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曰:“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語出《韓非子·飾邪》)施行獎賞過了度就會失去民眾,而執行刑罰過了度民眾就不會畏懼。
凡事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賞罰也需要注意一個度,賞罰過度也就失去了效用。
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
——《韓非子·飾邪》
韓非子曰:“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
——語出《韓非子·飾邪》)
韓非子曰:“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有賞不足以勸,有刑不足以禁,則國雖大,必危。”
意思是說,施行獎賞過了度就會失去民眾,而執行刑罰過了度民眾就不會畏懼。有了獎賞卻不能用來鼓勵民眾為國效力,有了刑罰卻不能用來禁止民眾為非作歹,那么國家即使再強大,也必定會有危險。
韓非子告訴我們,賞罰必須有度,否則賞罰也就失去了效用。
(1)賞必須有度
領導者對下屬的功績,一定不能忽視,有功必賞。但是,如果賞得過多過濫,同樣是一大敗筆。韓非子主張,賞必須有度。
賞的面不宜太窄或太寬
賞的面太窄,獎賞易被少數人壟斷,而大多數人得不到鼓勵;賞的面太寬,不管有無功績,人人有份,吃“大鍋飯”,則久而久之,有能力者會感到不公平而變得消極,沒有能力者也覺得反正有自己一份而依然故我。
賞不宜太厚
獎賞過厚,往往后患無窮。其一,導致以后無獎可賞;其二,滋長下屬一味追求豐厚獎勵的不良心理;其三,易引起其他下屬的不滿,而打擊大多數人的積極性。
賞不能只靠金錢
領導者只知用金錢激勵下屬,時間一長,情況就會愈演愈烈,如果沒有高額的獎勵,誰也不愿意用心去工作。其實,獎賞下屬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如讓下屬擁有參與決策的歸屬感,真正做到以工作業績為標準提拔下屬,增加下屬學習及培訓的機會,在眾人面前贊揚下屬等。
(2)罰必須有度
相對于獎勵而言,處罰更讓人頭痛,如果處罰不當,不僅對個人有影響,甚至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罰要公正合理
處罰一定得以事實為基礎,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動不動就對下屬加以處罰。同時,處罰不能偏頗,這樣才能使下屬心服口服。
罰的強度要得當
對一般的錯誤,如果下屬認錯的態度較好,可以從輕處罰。從輕處罰易使下屬產生內疚感,從而避免重蹈覆轍,且能安心工作,不背思想包袱。而對于犯了重大錯誤的下屬,則不能心軟,應按章辦事,不徇私情。
罰要采取適當的形式
既要避免過于冷酷,又要避免溫柔無力而起不到預期的效果。罰的形式有口頭的和書面的,有單獨的和當眾的。錯誤小,影響小,宜采取單獨的、口頭的懲罰;錯誤大,影響大,宜采取當眾的、書面的懲罰。處罰決對不能像文學創作那樣講究平仄、含蓄、朦朧,而應開宗明義,以簡單的言辭說明下屬受罰的原因。
罰要講究時機
及時處罰,才能起到懲治的作用。處罰必須在影響擴大之前,必須在人們印象深刻的時候進行。
吃古通今
20歲時,曹操被地方推舉為孝廉。孝、廉原是漢代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后來合稱孝廉。在西漢武帝之后,有了孝廉的資格,就可以做官了。
開始曹操被任命為郎(帝王侍從官的總稱)接著由京兆尹(相當于郡太守)司馬防(司馬懿父親)推薦,出任洛陽北部尉,正式踏上了仕途的第一站。
當時京城地區的治安情況很不好,經常有突發事件,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當時政府規定了嚴格的京城地區治安條例。曹操上任后,為了把治安工作搞好,忠于職守,將自己管轄的四道城門修繕完好,并制作了若干五色大棒,掛在城門的兩邊。然后申明禁令,凡是違反治安條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豪紳權貴,一律用五色棒打死。這樣一來還真的起作用了,有一段時間內治安情況良好,無人敢違犯。
過了幾個月之后,一件棘手的事情發生了。宦官蹇碩的叔父,仗著他侄兒的權勢,根本沒把曹操放在眼里。
蹇碩其人健壯而有武略,這時雖不過是一個六百石的小黃門,職位不算高,但因隨侍皇帝左右,負責溝通內外和上下之間的聯系,手中握有一定權力。其人又深得靈帝寵信,是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人物。整個宦官集團此時正處于炙手可熱的時期。
一天,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手下的人將他拿住。曹操喝問:“你是何人?為什么違反禁令夜間出行?”他回答說:“我姓蹇,宮中的蹇碩是我的侄子。”曹操聽后,氣得火冒三丈,又喝道:“夜間出行,違犯禁令,當受重罰,你知道嗎?”他回答說:“我有急事才出來。禁令是為了防止變亂,像我這樣的人,哪能有作亂之理?你不應當處罰我。”曹操說:“我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違犯了禁令就要被制裁,徇私枉法的事我是不能干的。”接著天亮后,便把他押到城門處,當著眾百姓的面,宣布罪行。然后毫不留情地用五色棒把他活活打死。這一來,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此后,洛陽城的治安情況比以前更好了。史書上記載說:“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這件事轟動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老百姓都稱贊曹操不畏權勢,堅決執法的行為。當然也觸動了漢靈帝身邊那些被寵信的宦官,蹇碩對曹操恨之入骨。但由于曹操是按照治安條例辦事,輿論又多是贊揚曹操的。蹇碩想加害曹操可又抓不著把柄,只好慫恿有關部門把曹操升為頓丘縣令,使其離開京城。
老夫子點評:
曹操剛走上仕途,就顯出了他的凌厲威勢。他秉公執法,敢于向強權挑戰,體現了曹操那種敢作敢為的性格。領導者也應像曹操一樣,按章辦事,不徇私情,不畏強權,這樣懲罰才能公正,才能服眾。
鏈接共享
以法行刑而君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
——《韓非子·五蠹》
按照法律而施行刑罰,卻為之悲痛,這好像是一種仁愛的表示,但不能治理天下。悲痛哭泣不想對罪犯施加刑罰,是仁愛;然而不能不對罪犯施加刑罰,乃是法律。
飭令則法不遷,法平則吏無奸。法已定矣,不以害言售法。任功則民少言,任善則多言。行法由斷,以五里斷者王,以九里斷者強,宿治者削。
——《韓非子·飭令》
穩定法令,那么法律就不會隨意改變;執法公正,那么官吏就不會有奸邪。法令一經確定,就不用有害的言論干擾法令實行。依椐功績任用人,那么民眾就很少議論;憑借喜好任用人,那么民眾就會議論紛紛。實行法律,在于依法裁決的速度,以行五里路的速度裁決的可以為王天下,以行九里路程的速度裁決的可以強國,委置拖延裁決者就會使國家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