人性是自私的嗎

按語:

有人認為人性是“自私的”,即邪惡的、軟弱的、愚昧的、愚蠢的;還有人認為人性是“無私的”,即慷慨的、友善的、明智的、有理性的、有合作精神的?!叭诵允亲运降膯幔俊睂Υ?,馬斯洛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將之作為在布魯克林開設的人格心理學的課程講義。

所有關于人性的價值體系都植根于一定的心理學假設。也就是說,他們要么認定人性是“自私的”——邪惡的、軟弱的、愚昧的、愚蠢的,要么認定人性是“無私的”——慷慨的、友善的、明智的、有理性的、有合作精神的。當然,還有一些特殊的價值理論是建立在這兩種假設的混合體之上的。

關于自私與無私的問題,下面我們將進行詳細的探討。

自私的語義

如果某人對人性問題持極端的觀點,我們對他關于人性問題的闡述進行長期追蹤考察,就很容易發現他的整個觀點都是建立在自私與無私某種隱含的、不自覺的定義之上的。追蹤考察發現,那些認為人的天性是自私的,而且認為這種自私是健康的人,他們最終會接受自私的下述定義:所謂自私的行為,就是那些對個體有益或是使個體感到愉快的行為。

但是,對此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個定義有失偏頗,因為它自動設立,或者說實際上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功利性的,都是為了滿足個體對快樂和利益的追求。這樣的方式,正是一種試圖從一個隱含的、預先設定的定義來解決問題的方式。

要駁倒這個觀點有多種方法可以考慮。比如,我們可以指出,無論如何,人類的行為之間總有差異,其中總有某些行為可以稱為完全無私的行為。或者,為了便于討論,我們可以先接受這種定義,然后,在此基礎上強調依然有必要從詞語上加以區分。這種區分是個人可以通過他自己的行為或者他人的行為條件來體會到的。

例如,如果你在星期一虐待一個孩子,星期二又善待他,這個孩子是能夠區分你在不同時間的行為之間的差異的。

又如,為餓得奄奄一息的朋友提供食物,與拒絕為他提供食物這兩種不同的行為,我們就應該進行區分。毋庸置疑,沒有理由將這兩種行為混為一談,認為它們都是自私的。

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那些人數不多的、認為人類從本質上而言是無私的理論家,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通常對無私這個概念采用如下定義:如果一種行為對他人有益,或者能給他人帶來愉快,這種行為就是無私的行為。這種陳述依靠某種預設的定義,自然而然地認為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無私的。

語義學專家將會指出問題的另一面:價值評價是和自私與無私這兩個詞語聯系在一起的。在我們的文化中,自私這個詞具有貶義的色彩,其詞義不受歡迎。與之相反,無私這個詞則是美德的象征,其詞義悅人心意。語義學家們知道,詞義和價值觀念緊密相連,麻煩與困惑往往接踵而來。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應該對問題有偏見。我們不應該假定自私與無私究竟誰好誰壞,除非我們已經確信事實的確如此。

總之,我們必須明白,如果想把自私和人性問題用科學公正的態度加以研究,我們就必須找到合適的詞語,并給出更加精確和有意義的定義。其次,為了避免價值判斷對定義和詞語的影響,我們必須使用更加客觀的、不涉及價值判斷的術語。

來自動物研究的證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民勤县| 肇源县| 遵化市| 铜鼓县| 西宁市| 牡丹江市| 开江县| 石林| 萨嘎县| 固安县| 寻乌县| 裕民县| 万荣县| 哈尔滨市| 肥东县| 施秉县| 凉城县| 吉水县| 竹溪县| 杂多县| 鲁甸县| 浮梁县| 和顺县| 政和县| 昌宁县| 雷山县| 奇台县| 姜堰市| 和平区| 大洼县| 河间市| 冀州市| 通辽市| 集安市| 罗江县| 辽阳县| 淮安市| 恩平市| 天祝|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