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誡子書
- 中華歷代家訓集成·周-南北朝卷: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石孝義編著
- 701字
- 2021-02-08 15:11:24
東方朔
導讀
這封寫給兒子的信是東方朔晚年所作。通篇都寄寓了東方朔教育兒子如何安身立命、明哲保身這樣一種傳統的道家思想。在家書中,東方朔提出,明智的人處事,崇尚中庸之道,凡事恰到好處即可,那些才華畢露的人處境常常是危險的,深孚眾望的人一生忙碌,自命清高的人人緣不好,任何事都不留余地的人沒有前途,這些人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不循中庸之道,所以人應該順乎時勢發展而主動變化,不要一成不變。
作者簡介
東方朔(前154—前93),本姓張,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為漢武帝的寵臣,西漢著名的文學家。他性情詼諧,應對敏捷,常在武帝前以詼諧的言談方式,談論國事,陳述農桑,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予重用。東方朔一生著述頗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明人張溥曾將其著作匯為《東方太中集》。
明者處事,莫尚于中[1],優哉游哉,與道相從。首陽為拙[2],柳惠為工[3]。飽食安步,以仕代農[4]。依隱玩世,詭時不逢[5]。是故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有群者累生,孤貴者失和;遺余者不匱,自盡者無多。圣人之道,一龍一蛇[6],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注釋
[1]中:處世不偏不倚、不過不及,即儒家信守的中庸之道。
[2]首陽為拙:首陽指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市南,相傳為伯夷﹑叔齊采薇隱居的地方,此處代指伯夷﹑叔齊兩位隱士。拙,此處指固執愚頑,缺乏靈活性。
[3]柳惠為工:柳惠,指柳下惠,春秋時期魯國人,后人尊其為中國傳統道德的典范,他“坐懷不亂”的故事流傳甚遠。工,這里意指靈巧。
[4]以仕代農:用做官治世的方式來代替退隱耕作。
[5]詭時不逢:不會遇到險惡的局面。
[6]一龍一蛇:一會兒像龍一般顯現,一會兒像蛇一般蟄伏。形容事情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