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武思量二十載尋母記

盛夏,一個炎熱的中午,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大門口突然鞭炮聲四起,人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震天響的鞭炮聲所吸引,大家不約而同朝大門口望去。大熱天,也不是過年過節,是誰會在平平淡淡的大門口燃放鞭炮?

人們聚攏后才發現,剛剛燃放鞭炮的是星夜兼程從老家乘車趕來,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的一位流浪受助人員的兒子。他一見到工作人員立馬跪下磕頭,一再感謝他們讓他終于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媽媽。

這位磕頭感謝的小伙子叫武思量,那年27歲,家在湖北省武漢郊區。他媽媽是前一段被救助站甄別成功,尋找到親人的一位女性流浪受助人員。

從記事起,武思量就不記得有媽媽。上小學報名時,老師問他媽媽的名字叫什么,他只能抬頭看看身邊的爸爸。

從那以后,武思量才知道,媽媽在他剛出生不久,就因嚴重的產后抑郁癥而出走了。爸爸和其他親人曾四處尋找,都沒有下落。后來爸爸為了照顧他,加上媽媽離家時間一長,尋找媽媽的事就拖了下來。但是,同學們還有鄰居等,往往說他是沒有媽媽管教的野孩子。在武思量心里,他憎恨自己,怨恨爸爸,經常做夢見到媽媽。

一次,他從夢里驚醒。他告訴妹妹:“我在江邊玩耍,只見媽媽在長江那邊呼喊我的名字,我就劃船過去,但當船快到對岸的時候,媽媽就無影了。我喊呀,喊呀,媽媽,媽媽……”

轉眼,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武思量發現爸爸經常喝酒喝得爛醉,而家里又沒有媽媽。在當地,這會被人家看不起。人們都認為誰如果嫁到武家,那是不會幸福的。時間在一天天過去,武思量心里著急,時常對喝醉酒的爸爸發脾氣,自己性格也變得孤僻起來。

終于,武思量還是遇到了自己心愛的那一半。當他24歲時,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情人終成眷屬。武思量在武漢打工時巧遇的愛人,是位賢淑女子,除了生活上關愛他之外,積極幫他打聽母親的消息。只要一聽到類似情況,她就會前去查看。

轉眼,又是兩年過去,媽媽依然沒有消息,但是武思量在妻子的照顧下,性格有很大好轉,也有了愛情的果實——一個可愛活潑的女兒。一家三口享受著幸福安穩的生活。

一天中午飯前,武思量接到當地居委會的電話,讓他下午去派出所一趟。武思量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去了派出所才知道,上海傳來消息,很有可能失散多年的媽媽找到了。他聽到這消息后,一時難以置信,不停喃喃自語:“莫不是搞錯了吧?”

但事實卻是非常真實可靠的。武思量在上海見到了天天想念的親媽。媽媽見到記憶中的兒子時更是泣不成聲,手里緊緊拉住兒子,卻不敢多看一眼因為自己生病之后沒再多照顧一天的親兒子。如今一個堂堂的大個子站在了眼前,他就是來接自己回家的親兒子!她怕會再和兒子分開,她不再松開兒子的手。

尋親,現在國內除了救助管理站(人們習慣稱之為救助站)以外,也有其他各類形式和組織在努力。比如,中國中央電視臺的“等著我”欄目組;緣夢基金框架下的“緣夢尋人工作站”和民間發起的“寶貝回家”等其他社會公益組織。

流浪,大都出于無奈,或貧窮困難。然而,現實中卻有不少是遭遇突發事件,抑或一種生活病癥所致,還有文化不足和智力障礙以及精神疾病等。當然也有一種是因生活方式和家庭事務矛盾從而走上流浪生活的。

隨著我國的富裕和強大,脫貧已經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所以,如今在外流浪的各類人員不少是由于特殊原因而走上無家可歸之路的。而幫助這部分人盡早找到家,尋到親人,最大限度地擺脫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局面,從而實現由解決階段性臨時性的救助,幫助其脫貧解困的中國式尋親,就成了救助管理機構必不可少的任務。這些充滿波折的尋親故事,直接反映了救助管理機構的救助水平和管理素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合水县| 乡宁县| 遂宁市| 堆龙德庆县| 米脂县| 新河县| 青浦区| 唐山市| 城步| 牟定县| 溧阳市| 格尔木市| 江城| 南川市| 舟曲县| 交城县| 大悟县| 阿拉尔市| 平定县| 修文县| 陆良县| 富阳市| 阳新县| 留坝县| 那曲县| 柳江县| 武邑县| 山西省| 从化市| 定远县| 德州市| 东山县| 隆尧县| 延川县| 大丰市| 东兰县| 灵石县| 长岭县| 湘潭县| 湘西|