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四代招郎
- 書佚情
- 1013字
- 2021-02-05 11:50:27
曾祖母纏了足,家里還專門請了先生到家里來教女孩子們讀書,男孩子們是去祠堂上私塾的。女工針黹,也是有專門的女先生教導。
她的父親看中了我曾祖父人才出眾,門風清白,也不管什么“自古女子求高嫁”的世態人情,如同高祖母的父親一樣,把女兒嫁進了論家底遠不如自家厚實的楊家,而且給予她豐厚的陪嫁。
高祖母或者曾祖母陪嫁的田地所出產的糧食,供她們自己一個人吃飽穿暖綽綽有余。高祖父母生育并養大成人的有六子三女,加上高祖父母的父母親,一大家子十幾口人。高祖父有好幾個兄弟,所以分家得到的田地也不多,生活還是蠻清苦的。
曾祖父母在分家時,分得高祖父母1/6的田地,加上曾祖母陪嫁的田地,一家人自耕自食,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才舍得請個短工。
我們本地自古以來的規矩,一個女人的陪嫁一般分為三部分——田地或者山場,她丈夫的兄弟們是不能碰的。將來她生的兒子們結婚成家,分家單過就可以分一份;被子枕頭四季衣服布匹之類,梳妝臺甚至尿桶鋤頭是屬于小兩口的,大方的女人會分一部分給妯娌們;金銀首飾壓箱錢是完全屬于這個女人的,哪怕是她的丈夫,借用了也得還!
當然,有的女人懂事顧家,或者夫妻感情極好的,主動拿出來貼補家用也是有的。
大多數女人要么把這些當成自己的零花錢,要么等到年老之后傳給兒媳或者給女兒添妝,再不然買點零食逗一逗孫子女和外孫子女。她死后若有沒用完的,通常都是兒媳們平分。
可憐我的曾祖母,在娘家當了十幾年的大小姐,三寸金蓮步步生花,對她的日常生活倒沒什么大的影響。
嫁進楊家門,上有公婆,中有妯娌們和大小姑子,下有兒女,都是她一個人周旋應對。
雖然兄弟們分門別戶,但是家公家婆都跟著小兒子,也就是我曾祖父過日子。大姑子小姑子出嫁前要照應,出嫁后回娘家也是她招呼款待。
曾祖父母的兒女,長大成人的有四子二女,其中第二個兒子就是我的祖父。隨著一個個孩子的出生和長大,家里的日子越過越緊張。為了掙個油鹽錢,曾祖母天天半夜起來用石磨磨豆漿,煮一鍋石膏豆腐,大清早天蒙蒙亮就挑著豆腐擔子走村串巷賣豆腐。
她纏著三寸金蓮,挑著沉重的豆腐擔子,真的是走一步痛一步!《海的女兒》中,小公主魚尾變人腿,每走一步就像踩在刀尖上一樣,可她只是在跳舞和走路的時候才痛,大部分時間可以坐著或者躺著。我曾祖母為了這個家,為了兒女,一晝夜只睡一兩個時辰,整天從早到晚不停地忙活。
曾祖母有一雙勤勞的手,點出來的豆腐又細嫩又白凈又大塊,還有淡淡的甜味和香味,在附近兩三個村一轉,就賣完了。她才趕回家做早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