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尋親與救助

尋親,顧名思義就是尋找親人或親屬。

看似并不復雜的“尋親”二字,卻讓流浪走失人員,以及他們的親人魂牽夢繞,夜不能寐。

只要仔細推敲,你就會發現,尋親其實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尋找過程,而且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救助之舉。這種尋親不僅為被救助者找尋客觀上的家,也在找尋精神上的家。如果是沒有救助概念的尋親,無非就是幫其找到血緣或形式上的親屬或住房而已。

所以,無論直接處在尋找親人,還是幫助尋親的關系人,都必須傾注全身心的投入,才會在前程渺茫中發現點滴線索,使其實現救助意義上的尋親。有時,恰恰就是這點滴線索觸動了工作人員的靈感,使原本并無人注意和關心的蛛絲馬跡成為尋親的重要關卡,而這一關卡卻恰恰是引發尋親成功,找到親人或親屬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線索。

2003年6月20日,國務院頒發第381號令,即《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并于同年8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新辦法一改之前1982年5月12日國務院頒發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是一項體制性關愛型制度。

新制度的實行,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進步與完善,但也使全國各城市一時對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多少有點不知所措。

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放開的大門,大批的進城打工者,猶如潮流一般涌進各大城市,特別是東部沿海省市。

國務院381號令的實行,讓救助管理站業務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之前,個別城市的收容遣送站為了解決生活無著“盲流”人員群體的暫時居住問題,剛剛改造完畢,配套設施與裝備都是按照之前收容遣送為目標設計的。但僅僅幾天,這樣的設計就變得不適合了。

以前,如果說收容遣送解決的是流浪人員進站睡覺問題,而如今則是解決短時間的生活困難問題。如何更好地體現人性化,改變救助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觀念問題,就成了救助管理站領導急需思考的命題。

收容遣送、救助管理,兩者目的看似都是圍繞城市管理,但過去講究的是“管”,現在強調的是“助”。工作中到底會遇到多少問題與困難,誰也說不準,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救助管理的探索持續多年,工作內容變了,但對象沒有變。需要去救助管理站求助或被救助的,大多都是因突遇急難,或迷失回家路,或因傷殘無力回家的生活無著落的流浪流動人員。當然,也出現了極少數打著求救的旗號鉆政策空子,實則并非以救急救濟為目的,而是為了實施所謂“跑站”的情況。

救助管理站不斷遇到一些想回家,而不知道家,或無法回家的求助者。尋親,也因此與救助站結下了工作之緣,并自然與救助形成了永久的密不可分的工作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华安县| 岳西县| 特克斯县| 镇平县| 福贡县| 诸城市| 新源县| 中方县| 黎平县| 文山县| 商丘市| 满洲里市| 通道| 韩城市| 天台县| 福泉市| 客服| 丰顺县| 辽宁省| 九龙县| 盱眙县| 潮安县| 特克斯县| 南投县| 伊宁县| 新晃| 喀喇沁旗| 新密市| 揭阳市| 关岭| 铁岭县| 格尔木市| 阿拉善左旗| 苏尼特右旗| 南充市| 桓仁| 故城县| 甘泉县| 遂溪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