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誡兄子嚴敦書

馬援

導讀

建武十八年,馬援率軍南征,在行軍途中他聽說次兄馬余的兩個兒子馬嚴、馬敦平時言談舉止輕佻,尤其喜好“譏評時政、結交任俠”,很是擔憂,于是便寫了這封《誡兄子嚴敦書》以示勸誡。在書中馬援告誡子侄做人要敦厚誠實,辦事要周密謹慎,平時要嚴于律己,待人要寬厚,千萬不要成為輕佻放蕩的浮薄子弟。書中馬援苦口婆心、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啟發引導子侄,并且舉出自己的兩個好友龍伯高和杜季良做比證:勉勵子侄要學習龍伯高的為人,即使達不到他的成就,也不失成為一個嚴謹敦厚的人;反之又勸誡子侄千萬不可學習杜季良,因為他的那種輕佻俠義的行徑學不來的話,極可能會陷入“輕薄子”的行列。這篇《誡兄子嚴敦書》與后來諸葛亮的《誡子書》,一齊為后世廣為傳頌,成為家訓中的一篇經典。

作者簡介

馬援(前14-49),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市竇馬村)人。東漢著名軍事家,開國功臣之一。馬援協助劉秀建立東漢之后,雖已年邁,但仍請纓征討,向西破隴羌,向南征交趾,向北擊烏桓,最后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馬援一生,功績卓著,他常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他直到六十二歲時還掛帥出征,最后病死軍中。

援兄子嚴、敦,并喜譏議[1],而通輕俠客[2]。援前在交趾[3],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4]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5]正法[6],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7],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8]敦厚周慎,口無擇言[10],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10]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11],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12]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13]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14]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15]輒切齒[16],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

注釋

[1]譏議:譏諷,談論。

[2]通輕俠客:與輕佻任俠之人交往。通,交往;輕,輕佻。

[3]交趾:漢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們。

[5]是非:評論、褒貶。

[6]正法:正當的法制。

[7]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古代的禮俗,在女子出嫁時,母親要把佩巾、帶子系在女兒身上,并為其整衣,隨后父親訓誡女兒說:“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母親訓誡女兒說:“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衿,佩帶;縭,佩巾。

[8]龍伯高:東漢名士,史書上記載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貞于國,公明蒞臨,威廉赫赫”。

[9]口無擇言:說出來的話都是善言,無可挑剔。

[10]杜季良:東漢時期人,官至越騎司馬。

[11]清濁無所失:好人與壞人全都結交,意為諸事處置得宜。

[12]謹敕:謹慎、整肅。

[13]刻鵠不成尚類鶩:比喻雖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鵠,天鵝。鶩,野鴨子。

[14]畫虎不成反類狗:比喻弄巧成拙。

[15]下車:指官員初次到任。

[16]切齒:咬牙,表示痛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大理市| 皋兰县| 方山县| 海宁市| 景洪市| 临海市| 广安市| 八宿县| 普兰店市| 高要市| 大英县| 铜川市| 汉中市| 中卫市| 水城县| 桐梓县| 彭泽县| 海宁市| 新晃| 台东县| 恭城| 古蔺县| 祁连县| 永仁县| 厦门市| 靖江市| 东山县| 平定县| 兴海县| 莱州市| 普兰县| 栖霞市| 安康市| 濮阳县| 乌恰县| 柘城县| 尖扎县| 琼结县| 襄汾县|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