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尋親者
- 馬超英
- 1289字
- 2021-02-07 11:12:33
引子:他們為流浪者架起回家的橋梁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對家,誰都有眷戀。背井離鄉的故事,總是充滿了坎坷和艱辛。因為種種原因,不得已成為流浪者的他們,遭遇更是令人同情。
小娟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某市,一座低矮的房屋橫在了道路中心,擋住了當地城建拆遷的進度。
“小娟,現在就剩你們家了,你爸爸離開已經有半年了,要不阿姨先幫你按政策辦好手續,拿好錢,幫你存起來。你看好嗎?”
小娟低頭不語。
“娟,我們不能因為等你沒有任何下落消息的爸爸,影響整個拆遷進度吧?”居委會蔡阿姨對8歲的小娟說。
“不!我爸爸不回來,我不能搬。要不然,爸爸回來就看不到我,找不到家了。阿姨,等我爸爸回來好嗎?”小娟無奈地回答后就“嗚嗚”地哭了起來。
小娟的爸爸在半年前的一個上午出去辦事,結果一去就沒有了回音。年幼的小娟和鄰居告訴了居委會阿姨,也向當地派出所報了案。但是,半年過去,還是杳無音訊。而當地開發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小娟的爸爸下落依舊不明。為此,蔡阿姨已經不止一次來小娟家了。開發方急,居委會也急,小娟更急。
小娟的媽媽兩年前就不在了,身邊無至親,半年來,小娟的生活一直由居委會幫助解決。看著三天兩頭來家里轉悠的開發公司的人,面對蔡阿姨等鄰居,年幼的小娟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懵懂的她心里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她要等爸爸。爸爸不知去了哪?爸爸為什么不回家?
一天,蒙蒙細雨之中,小娟出門找爸爸去了……
小娟的出走,讓蔡阿姨心急如焚。她有些后悔。這邊是城市的開發的大局,那邊是孩子父親的失蹤,這讓一個居委會干部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出門找爸爸的小娟走了好長時間,隨著人群乘上了一輛公共汽車。
開始,小娟還東張西望,盼望著能在人群中看見自己的爸爸。可是,隨著車輛的前進,小娟趴在座位上睡著了……
“小朋友,到站了。”司機師傅輕輕拍醒了小娟。
“叔叔,這到哪里了?”
“到上海了。你有人來接嗎?”
“啊?到上海了?”小娟并不知道上海距離自己的老家有多遠,茫然下車后,不知道自己應該到什么地方去。
幾天后,一個衣服骯臟,滿臉灰土,頭發亂哄哄的小女孩被救助管理站救助了。她,就是離開家鄉的小娟。
“我要找爸爸,我們的房子如果拆了,我爸爸就不知道我們的家在哪里,我在哪里了。叔叔阿姨,你們幫幫我,幫我找找爸爸吧!”得知情況的工作人員都十分同情眼前這位哭個不停的可憐女孩。但小娟說不清家庭地址在哪,讓他們的詢問調查一無所獲。
時間一天天在過去,小娟仍在呼喚爸爸。
因不記得回家的路而無奈走上了流浪之旅,我們或許就遇到過,或許聽說過。
在我們國家,有這樣一種機構。機構中的工作人員不僅照料那些記不清回家路或失去記憶,以及迷失,或因疾病、傷殘被家人遺棄等多種原因不能回家,或找不到親人的求助者和受助人員,以及與父母失去聯系的兒童,同時也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千方百計幫助他們尋找失去的家。他們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在求助者和他們的家人眼里,這些機構和工作人員是了不起的橋梁,帶給了他們希望。
這,就是分布在全國各地、唯一官方運作的各級救助管理站。而站里為求助者甄別尋親,忙里忙外,不斷探訪奔波的工作人員,就是這本書將介紹的一群特殊的人——中國尋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