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的觀點看,天天吃水豆腐,豆腐渣,喝豆漿,是經濟方便又有營養??烧l知道,這豆腐渣里包含著祖父一家多少生活的艱苦與辛酸。
我曾祖母一生勤勞,老人家每年割禾之后,都去拾谷穗。一年可以拾到兩三百斤谷子,她吃的米大多是自己拾來的。祖父七十多歲之時,對我們談起往事,說起他母親所受的苦楚,依然忍不住淚光盈盈。
國民黨抽丁當兵,二丁抽一,伯祖父被抽中。伯祖父精明過人,再三懇求父母,以最快的速度把未婚妻迎娶過門。新婚第三天便是出發的日子,他遲遲不肯收拾行李。
新婚三日無大小。哪怕是抓壯丁的部隊“兵頭”,也不好意思闖進人家的新房,從被窩里拿人。
曾祖父母最心疼的正是伯祖父,便叫祖父頂替兄長去當兵。祖父二話沒說,就跟部隊走啦。祖父生于1912年,那一年,他14歲。
祖父跟隨部隊輾轉許多地方。在他十余年的軍旅生涯中,有一件事讓他耿耿于懷,有兩個地方令他終身難忘。
祖父身高一米八,體質強壯,機靈敏捷,槍法好,格斗勇,為人正派,深受上司看重。
新兵一下連隊,祖父就被任命為班長。連長非常喜愛他,認為他是個將才,加意栽培他,甚至讓他帶一百多人去執行任務。祖父打了個漂亮仗回來,連長更加器重他。
當連里有個排長的缺時,連長馬上匯報到營部,建議提我的祖父為排長。誰知道營長竟是祖父同族同宗的叔父,他怕落下個任人唯親的話柄,推說他還需要鍛煉鍛煉,升了別人當排長。
不久部隊換防,祖父再也沒有得到提拔的機會。直到老年,祖父提起此事,仍不由得嘆息連連。
在甘肅,祖父為那里罕見的干旱所震驚。一盆水,淘米洗菜,洗臉洗手,洗腳洗衣服,洗得盆里的水烏黑牽絲,仍然舍不得倒掉,還要用來淋菜澆地,真是“滴水貴如油”啊!
祖父見不得別人浪費水,尤其是自己的兒女,他訓斥他們:“天老爺要把你們生在甘肅,你們才曉得珍惜水!”
母親見我洗一套衣服,用三桶水漂洗三次,就給我講祖父在甘肅的見聞。
最令祖父刻骨銘心的是上海之戰。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蔣介石先生調集多支部隊增援上海,祖父所在部隊亦在其中,這便是著名的淞滬會戰。
祖父所在的團奉命堅守上海附近的一座山頭。日本鬼子的飛機瘋狂轟炸,坦克部隊在公路上耀武揚威,炮兵更是24小時輪番開炮。山上的土石沒有一塊不被炸翻過。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他們守在山頭上,半步也不后退。
水壺里的水,早就喝完了,留著的水,也被炮火蒸干了。喝人尿吧,誰還有尿?在日本鬼子日夜不休的炮轟下,喝露水更是癡人說夢。咽喉里煙熏火燎一般難受,嘴唇上起了泡。
日本鬼子憑借優勢兵力和優良的武器,加上飛機大炮助陣,數次強攻,均被我軍拼死擊退。煎熬,煎熬,再怎么煎熬,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