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曰:“魯君請樂正子春,樂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愛之。’答曰:‘臣亦愛臣之信。’”(語出《韓非子·說林下》)魯國國君要樂正子春去齊國,樂正子春說:“為什么不拿真的送給人家呢?”魯國國君說:“我愛它。”樂正子春回答說:“我更愛惜我的信譽。”
做人講信譽,才會被信任。一個不講信譽,以謊言欺騙別人的人,或許能得到蠅頭小利,但他卻丟掉了高尚的人格。
信譽
韓非子曰:“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遂自驅車往,犯風而罷虞人。”
——語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韓非子在《說林下》中講:
“齊國攻打魯國,索要魯國的讒鼎,魯國給齊國送去了一只假讒鼎。齊國人說是假的,魯國人說是真的。那么,怎么驗證真假呢?齊國人說,讓魯國樂正子春來驗證,我們會相信他的。魯國國君要樂正子春去齊國,樂正子春說:‘為什么不拿真的送給人家呢?’魯國國君說:‘我愛它。’樂正子春回答說:‘我更愛惜我的信譽。’”
韓非子以欺騙和說謊為恥。
生活中,許多人為了取得一點小利,就拿自己的信譽做賭注,這是一種多么可悲的行為啊!
一個人盡管得到了一點利益,然而卻落得為人指責、受人嘲笑的下場,他出賣的是人格、是尊嚴、是名譽,出賣的是一個人最值得珍惜的東西。
韓非子認為,不為利動,沒有私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言行一致,這種美譽的價值比從欺騙中得來的利益大過千倍。
沒有美好的品德,不能做到言而有信,這種人是很危險的。他們平時也許還能站在正直的一面,但一到利害關頭,他們就會背棄正直,做出背信棄義的事。
他們的謊言也許不會立即被戳穿,但謊言終歸是謊言,到了最后,這種人終究是得不償失。他們不明白,在他們得到一點利益的同時,他們的人格卻由此一落千丈。
韓非子在鄙視魯國國君不講信譽的同時,也贊揚了樂正子春的誠實可信。誠信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德之一。
韓非子十分看重誠信,他在《韓非子》一書中講了許多誠實守信的故事。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
“魏文侯與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好遇上刮大風,左右勸魏文侯不要去,魏文侯不聽,說:‘不行,以刮大風為借口而做失信于人的事我不干。’于是冒著大風親自駕車去通知虞人罷獵。”
誠信的人不說謊,不欺騙。他們把信譽看得比生命還寶貴。誠信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戴,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誠信的人有好人緣,他們的事業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支持。
吃古通今
日本企業家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就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
有一段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不到半個月就跟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之后,他發現他們公司賣出去的機器比別的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貴,他想,同他訂貨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于是,坐立不安的小池立即帶上訂貨單和定金,整整花了三天時間逐個地找客戶,然后老老實實向客戶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貴,請他們廢棄契約。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客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個顧客沒有一個與小池廢約,反而加深了對他的信賴和敬佩。此后,小池的誠實打動了更多的人,前來訂貨的客戶絡繹不絕,沒過多久,小池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了。
老夫子點評:
誠然,辦企業、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如何賺?怎樣才能賺得多,賺得長久?其中最關鍵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講信譽,誠實經營,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從而獲得豐厚的回報。
鏈接共享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侯,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遂自驅車往,犯風而罷虞人。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魏文侯與虞人約定了打獵的時間。第二天,正好遇上刮大風,左右勸魏文侯不要去,魏文侯不聽,說:“不行,以刮大風為借口而做失信于人的事我不干。”于是冒著大風親自駕車去通知虞人罷獵。
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雁往。齊人曰:“雁也。”魯人曰:“真也。”齊曰:“使樂正子春來,吾將聽之。”魯君請樂正子春,樂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愛之。”答曰:“臣亦愛臣之信。”
——《韓非子·說林下》
齊國攻打魯國,索要魯國的讒鼎,魯國給齊國送去了一只假讒鼎。齊國人說是假的,魯國人說是真的。那么,怎么驗證真假呢?齊國人說,讓魯國樂正子春來驗證,我們會相信他的。魯國國君要樂正子春去齊國,樂正子春說:“為什么不拿真的送給人家呢?”魯國國君說:“我愛它。”樂正子春回答說:“我更愛惜我的信譽。”
樂正子春與魯國國君
樂正子春,是曾子的弟子,他為人十分誠實,且非常孝順。
據《禮記·祭義》記載:曾子去世后,樂正子春下堂時扭傷了腳,傷愈后幾個月不出門,面帶憂色,他的弟子問他是什么原因,樂正子春回答說:“我從曾子那里聽說過孔子的教導:父母把一個完整的身體交給我,我必須把這完整的身體返還給父母,不能傷身損形,這才能叫做孝。可我沒走幾步就忘了孝道,所以感到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