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賞罰分明

韓非子曰:“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黑白分矣。”(語出《韓非子·用人》)賞罰分明,就能使伯夷之類的高尚者與盜跖之類的低賤者不相混淆,這樣就善惡分明了。

賞,能激勵人;罰,能殺一儆百。賞須公平,罰須有據。

明賞罰

韓非子曰:“明賞罰,則伯夷、盜跖不亂,如此則黑白分矣。”

——語出《韓非子·用人》

韓非子主張設立賞罰。確立了賞罰的標準,就可以用賞賜鼓勵人行善,用刑罰防止人作惡。

韓非子說:“設立百姓所喜歡的,以求得他們建功立業,所以頒爵授祿來鼓勵他們;設立百姓所討厭的,用以禁止他們作奸犯科,所以就制定刑罰來威嚇他們。”

韓非子又說:“英明的君王設立臣民能夠爭取到的獎勵,設立臣民能夠避免的刑罰。所以賢人勉勵立功得賞而不會遇到伍子胥那樣的災禍,不肖的人能夠少罪而不會像駝背那樣遭受不幸的刑罰,瞎子呆在平地上而不會遇到深澗,愚笨的人保持安靜的生活而不會陷入危險的境地。像這樣,君臣上下之間的恩情就結成了。”

賞與罰,是韓非子所謂的“二柄”。韓非子認為,賢明的君王應該懂得合理地運用賞罰。賞罰的原則是賞善罰惡,賞是為了表彰功績,罰是為了禁絕奸邪。

在韓非子看來,賞罰是領導者的指揮棒。但是,賞罰必須分明。

韓非子說:“賞罰分明,就能使伯夷之類的高尚者與盜跖之類的低賤者不相混淆,這樣就黑白善惡分明了。”

韓非子還說:“獎賞賢人,懲罰暴行,是鼓勵人做好事的最好辦法;獎勵暴行,懲罰賢人,是鼓勵人做壞事的最好辦法。”

換言之,賞賜不可求,人們會感到前途黯淡,本來躍躍欲試,想建功立業,卻會因為覺得沒有未來而自暴自棄。刑罰不能躲避,人們動不動就犯法,就會不避刑罰,鋌而走險。因此,賞罰必須分明。

韓非子“賞罰分明”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領導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做到賞罰有據,賞罰公平。

所謂賞罰有據,即賞罰必須有事實和規章的依據,這也就是韓非子所主張的設立賞罰。賞,一定要給予有立功表現的人;罰,一定要給予有過錯的人。

所謂賞罰公平,即領導者在賞罰的問題上,決不能以個人的愛憎親疏作為原則,要做到“有功雖仇亦賞,有過雖親亦罰”,這也就是韓非子所主張的賞罰分明。

總之,對于有功者一定要獎賞,對于有過錯者一定要處罰。兩相比較,就能更好地鼓勵進步者,鞭策落后者。

吃古通今

澳大利亞有一家名叫索非利波的化妝品商店,它的營業員對待顧客的態度十分傲慢和粗暴,以致不少顧客不愿再到這家商店購買化妝品。

商店老板非常惱火,于是在商店門口貼出一張通告:凡是到本店購買商品的顧客,在看貨、購貨、退貨時,如若遇到營業員有失禮之處,只要顧客向老板提出,商店將發給顧客一筆“怠慢顧客獎”,獎品有現金和化妝品兩種,顧客可任選一種。

這位老板還規定,凡是營業員在一周內有兩次被顧客提意見,那么發給顧客的“怠慢顧客獎”,就要從這位營業員的薪水里扣除。如一周內有三次被顧客提意見的營業員,店里將予以辭退。

通告貼出后,營業員對待顧客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都變得熱情而彬彬有禮,到這個商店購物的顧客也隨之大增。

老夫子點評:

用人離不開賞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有賞才能使人敬業,起導向的作用;有罰才能止惡,起警戒的作用。

鏈接共享

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也。

——《韓非子·初見秦》

說是有功要賞,可是真的有功卻不兌現賞賜,說是有罪要罰,可是真的有罪卻不施行懲罰,賞賜與懲罰不講信用,所以民眾不會拼死去戰斗。

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

——《韓非子·八經》

獎賞賢人,懲罰暴行,是鼓勵人做好事的最好辦法;獎勵暴行,懲罰賢人,是鼓勵人做壞事的最好辦法。

勞苦不扶循,憂悲哀憐;喜則譽小人,賢不肖俱賞;怒則毀君子,使伯夷與盜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韓非子·用人》

君主對人的勞苦不加撫慰,對人的憂傷不加同情;高興了就連奸邪小人一起稱贊,使賢能與不肖的人都得到賞賜;憤怒時連君子也進行詆毀,使伯夷和盜跖那樣的人也一起受到侮辱。因此,臣子中就有背叛君主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鄱阳县| 黑山县| 福贡县| 攀枝花市| 尼玛县| 长垣县| 奈曼旗| 稷山县| 乌拉特中旗| 合山市| 靖江市| 师宗县| 英山县| 兴和县| 凤台县| 嘉鱼县| 江孜县| 永新县| 酒泉市| 莱芜市| 无锡市| 荣成市| 贞丰县| 收藏| 贵南县| 吉水县| 台江县| 长丰县| 安国市| 丽水市| 祁阳县| 迁西县| 应城市| 安庆市| 高唐县| 沁水县| 松溪县| 屏南县| 右玉县| 夏津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